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71195发布日期:2020-12-04 14:0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力控制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有工程实例和研究现状表明,高比例光伏接入低压配电网将带来一系列的电能质量问题,其中主要包括并网逆变器带来的谐波畸变、太阳能及光伏输出功率的随机波动性导致的节点电压波动、逆潮流造成的电压偏高等。现有电压偏高抑制方法主要有光伏机组的并网逆变器改进控制和电网侧调节两方面,其中电网侧调节主要有安装分布式储能装置进行有功无功功率调节,以及变压器分接头动作等,该方法存在灵活性差,需要安装新的设备经济性较差等问题。基于光伏机组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中央无功控制、分布式无功控制和就地无功控制,由于就地无功控制不需要通信,无功功率输出仅取决于本地测量数据,因此就地无功控制方法比其他方法更实用。实现就地无功控制的主要方法有两种,即q(u)下垂控制(无功功率输出是节点电压的函数)和q(p)下垂控制方法(无功功率是光伏输出有功功率的函数),它们都通过预设的下垂曲线确定无功功率输出。采用q(u)控制方法时,系统中光伏并网点电压与其输出无功功率存在相互影响,因而如果下垂曲线的参数不合适,可能会出现电压和无功功率振荡的问题,而采用q(p)方法时,由于光伏输出有功和无功功率可以解耦控制,故不涉及此问题,在解决电压偏高问题中具有实用价值。传统q(p)下垂控制方法曲线如图1所示,其中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ppv为自变量,无功功率qpv为因变量,控制关系的表达式为:其中pthresold为有功阈值,一般为光伏机组额定有功功率prated的0.5倍,一旦光伏有功输出超过该值,下垂控制被触发,光伏机组将按照预设的斜率m吸收无功功率,m可由光伏机组的逆变器容量和有功功率计算得到。但在本地负荷过大的情况下,光伏机组输出额定有功功率,在传统q(p)下垂控制下可能造成无功功率的过度吸收,导致系统损耗增加。技术实现要素: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利用传统q(p)下垂控制方法控制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的电压时,在本地负荷过大的情况下,光伏机组会过度吸收无功功率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及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并网节点配电网的电气参数;基于配电网的电气参数,通过集中控制或第一就地控制的方式得到各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根据集中控制得到的有功-无功曲线对各光伏机组第二就地控制,或根据第一就地控制得到的有功-无功曲线各光伏机组进行第一就地控制,通过控制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无功功率,控制各并网节点的电压。在一实施例中,当多个光伏机组接入配电网时,根据集中控制得到的有功-无功曲线对各光伏机组第二就地控制,通过控制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无功功率,控制各并网节点的电压,其过程包括:基于配电网的电气参数,结合各光伏机组对应的第一预设有功功率差值及预设集中控制约束条件,对各光伏机组进行集中控制,得到各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在预设就地控制时间内,各光伏机组根据并网节点有功-无功曲线持续进行第二就地控制,通过控制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无功功率,控制各并网节点的电压;在预设就地控制时间之后,判断集中控制及第二就地控制的持续时间之和是否达到预设控制时间,若未达到,则返回“基于配电网的电气参数,结合各光伏机组对应的第一预设有功功率差值及预设集中控制约束条件,对各光伏机组进行集中控制,得到各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的步骤,直到集中控制与各光伏机组的就地控制的持续时间之和达到预设控制时间为止。在一实施例中,对各光伏机组进行集中控制时,需计算初始时刻各光伏机组最优无功出力,其过程包括:根据获取的初始时刻各并网节点的负荷发出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进行潮流计算,得到初始时刻的各并网节点的并网节点电压-注入并网节点功率关系式,并对其进行线性化,得到初始时刻的各并网节点的第一并网节点电压表达式;将初始时刻各光伏机组发出的有功功率作为对应的第一预设有功功率差值,根据初始时刻的各并网节点的并网节点电压-注入并网节点功率关系式、初始时刻的各并网节点的第一并网节点电压表达式、初始时刻的各光伏机组发出的有功功率、负荷发出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并结合预设集中控制约束条件,得到初始时刻各光伏机组最优无功出力。