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光伏组件边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5745发布日期:2021-04-13 22:4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光伏组件边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光伏组件边框。


背景技术:

2.目前,大型地面电站与分布式电站装机量逐年上升,其装机组件类型与安装方法也多种多样。大型地面电站及多数分布式电站通过传统边框方案均通过阳极氧化,热镀锌,抗uv等技术解决了组件安装后应对的水汽与载荷考验达到25年甚至更久寿命的要求。大型地面(光伏)电站一般装机量较多,安装工作量较大,运维复杂。相比之下分布式(光伏)电站得到户用客户的青睐,分布式电站对于组件外观与电性能等要比常规组件更为严苛。参照图3、4,其为现有的分布式电站的光伏组件边框的结构图。
3.参照图3、4,目前光伏组件量产边框普遍具有a面,即图中位于光伏组件a外表面上的呈水平勾型的上侧面,其作用主要为固定光伏组件a以及控制溢胶,其主要原理是装框时硅胶可在a面腔内溢胶,此时a面观察不到有溢胶情况。但是在实际电站应用上,这种保留a面的光伏组件边框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a面在安装后,光伏组件a表面(即光伏组件a外表面)上受雨水冲刷的脏污无法流走,而积留在a面围成的方槽内,长期以此会在光伏组件a底边形成脏污带,遮挡电池片影响发电甚至引发热斑。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光伏组件边框,结构简单,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且达到固定光伏组件以及控制溢胶的效果。
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光伏组件边框,包括环光伏组件布置的主框件,所述的主框件自内向外包括依次布置的底部平面架、中部连接框架、顶部支撑框架,所述的顶部支撑框架包括底面支撑部和侧面连接部,所述的侧面连接部为设置于底面支撑部外侧倒置的竖钩件,竖钩件的上端向光伏组件倾斜并贴于光伏组件上,且竖钩件的上端与光伏组件的外表面平齐,竖钩件的内侧设置侧面溢胶槽,底面支撑部上位于光伏组件下表面设置底面溢胶槽,竖钩件的下端与中部连接框架的外侧为一体式结构。
6.进一步的,竖钩件的内侧的中间设置上溢胶档杆,上溢胶档杆的自由端向光伏组件倾斜且与光伏组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的侧面溢胶槽包括位于上溢胶档杆上方与竖钩件的上端形成的上溢胶槽腔,和位于上溢胶档杆下方与于底面支撑部形成的下溢胶槽腔。
7.进一步的,所述的底面溢胶槽包括沿向光伏组件中间方向依次设置的多组方槽,且该多组方槽槽壁的高沿向光伏组件中间方向依次递减。
8.再进一步的,所述的底面溢胶槽包括设置于底面支撑部上沿底面支撑部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三组方槽。
9.进一步的,中部连接框架内设置多组角码件,所述的角码件与中部连接框架为一体式结构。
10.再进一步的,中部连接框架的外侧面设置向外凸的弧面,竖钩件的下端与中部连接框架的外侧面为一体式结构。
11.再进一步的,所述的底部平面架与中部连接框架为一体式结构。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光伏组件边框,具有如下优点与积极效果:
13.1.形成的光伏组件结构类似全屏手机结构,边框使用硅胶粘接光伏组件的内表面以及玻璃侧面,达到固定光伏组件以及控制溢胶的效果,且该结构在不影响光伏组件载荷性能前提下具有很高的美观度;
14.2.由于光伏组件边框的特殊结构,这样光伏组件表面无a面,光伏组件表面无遮挡玻璃的部分,这样光伏组件表面的脏污在雨水冲刷下能顺利脱离光伏组件排出;
