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盒端子与汇流带的连接结构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08491发布日期:2021-01-12 07:47阅读:71来源:国知局
接线盒端子与汇流带的连接结构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组件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接线盒端子与汇流带的连接结构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在光伏组件制备技术领域中,汇流带用于连接串焊好的光伏电池串形成回路,并与接线盒连接;接线盒接线端子用于与汇流带连接,并通过接线盒与外界线缆连接,实现光伏组件的电流传导。

接线盒的主要功能是增强光伏组件的安全性能,其次是作为光伏组件的电流输出部分,再其次是使光伏组件使用更便捷、更可靠。最主要的环节就是接线盒端子与汇流带的连接环节,直接影响电流传导能力。光伏组件的电流全部通过汇流带传导给接线盒端子,再通过接线盒传导给外界线缆,如果二者不能有效连接将会导致电流无法导出,光伏组件报废,如果二者连接不牢固将会导致此部位电阻过高,造成光伏组件打火烧毁。

传统的连接方式中,在接线盒端子上事先附着焊锡,然后使用加温设备将汇流带按压在接线盒端子上,让焊锡熔化粘接住汇流带。当焊接完成后,通常还会进行加锡补锡操作,以确保较高质量的焊接效果。但是,由于光伏组件的厚度导致汇流带从光伏组件内部引出后只能先进行90度的弯折再进行焊接,造成汇流带在焊接时本身存在一定翘起的反向作用力。在加温设备离开汇流带之后、焊锡没有凝固之前,由于该反向作用力导致汇流带与接线盒端子连接不牢固甚至产生分离。此外,由于需要保证密闭性、减低漏电等风险,汇流带的长度不能过长,导致汇流带与接线盒端子的连接方式成为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基于上述连接方式,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加温设备需要不停的加热,提高了生产成本;焊接造成的虚焊甚至不连接无法通过肉眼辨识,极大地增加了后期产品的质量风险;为了确保焊接焊接效果,提高生产效率,接线盒焊接以及加锡补锡所使用的焊锡中均加入了部分助熔材质,在加温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盐雾,并伴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操作人员产生危害;高温焊接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手法要求较高,需要专门培养操作人员等。

为此,如何使接线盒端子与汇流带的连接更加简单可靠、危害小、成本低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盒端子与汇流带的连接结构及光伏组件,旨在解决如何使接线盒端子与汇流带的连接更加简单可靠、危害小、成本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接线盒端子与汇流带的连接结构,包括:接线盒端子,开设有第一通孔;汇流带,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以及弹性夹紧件,包括设于所述接线盒端子的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一夹片转动连接的第二夹片,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之间的弹性体;其中,所述第二夹片设有用以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连接柱,所述汇流带夹持于所述第二夹片和所述接线盒端子之间,且所述汇流带与所述接线盒端子之间设有导电胶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柱设有与所述汇流带抵接的垫片,所述垫片设于所述汇流带背离所述接线盒端子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垫片与所述汇流带之间设有导电胶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柱与所述第二夹片夹持所述汇流带的一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5毫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夹片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夹片的长度,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具有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夹片为所述接线盒端子,所述第二夹片转动连接于所述接线盒端子,所述弹性体设于所述接线盒端子和所述第二夹片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弹性体为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的压簧,所述压簧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的转动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弹性体为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的扭簧,所述扭簧的转动轴平行于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的转动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盒端子与汇流带的连接结构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盒端子与汇流带的连接结构中,采用弹性夹紧件将接线盒端子与汇流带夹紧,并利用导电胶水进行加固,保证了二者的连接更加可靠,不再使用加温设备,不会产生能源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无需借助高昂的检测设备,通过肉眼及触感就可以确定连接效果;也不会产生烟雾,对操作人员不会产生危害;在安装时,操作简单方便,降低了工作难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接线盒端子与汇流带的连接结构;光伏电池串,设有所述汇流带;以及接线盒,设于所述光伏电池串,设有所述接线盒端子,所述连接柱的端部邻近所述接线盒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夹片与所述接线盒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毫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组件的技术效果与上述接线盒端子与汇流带的连接结构的技术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盒端子与汇流带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盒端子与汇流带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接线盒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汇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弹性夹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弹性夹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接线盒端子与汇流带的连接结构

