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拆割线机的拔线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80108发布日期:2020-06-12 16:26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拆割线机的拔线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拆割线机的拉钩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拆割线机的拔线爪。



背景技术:

在负载过重、电压不稳、绕组相间短路等情况下,电机的绕组易被烧坏,电机损坏废弃时,需要将电机内线圈拆割出来;主要采用手工的方法先利用电锯将废旧电机切割好,然后再利用虎钳等一圈一圈拆线,这种方法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浪费人力;由此,人们用到了拆割线机,切割后的电机绕组,用起重机械的拉钩钩住线圈,便于拔线,但是线圈必须两端同时从电机中拔出,如其中一端线圈先拔出,另一端线圈就无法用拉钩拔出,还需用虎钳等其他工具;另外,在拔线圈时,需工作人员抓住拉钩,使其套设在线圈上,待拉钩吃力后才能松开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就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夹持牢固、省时省力和工作效率高的拆割线机的拔线爪。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拆割线机的拔线爪,其特征在于:包括起重机械钩子、第一上连杆、第二上连杆、第一下连杆、第二下连杆、上卸扣、左卸扣和右卸扣,所述第一上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二上连杆一端之间通过所述上卸扣铰接,所述上卸扣供所述起重机械钩子穿过,所述第一上连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下连杆一端通过所述左卸扣铰接,所述第二上连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下连杆一端通过所述右卸扣铰接,所述第一下连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下连杆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一下连杆与所述第二下连杆铰接处的所述第一下连杆端部延伸设置有第一钳体,所述第一下连杆与所述第二下连杆铰接处的所述第二下连杆端部延伸设置有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相互配合,所述第一上连杆、所述第二上连杆、所述第一下连杆和所述第二下连杆构成一个四边形,所述第一上连杆、所述第二上连杆、所述第一下连杆和所述第二下连杆相对的内侧中部均安装有耳座,所述第一上连杆上的所述耳座铰接左上侧杆一端,所述第一下连杆上的所述耳座上铰接左下侧杆一端,所述左上侧杆另一端与所述左下侧杆另一端通过第一左连接环铰接,所述第一左连接环对应位置的所述左卸扣上套设有第二左连接环,所述第一左连接环和所述第二左连接环之间安装有左回位弹簧,所述第二上连杆上的所述耳座铰接右上侧杆一端,所述第二下连杆上的所述耳座上铰接右下侧杆一端,所述右上侧杆另一端与所述右下侧杆另一端通过第一右连接环铰接,所述第一右连接环对应位置的所述右卸扣上套设有第二右连接环,所述第一右连接环和所述第二右连接环之间安装有右回位弹簧,所述第一左连接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手持杆,所述第一右连接环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手持杆,所述第一手持杆与所述第二手持杆相交且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在常规状态下为合闭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在常规状态下能够夹持住线圈,避免了工作人员用手扶持,施工安全,可靠;越用力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夹持越紧,在运行过程中能够牢固的夹持住线圈;使用方便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拆割线机的拔线爪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其中示出未向第一手持杆和第二手持杆施压的结构;

图2为本发明一种拆割线机的拔线爪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其中仅示出了第一手持杆和第二手持杆的铰接结构,第一手持杆和第二手持杆为张开状;

图3为本发明一种拆割线机的拔线爪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其中示出向第一手持杆和第二手持杆施压的结构;

图4为本发明一种拆割线机的拔线爪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其中仅示出了第一手持杆和第二手持杆的铰接结构,第一手持杆和第二手持杆为闭合状;

