电线用护套及具有护套的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0933发布日期:2020-10-09 22:30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电线用护套及具有护套的线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电线外周的电线用护套及具有护套的线束。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安装在车辆等中配置的电线外周的电线用护套,已知有一种保护器,其通过将在两个板状构件之间形成中空结构的中空板材弯曲成筒状,并在该筒状内部收纳电线束,从而从外部保护电线束(参考专利文献1)。

该保护器具有折痕,其由沿着板状构件周向的一端至另一端设置的切口而形成,通过沿着该折痕弯曲板状构件而进行组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15-126667a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上述现有的保护器存在如下问题,若由于将保护器安装到车身时或者车辆行驶时的振动等而对折痕施加应力,则板状构件会沿着折痕折断而损坏保护器,导致电线束的保护功能下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研究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用护套及具有护套的线束,其能够防止破损,从而抑制电线保护功能下降。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线用护套由树脂片形成,并安装在电线外周,该电线用护套包括:弯折部,在该弯折部所述树脂片被弯折;以及多个壁部,其通过在所述弯折部弯折所述树脂片,从而形成收纳部,所述收纳部沿着所述电线延伸方向延伸并收纳所述电线,在相对于所述壁部在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的所述弯折部形成有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用护套中,所述多个壁部在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上具有分支部及/或弯曲部,所述多个壁部中的至少一个壁部被所述分支部及/或弯曲部分割,所述槽形成在相对于所述被分割的分割端部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的所述弯折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用护套中,所述规定间隔为1mm~10mm。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用护套中,所述槽沿着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形成为直线状或者大体直线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用护套中,所述槽的深度为所述树脂片的厚度的30%~8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用护套中,在朝向所述树脂片的厚度方向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槽中的所述树脂片的密度高于该槽以外的所述树脂片,并且为400kg/m3~1200kg/m3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用护套中,相对于所述壁部在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的所述弯折部、以及相对于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的端部为规定间隔内的位置的所述弯折部,在所述树脂片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不同。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有护套的线束包括线束及所述电线用护套,所述电线用护套安装在所述线束外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线用护套及具有护套的线束,可防止破损从而抑制电线保护功能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及具有护套的线束的立体图。

图2是将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以展开状态示出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表示在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的撕裂试验中使用的树脂片的图。

图4是用于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的间隔与撕裂强度的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及具有护套的线束的立体图。

图6是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以展开状态示出的平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的弯曲部的放大平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的弯折部的放大平面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的弯折部的第1变形例的放大平面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的弯折部的第2变形例的放大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图4,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先参考图1,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具有护套的线束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3及具有护套的线束1的立体图。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将护套3的长边方向(长度方向)设为“x”,将护套3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设为“y”。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具有护套的线束1包括:线束2,其由多个电线集束而成;以及电线用护套(以下也称为“护套”)3,其安装在该线束2的外周。通过护套3保护线束2免受外部环境影响。另外,在图1中,将线束2表示为一根圆柱形状,但线束2是包括一根以上的电线的线束。

接下来,参考图1及图2,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3进行说明。图2是将图1所示的护套3以展开状态示出的立体图。另外,图2将在图1所示的护套3的外表面以展开的状态示出。

如图1所示,护套3包括沿着线束(电线)2的延伸方向(长边方向x)延伸的多个壁部4。由所述多个壁部4包围形成的空间成为收纳线束2的收纳部5。护套3的短边方向y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或大体四边形。

如图2所示,多个壁部4通过将一个树脂片(例如热塑性树脂泡沫片)sp在弯折部20a~20d处弯折,从而一体形成。即,通过将该树脂片sp在弯折部20a~20d处弯折,从而形成多个壁部4。

多个壁部4包括:底壁部41;侧壁部42,其从底壁部41的端缘经由弯折部20a而连续设置;侧壁部43,其从底壁部41的端缘经由弯折部20b而连续设置;内侧盖壁部44,其从侧壁部42的端缘经由弯折部20c而连续设置;以及外侧盖壁部45,其从侧壁部43的端缘经由弯折部20d而连续设置。

