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户侧直流微网智能化响应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117693发布日期:2020-09-04 15:46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户侧直流微网智能化响应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及电力需求侧响应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户侧直流微网智能化响应系统及方法,泛在电力物联网能源管理终端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以风、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在政策扶植下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清洁能源波动性、随机性给电网运行带来的消纳问题制约了其接入电网的规模,弃风、弃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是清洁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

相比交流微电网,直流微电网可更高效、更可靠地接纳风、光等清洁能源,且易于协调控制,通过控制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可实现微源与负荷的功率平衡。

目前直流微电网主要采用电压分层控制策略,通过检测直流微电网母线电压的变化量来决定系统中各接口变流器的工作模式,实现直流微电网稳定运行。但电压分层控制策略不能实现功率在各接口变流器间灵活、精准分配,需要进一步改进策略。

电压分层控制策略中只有在微网不能维持低压稳定运行时才采用低压减载措施,正常运行时,功率连续可调、可控性负荷未参与微网电压稳定运行控制,此外,电压分层控制策略也没有考虑清洁能源与其它能源的耦合问题,因此没有实现清洁能源最大化的就地消纳。

目前,需求响应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调度机制以及定价策略方面,用户负荷具有耦合特征,需求响应模式涉及到的控制方法无法直接应用到终端用户直流微网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改进需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户侧直流微网智能化响应系统及方法。其目是为了实现上位机能源优化方案在用户侧得以智能化的响应的发明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户侧直流微网智能化响应系统,包括直流微网和能源智能管理器,并且与配电网上位机无线互联,所述直流微网包括:直流母线、电源、负荷及储能;其中,电源、负荷、储能内均设有接口变流器;电源、负荷、储能均通过接口变流器分别与直流母线相连接;能源智能管理器与电源、负荷、储能通过通讯总线相连接,并且与上位机无线互联;上位机计算或制定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能源优化配置方案,通过无线传输下传给能源智能管理器。

所述接口变流器包括dc/dc或dc/ac可控接口变流器;所诉上位机为配电网管理用户系统。

一种用户侧直流微网智能化响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接收上位机能源优化方案,改进直流微网电压分层控制策略;

步骤2.改变网侧接口变流器、储能接口变流器固定占据额定电压附近电压层的控制策略;

步骤3.配置不同设备的接口变流器所在电压层,实现功率在各接口变流器间的分配,加强清洁能源与需求侧不同能源形式耦合,智能化响应上位机能源优化方案。

所述步骤1中直流微网电压分层控制策略适用范围为以户、楼宇为能量单元的终端用户;所述能量单元为以用户侧直流微网为能源交换的载体;所述用户侧直流微网由不同种类的电源、不同电能转换形式的负荷、不同能源储存方式储能组合构成;所述不同电能转换形式的负荷为可连续调控的通过接口变流器能够加强与其它能源耦合的负荷。

所述接收上位机能源优化方案,是通过划分用户侧直流微网电源、可连续调控负荷、储能,简称源、荷、储接口变流器响应顺序。

所述所述接收上位机能源优化方案中源、荷、储接口变流器响应顺序,满足上位机能源优化方案中接口变流器功率给定值为条件排出响应顺序,优先满足的接口变流器功率给定值的响应优先;各接口变流器下垂控制特性的功率给定值为优化方案中功率分配值;所述优先满足的接口变流器功率给定值的响应优先在于,改进直流微网电压分层控制策略,将电流流出直流母线接口变流器为一组,简称“载”,包括处于母线向电源送电的电源接口变流器,工作于充电状态储能接口变流器,负荷接口变流器;依据优化分配方案中功率配送顺序划分响应顺序,优先配送响应优先;将电流流入直流母线接口变流器为一组,简称“源”,包括电源向母线送电的电源接口变流器,工作于放电状态储能接口变流器,清洁能源接口变流器;依次满足排序由高到低“载”组变流器功率为条件,将“源”组变流器插入“载”组变流器的排序中。

所述接收上位机能源优化方案中源、荷、储接口变流器响应顺序在(0.90-1.10)pu电压范围内,依据所述“源”“载”总个数及预留边界数,划分电压层,计算公式为:

n=[(1.1-0.9)/(d+k+r)]

