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频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57715发布日期:2020-12-29 10:01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频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频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频电源电路可以对后续的正弦波输出电压反馈、负载电流反馈、温度反馈进行采集,并根据正弦波输出电压反馈、负载电流反馈、温度反馈进行采集进行调整,但是上述反馈与芯片之间直接连接,反馈时稳定性低,易造成芯片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高的高频电源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频电源电路,包括有:逆变芯片及与逆变芯片连接使逆变芯片运行的逆变电路,所述逆变电路用于输出正弦波,还包括有正弦波输出电压反馈电路、负载电流反馈电路和温度反馈电路,所述正弦波输出电压反馈电路、负载电流反馈电路和温度反馈电路均与逆变芯片连接,所述正弦波输出电压反馈电路与逆变芯片之间设有第一滤波电路,所述负载电流反馈电路与逆变芯片之间设有第二滤波电路,所述温度反馈电路与逆变芯片之间设有第三滤波电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逆变电路包括有驱动电路和输出电路,所述驱动电路连接逆变芯片与输出电路,所述输出电路用于输出正弦波,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有电阻r15、r16、r46、r67、r2和电容c30、c15,所述输出电路连接电阻r15后连接电阻r16后连接相互并联的电阻r67、r46和电容c30后接地,电阻r16与电阻r46的连接处连接电阻r2后连接电容c15后接地,电阻r2与电容c15的连接处与逆变芯片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有第一运放和第二运放,所述驱动电路连接电阻r42后连接至第一运放的正输入端,所述第一运放的正输入端连接电容c28后接地,所述第一运放的负输入连接电阻r46后连接电阻r43后接地,所述电阻r43和电阻r46的连接处连接电容c29后与第一运放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43和电阻r46的连接处连接电阻r45后接电源,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31后连接至第一运放的负输入端,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运放的正输入端,所述第二运放的负输入端连接整流电路,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电容c32和电阻r44后接地,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至逆变芯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温度反馈电路包括有热敏电阻r12,所述热敏电阻r12与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滤波电路连接后连接至逆变芯片,所述第三滤波电路包括有电阻r3、r8和电容c16、c25,所述热敏电阻r12与相互并联的电阻r8和电容c25连接后接地,所述热敏电阻r12与电阻r8的连接处连接电阻r3后连接电容c16后接地,电阻r3与电容c16的连接处与逆变芯片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散热电路,所述散热电路包括有风扇,所述风扇与驱动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反馈时将反馈信号先进行滤波,在输送到逆变芯片,提高采集反馈信号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逆变芯片和逆变电路工作时的稳定性,降低逆变芯片损坏的几率,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逆变电路和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输出电路的电路图;

图4为第一滤波电路的一部分电路图;

图5为第一滤波电路的另一部分电路图;

图6为第二滤波电路的电路图;