在一实施例中,并网节点基于配电网的电气参数,结合各光伏机组对应的第一预设有功功率差值及预设集中控制约束条件,对各光伏机组进行集中控制,得到各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的过程,包括:根据获取的并网节点配电网参数,利用极坐标形式的牛顿潮流计算方法,构建上一时刻的各并网节点的基于灵敏度矩阵的电压变化量-注入并网节点功率变化量关系式,根据上一时刻的各并网节点电压及上一时刻的各并网节点的基于上一时刻的灵敏度矩阵的电压变化量-注入并网节点功率变化量关系式,得到当前时刻的各并网节点的基于灵敏度矩阵的第二并网节点电压表达式,并网节点上一时刻的灵敏度矩阵由上一时刻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分别对并网节点电压的幅值及相位求偏导得到;根据上一时刻的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以及对应的第一预设有功功率差值,得到当前时刻的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根据上一时刻的各并网节点的基于灵敏度矩阵的电压变化量-注入并网节点功率变化量关系式、各并网节点上一时刻的灵敏度矩阵、上一时刻的各光伏机组最优无功出力、上一时刻各并网节点的并网节点电压、当前时刻的各并网节点的基于灵敏度矩阵的第二并网节点电压表达式、以及当前时刻的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以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无功功率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以各光伏机组的容量不超过预设容量、各并网节点电压在预设并网节点电压范围、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成线性关系为约束条件,得到当前时刻的各光伏机组最优无功出力;返回“根据上一时刻的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以及对应的第一预设有功功率差值,得到当前时刻的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的步骤,直到各光伏机组的当前时刻的输出的有功功率超过预设有功功率阈值为止;根据各光伏机组每个时刻的输出的有功功率以及最优无功功率,得到各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在一实施例中,当至少一个光伏机组接入配电网时,根据第一就地控制得到的有功-无功曲线各光伏机组进行第一就地控制,通过控制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无功功率,控制各并网节点的电压,其过程包括:根据获取的配电网结构、并网节点所连接输电线路的电阻和电抗,得到光伏机组的并网节点电压与光伏输出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关系式,并对其进行线性化,得到光伏机组的第一并网节点电压表达式;根据光伏机组的第一并网节点电压表达式,利用插值法,得到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光伏机组根据并网节点有功-无功曲线以及当前时刻输出的有功功率,通过控制最优无功出力,控制并网节点电压。在一实施例中,在计算初始时刻光伏机组最优无功出力时,并网节点根据光伏机组的第一并网节点电压表达式,利用插值法,得到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的过程,包括:假设初始时刻注入并网节点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均为零,根据获取的初始时刻的电网电压、负荷输出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光伏机组的并网节点电压与光伏输出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关系式,得到初始时刻的并网节点电压、并网节点电压分别对注入并网节点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的偏导值。在一实施例中,并网节点根据光伏机组的第一并网节点电压表达式,利用插值法,得到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的过程,包括:根据上一时刻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及负荷发出的有功功率,得到上一时刻的注入并网节点的有功功率,并根据注入并网节点的有功功率及对应的第二预设有功功率差值,得到当前时刻注入并网节点的有功功率;根据当前时刻注入并网节点的有功功率及负荷发出的有功功率,判断当前时刻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是否超出对应的预设容量阈值,当未超过时,则假设当前时刻该光伏机组输出的无功功率为零;根据光伏机组的第一并网点电压表达式、及上一时刻并网节点电压及其对注入并网节点的有功功率偏导数,计算当前时刻并网节点电压;判断当前时刻并网点电压是否超过预设电压阈值,当其未超过时,则设定该光伏机组应发出的无功功率为零,否则利用光伏机组的并网节点电压与光伏输出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关系式、当前时刻的并网节点电压、电网电压、负荷发出的无功功率及有功功率、输电线路电阻及电抗、当前时刻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计算当前时刻光伏机组应发出的无功功率;返回“根据上一时刻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及负荷发出的有功功率,得到上一时刻的注入并网节点的有功功率,并根据注入并网节点的有功功率及对应的第二预设有功功率差值,得到当前时刻注入并网节点的有功功率”的步骤,直到当前时刻该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超出对应的预设容量阈值为止;根据光伏机组在每个时刻的输出的有功功率及应发出的无功功率,得到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系统,包括: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并网节点配电网的电气参数;构造曲线模块,用于基于配电网的电气参数,通过集中控制或第一就地控制的方式得到各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电压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集中控制得到的有功-无功曲线对各光伏机组第二就地控制,或根据第一就地控制得到的有功-无功曲线各光伏机组进行第一就地控制,通过控制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无功功率,控制各并网节点的电压。