式中n为划分层数,d为“源”组变流器个数,k为“载”组变流器个数,r为预留电压层个数,[]为取整函数;层的划分如电压分层表所示:

电压分层表

上表中以额定值1pu为界,高于1pu为“载”侧,低于1pu为“源”侧,δn为层级压差,可为变数。

所述步骤2中改变网侧接口变流器、储能接口变流器固定占据额定电压附近电压层的控制策略,其中所述每一层电压层包含一个接口变流器,将接口变流器分成“源”、“载”两组,将“载”组接口变流器排序,划分响应顺序;划分原则为:优化分配方案中以满足接口变流器功率给定值为条件排出响应顺序,即依据优化方案中功率配送顺序划分响应顺序,优先配送响应优先,级别高,依序确定,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最高级;若微网能源优先上网,则将电源变流器分配第1层;若微网能源优先给储能充电,将储能变流器分配第1层;微网能源优先就地消纳,将负荷变流器分配第1层;

步骤(2)在剩余变流器中确定下一层即第2层,原则不变;假设已将储能变流器分配第1层,剩余电源变流器、负荷变流器;若将满足储能变流器功率给定值后的剩余功率优先上网,则将电源变流器分配第2层;若将剩余功率优先就地消纳,将负荷变流器分配第2层;

步骤(3)重复步骤(2),直至设定最后“载”侧接口变流器。

进一步的,将所述“源”侧接口变流器排序,划分优先级;同一双向接口变流器其所选的“源”侧电压层电压幅值一定低于“载”侧电压层;对于参与“载”侧功率控制的“源”侧接口变流器,以依次满足优先级别由高到低“载”组变流器功率为条件,将该“源”侧接口变流器插入到比被控接口变流器电压幅值高一层的电压层,将“源”组变流器插入“载”组变流器的排序中;不参与“载”侧功率调节的“源”侧接口变流器,从紧邻“载”侧第一层即第k+1层开始降压排序,方法与“载”侧相同。

所述步骤3中配置不同设备的接口变流器所在电压层,实现功率在各接口变流器间的分配,加强清洁能源与需求侧不同能源形式耦合,智能化响应上位机能源优化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依据源、荷、储所在电压层设定接口控制设备电压及功率给定值,采用下垂控制,下垂控制曲线表示为:

udc=udc.h-δidc

δ=(udc.h-udc.l)/idc.set

idc.set=pdc.set/udc

式中udc为接口设备电压给定值,udc.h、udc.l为电压层级对应表中电压幅值区间上限、下限值;δ为下垂系数,pdc.set能源优化分配方案中功率给定值,idc.set为接口设备电流给定值;idc为接口设备电流值。

步骤(2)正常运行直流微网,由母线电压所在区间对应的接口变流器控制,以整定udc=udc.h-δidc下垂特性运行,确保系统内的功率平衡;若此区间接口变流器运行功率小于pdc.set给定值,维持当前运行方式不变;若此区间接口变流器运行功率大于pdc.set给定值,此区间接口变流器改为恒功率pdc.set(限流)运行方式,微网电压过度到下一个区间,由该区间所对应的接口变流器控制;直流微网每一个电压间隔至少有一个电压下垂特性变流器控制直流电压,且实现不同接口变流器间稳压控制的自然平滑切换;

步骤(3)源、荷、储运行状态及上位机能源优化方案的改变,重新设定响应顺序,重新设定响应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与原响应顺序切换;

采用斜坡函数实现不同响应顺序间平移切换,将udc=udc.h-δidc下垂特性中的常数udc.h平移至重新设定对应区间的电压上限值,平移函数如下:

udc.hx=udc.ha-st

s=(udc.ha-udc.hb)/tset;

式中:udc.hx为平移给定值,udc.ha、udc.hb为原响应顺序、重新设定响应顺序对应电压幅值区间上限;s为斜坡函数的斜率,t为平移切换时间,tset切换时间设定;

步骤(4)平移后依据源、荷、储运行状态及上位机能源优化方案,修改下垂系数δ及能源优化分配方案中功率给定值pdc.set;通过响应顺序的不同排列组合及不同组合之间平稳切换,实现所需接口变流器功率的精准分配,扩展电压分层控制功能,达到能源优化目的。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接口变流器响应顺序的设定,改变直流微网电压分层控制固定工作模式,网侧接口变流器为第1层,蓄电池接口变流器为第2层等;由此可灵活设定、精准分配各接口变流器功率值,使得上位机的能源优化分配方案得以实施。