如图1所示,底壁部41配置在侧壁部42与侧壁部43之间,从底壁部41的端缘经由弯折部20a而竖立设置有侧壁部42,从底壁部41的端缘经由弯折部20b而竖立设置有侧壁部43。

内侧盖壁部44与外侧盖壁部45在线束2的外周方向(图1的短边方向y)上相互重合,该重合的部分成为壁面重合部46。具体来说,壁面重合部46是从内侧盖壁部44的上方覆盖从外侧盖壁部45的端缘45a至短边方向y的中央附近为止的端部45b并使其重合的部分。在该壁面重合部46,内侧盖壁部44与外侧盖壁部45通过接合手段而接合。另外,作为接合手段,例如可列举粘合剂、胶带等粘合手段、超声波焊接、热焊接等焊接手段、卡止构件、使用铆钉等的嵌合手段、使用订书机等的贯穿固定手段等。

内侧盖壁部44从侧壁部42的端缘起经由弯折部20c与底壁部41平行或大体平行地配置,并在重合部46中配置在内侧(收纳部5一侧)。

外侧盖壁部45与底壁部41对置,并从侧壁部43的端缘起经由弯折部20d与底壁部41平行或大体平行地配置,且在重合部46中配置在外侧。外侧盖壁部45以配置于内侧盖壁部44的上侧的状态,将端缘45a配置成与侧壁部42大体共面。

如图2所示,在弯折部20a~20d,形成有将树脂片sp的厚度减少而成的槽21a~21d。槽21a~21d是沿着弯折部20a~20d形成有切口的半切部。

槽21a~21d沿着位于从壁部4在电线的延伸方向(长边方向x)上的一端部4a起隔开间隔s1、以及从另一端部4b起隔开间隔s2的位置的弯折部20a~20d,形成为直线状或大体直线状。

具体来说,槽21a在弯折部20a中形成于间隔s1及间隔s2以外的弯折部20a上。槽21b在弯折部20b形成于间隔s1及间隔s2以外的弯折部20b上。槽21c在弯折部20c形成于间隔s1及间隔s2以外的弯折部20c上。槽21d在弯折部20d形成于间隔s1及间隔s2以外的弯折部20d上。即,在弯折部20a~20d的间隔s1及间隔s2中并未形成槽21a~21d。

从抑制对弯折部20a~20d施加应力时树脂片sp从弯折部20a~20d折断,并获得弯折部20a~20d的弯曲加工性的方面出发,间隔s1及间隔s2优选为1mm~10mm,尤其优选为2~5mm。

从抑制树脂片sp折断以及获得弯折部20a~20d的弯折加工性的方面出发,槽21a~21d的深度优选为树脂片sp的厚度的30%~80%。

收纳部5通过底壁部41、侧壁部42、43、内侧盖壁部44及外侧盖壁部45形成为壁部4的一端部4a及另一端部4b贯穿的筒状。收纳部5的短边方向y上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或大体四边形。此外,收纳部5的短边方向y的截面积在长边方向x上均相同或大体相同。

接下来,参考图1及图2,分别对上述护套3的形成方法、及向护套3安装线束2而形成具有护套的线束1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护套3的形成方法中,首先进行冲切加工,从用于形成护套3的母材即树脂片sp冲切出相当于护套3的部分。作为冲切加工,例如从低成本化及易加工性的方面出发,可列举利用汤姆森刀片模具的冲切等。

此外,在被冲切的相当于护套3的部分之中,对与槽21a~21d对应的部分实施半切成型。通过半切成型,从而形成槽21a~21d,并对弯折部20a~20d赋予良好的弯折加工性,且提高弯折位置的精度。

在将如上所述形成的护套3安装到线束2上的方法中,首先以侧壁部42、43与底壁部41大体垂直的方式在弯折部20a、20b处进行弯折。若在弯折部20a、20b处进行弯折,则侧壁部42与侧壁部43之间成为沿着长边方向x朝向上方开口的形状。