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提供的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及系统,针对多个光伏机组接入配电网时,利用集中-就地协调控制方法控制并网节点电压;在集中控制阶段,结合约束条件,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合理分配各光伏机组无功功率吸收量,提高配电网光伏机组接纳能力;第二就地控制阶段,利用光伏机组自身无功吸收能力,兼具灵活性和经济性,对于配电网电能质量问题治理、提高电网接纳新能源的能力意义重大。2.本发明提供的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及系统,针对至少一个光伏机组接入配电网时,通过第二就地控制方法,得到各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且各光伏机组根据各自的曲线控制无功出力,从而抑制电压偏高现象。3.本发明提供的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及系统,基于光伏机组的集中-就地协同控制的电压偏高抑制方法,基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低压配电网引起的电压偏高问题,不需要削减光伏机组的出力或是投入额外的治理设备,并且通过使各光伏用户的无功吸收量与其净注入功率呈正比关系,确保了各光伏用户之间的公平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统光伏并网逆变器q(p)下垂控制方法曲线;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压控制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简化光伏系统结构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就地控制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就地控制方法中得到有功-无功曲线的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就地控制方法中得到有功-无功曲线的另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以第二预设有功功率差值δpt为5kw举例,由第二就地控制方法中得到的有功-无功曲线;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中-就地协调控制的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中-就地协调控制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中-就地协调控制,计算初始时刻各光伏机组最优无功出力的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中控制中得到有功-无功曲线的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22节点系统;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日发电量曲线;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荷日需求曲线;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统控制方法下的系统节点电压曲线;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集中-就地协调下的系统节点电压曲线;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系统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一个具体示例的组成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应用于需要抑制由于高比例光伏系统接入配电网而引起并网节点偏高的现象,如图2所示,包括:步骤s11:获取并网节点配电网的电气参数。步骤s12:基于配电网的电气参数,通过集中控制或第一就地控制的方式得到各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步骤s13:根据集中控制得到的有功-无功曲线对各光伏机组第二就地控制,或根据第一就地控制得到的有功-无功曲线各光伏机组进行第一就地控制,通过控制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无功功率,控制各并网节点的电压。如图3所示,当光伏机组接入配电网时,可以确定并网节点电压与光伏机组功率输出的关系,电网电压vs和光伏机组并网节点电压vpcc的关系为:式(3)中,ppv和qpv分别为光伏机组发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pload和qload分别为负荷发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r和x分别为输电线路的电阻和电抗。只关注式(3)并网节点电压vpcc的幅值,则式(1)可以表示为:vpcc4-[vs2+2(pr+qx)]vpcc2+(p2+q2)(r2+x2)=0(4)式(4)中,p=ppv-pload,q=qpv-qload分别为注入并网节点的有功和无功功率。