110、接线盒端子112、第一通孔120、汇流带

122、第二通孔130、弹性夹紧件132、第一夹片

134、第二夹片136、弹性体138、连接柱

140、导电胶水150、垫片160、压簧

170、扭簧200、光伏组件210、光伏电池串

220、接线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盒端子与汇流带的连接结构100通过调整焊接方式,采用弹性按压与粘结结合的方式固定接线盒端子110和汇流带120。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盒端子与汇流带的连接结构100及光伏组件200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线盒端子与汇流带的连接结构100,包括:接线盒端子110,开设有第一通孔112;汇流带120,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12对应的第二通孔122;以及弹性夹紧件130,包括设于接线盒端子110的第一夹片132,与第一夹片132转动连接的第二夹片134,以及设于第一夹片132和第二夹片134之间的弹性体136;其中,第二夹片132设有用以穿过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122的连接柱138,汇流带120夹持于第二夹片134和接线盒端子110之间,且汇流带120与接线盒端子110之间设有导电胶水140。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通孔112的直径可以设为4毫米,公差为正负1毫米,相对应地,第二通孔122的直径可以设为4毫米,公差为正负1毫米,避免尺寸太小不能起到固定作用,尺寸太大会造成接线盒端子110或汇流带120的断裂。第一通孔112设置于距离接线盒端子110的边缘5毫米处,避免距离太近会造成接线盒端子110断裂,距离太远不易使汇流带120伸入。相对应地,连接柱138的直径可以为3毫米,公差为正负1毫米,以匹配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122的直径,避免尺寸太小不能起到固定作用,尺寸太大不方便穿孔。

弹性夹紧件130包括第一夹片132、第二夹片134和弹性体136。第一夹片132固定连接于接线盒端子110,第一夹片132和第二夹片134可以是分体的,通过转动轴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式连接的,此时,折弯连接处为柔性材质,在二者发生角度变化时,也可以看成是相对于虚拟转动轴实现的转动连接。第一夹片132和第二夹片134可以是直线片状,也可以是折弯片状。

弹性体136连接于第一夹片132和第二夹片134之间,具有收紧第一夹片132和第二夹片134的作用力,使得第二夹片134能够将汇流带120和接线盒端子110夹紧。连接柱138具体可以是连接至第二夹片134的铆钉。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片132需要避开第一通孔112,以使连接柱138能够顺利穿过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122。第二夹片134和接线盒端子110用于限制汇流带120沿其厚度方向的位置偏移,连接柱138用于限制汇流带120沿垂直于其厚度方向的方向发生位置偏移。

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当按压第一夹片132和第二夹片134时,可以改变第一夹片132和第二夹片134的开合情况,使汇流带120伸入接线盒端子110的上方,然后使连接柱138依次穿过第二通孔122和第一通孔112,松开第一夹片132和第二夹片134,在弹性体136的作用下,使第二夹片134夹紧汇流带120。

由于弹性夹紧件130可能会因为弹性体136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机械疲劳,进而出现松动的隐患。因此,在汇流带120与接线盒端子110之间还设有导电胶水140,用于加固二者的连接,提高连接可靠性。如果单独使用导电胶水140则会在连接初期导致汇流带120的反作用力而崩开,因此,需要将导电胶水140和弹性夹紧件130配合使用,才可以互相弥补缺陷,保证汇流带120与接线盒端子11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同时,还可以根据导电胶水140的溢出情况来判断弹性夹紧件130是否夹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盒端子与汇流带的连接结构100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盒端子与汇流带的连接结构100中,采用弹性夹紧件130将接线盒端子110与汇流带120夹紧,并利用导电胶水140进行加固,保证了二者的连接更加可靠,不再使用加温设备,不会产生能源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无需借助高昂的检测设备,通过肉眼及触感就可以确定连接效果;也不会产生烟雾,对操作人员不会产生危害;在安装时,操作简单方便,降低了工作难度。

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柱138设有与汇流带120抵接的垫片150,垫片150设于汇流带120背离接线盒端子110的一侧。垫片150能够减轻第二夹片134直接与汇流带120接触产生机械损伤,在受到外力时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例如,在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124的直径为4毫米的基础上,垫片150的直径设置为5毫米,公差为正负1毫米,避免尺寸太大造成材料浪费,尺寸太小不能起到按压及固定汇流带120的作用。同时,垫片150的厚度可以设置为1毫米,公差为正负0.1毫米。当然,根据接线盒端子110和汇流带120的尺寸可以适应性地调整垫片150的尺寸。