在弯折部20a、20b弯折之后,在底壁部41放置线束2,以内侧盖壁部44与底壁部41大体平行的方式,在弯折部20c处进行弯折。接下来,以外侧盖壁部45与底壁部41大体平行的方式在弯折部20d处进行弯折。若在弯折部20d弯折外侧盖壁部45,则内侧盖壁部44与外侧盖壁部45重叠而形成壁面重合部46。此外,通过封闭侧壁部42与侧壁部43之间的开口而形成收纳部5,并将线束2插入到容纳部5内,并以该状态被收纳其中。通过在壁面重合部46接合内侧盖壁部44与外侧盖壁部45,从而固定侧壁部42与侧壁部43之间的开口的封闭状态,而将护套3安装在线束2的外周。

另外,护套3可以安装在固定带外周,固定带用于将构成线束2的多根电线以不分散的方式进行固定,也可以安装在未使用固定带的多个电线的外周。此外,护套3也可以安装在一根电线的外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3及具有护套的线束1,槽21a~21d形成于从相对于壁部4的一端部4a隔开间隔s1的位置到相对于壁部4的另一端部4b隔开间隔s2的位置,因此,即使对弯折部20a~20d施加力,也能抑制树脂片sp撕裂而折断的情况。即,护套3及具有护套的线束1在弯折部20a~20d上施加有力时,由于在成为树脂片sp的撕裂起点的壁部4的端部4a、4b并未形成槽21a~21d,因此可抑制树脂片sp撕裂导致的护套3及具有护套的线束1破损,并可抑制线束2的保护功能下降。

用于护套3的树脂片sp只要可弯折,就无特别限定,作为树脂种类可使用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其中,从轻量性、形状设计自由度、成本等方面出发,优选热塑性树脂泡沫片。热塑性树脂泡沫片的具体树脂种类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苯硫醚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聚四氟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等。

用于护套3的热塑性树脂泡沫片的密度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从提高轻量性与机械强度的平衡方面出发,优选为200kg/m3~700kg/m3,更优选为300kg/m3~600kg/m3,尤其优选为350kg/m3~550kg/m3。另外,热塑性树脂泡沫片的密度是基于jisk7222测量的。

热塑性树脂泡沫片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从弯折容易性及机械强度方面,优选为0.50mm~4.0mm,尤其优选为0.8mm~2.5mm。

此外,热塑性树脂泡沫片也可以在两面或单面形成非发泡层。即,热塑性树脂泡沫片也可以是包括发泡层以及形成在该发泡层上的非发泡层的构成。通过在热塑性树脂泡沫片的表面形成非发泡层,从而护套3的机械强度提高,并且被收纳的线束2的保护性能进一步提高。从可靠提高护套3的机械强度的方面出发,优选在两面形成非发泡层。非发泡层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10μm~100μm。

热塑性树脂泡沫片的肖氏硬度(hsc)并无特别限定,从机械强度方面出发,例如优选为60~100。

接下来,参考图3及图4,对护套3的槽21a~21d的强度进行说明。具体来说,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3使用的树脂片及比较例涉及的树脂片进行拉伸试验,并评价树脂片的撕裂强度变化。此外,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树脂片与比较例涉及的树脂片的弯折加工性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说明。

拉伸试验如下进行:如图3所示,对纵l1的长度40mm、横l2的长度50mm、厚度1.5mm的树脂片sp,改变未形成槽21的长度(间隔s)。具体来说,作为与在上述间隔s1及间隔s2中形成有槽21a~21d的树脂片相当的树脂片,对从树脂片的一端部到另一端部均形成有槽21的树脂片(比较例1)sp、即间隔s为0mm的树脂片sp进行试验。此外,作为在上述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3中使用的树脂片、即在弯折部20a~20d于间隔s1及间隔s2中未形成槽21a~21d的树脂片,对在从树脂片的一端部隔着规定间隔以外的部分中形成有槽的树脂片sp(实施例1~实施例4)进行试验。