由式(4)求得并网节点电压幅值vpcc的表达式为:由式(5)可见,假设光伏并网系统负荷不变,并网节点电压幅值将随光伏机组发电量的增大而增大,为保证电压不超过稳态电压上限,可控制光伏机组并网逆变器吸收无功功率来抑制电压偏高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控制各光伏机组的最优无功出力(或应吸收的无功功率)来抑制电压偏高问题,利用两种方法得到各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其中当多个光伏机组接入配电网时,可以利用将集中-就地协同控制(集中控制结合第二就地控制)对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无功功率进行控制,从而控制各并网节点的电压,在集中控制中,需要对配电网及其连接的全部的光伏机组进行潮流计算,设定每个时刻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变化量一定,并结合一系列的约束条件,从而得到每个时刻各光伏机组的最优无功出力,根据每个时刻的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及最优无功出力,得到有功-无功曲线,各光伏机组根据各自的曲线进行第二就地控制,在第二就地控制过程中,各光伏机组根据各自的曲线及输出的有功功率,通过控制输出的无功功率,控制并网节点电压。此外,当至少一个光伏机组接入配电网时,每个光伏机组可以独立自行进行第一就地控制,在第一就地控制过程中,各光伏机组根据配电网参数,建立各并网点电压与电网电压关系式,并进行简化及线性化后,结合一系列约束条件,从而得到各自的有功-无功曲线,并根据各自的曲线及输出的有功功率,通过控制输出的无功功率,控制并网节点电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针对多个光伏机组接入配电网时,利用集中-就地协调控制方法控制并网节点电压;在集中控制阶段,结合约束条件,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合理分配各光伏机组无功功率吸收量,提高配电网光伏机组接纳能力;第二就地控制阶段,利用光伏机组自身无功吸收能力,兼具灵活性和经济性,对于配电网电能质量问题治理、提高电网接纳新能源的能力意义重大。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当至少一个光伏机组接入配电网时,根据第一就地控制得到的有功-无功曲线各光伏机组进行第一就地控制,通过控制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无功功率,控制各并网节点的电压,其过程包括:步骤s21:根据获取的配电网结构、并网节点所连接输电线路的电阻和电抗,得到光伏机组的并网节点电压与光伏输出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关系式,并对其进行线性化,得到光伏机组的第一并网节点电压表达式。如图3所示的配电网结构,本发明实施例根据配电网电气参数、输电电路的阻抗,得到如式(5)所示的并网节点电压与光伏输出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关系式,并在工作点附近利用一阶泰勒公式对其线性化,得到光伏机组的第一并网节点电压表达式:式(6)中vtpcc为t时刻的并网点电压vpcc;δpt=pt-pt-1和δqt=qt-qt-1分别为t时刻和t-1时刻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差值;pt和qt分别为t时刻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步骤s22:根据光伏机组的第一并网节点电压表达式,利用插值法,得到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在第二就地控制中,构建有功-无功曲线时,假设初始时刻注入并网节点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均为零,根据获取的初始时刻的电网电压、负荷输出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光伏机组的并网节点电压与光伏输出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关系式(如式(5)所示),得到初始时刻的并网节点电压、并网节点电压分别对注入并网节点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的偏导值。具体地,设定初始时刻t=1,设定初始时刻t=1、p1=0。根据式(5)计算得到式(6)中初始值如图5所示,执行步骤s22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31~步骤s36:步骤s31:根据上一时刻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及负荷发出的有功功率,得到上一时刻的注入并网节点的有功功率,并根据注入并网节点的有功功率及对应的第二预设有功功率差值,得到当前时刻注入并网节点的有功功率。本发明实施例以上一时刻的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为控制量,以各光伏机组对应的第二预设有功功率差值δpt为一个固定步长的值,因此当前时刻并网节点输出的有功功率为pt=pt-1+δpt,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光伏机组对应的第二预设有功功率差值可以相同或不同,具体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步骤s32:根据当前时刻注入并网节点的有功功率及负荷发出的有功功率,判断当前时刻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是否超出对应的预设容量阈值,当未超过时,则假设当前时刻该光伏机组输出的无功功率为零。