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组件、动子和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93973发布日期:2021-03-09 16:0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散热组件、动子和电机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动子和电机。


背景技术:

2.电机温升是直线电机的关键性能参数,影响温升的关键因素主要是发热和散热,在直线电机运行过程中,主要发热源为动子的绕组线圈,对于应用直线电机的高精密工作场合,对于直线电机散热的要求严格,过高的温升会导致直线电机运行精度的下降以及工作平台的热变形,因此,在保证直线电机性能的前提下,提升电机绕组的散热效果,将有效的提高直线电机工作运行的可靠性。
3.在现有技术中,有将制冷剂流道按铁芯尺寸弯折成“s”型,嵌套于直线电机动子绕组外侧的冷却方式,首先,该冷却方式流道设置较长,冷却流体长距离与绕组线圈换热,产生前后温差,会导致直线电机动子各线圈单元冷却效果不一致;其次,制冷剂流道“s”型弯折嵌套的方式难以保证与绕组线圈间良好的接触效果,换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组件、动子和电机,能够散热均匀,换热效率高。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组件,包括:
6.主流管体,包括注入管体和输出管体;
7.支流管体,包括多个,每个所述支流管体连通于所述注入管体和所述输出管体之间;相邻所述支流管体之间能设置待散热件。
8.可选地,所述支流管体以面接触方式与所述待散热件的外表面接触。
9.可选地,所述支流管体的接触面形状与所述外表面形状设为相匹配。
10.可选地,所述主流管体的流通面积大于所有所述支流管体的流通面积之和。
11.可选地,所述支流管体中设有多个连通所述注入管体和所述输出管体的流道。
12.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子,包括如上所述的散热组件。
13.可选地,所述动子包括有多个绕组线圈,所述待散热件包括所述绕组线圈;相邻所述绕组线圈之间设置一个所述支流管体。
14.可选地,所述绕组线圈与所述支流管体之间设有绝缘材料层。
15.可选地,所述接触面形状包括梯形凸台。
16.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散热组件或如上所述的动子。
1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散热组件,包括:主流管体,包括注入管体和输出管体;支流管体,包括多个,每个所述支流管体连通于所述注入管体和所述输出管体之间;相邻所述支流管体之间能设置待散热件。采用多支流管体间设置待散热件的方式,能实现散热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子的轴测图;
20.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子的俯视图;
21.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子的剖视图;
22.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子线圈单元的放大图。
23.附图标记表示为:
24.1、注入管体;11、输出管体;2、支流管体;21、流道;3、绕组线圈;4、铁芯;5、绝缘骨架;6、绝缘槽纸。
具体实施方式
25.结合参见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散热组件,包括:
26.主流管体,包括注入管体1和输出管体11;
27.支流管体2,包括多个,每个所述支流管体2连通于所述注入管体1和所述输出管体11之间;相邻所述支流管体2之间能设置待散热件。
28.采用在注入管体1和输出管体11之间设置多个支流管体2,相邻支流管体2之间设置待散热件,能确保主流管体内的制冷剂分散流入多个支流管体2中,可避免s型弯折冷却流道21因距离过长产生的前后温差情况发生,散热均匀性好。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流管体2以面接触方式与所述待散热件的外表面接触。
30.通过面接触方式,确保增大支流管体2与待散热件的热交换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31.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流管体2的接触面形状与所述外表面形状设为相匹配。
32.接触面形状和外表面形状相匹配,两者实现最大的面接触,贴合效果最好,增强换热效果,提高散热能力。
33.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流管体的流通面积大于所有所述支流管体2的流通面积之和。
34.主流管体的流通面积大,这样能确保制冷剂能顺利在所有支流管体2内流通,提高均匀性。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流管体2中设有多个连通所述注入管体1和所述输出管体11的流道21。
36.在支流管体2上设置多个流道21,确保支流管体2上热量均匀性。
37.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子,包括如上所述的散热组件。
38.在动子上设置上述散热组件,能对动子中产热部件进行散热,如绕组线圈3。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子包括有多个绕组线圈3,所述待散热件包括所述绕组线圈3;相邻所述绕组线圈3之间设置一个所述支流管体2。
40.支流管体2与动子的绕阻线圈交替组装布置,通过在支流管体2内流动制冷剂,来实现动子的散热。
41.在一些实施例中,绕组线圈3与所述支流管体2之间设有绝缘材料层。
42.为防止漏电而提高安全性,在绕组线圈3与支流管体2之间设有绝缘材料层,如绝缘槽纸6。
43.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面形状包括梯形凸台。
44.在实际应用中,绕组线圈3外表面的形状为凹槽结构,接触面形状采用梯形凸台,能实现贴合接触。
45.下面对采用特定结构的支流管体2的动子进行详细说明。
46.如图1-5所示,动子包含铁芯4、绝缘骨架5、绕组线圈3、绝缘槽纸6、主流管体及支流管体2,其中铁芯4可设计成分体式或整体式,下面按分体式来描述。
47.主流管体位于动子非运行方向两侧,与支流管体2装配形成“目”字型冷却结构,其中支流管体2与动子线圈单元交替组装布置,通过制冷剂流动实现动子的散热。
48.通过设计绕组成型形状,与支流管体2互相嵌套装配,形成梯形凸台结构的贴合面,增大支流管体2与绕组线圈3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可有效降低直线电机动子温升;支流管体2内嵌与两个拼接组装的动子线圈单元中间,由于组装冷却结构的装配工艺简单,将支流管体2管道与绕组线圈3设计为小过盈配合,可有效保证支流管体2与绕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散热效果。
[0049]“目”字型的多线并行冷却结构,可避免“s”型弯折冷却流道21因距离过长产生的前后温差,保证动子运行方向上各线圈单元冷却效果一致,避免散热不均匀导致的直线电机定位精度较差、可靠性低等缺陷。
[0050]
制冷剂在某一支流管体2内的流动路线从注入管体1分流至支流管体2,通过支流管体2内若干流道21至输出管体11,将制冷剂导出,整个冷却结构在保证冷却效果良好的前提下,兼顾加工、装配简单的特性,提高了直线电机动子装配的结构工艺性。
[0051]
在直线电机动子分块铁芯4上通过模具绕线,实现梯形凹陷结构的绕组线圈3外部形状,在绕组线圈3外部贴覆一层绝缘槽纸6,保证电气绝缘性能。
[0052]
将动子线圈单元通过铁芯4卡位拼接成组装动子,在两动子线圈单元中间插入小过盈配合的支流管体2,保证两者间的接触效果良好,其中支流管体2管道材料为散热性能优良的铝制合金材料,中间开有若干流道21,在制冷剂通过该流道21时,能够快速带走绕组线圈3产生的热量。
[0053]
在直线电机动子非运行方向两侧安装主流管体,主流管体与支流管体2装配后焊接保证强度和密封性,制冷剂从主流管体中注入管体1进水、从输出管体11回水,实现对整个直线电机动子的冷却散热。
[0054]
整个动子组件装配完成后,可进行环氧树脂塑封,保证直线电机定子散热能力及电机长期运行可靠性。
[0055]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散热组件或如上所述的动子。
[0056]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0057]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