实施例1~实施例4的树脂片sp是从一端部起未形成槽21的间隔s各不相同的树脂片,实施例1是未形成槽21的间隔s为1mm的树脂片sp。实施例2是未形成槽21的间隔s为2mm的树脂片sp。实施例3是未形成槽21的间隔s为5mm的树脂片sp。实施例4是未形成槽21的间隔s为10mm的树脂片sp。

拉伸实验如下进行:将比较例1、实施例1~实施例4的树脂片sp分别制作三个,并如图3所示,将制成的树脂片sp的间隔s一侧的端部固定在夹具m1及夹具m2。夹具m1及夹具m2是宽度l3的大小为25mm的夹具,并以在与树脂片sp的槽21正交的方向上相互隔开的距离l4为20mm的方式配置。在夹具m1及夹具m2上,以保持树脂片sp的宽度l5的大小为12.5mm的方式固定树脂片sp。然后,以50mm/min的速度朝相反方向(箭头a方向及箭头b方向)拉动夹具m1及夹具m2,并测量树脂片sp撕裂时的最大强度(以下也称为“撕裂强度”)。此外,计算出比较例1、实施例1~实施例4的撕裂强度的平均值,并评价撕裂强度相对于间隔s差异的变化。将未形成槽21的间隔s与撕裂强度的关系示于图4。

弯折加工性的评价如下进行:将比较例1、实施例1~实施例4的树脂片sp(厚度:1.5mm、槽21的深度:1.2mm)分别制作三个,将制成的树脂片sp以在槽21处弯折180度的状态保持5秒钟之后放开,并测量放开之后经过30秒时张开的角度。将比较例1、实施例1~实施例4的撕裂强度的平均值及弯折加工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另外,弯折加工性表示方式为:放开之后经过30秒时张开的角度小于95度为“◎”(弯折加工性:优),张开角度为95度~105度(不含105度)为“○”(弯折加工性:良),张开角度为105度以上为“△”(弯折加工性:合格)。

[表1]

如表1所示,撕裂强度的平均值如下:比较例的树脂片sp的撕裂强度为116.1n,实施例1的树脂片sp的撕裂强度为165.8n,实施例2的树脂片sp的撕裂强度为189.1n,实施例3的树脂片sp的撕裂强度为194.3n,实施例4的树脂片sp的撕裂强度为219.3n。此外,如图4所示,可知未形成槽21的间隔越大则撕裂强度越强。尤其是,可知撕裂强度在未形成槽21的间隔s处于0mm~2mm范围内时强度变化较大。

关于弯折加工性,如表1所示,比较例的树脂片sp、实施例1的树脂片sp、实施例2的树脂片sp为“弯折加工性:优”。另一方面,实施例3的树脂片sp在弯折后张开角度略大,为“弯折加工性:良”。实施例4的树脂片sp弯折后张开角度更大,为“弯折加工性:尚可”。

根据以上,可评价一端部未形成槽的实施例1~实施例4的树脂片sp的撕裂强度高,作为护套是优异的。因此,可评价在间隔s1及间隔s2中未形成槽21a~21d的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3作为安装在线束2外周的护套是优异的。另一方面,实施例3的树脂片sp及实施例4的树脂片sp、即未形成槽的间隔为10mm以上时,弯折后张开角度为105度以上,弯折加工性有下降趋势。因此,从弯折部20a~20d的弯折加工性的方面出发,间隔s1及间隔s2尤其优选为2~5mm。

接下来,参考图5~图7,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考图5,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具有护套的线束的构成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103及具有护套的线束101的立体图。

另外,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103及具有护套的线束101,是在上述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3及具有护套的线束1的基础上,对应于线束的弯曲配置而在壁部4形成有弯曲部,其它部分的构成是一样的。因此,在下文中,对于与上述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3及具有护套的线束1相同或相似的构成等,标注与上述护套3及具有护套的线束1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仅说明不同的构成。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具有护套的线束101包括:线束102,其由多个电线集束而成;以及护套103,其安装在该线束102的外周。在具有护套的线束101中,对应于线束102沿着延伸方向x1弯曲配置的情况,护套103沿着线束102的延伸方向x1弯曲形成。