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当前时刻已知的注入并网节点的有功功率pt、负荷发出的有功功率pload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式pt=ptpv-pload,得到当前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根据上一时刻的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为控制量、各光伏机组对应的第二预设有功功率差值δpt,得到当前时刻并网节点输出的有功功率为pt=pt-1+δpt后,首先判断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是否超过对应的预设容量阈值ppvmax,当其超过时,则不再继续构建有功-无功曲线,由当前得到的每个时刻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及应发出的无功功率(或为应吸收的无功功率,此处需根据计算结果qtpv的正负确定),在二维坐标系上描点连线,得到有功-无功曲线。当其未超过时,则假设该光伏机组输出的无功功率为零,即假设光伏机组只输出有功功率,则光伏机组的第一并网点电压表达式可以表示为:步骤s33:根据光伏机组的第一并网点电压表达式、及上一时刻并网节点电压及其对注入并网节点的有功功率偏导数,计算当前时刻并网节点电压。本发明实施例将当前时刻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上一时刻并网节点电压及其对注入并网节点的有功功率偏导数代入式(7)中,得到当前时刻并网节点电压步骤s34:判断当前时刻并网点电压是否超过预设电压阈值,当其未超过时,则该光伏机组应发出的无功功率为零,否则利用光伏机组的并网节点电压与光伏输出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关系式、当前时刻的并网节点电压、电网电压、负荷发出的无功功率及有功功率计算当前时刻光伏机组应发出的无功功率。步骤s35:返回“根据上一时刻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及负荷发出的有功功率,得到上一时刻的注入并网节点的有功功率,并根据注入并网节点的有功功率及对应的第二预设有功功率差值,得到当前时刻注入并网节点的有功功率”的步骤,直到当前时刻该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超出对应的预设容量阈值为止。本发明实施例在得到当前时刻并网节点电压之后,将其与预设电压阈值vlim比较,当其未超过阈值时,则光伏机组应发出的无功功率为零,当其超过时,则将当前时刻并网节点电压电网电压vs、负荷发出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输电线路电阻及电抗、当前时刻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反代入到式(5)中,得到当前时刻光伏机组发出的无功功率(或为应吸收的无功功率,此处需根据qt的正负确定)。步骤s36:根据光伏机组在每个时刻的输出的有功功率及应发出的无功功率,得到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具体的,在对光伏机组进行第二就地控制中,构建有功-无功曲线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由步骤s31~步骤s36所述方法的得到有功-无功曲线的如图7所示,其中预设定第二预设有功功率差值δpt为5kw。步骤s23:光伏机组根据并网节点有功-无功曲线以及当前时刻输出的有功功率,通过控制最优无功出力,控制并网节点电压。本发明实施例由第二就地控制的方式得到有功-无功曲线之后,各光伏机组根据各自的曲线、当前发出的有功功率,得到应发出的无功功率(或应吸收的无功功率),从而防止电压偏高现象。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当多个光伏机组接入配电网时,根据集中控制得到的有功-无功曲线对各光伏机组第二就地控制,通过控制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无功功率,控制各并网节点的电压,其过程包括:步骤s41:基于配电网的电气参数,结合各光伏机组对应的第一预设有功功率差值及预设集中控制约束条件,对各光伏机组进行集中控制,得到各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当多个光伏机组接入配电网时,由于并网节点较多,且为了实现各光伏机组发出无功功率之间的协调,本发明实施例对各光伏机组进行集中-就地控制(集中控制结合第二就地控制),在集中控制中,基于配电网的电气参数(包括:电路阻抗及感抗、电网电压等)进行潮流计算,对潮流计算结果进行线性化后,得到基于灵敏度矩阵的当前时刻的关于并网节点电压的表达式,并结合一系列约束条件,从而得到每个时刻各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步骤s42:在预设就地控制时间内,各光伏机组根据有功-无功曲线持续进行第二就地控制,通过控制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无功功率,控制各并网节点的电压。各光伏机组根据各自的有功-无功曲线,进行预设就地控制时间的第二就地控制,其过程为各光伏机组根据有功-无功曲线以及当前时刻输出的有功功率,得到当前时刻应发出的无功功率(或应吸收的无功功率),从而控制各并网节点的电压。步骤s43:在预设就地控制时间之后,判断集中控制及第二就地控制的持续时间之和是否达到预设控制时间,若未达到,则返回“基于配电网的电气参数,结合各光伏机组对应的第一预设有功功率差值及预设集中控制约束条件,对各光伏机组进行集中控制,得到各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的步骤,直到集中控制与各光伏机组的就地控制的持续时间之和达到预设控制时间为止。本发明实施例的集中-就地协同控制(集中控制结合第二就地控制)为一个循环的过程,具体为:对各光伏机组依次循环进行集中控制及第二就地控制,首先对各光伏机组进行集中控制,得到各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然后各光伏机组根据各自的有功-无功曲线进行一段时间(预设就地控制时间)之后,再对各光伏机组进行集中控制,得到各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然后各光伏机组根据各自的有功-无功曲线进行一段时间(预设就地控制时间),然后再次集中控制、第二就地控制,直到循环控制的持续时间达到预设控制时间为止。