进一步地,垫片150与汇流带120之间设有导电胶水140。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地加固垫片150与汇流带1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柱138与第二夹片134夹持汇流带120的一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5毫米。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夹片134夹持汇流带120的一侧边缘,即,汇流带120伸入第二夹片134的一侧边缘。为了避免在弹性体136的作用下使得连接柱138与第二夹片134发生断裂,将连接柱138与第二夹片134的边缘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等于5毫米,例如,5毫米,6毫米,7毫米等。如此可以减少连接柱138过于邻近第二夹片134设置而引起第二夹片134的断裂。

请参阅图2、图5和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夹片132的长度短于第二夹片134的长度,第一夹片132与第一通孔112之间具有间隙。为了避免第一夹片132影响连接柱138通过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122,如果第一夹片132与第二夹片134的长度相同,则需要在第一夹片132上开孔以使连接柱138能够穿过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122,但同时为了使得接线盒端子110和汇流带120有足够的接触面积,需要开设直径较大的开孔,设计过程比较复杂。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夹片132的长度设置为短于第二夹片134的长度,且第一夹片132与第一通孔112之间具有间隙,如此可以避免在第一夹片132上开孔,就可以使得接线盒端子110和汇流带120有足够的接触面积,简化了设计过程。

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夹片132为接线盒端子110,第二夹片134转动连接于接线盒端子110,弹性体136设于接线盒端子110和第二夹片134之间。本实施例中,直接将第一夹片132用接线盒端子110替代,简化了弹性夹紧件130的结构,也不用专门设计第一夹片132的尺寸来避开第一通孔112。在对弹性夹紧件130施加外力时,直接对第二夹片132施加外力,避免对接线盒端子110施加外力而影响其位置连接关系。

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弹性体136为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夹片132和第二夹片134的压簧160,压簧160的伸缩方向垂直于第一夹片132和第二夹片134的转动轴。将压簧160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夹片132和第二夹片134,由于压簧160的伸缩方向垂直于第一夹片132和第二夹片134的转动轴,通过对第一夹片132和第二夹片134施加外力可以使第一夹片132和第二夹片134改变开合状态,并在压簧160的压缩力作用下,实现汇流带120的夹紧。

请参阅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弹性体136为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夹片132和第二夹片134的扭簧170,扭簧170的转动轴平行于第一夹片132和第二夹片134的转动轴。通常,扭簧170的两端分别具有直线状或钩状转臂,本实施例中,两个转臂分别连接至第一夹片132和第二夹片134,扭簧170的转动轴平行于第一夹片132和第二夹片134的转动轴,通过对第一夹片132和第二夹片134施加外力可以使第一夹片132和第二夹片134改变开合状态,并在扭簧170的扭矩作用下,实现汇流带120的夹紧。

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200,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接线盒端子与汇流带的连接结构100;光伏电池串210,设有汇流带120;以及接线盒220,设于光伏电池串210,设有接线盒端子110,连接柱138的端部邻近接线盒220的底部。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柱138的端部指的是连接柱138背离第二夹片134的一端。

当汇流带120未安装至接线盒端子110时,连接柱138的端部与接线盒220的底部紧密接触,当汇流带120安装至接线盒端子110时,连接柱138的端部邻近接线盒220的底部,使得连接柱138由于其自身长度而难以从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122中脱离出来,如此可以尽可能地保证连接柱138按压汇流带120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200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200中,采用弹性夹紧件130将接线盒端子110与汇流带120夹紧,并利用导电胶水140进行加固,保证了二者的连接更加可靠,不再使用加温设备,不会产生能源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无需借助高昂的检测设备,通过肉眼及触感就可以确定连接效果;也不会产生烟雾,对操作人员不会产生危害;在安装时,操作简单方便,降低了工作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夹片134与接线盒220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毫米。当安装好汇流带120后,接线盒220的盒盖盖设于第二夹片134的上方。由于弹性夹紧件130中弹性体136的弹性作用力可能会因为机械疲劳的原因,出现松弛情况,本实施例中,将第二夹片134与接线盒220的顶部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不超过1毫米,例如,可以是0.2毫米、0.4毫米、0.6毫米、0.8毫米、1毫米等。当出现松弛情况时,接线盒220的盒盖会起到按压作用,保证连接柱138的位置不会出现较大程度的弹起,保证按压效果的持久性,保证接线盒端子110与汇流带12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