接下来,参考图5~图7,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103进行说明。图6是将图5所示的护套103以展开状态示出的平面图。图7是图6所示的弯曲部150a、150b的放大平面图。另外,图6及图7将图5所示的护套103的外表面以展开状态示出。

如图5所示,护套103包括沿着线束102的延伸方向x1延伸的多个壁部104。由所述多个壁部104包围形成的空间成为收纳线束102的收纳部105。

如图5及图6所示,多个壁部104通过将一个树脂片sp在弯折部120a~120d处进行弯折,从而一体形成。即,通过将该一个树脂片sp在弯折部120a~120d处进行弯折,从而形成多个壁部104。

多个壁部104包括:底壁部141;侧壁部142,其从底壁部141的端缘经由弯折部120a而连续设置;侧壁部143,其从底壁部141的端缘经由弯折部120b而连续设置;内侧盖壁部144,其从侧壁部142的前端经由弯折部120c而连续设置;以及外侧盖壁部145,其从侧壁部143的前端经由弯折部120d而连续设置。此外,对应于线束102沿着延伸方向x1弯曲配置的情况,多个壁部104包括由规定弯曲角度形成的弯曲部150a、150b。

底壁部141配置在侧壁部142与侧壁部143之间,从底壁部141的端缘经由弯折部120a而竖立设置有侧壁部142,从底壁部141的端缘经由弯折部120b而竖立设置有侧壁部143。此外,底壁部141以一体的状态从护套103的线束102的延伸方向x1上的一端部104a延伸到另一端部104b。即,底壁部141遍及弯曲部150a、150b并沿着线束102的延伸方向x1设置。

如图6所示,为了在护套103形成弯曲部150a,侧壁部142以弯曲部150a为界被分隔成第1部位142a与第2部位142b。第1部位142a与第2部位142b以弯曲部150a为界相邻。第1部位142a与第2部位142b的分割端部152a、152b均位于弯曲部150a。第1部位142a从一端部104a延伸到分割端部152a,第2部位142b从另一端部104b延伸到分割端部152b。

为了在护套103形成弯曲部150b,侧壁部143以弯曲部150b为界被分隔成第1部位143a与第2部位143b。第1部位143a与第2部位143b以弯曲部150b为界相邻。第1部位143a与第2部位143b的分割端部153a、153b均位于弯曲部150b。第1部位143a从一端部104a延伸到分割端部153a,第2部位143b从另一端部104b延伸到分割端部153b。

为了在护套103形成弯曲部150a,内侧盖壁部144以弯曲部150a为界被分隔成第1部位144a与第2部位144b。第1部位144a与第2部位144b以弯曲部150a为界相邻。第1部位144a与第2部位144b的分割端部154a、154b均位于弯曲部150a。第1部位144a从一端部104a延伸到分割端部154a,第2部位144b从另一端部104b延伸到分割端部154b。此外,如图5所示,内侧盖壁部144相对于底壁部141大体平行地从侧壁部142延伸到侧壁部143或侧壁部143附近。

外侧盖壁部145与底壁部141对置,并在护套103的一端部104a与弯曲部150a、150b之间被分隔而形成有交界部160。即,外侧盖壁部145以交界部160为界被分隔成第1部位145a与第2部位145b。此外,第1部位145a与第2部位145b以交界部160为界相邻。如图6所示,第1部位145a与第2部位145b的交界端部155a、155b均位于交界部160。交界端部155a、155b位于一端部104a与弯曲部150a、150b之间。此外,如图5所示,第1部位145a从一端部104a延伸到交界部160,第2部位145b从另一端部104b延伸到交界部160,并且弯曲成与弯曲部150a、150b对应的角度。