本发明摒弃了直流微网电压分层控制工作切换方式,以直流母线电压为信息载体配合每个电压层唯一接口变流器下垂控制特性,相邻接口变流器不需要增加滞环,实现微网稳定控制的平稳、无缝切换;通过响应顺序不同排列组合,实现联网与孤岛状态的平滑切换。

本发明响应顺序的不同,能源的流向及转换形式不同,通过可控可调的不同能源转换的接口变流器协调控制,将电网不能接纳的清洁能源最大限度地转换为其它能源,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就地消纳能力。

本发明通过响应顺序不同排列组合,拓展电压分层控制功能。如清洁能源恒功率上网,电网计划停电前用户侧最大化的能源储备等,不但方便了用户,且减少能源浪费。

泛在电力物联网顺应了当前能源发展消费新趋势,可以加强电力和其他能源的耦合,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降低全社会的用能成本,构建综合能源服务智慧生态平台。平台构建需要客户响应,实现价值闭环。特别是围绕“用户侧”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寻求清洁能源与需求侧不同能源形式如冷、热、电、水多样化耦合,执行需求响应指令,实现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用户侧急需智能化的应对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发明用户侧直流微网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典型的含有多类负荷的220v楼宇直流微网终端用户结构示意图。

图中:能源智能管理器1,通讯总线2,直流母线3,电源4,负荷5,储能6,接口变流器7,上位机8,光伏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的方式实施。特别声明,以下的描述本质上只是起到了宏观解释和实例说明的作用,绝不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进行任何限制。除非另外特别说明,否则,在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以及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并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装置可能不被详细讨论,但在适当的情况下意在成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实施例1

本发明是一种用户侧直流微网智能化响应系统及方法,接收上位机能源优化方案,通过划分用户侧直流微网电源、可连续调控负荷、储能响应顺序,改进直流微网电压分层控制策略,改变网侧接口变流器、储能接口变流器固定占据额定电压附近电压层,即1、2层的控制策略,灵活配置不同设备的接口变流器所在电压层,实现功率在各接口变流器间灵活,精准分配,加强清洁能源与需求侧不同能源形式耦合,从而智能化响应上位机能源优化方案。

本发明系统包括直流微网及其智能管理器构成,并且与配电网上位机无线互联,所述直流微网包括:直流母线3、电源4、负荷5及储能6构成。其中,电源4、负荷5、储能6均包含接口变流器7;电源4、负荷5、储能6通过接口变流器7分别与直流母线3连接;能源智能管理器1与电源4、负荷5、储能6通过通讯总线2相连接,并且与上位机8无线互联,接收配电网优化配置方案,巡视直流微网设备状态。

所诉上位机为配电网管理用户系统的统称,上位机8计算或制定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能源优化配置方案,通过无线传输下传给能源智能管理器1。

所述接口变流器7包括dc/dc或dc/ac可控接口变流器。

本发明一种用户侧直流微网智能化响应方法,通过改进直流微网电压分层控制策略来实现的,适用范围为以户、楼宇为能量单元的终端用户。所述能量单元为以用户侧直流微网为能源交换的载体;所述用户侧直流微网由不同种类的电源、不同电能转换形式的负荷、不同能源储存方式储能等组合构成。所述不同电能转换形式的负荷为可连续调控的通过接口变流器能够加强与其它能源耦合的负荷。

本发明一种用户侧直流微网智能化响应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接收上位机能源优化方案,改进直流微网电压分层控制策略;

步骤2.改变网侧接口变流器、储能接口变流器固定占据额定电压附近电压层的控制策略;

步骤3.配置不同设备的接口变流器所在电压层,实现功率在各接口变流器间的分配,加强清洁能源与需求侧不同能源形式耦合,智能化响应上位机能源优化方案。

所述步骤1中接收上位机能源优化方案,是通过划分用户侧直流微网电源、可连续调控负荷、储能,简称源、荷、储接口变流器响应顺序。改进直流微网电压分层控制策略,实现功率在各接口变流器间灵活,精准分配,改变连续可调、可控的负荷响应顺序,加强清洁能源与需求侧不同能源形式耦合,智能化响应上位机能源优化方案。