具体地,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智能电表数据引入集中控制,每15分钟对q(p)曲线(有功-无功曲线)参数进行优化。每15分钟进行一次集中控制,在这期间持续进行就地控制。在集中控制中,首先根据智能电表提供的负荷数据进行潮流计算,并结合约束条件,以及插值方法得到q(p)曲线。新的q(p)曲线信息传输至各光伏机组,然后光伏机组根据自身有功功率计算得到无功吸收量,达到控制节点电压的目的。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对各光伏机组进行集中控制时,需计算初始时刻各光伏机组最优无功出力,其过程包括:步骤s51:根据获取的初始时刻各并网节点的负荷发出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进行潮流计算,得到初始时刻的各并网节点的并网节点电压-注入并网节点功率关系式,并对其进行线性化,得到初始时刻的各并网节点的第一并网节点电压表达式。步骤s52:将初始时刻各光伏机组发出的有功功率作为对应的第一预设有功功率差值,根据初始时刻的各并网节点的并网节点电压-注入并网节点功率关系式、初始时刻的各并网节点的第一并网节点电压表达式、初始时刻的各光伏机组发出的有功功率、负荷发出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并结合第二预设集中控制约束条件,得到初始时刻各光伏机组最优无功出力。对各光伏机组进行集中控制时,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得到各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的方法为利用上一时刻的潮流计算结果、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及最优无功出力等参数,计算当前时刻各光伏机组的最优无功出力,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初始时刻的各光伏机组的最优无功出力的计算,首先根据初始时刻各并网节点的负荷发出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以及输电线路阻抗,进行潮流计算,得到各光伏机组的关于并网节点电压与注入并网节点功率的关系式如式(3)所示,之后利用设置并网节点电压限值、各光伏机组的容量限制等条件,求出初始时刻各光伏机组应发出的无功功率。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基于配电网的电气参数,结合各光伏机组对应的第一预设有功功率差值及预设集中控制约束条件,对各光伏机组进行集中控制,得到各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的过程,包括:步骤s61:根据获取的配电网参数,利用极坐标形式的牛顿潮流计算方法,构建上一时刻的各并网节点的基于灵敏度矩阵的电压变化量-注入并网节点功率变化量关系式,根据上一时刻的各并网节点电压及上一时刻的各并网节点的基于上一时刻的灵敏度矩阵的电压变化量-注入并网节点功率变化量关系式,得到当前时刻的各并网节点的基于灵敏度矩阵的第二并网节点电压表达式,各并网节点上一时刻的灵敏度矩阵由上一时刻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分别对并网节点电压的幅值及相位求偏导得到。本发明实施例根据获取的配电网参数,利用极坐标形式的牛顿潮流计算方法,构建上一时刻的各并网节点的基于灵敏度矩阵的电压变化量-注入并网节点功率变化量关系式,如式(8)所示。式(8)中δθ和δv分别为由功率变化引起的各并网节点的电压相位和幅值的变化量;δp,δq分别为并网节点上光伏机组的有功及无功出力变化量;svp和svq为电压灵敏度因子,分别表示各光伏机组的单位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变化对各并网节点电压幅值的影响,各并网节点上一时刻的灵敏度矩阵由上一时刻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分别对并网节点电压的幅值及相位求偏导得到。对式(8)线性化后,得到当前时刻的各并网节点的基于灵敏度矩阵的第二并网节点电压表达式:式(9)中,vit为并网节点i在t时刻的电压幅值;δvit为并网节点i在t-1时刻到t时刻的电压幅值变化;和分别表示并网节点j单位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变化对并网节点i电压幅值的影响;和分别为并网节点j在t-1时刻到t时刻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变化量。步骤s62:根据上一时刻的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以及对应的第一预设有功功率差值,得到当前时刻的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上一时刻的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以及对应的第一预设有功功率差值δpmin,i计算得到当前时刻的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步骤s63:根据上一时刻的各并网节点的基于灵敏度矩阵的电压变化量-注入并网节点功率变化量关系式、各并网节点上一时刻的灵敏度矩阵、上一时刻的各光伏机组最优无功出力、上一时刻各并网节点的并网节点电压、当前时刻的各并网节点的基于灵敏度矩阵的第二并网节点电压表达式、以及当前时刻的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以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无功功率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以各光伏机组的容量不超过预设容量、各并网节点电压在预设并网节点电压范围、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成线性关系为约束条件,得到当前时刻的各光伏机组最优无功出力。