如图5及图6所示,在外侧盖壁部145的第2部位145b中,弯曲部150a、150b到交界端部155b之间的区域在俯视时与内侧盖壁部144的第1部位144a的部分区域重合,从而形成壁面重合部146。此外,在壁面重合部146中,外侧盖壁部145的第2部位145b与内侧盖壁部144的第1部位144a通过接合手段170而接合。

在弯曲部150a上,以规定角度配置有侧壁部142的第1部位142a及第2部位142b的分割端部152a、152b。此外,在弯曲部150b上,以规定角度配置有侧壁部143的第1部位143a及第2部位143b的分割端部153a、153b。并且,多个壁部104通过弯曲部150a及弯曲部150b而形成为以规定角度弯曲并沿着线束102的延伸方向x1的形状。

如图6及图7所示,在弯折部120a~120d中,形成有将树脂片sp的厚度减少而成的槽121a~121d。槽121a~121d是沿着弯折部120a~120d形成有切口的半切部。

如图6所示,槽121a~121d沿着位于从壁部104的一端部104a起隔着间隔s3、以及从另一端部4b起隔着间隔s4的位置的弯折部20a~20d,形成为直线状或大体直线状。此外,如图7所示,槽121a~121d沿着位于从弯曲部150a起隔着间隔s52、s54、从弯曲部150b起隔着间隔s53、从交界部160起隔着间隔s55、从弯曲部150a起隔着间隔s62、s64、以及从弯曲部150b起隔着间隔s63、s65的位置的弯折部120a~120d,形成为直线状或大体直线状。

具体来说,槽121a在弯折部120a形成于间隔s3、s4、s52、s62以外的弯折部120a上。槽121b在弯折部120b形成于间隔s3、s4、s53、s63以外的弯折部120b上。槽121c在弯折部120c形成于间隔s3、s4、s54、s64以外的弯折部120c。槽121d在弯折部120d形成于间隔s3、s4、s55、s65以外的弯折部120d上。即,间隔s3中的弯折部120a~120d、间隔s4中的弯折部120a~120d、以及间隔s52、s53、s54、s55、及间隔s62、s63、s64、s65中,并未形成槽121a~121d。

接下来,参考图5~图7,分别对上述护套103的形成方法、及向护套103安装线束102而形成具有护套的线束101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护套103的形成方法中,首先进行从用于形成护套103的母材即树脂片sp冲切出相当于护套103的部分的冲切加工。

此外,在被冲切的相当于护套103的部分之中,对与槽121a~121d对应的部分实施半切成型。通过半切成型,从而形成槽121a~121d,并对弯折部120a~120d赋予良好的弯折加工性,且提高弯折位置的精度。

在将如上所述形成的护套103安装到线束102的方法中,首先,将从母材切出的树脂片sp以侧壁部142、143与底壁部141大体垂直的方式,在弯折部120a、120b处进行弯折。若在弯折部120a、120b处进行弯折,则侧壁部142与侧壁部143之间成为沿着长边方向x1朝向上方开口的形状。

在将弯折部120a、120b弯折之后,在底壁部141放置线束102,以内侧盖壁部144的第1部位144a及第2部位144b与底壁部141大体平行的方式,将内侧盖壁部144的第1部位144a及第2部位144b在弯折部120c处进行弯折。

接下来,以外侧盖壁部145的第1部位145a与底壁部141大体平行的方式,将外侧盖壁部145的第2部位145b在弯折部120d处进行弯折。若将外侧盖壁部145的第2部位145b在弯折部120d进行弯折,则在外侧盖壁部145的第2部位145b之中,弯曲部150a、150b到交界部160之间的区域与内侧盖壁部144的第1部位144a的部分区域重合,从而形成壁面重合部146。