所述源、荷、储接口变流器响应顺序,以满足上位能源机优化方案中接口变流器功率给定值为条件排出响应顺序,优先满足的接口变流器功率给定值的响应优先。

所述各接口变流器下垂控制特性的功率给定值为优化方案中功率分配值。

所述优先满足的接口变流器功率给定值的响应优先在于,改进直流微网电压分层控制策略。将电流流出直流母线接口变流器为一组,简称“载”,包括处于母线向电源送电的电源接口变流器,工作于充电状态储能接口变流器,负荷接口变流器。依据优化分配方案中功率配送顺序划分响应顺序,优先配送响应优先。将电流流入直流母线接口变流器为一组,简称“源”,包括电源向母线送电的电源接口变流器,工作于放电状态储能接口变流器。依次满足排序由高到低“载”组变流器功率为条件,将“源”组变流器插入“载”组变流器的排序中。

在(0.90-1.10)pu电压范围内,依据“源”“载”总个数及预留边界数,划分电压层,计算公式为:

n=[(1.1-0.9)/(d+k+r)]

式中n为划分层数,d为“源”组变流器个数,k为“载”组变流器个数,r为预留电压层个数,[]为取整函数。层的划分如电压分层表所示:

电压分层表

上表中以额定值1pu为界,高于1pu为“载”侧,低于1pu为“源”侧,δn为层级压差,可为变数,为了正常运行时电压波动小,额定电压所在的层的电压差可适当减小。

所述步骤2中改变网侧接口变流器、储能接口变流器固定占据额定电压附近电压层的控制策略。每一电压层只能包含一个接口变流器,依据能源优化方案将接口变流器分成“源”、“载”两组,首先将“载”组接口变流器排序,划分响应顺序。划分原则为:优化分配方案中以满足接口变流器功率给定值为条件排出响应顺序,即依据优化方案中功率配送顺序划分响应顺序,优先配送响应优先,级别高,依序确定。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首先确定最高级。若微网能源优先上网,则将电源变流器分配第1层;若微网能源优先给储能充电,将储能变流器分配第1层;微网能源优先就地消纳,将负荷变流器分配第1层;

步骤(2)其次在剩余变流器中确定下一层即第2层,原则不变。假设已将储能变流器分配第1层,剩余电源变流器、负荷变流器。若将满足储能变流器功率给定值后的剩余功率优先上网,则将电源变流器分配第2层;若将剩余功率优先就地消纳,将负荷变流器分配第2层;

步骤(3)重复步骤(2),直至设定最后“载”侧接口变流器。

进一步地,将“源”侧接口变流器排序,划分优先级。划分原则为:同一双向接口变流器其所选的“源”侧电压层电压幅值一定低于“载”侧电压层;对于参与“载”侧功率控制的“源”侧接口变流器,以依次满足优先级别由高到低“载”组变流器功率为条件,可将该“源”侧接口变流器插入到比被控接口变流器电压幅值高一层的电压层,将“源”组变流器插入“载”组变流器的排序中;不参与“载”侧功率调节的“源”侧接口变流器,从紧邻“载”侧第一层即第k+1层开始降压排序,方法与“载”侧相同。

所述步骤3中配置不同设备的接口变流器所在电压层,实现功率在各接口变流器间的分配,加强清洁能源与需求侧不同能源形式耦合,智能化响应上位机能源优化方案。是依据源、荷、储所在电压层设定接口控制设备电压及功率给定值,采用下垂控制,下垂控制曲线表示为:

udc=udc.h-δidc

δ=(udc.h-udc.l)/idc.set

idc.set=pdc.set/udc

式中udc为接口设备电压给定值,udc.h、udc.l为电压层级对应表中电压幅值区间上限、下限值;δ为下垂系数,pdc.set能源优化分配方案中功率给定值,idc.set为接口设备电流给定值,idc为接口设备电流值。

