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网柜仪表室的防凝露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19877发布日期:2021-05-04 10:28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网柜仪表室的防凝露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网柜防凝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网柜仪表室的防凝露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与电网建设的高速发展,环网柜,即环网供电单元rmu,由于其具有安装使用方便、占地面积小、不受位置限制等优点而成为发展较快的智能电网配电设备,其主要应用于放射性、干线式和环网供电的开闭站、终端配电站以及户外箱式配电站等配电设备中。

环网柜的仪表室需要安装二次端子、且端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小,因此,当仪表室内出现凝露时,由于凝露产生的滴水会导致二次故障,影响整个二次回路的正常工作,因此,为了避免凝露对环网柜的仪表室产生影响,仪表室需要设置防凝露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网柜仪表室的防凝露结构,其不仅可以降低所述环网柜仪表室内产生水珠的可能性,而且还可以使得仪表室内由于凝露而产生的水滴迅速排出所述环网柜。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内容具体如下:

一种环网柜仪表室的防凝露结构,所述环网柜仪表室的顶板上设置有用于隔热的平板,且所述平板为环氧板或亚克力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顶板呈凵字形结构,所述平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的前端和后端相抵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顶板的后端向内弯折形成排水槽,并且所述顶板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排水槽相连通的排水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平板与所述顶板的顶壁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平板的一端通过至少一个支撑件连接所述顶板的前端,所述顶板的后端折边的底端向内弯折形成内折边,所述平板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内折边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支撑件包括与所述平板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以及与所述顶板的前端相连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夹角的大小与所述平板与所述顶板的顶壁之间的夹角的大小相等。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排水槽内设置有吸水结构,所述排水槽通过所述吸水结构将所述排水槽内的水排出至所述环网柜外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吸水结构为吸水海绵。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排水槽的两端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防护等级不低于ip4x,且所述排水槽通过所述排水孔将所述排水槽内的水排出至所述环网柜外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排水槽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排水槽内的水位是否达到水位阈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环网柜仪表室的防凝露结构,所述环网柜仪表室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隔热的平板,且所述平板为环氧板或亚克力板,由于所述平板为环氧板或亚克力板,其基本不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使其表面不易产生水珠。而且,所述平板与所述顶板的顶壁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使得所述平板表面产生的水珠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被收集至所述排水槽中,进而排出至所述环网柜的外部,以避免由于凝露产生的水珠而对柜内的二次端子产生影响。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环网柜仪表室的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环网柜仪表室去除顶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c-c向的剖面图;

图4为图3中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图3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1、顶板;2、底板;3、门板;4、后封板;5、支撑板;6、平板;7、支撑件;8、第一连接板;9、第二连接板;10、顶壁;11、左侧壁;12、右侧壁;13、内折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环网柜仪表室的防凝露结构,所述环网柜仪表室的顶板1上设置有用于隔热的平板6,且所述平板6为环氧板或亚克力板。由于所述平板6为环氧板或亚克力板,其基本不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使其表面不易形成水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环网柜仪表室的框体包括底板2、与所述底板2平行设置的顶板1、门板3、后封板4以及支撑板5,所述门板3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顶板1和所述底板2的前侧,所述后封板4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板1和所述底板2的后侧,且所述支撑板5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板1和所述底板2。

为了便于所述平板6和所述顶板1的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顶板1呈凵字形结构,所述平板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1的前端和后端相抵接,具体地,所述顶板1包括顶壁10、左侧壁11和右侧壁12,且所述顶壁10的后端向内弯折,所述平板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壁10的前端和后端相抵接。

如图3所示,所述顶板1的后端向内弯折形成排水槽,且所述顶板1的后端上设置有与所述排水槽相连通的排水孔,由于所述平板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1的后端和所述顶板1的前端相抵接,使得所述平板6上产生的水珠可以沿着所述平板6的上表面流动、并最终通过所述排水孔流入所述排水槽中。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壁10的后端向内弯折以形成所述排水槽,并且所述顶壁10的后端弯折的区域上设置与所述排水槽相连通的排水孔。

为了便于所述平板6的水珠可以快速进入所述排水槽中,所述平板6与所述顶板1的顶壁10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从而使得位于所述平板6上表面的水珠可以快速流入所述排水槽中,具体地,所述平板6与所述顶壁10前端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如图5所示,所述平板6的一端通过至少一个支撑件7连接所述顶板1的前端,所述顶板1的后端的底端向内弯折形成内折边13,并且所述平板6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内折边13上,从而通过内折边13可以将所述平板6上的水珠收集到所述内折边13上,并通过排水孔进入所述排水槽中。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件7包括与所述平板6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板8、以及与所述顶板1的前端相连接的第二连接板9,所述第一连接板8与所述第二连接板9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连接板8和所述第二连接板9的夹角的大小与所述平板6与所述顶板1的顶壁10之间的夹角的大小相等。

为了便于将所述排水槽内的水排出至所述环网柜外部,所述排水槽内设置有吸水结构,所述排水槽通过所述吸水结构将所述排水槽内的水排出至所述环网柜外部。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吸水结构为吸水海绵。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的两端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防护等级不低于ip4x,且所述排水槽通过所述排水孔将所述排水槽内的水排出至所述环网柜外部。

为了避免所述排水槽内的水由于过多而溢出,所述排水槽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排水槽内的水位是否达到水位阈值,从而当所述排水槽中的水位到达阈值时,可以通过报警系统进行预警提示。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