接下来,以外侧盖壁部145的第1部位145a与底壁部141大体平行的方式,将外侧盖壁部145的第1部位145a在弯折部120d处进行弯折。若将外侧盖壁部145的第1部位145a在弯折部120d处进行弯折,则外侧盖壁部145在护套103的一端部104a与弯曲部150a、150b之间被分割而形成交界部160。即,若将外侧盖壁部145在弯折部120d进行弯折,则侧壁部142、143的端部之间的开口被封闭而形成收纳部105,并且线束102以插入收纳部105的状态而被容纳。此外,通过以接合手段170将内侧盖壁部144与外侧盖壁部145接合,从而侧壁部142与侧壁部143之间的开口被封闭的状态被固定,并且护套103被安装在线束102的外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103及具有护套的线束101,槽121a~121d形成于从相对于壁部104的一端部104a隔着间隔s3的位置到相对于壁部104的另一端部104b隔着间隔s4的位置,因此,可实现与上述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3及具有护套的线束1相同的效果。

尤其是,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103及具有护套的线束101,槽121a~121d沿着相对于弯曲部150a、150b或者交界部160隔着规定间隔(s52、s53、s54、s55、s62、s63、s64、s65)的位置的弯折部120a~120d形成,所述弯曲部150a、150b由规定的弯曲角度形成。即,在规定间隔中的弯折部120a~120d并未形成槽121a~121d,因此,即使在弯曲部150a、150b附近施加有力,也能抑制树脂片sp被撕裂而导致护套103及具有护套的线束101破损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多个壁部104在线束102的延伸方向x1上具有弯曲部150a、150b,但是,也可以代替上述方式而在线束的延伸方向上具有将线束分支成一个或多个的分支部,还可以同时具有弯曲部及分支部。

接下来,参考图8~图10,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首先,参考图8及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弯折部20(20a~20d)、120(120a~120d)的第1变形例进行说明。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弯折部20、120的放大平面图,图8(b)是沿着图8(a)的a-a线的截面图。图9(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弯折部的第1变形例的放大平面图,图9(b)是沿着图9(a)的b-b线的截面图。

如图8(a)及图8(b)所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中,对在护套3、103的弯折部20、120上形成的槽21、121是将树脂片sp的厚度t减少而成的半切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如图9(a)及图9(b)所示,在护套3、103的弯折部220上形成的槽也可以是树脂片sp的厚度t未减少的槽221。

具体来说,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8(b)所示,槽21、121具有从护套3、103的树脂片sp的上表面3a朝下表面3b凹陷的形状,槽21、121的树脂片sp的厚度t1小于槽21、121以外的树脂片sp的厚度t(t>t1)。

另一方面,如图9(b)所示,槽221具有从护套3、103的树脂片sp的上表面3a朝下表面3b凹陷的形状,并且下表面3b具有以上表面3a的凹陷量朝下方突出的形状。即,槽221的树脂片sp的厚度t2与槽221以外的树脂片sp的厚度t大体相同(t=t2)。像这样,在护套3、103上形成的槽并不限于将树脂片sp的厚度t减少而成的槽,也可以是树脂片sp的厚度t不减少的槽。

接下来,参考图8及图1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弯折部20(20a~20d)、120(120a~120d)的第2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0(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弯折部的第2变形例的放大平面图,图10(b)是沿着图10(a)的c-c线的截面图。

如图8(a)及图8(b)所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中,对在护套3、103的弯折部20、120上形成有槽21、121,并且槽21、121形成在从壁部4、104的端部起在规定间隔s中的弯折部20、120以外的弯折部20、120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如图10(a)及图10(b)所示,也可以在间隔s中的弯折部320上形成槽322。

即,在相对于壁部4、104在电线的延伸方向(长边方向x)上的一端部4a、104a隔开规定间隔s1、s3的位置、及相对于另一端部4b、104b隔开规定间隔s2、s4的位置的弯折部20、120,和位于距离一端部4a、14a规定间隔s1、s3内的位置、及位于距离另一端部4b、104b规定间隔s2、s4内的位置的弯折部20、120,能够以树脂片sp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不同的方式,形成槽21、121及槽322(参考图2及图6)。

此外,在间隔s52、s53、s54、s55、及间隔s62、s63、s64、s65以外的弯折部120、与间隔s52、s53、s54、s55、及间隔s62、s63、s64、s65的弯折部120中,能够以树脂片sp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不同的方式形成槽(参考图7)。