进一步地,正常运行直流微网,由母线电压所在区间对应的接口变流器控制,以整定udc=udc.h-δidc下垂特性运行,确保系统内的功率平衡。若此区间接口变流器运行功率小于pdc.set给定值,维持当前运行方式不变;若此区间接口变流器运行功率大于pdc.set给定值,此区间接口变流器改为恒功率pdc.set(限流)运行方式,微网电压过度到下一个区间,由该区间所对应的接口变流器控制。因此直流微网每一个电压间隔至少有一个电压下垂特性变流器控制直流电压,且实现不同接口变流器间稳压控制的自然平滑切换;

进一步地,源、荷、储运行状态及上位机能源优化方案的改变,重新设定响应顺序。

进一步地,重新设定响应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与原响应顺序切换。采用斜坡函数实现不同响应顺序间平移切换,即将udc=udc.h-δidc下垂特性中的常数udc.h平移至重新设定对应区间的电压上限值,平移函数如下:

udc.hx=udc.ha-st

s=(udc.ha-udc.hb)/tset;

式中:udc.hx为平移给定值,udc.ha、udc.hb为原响应顺序、重新设定响应顺序对应电压幅值区间上限;s为斜坡函数的斜率,t为平移切换时间,tset切换时间设定。

进一步地,平移后依据源、荷、储运行状态及上位机能源优化方案,修改下垂系数δ及能源优化分配方案中功率给定值pdc.set。

通过响应顺序的不同排列组合及不同组合之间平稳切换,实现所需接口变流器功率的精准分配,扩展电压分层控制功能,达到能源优化目的。

所述实现能源优化方案,是通过可控可调负荷加入微网的稳定控制,改变负荷响应顺序,调节清洁能源与其它能源的耦合度,提升源、荷、储等不同能源形式多样化耦合。

进一步地,源、荷、储响应顺序的不同,能源的流向及转换形式不同。通过调整负荷响应顺序,能够调节电能转换其它能源形式的多少,实现清洁能源与需求侧不同能源形式多样化耦合,达到能源智能化响应。

进一步地,一旦响应顺序确定,各变流器独立工作,无需相互通信,分散控制。

进一步地,为使电源中的清洁能源运行在最大功率追踪模式(mppt),将清洁能源设定于电压幅值最高层,当直流微网电压超过设定电压时,将降功率运行。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图2是典型的含有多类负荷的220v楼宇直流微网终端用户结构示意图。其中:直流微网由直流母线3、市电、负荷5、蓄电池组、光伏9构成。其中,电源4选择市电,储能6选择蓄电池组。为充分利用光伏,将光伏从电源中单独列出。

其中,市电、负荷5、蓄电池组、光伏9均包含dc/dc或dc/ac接口变流器7;市电、负荷5、蓄电池组、光伏9通过接口变流器7分别与直流母线3连接;能源智能管理器1与市电、负荷5、蓄电池组、光伏9通过通讯总线2连接,与上位机8无线互联,接收配电网优化配置方案,巡视直流微网设备状态。所述负荷5包含有可控负荷变频加热器及电视机、电脑、电水壶、电饭煲、照明为不可控负荷。具体参数如用户参数表:

用户参数表

上位机计算或制定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能源优化配置方案,通过无线传输下传给能源智能管理器。

具体能源优化分配方案为:用户侧向市电发电并上网功率不超过功率4kw,蓄电池组电池状态soc=60%。

能源智能管理器接收方案后,依据接口变流器电流流入、出直流母线方向分组,将市电、负荷、蓄电池组、光伏分成“源”、“载”两组:

“源”:市电整流、蓄电池组放电、光伏;

“载”:市电逆变、负荷、蓄电池组充电;

依据依据“源”“载”总个数6及在直流电压边界留1个电压层,则在(0.90-1.10)pu范围内将电压划分为7层。为了正常运行时电压波动小,额定电压所在的层的电压级差要小,参照直流微网电压分层控制策略,层的划分如电压分层表所示:

电压分层表

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清洁能源,使其运行在mppt模式,将电压幅值最高层第4层固定分配给光伏;

进一步地,划分“载”组响应顺序。依据方案,光伏优先上网,则将网侧市电逆变设为第1层,功率pdc.set=4kw;蓄电池组充电电池状态soc=60%,为维持光伏优先上网,剩余功率优先存储在蓄电池中,因此,将蓄电池组充电设为第2层,则负荷设为第3层。