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各并网节点上一时刻的灵敏度矩阵、上一时刻各并网节点的并网节点电压vit-1、以及各光伏机组对应的第一预设有功功率差值δpmin,i代入式(9)中,并结合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无功功率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如式(10)所示)、各光伏机组的容量不超过预设容量(如式(11)所示)、各并网节点电压在预设并网节点电压范围(如式(12)所示)、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成线性关系(如式(13)所示)四个约束条件,得到当前时刻的各光伏机组最优无功出力vlowlim≤vit≤vuplim(12)式(13)中,其中,pit,分别是第t时刻,第i个并网节点的有功与无功功率注入量,即分布式光伏的功率出力及分别减去该节点的负荷及本发明实施例考虑到光伏用户之间的公平性,各光伏机组吸收的无功功率与其在该节点注入的净有功功率的比例应该相同,如式(13)所示。如果某光伏机组的发电量可以完全被本地负载消耗掉,那么该机组所在节点将从(13)中删除,并将该机组无功输出的值设置为0。步骤s64:返回“根据上一时刻的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以及对应的第一预设有功功率差值,得到当前时刻的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的步骤,直到各光伏机组的当前时刻的输出的有功功率超过预设有功功率阈值为止。步骤s65:根据各光伏机组每个时刻的输出的有功功率以及最优无功功率,得到各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以图12所示的22节点系统为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过程,该系统为一个380v三相低压配电网,其中0节点为平衡节点。馈线为架空线路,线路阻抗为每公里0.65+j0.412。图12中的黑点表示没有安装光伏机组的节点,白点表示安装了光伏机组的节点。由于低压配电网的地理面积通常较小,因此可以合理地假设每个光伏机组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强度是相同的,即其输出有功功率与光伏机组的额定有功功率成正比。考虑较强光照条件下,典型的光伏发电和负荷需求曲线分别如图13和图14所示。光伏机组的额定功率设定为12kw,各节点的负荷情况下表所示。类型母线编号最大负荷loadcurve12,4,8,11,17,185kwloadcurve23,5,7,9,13,15,204kwloadcurve36,10,12,14,16,19,213kw经过潮流计算得到该系统各节点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5所示。可以看到在中午光照较强时段,存在电压偏高问题。在本发明所提出的集中-就地协同q(p)下垂控制下,该系统各节点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附图16所示,可以看到电压偏高问题被有效抑制,在光照强时段,节点电压被控制在电压上限以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针对多个光伏机组接入配电网时,利用集中-就地协调控制方法控制并网节点电压;在集中控制阶段,结合约束条件,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合理分配各光伏机组无功功率吸收量,提高配电网光伏机组接纳能力;第二就地控制阶段,利用光伏机组自身无功吸收能力,兼具灵活性和经济性,对于配电网电能质量问题治理、提高电网接纳新能源的能力意义重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针对至少一个光伏机组接入配电网时,通过第二就地控制方法,得到各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且各光伏机组根据各自的曲线控制无功出力,从而抑制电压偏高现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基于光伏机组的集中-就地协同控制的电压偏高抑制方法,基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低压配电网引起的电压偏高问题,不需要削减光伏机组的出力或是投入额外的治理设备,并且通过使各光伏用户的无功吸收量与其净注入功率呈正比关系,确保了各光伏用户之间的公平性。实施例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系统,如图17所示,包括:参数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并网节点配电网的电气参数;此模块执行实施例1中的步骤s11所描述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构造曲线模块2,用于基于配电网的电气参数,通过集中控制或第一就地控制的方式得到各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此模块执行实施例1中的步骤s12所描述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电压控制模块3,用于根据集中控制得到的有功-无功曲线对各光伏机组第二就地控制,或根据第一就地控制得到的有功-无功曲线各光伏机组进行第一就地控制,通过控制各光伏机组输出的无功功率,控制各并网节点的电压。