具体来说,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8(b)所示,槽21、121形成在间隔s中的弯折部20、120以外的弯折部20、120上,在间隔s中的弯折部20、120上并未形成槽。

另一方面,如图10(b)所示,在间隔s的弯折部320以外的弯折部320上,形成有将树脂片sp的厚度t减少而成的21、121,同时在间隔s中的弯折部320上也形成有将树脂片sp的厚度t减少而成的槽322。具体来说,槽322的树脂片sp的厚度t3小于树脂片sp的厚度t(t>t3),并大于槽21、121的树脂片sp的厚度t1(t1<t3)。因此,间隔s的弯折部320以外的弯折部320、与间隔s的弯折部320在树脂片sp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不同,并在树脂片sp的表面形成台阶。像这样,也可以在间隔s的弯折部320上形成槽322。

另外,间隔s的弯折部320的槽322并不限于预先沿着弯折部320形成切口的半切部。例如,在弯折部320的间隔s中虽然未形成槽322,但是在弯折部320弯折后放开或者返回到弯折前位置时,通过树脂片sp的厚度减少,从而形成槽322。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中,对槽21a~21d、121a~121d是沿着弯折部20a~20d、120a~120d形成切口的半切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通过挤压成型而得到的挤压成型部。当槽21a~21d、121a~121d是挤压成型部时,槽21a~21d、121a~121d优选为高密度部,其密度高于未形成槽21a~21d、121a~121d的多个壁部4、104的密度。具体来说,从稳定维持护套3、103的形状同时获得弯折部20a~20d、120a~120d的弯折加工性的方面出发,槽21a~21d、121a~121d处的树脂片sp的密度优选为400kg/m3~1200kg/m3,尤其优选为500kg/m3~1200kg/m3。另外,树脂片sp的槽21a~21d、121a~121d的密度是将弯折树脂片sp恢复平坦,从槽21a~21d、121a~121d的部分向两侧切出1mm宽度,并基于jisk7222而测得。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护套3、103及具有护套的线束1、101,而是包含本发明的概念及权利要求所含的全部形态。此外,也可以适当地组合各构成以实现上述课题及效果的至少一部分。例如,也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具体使用形态,适当地变更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素的形状、材料、配置、尺寸等。各部的构成也可以替换成具有相同功能的任意构成。

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槽21a~21d、121a~121d形成在弯折部20a~20d、120a~120d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在弯折部20a~20d中的至少一个弯折部形成槽、或者在弯折部120a~120d中至少一个弯折部形成槽即可,弯折部上形成的槽的数量可适当地变更。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槽21a~21d、121a~121d沿着弯折部20a~20d、120a~120d形成为直线状或大体直线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沿着弯折部20a~20d、120a~120d每隔规定间隔形成槽。此外,槽21a~21d,121a~121d也可以沿着弯折部20a~20d、120a~120d形成为虚线或点线状。即,槽21a~21d、121a~121d的形状可以适当地变更。

进而,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槽21a~21d、121a~121d是沿着弯折部20a~20d、120a~120d形成切口的半切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只要通过减少树脂片sp厚度形成槽即可,其形成方法可适当地进行变更。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收纳部5在护套3的短边方向y上的截面积在长边方向x上均相同或大体相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收纳部5、105也可以随着线束2、102的形状而扩径或缩径。

附图标记说明

1、101具有护套的线束;2线束;3、103护套;4、104壁部;5、105收纳部;20(20a、20b、20c、20d)弯折部;120(120a、120b、120c、120d)弯折部;220、320弯折部;21(21a、21b、21c、21d)槽;121(121a、121b、121c、121d)槽;221、322槽;41、141底壁部;42、43、142、143侧壁部;44、144内侧盖壁部;45、145外侧盖壁部;s、s1、s2间隔;s52、s53、s54、s55间隔;s62、s63、s64、s65间隔;x长边方向;y短边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