划分“源”组优先级。为最大化的利用光伏,已将其固定设为“源”第4层;对于参与“载”侧功率控制的“源”侧蓄电池组放电,将蓄电池组放电插入到比市电逆变电压幅值高一层的电压层即第2层,则“载”侧蓄电池组充电、负荷的依次变为第3层、第4层,不参与“载”侧功率调节的市电整流为第5层。依据每一电压层只能包含一个接口变流器的原则,由于光伏与负荷为同一个电压层,产生冲突,而光伏所在电压固定,所以将其余“源”、“载”组的电压层顺延至电压幅值低一层的电压层,结果如以下电压分层表所示:

电压分层表

依据光伏、负荷、蓄电池组、市电所在层,整定各电压层下垂控制曲线:

udc=udc.h-δidc

δ=(udc.h-udc.l)/idc.set

idc.set=pdc.set/udc

式中udc为接口设备电压给定值,udc.h、udc.l为优先级对应表中电压幅值区间上限、下限值;δ为下垂系数,除市电逆变pdc.set为限制功率4kw,其余的均为各接口设备的限制功率。idc.set为接口设备电流给定值。idc为接口设备电流值。

计算结果如下垂控制曲线表所示:

下垂控制曲线表

注:表中数据为标么值。电压基准220v,功率基准为各自接口设备额定功率

用户侧直流微网智能化响应过程如下:

分为光伏发电功率小于上网限制功率和光伏发电功率大于上网限制功率4kw。

光伏功率小于上网限制功率4kw:

光伏流入微网与蓄电池组放电放电功率之和小于等于4kw时,蓄电池组放电以最大放电功率恒功率运行,由市电逆变以下垂特性控制直流微网稳定,微网电压位于(0.98-1.0)pu区间内;

随着光伏流入微网功率增加,微网电压升高,当光伏流入微网功率与蓄电池组放电放电功率之和将大于4kw时,电压继续升高,微网电压进入(1.0-1.02)pu区间内,市电逆变变为功率为4kw恒功率运行,蓄电池组放电以下垂特性控制直流微网稳定,减少功率输出,维持上网功率为4kw;

光伏功率大于上网限制功率4kw:

当光伏流入微网功率持续增加,大于4kw时,蓄电池组放电放电功率已经减小到0,微网电压继续升高,微网电压进入(1.02-1.05)pu区间内,该区间内的蓄电池组充电以下垂特性控制直流微网稳定,除维持上网功率为4kw外,光伏剩余功率优先存储在蓄电池中。

当蓄电池组充电电池状态在soc>80%时,充电功率受限。当soc=95%时,此时由能源管理器根据电池状态重新设定响应顺序。蓄电池组充电降低为第3层,负荷提升为第2层;

采用斜坡函数实现蓄电池组充电、负荷不同层间平移切换。平移函数如下式:

s=(udc.ha-udc.hb)/tset=(1.09-1.05)/1=0.04

udc.hx=udc.ha-st=1.09-0.04t;

式中:udc.hx为平移给定值,udc.ha、udc.hb为原响应顺序、重新设定响应顺序对应电压幅值区间上限;s为斜坡函数的斜率,t为平移切换时间,tset切换时间设定。

将负荷由第3层平移至第2层,即将负荷下垂特性udc=udc.h-δidc中的常数udc.h由原udc.ha=1.09pu平移至udc.hb=1.05pu,平移切换时间tset为1秒;储能充电层级操作与此相同。

蓄电池组充电、负荷平稳切换后,维持上网功率为4kw不变,光伏剩余功率经过负荷接口变流器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源。在区间(1.02-1.05)pu内,负荷以下垂特性控制直流微网稳定,同样改变负荷响应顺序可以调节清洁能源与其它能源的耦合度。

实施例实施过程可以看出,通过设计各直流微网接口变流器响应顺序不同的排列组合,使得直流微网分压控制策略不仅仅用于微网的稳定控制,而且可以实现功率在微网接口变流器精准分配,完成上位机优化方案,还可以尽可能保证直流微网电压运行在(-95%~105%)pu区间内,可控可调负荷加入微网的稳定控制,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