此模块执行实施例1中的步骤s13所描述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系统,针对多个光伏机组接入配电网时,利用集中-就地协调控制方法控制并网节点电压;在集中控制阶段,结合约束条件,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合理分配各光伏机组无功功率吸收量,提高配电网光伏机组接纳能力;第二就地控制阶段,利用光伏机组自身无功吸收能力,兼具灵活性和经济性,对于配电网电能质量问题治理、提高电网接纳新能源的能力意义重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系统,针对至少一个光伏机组接入配电网时,通过第二就地控制方法,得到各光伏机组的有功-无功曲线,且各光伏机组根据各自的曲线控制无功出力,从而抑制电压偏高现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系统,基于光伏机组的集中-就地协同控制的电压偏高抑制方法,基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低压配电网引起的电压偏高问题,不需要削减光伏机组的出力或是投入额外的治理设备,并且通过使各光伏用户的无功吸收量与其净注入功率呈正比关系,确保了各光伏用户之间的公平性。实施例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如图18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01,例如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至少一个通信接口403,存储器404,至少一个通信总线402。其中,通信总线4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通信接口4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可选通信接口4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存储器404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ramdomaccessmemory,易挥发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404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401的存储装置。其中处理器401可以执行实施例1的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存储器404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处理器401调用存储器404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用于执行实施例1的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其中,通信总线402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通信总线4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8中仅用一条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其中,存储器404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memory,缩写: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memory),硬盘(英文:harddiskdrive,缩写:hdd)或固降硬盘(英文:solid-statedrive,缩写:ssd);存储器404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其中,处理器4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processingunit,缩写:cpu),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processor,缩写: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其中,处理器40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缩写: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programmablelogicdevice,缩写: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complexprogrammablelogicdevice,缩写: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缩写:fpga),通用阵列逻辑(英文:genericarraylogic,缩写:gal)或其任意组合。可选地,存储器404还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401可以调用程序指令,实现如本申请执行实施例1中的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实施例1的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其中,并网节点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硬盘(harddiskdrive,缩写:hdd)或固降硬盘(solid-statedrive,ssd)等;并网节点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