图5为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拆割线机的拔线爪的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拆割线机的拔线爪的b向放大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起重机械钩子,2.第一上连杆,3.第二上连杆,4.第一下连杆,5.第二下连杆,6.上卸扣,7.左卸扣,8.右卸扣,9.第一钳体,10.第二钳体,11.耳座,12.左上侧杆,13.左下侧杆,14.第一左连接环,15.第二左连接环,16.左回位弹簧,17.右上侧杆,18.右下侧杆,19.第一右连接环,20.第二右连接环,21.右回位弹簧,22.第一手持杆,23.第二手持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的实施例拟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内容对本发明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图1-图6中,1.起重机械钩子,2.第一上连杆,3.第二上连杆,4.第一下连杆,5.第二下连杆,6.上卸扣,7.左卸扣,8.右卸扣,9.第一钳体,10.第二钳体,11.耳座,12.左上侧杆,13.左下侧杆,14.第一左连接环,15.第二左连接环,16.左回位弹簧,17.右上侧杆,18.右下侧杆,19.第一右连接环,20.第二右连接环,21.右回位弹簧,22.第一手持杆,23.第二手持杆。

一种拆割线机的拔线爪,其特征在于:包括起重机械钩子1、第一上连杆2、第二上连杆3、第一下连杆4、第二下连杆5、上卸扣6、左卸扣7和右卸扣8,第一上连杆2一端与第二上连杆3一端之间通过上卸扣6铰接,上卸扣6供起重机械钩子1穿过,第一上连杆2另一端与第一下连杆4一端通过左卸扣7铰接,第二上连杆3另一端与第二下连杆5一端通过右卸扣8铰接,第一下连杆4另一端与第二下连杆5另一端铰接,第一下连杆4与第二下连杆5铰接处的第一下连杆4端部延伸设置有第一钳体9,第一下连杆4与第二下连杆5铰接处的第二下连杆5端部延伸设置有第二钳体10,第一钳体9和第二钳体10相互配合,第一上连杆2、第二上连杆3、第一下连杆4和第二下连杆5构成一个四边形,第一上连杆2、第二上连杆3、第一下连杆4和第二下连杆5相对的内侧中部均安装有耳座11,第一上连杆2上的耳座11铰接左上侧杆12一端,第一下连杆4上的耳座11上铰接左下侧杆13一端,左上侧杆12另一端与左下侧杆13另一端通过第一左连接环14铰接,第一左连接环14对应位置的左卸扣7上套设有第二左连接环15,第一左连接环14和第二左连接环15之间安装有左回位弹簧16,第二上连杆3上的耳座11铰接右上侧杆17一端,第二下连杆5上的耳座11上铰接右下侧杆18一端,右上侧杆17另一端与右下侧杆18另一端通过第一右连接环19铰接,第一右连接环19对应位置的右卸扣8上套设有第二右连接环20,第一右连接环19和第二右连接环20之间安装有右回位弹簧21,第一左连接环1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手持杆22,第一右连接环19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手持杆23,第一手持杆22与第二手持杆23相交且铰接。

第一钳体9和第二钳体10在常规状态下为合闭状。

在使用时,使工作人员,单手或双手用力使第一手持杆22和第二手持杆23相互靠拢,从而对应的第一左连接环14和第一右连接环19相互靠拢,第一左连接环14能够带动左上侧杆12和左下侧杆13之间的夹角变小到上限角度,最终使第一上连杆2和第一下连杆4之间的夹角变小到上限角度,第一右连接环19能够带动右上侧杆17和右下侧杆18之间的夹角变小到上限角度,最终使第二上连杆3和第二下连杆5之间的夹角变小到上限角度,此时,第一钳体9和第二钳体10为张开状,使第一钳体9和第二钳体10卡合在线圈上,松开手即可;左上侧杆12和左下侧杆13之间的夹角及第一上连杆2和第一下连杆4之间的夹角在左回位弹簧16的作用下回位,右上侧杆17和右下侧杆18之间的夹角及第二上连杆3和第二下连杆5之间的夹角在右回位弹簧21的作用下回位,从而使第一钳体9和第二钳体10合闭,从而夹持住线圈;起重机械运作,由于线圈为固定物件,第一钳体9和第二钳体10为移动物件,在第一上连杆2、第二上连杆3、第一下连杆4和第二下连杆5的作用下,第一钳体9和第二钳体10能形成相对的力,从而能够牢固的夹持住线圈并从电机中拔出。

本发明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