图7为第三滤波电路的电路图。

标记说明:1、逆变芯片;11、逆变电路;12、驱动电路;13、输出电路;2、正弦波输出电压反馈电路;3、负载电流反馈电路;4、温度反馈电路;51、第一滤波电路;52、第二滤波电路;521、第一运放;522、第二运放;53、第三滤波电路;6、散热电路;61、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高频电源电路,包括有:逆变芯片1及与逆变芯片1连接使逆变芯片1运行的逆变电路11,所述逆变电路11用于输出正弦波,还包括有正弦波输出电压反馈电路2、负载电流反馈电路3和温度反馈电路4,所述正弦波输出电压反馈电路2、负载电流反馈电路3和温度反馈电路4均与逆变芯片1连接,所述正弦波输出电压反馈电路2与逆变芯片1之间设有第一滤波电路51,所述负载电流反馈电路3与逆变芯片1之间设有第二滤波电路52,所述温度反馈电路4与逆变芯片1之间设有第三滤波电路5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滤波电路51将正弦波输出电压反馈电路2输出的反馈信号滤波后输送到逆变芯片1,提高采集反馈信号时的稳定性,第二滤波电路52将负载电流反馈电路3输出的反馈信号滤波后输送到逆变芯片1,提高采集反馈信号时的稳定性,第三滤波电路53将温度反馈电路4输出的反馈信号滤波后输送到逆变芯片1,提高采集反馈信号时的稳定性。在反馈时将反馈信号先进行滤波,在输送到逆变芯片1,提高采集反馈信号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逆变芯片1和逆变电路11工作时的稳定性,降低逆变芯片1损坏的几率,延长使用寿命。避免了现有的高频电源电路可以对后续的正弦波输出电压反馈、负载电流反馈、温度反馈进行采集,并根据正弦波输出电压反馈、负载电流反馈、温度反馈进行采集进行调整,但是上述反馈与芯片之间直接连接,反馈时稳定性低,易造成芯片损坏的情况。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逆变电路11包括有驱动电路12和输出电路13,所述驱动电路12连接逆变芯片1与输出电路13,所述输出电路13用于输出正弦波,所述第一滤波电路51包括有电阻r15、r16、r46、r67、r2和电容c30、c15,所述输出电路13连接电阻r15后连接电阻r16后连接相互并联的电阻r67、r46和电容c30后接地,电阻r16与电阻r46的连接处连接电阻r2后连接电容c15后接地,电阻r2与电容c15的连接处与逆变芯片1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阻r15、r16和电阻r46将正弦波输出电压反馈信号进行分压,电阻r67和电容c30将分压后的正弦波输出电压反馈信号的电流进行滤波,之后电阻r2和电容c15将正弦波输出电压反馈信号的电压进行滤波,之后输送到逆变芯片1,通过先将正弦波输出电压反馈信号进行分压,再将分压后的正弦波输出电压反馈信号的电流和电压均进行滤波后再输送到逆变芯片1,使反馈到逆变芯片1的正弦波输出电压反馈信号更加稳定,进而提高逆变芯片1工作时的稳定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滤波电路52包括有第一运放521和第二运放522,所述驱动电路12连接电阻r42后连接至第一运放521的正输入端,所述第一运放521的正输入端连接电容c28后接地,所述第一运放521的负输入连接电阻r46后连接电阻r43后接地,所述电阻r43和电阻r46的连接处连接电容c29后与第一运放521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43和电阻r46的连接处连接电阻r45后接电源,所述第一运放521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31后连接至第一运放521的负输入端,所述第一运放521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运放522的正输入端,所述第二运放522的负输入端连接整流电路,所述第二运放522的输出端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电容c32和电阻r44后接地,所述第二运放522的输出端连接至逆变芯片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运放521采集驱动电路12上的负载电流,电阻r42为采样电阻,r45和r43进行分压使第一运放521的负输入端电压稳定,电容c28进行高频滤波,提高稳定性,c29并在两输入,减法输入,将采集的负载电流滤波去干扰,再放大后输送到第二运放522,再由第二运放522进行放大后输出,c31为高频负反馈电容,使第一运放521运行过程中稳定,电容c32和电阻r44将第二运放522输出的负载电流反馈信号的电流滤波后输送到逆变芯片1,稳定性高。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温度反馈电路4包括有热敏电阻r12,所述热敏电阻r12与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滤波电路53连接后连接至逆变芯片1,所述第三滤波电路53包括有电阻r3、r8和电容c16、c25,所述热敏电阻r12与相互并联的电阻r8和电容c25连接后接地,所述热敏电阻r12与电阻r8的连接处连接电阻r3后连接电容c16后接地,电阻r3与电容c16的连接处与逆变芯片1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热敏电阻r12的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将热敏电阻r12设置在需要采集温度的位置,再接上电源即可将温度反馈到逆变芯片1,相互并联的电阻r8和电容c25将温度反馈信号的电流进行滤波,电阻r3和电容c16将温度反馈信号的电压进行滤波,将温度反馈信号的电流和电压均进行滤波后再输送到逆变芯片1,使反馈到逆变芯片1的温度反馈信号更加稳定,进而提高逆变芯片1工作时的稳定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有散热电路6,所述散热电路6包括有风扇61,所述风扇61与驱动电路12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路12驱动风扇61运行,在温度反馈电路4反馈到逆变芯片1的温度反馈信号超过阈值时,逆变芯片1驱动输出信号通过驱动电路12控制风扇61运行,进行降温,使电路运行过程中温度始终处于合适的范围,提高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