15.3.且本实用新型光伏组件边框设置侧面溢胶槽和底面溢胶槽,供打胶及控制溢胶,能减少生产中的溢胶情况。
附图说明
16.图1为现有的光伏组件边框的实际布置的结构图;
17.图2为现有的光伏组件边框的结构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边框的实际布置的局部结构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参照附图,一种新型光伏组件边框,包括环光伏组件a布置的主框件10,所述的主框件10自内向外包括依次布置的底部平面架11、中部连接框架12、顶部支撑框架13,所述的顶部支撑框架13包括底面支撑部132和侧面连接部131,所述的侧面连接部131为设置于底面支撑部132外侧倒置的竖钩件,竖钩件的上端向光伏组件a倾斜并贴于光伏组件a上,且竖钩件的上端与光伏组件a的外表面平齐,竖钩件的内侧设置侧面溢胶槽131a,底面支撑部132上位于光伏组件a下表面设置底面溢胶槽132a,竖钩件的下端与中部连接框架12的外侧为一体式结构。
21.进一步的,竖钩件的内侧的中间设置上溢胶档杆131b,上溢胶档杆131b的自由端向光伏组件a倾斜且与光伏组件a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的侧面溢胶槽131a包括位于上溢胶档杆131b上方与竖钩件的上端形成的上溢胶槽腔,和位于上溢胶档杆131b下方与于底面支撑部132形成的下溢胶槽腔。
22.进一步的,所述的底面溢胶槽132a包括沿向光伏组件a中间方向依次设置的多组方槽,且该多组方槽槽壁的高沿向光伏组件a中间方向依次递减。
23.再进一步的,所述的底面溢胶槽132a包括设置于底面支撑部132上沿底面支撑部132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三组方槽。
24.进一步的,中部连接框架12内设置多组角码件121,所述的角码件121与中部连接框架12为一体式结构。
25.再进一步的,中部连接框架12的外侧面设置向外凸的弧面,竖钩件的下端与中部连接框架12的外侧面为一体式结构。
26.再进一步的,所述的底部平面架11与中部连接框架12为一体式结构。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圆弧无a面的光伏组件边框的结构。即参照图3、4,侧面连接部131形成的竖钩件的外侧面以及中部连接框架12外凸的弧面构成光伏组件边框的圆弧,十分美观,在本实用新型光伏组件边框的底面溢胶槽132a以及侧面溢胶槽131a中施胶,分别胶粘连接光伏组件a的内表面以及玻璃侧面,即参照图3、4,本实用新型同时在光伏组件a的内表面以及玻璃侧面设计溢胶槽面包括底面溢胶槽132a和侧面溢胶槽131a改善溢胶,使得光伏组件边框在装框时产生溢胶得到很大改善。
2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光伏组件边框,具有如下优点与积极效果:
29.1.形成的光伏组件结构类似全屏手机结构,边框使用硅胶粘接光伏组件a的内表面以及玻璃侧面,达到固定光伏组件以及控制溢胶的效果,且该结构在不影响光伏组件a载荷性能前提下具有很高的美观度;
30.2.由于光伏组件边框的特殊结构,这样光伏组件表面无a面,光伏组件表面无遮挡玻璃的部分,这样光伏组件a表面的脏污在雨水冲刷下能顺利脱离光伏组件a排出;
31.3.且本实用新型光伏组件边框设置侧面溢胶槽131a和底面溢胶槽132a,供打胶及控制溢胶,能减少生产中的溢胶情况。
32.此外,本实用新型光伏组件边框结构的变更光伏组件a的安装方式灵活多变,可提供螺丝安装、压块安装及胶粘安装等。
33.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光伏组件边框包含三个部分:底边平面架11,中部连接框架12,顶部支撑框架13。底边平面架11上设置倒置的竖钩件,主要为去除现有的a面部分使得光伏组件玻璃表面没有遮挡,倒置的竖钩件内侧设置筋状突出部分即上溢胶档杆131b,这样粘接胶涂置于上溢胶槽腔中,由于上溢胶档杆131b的自由端与光伏组件a之间具有间隙,这样供粘接胶溢胶至下溢胶槽腔,下溢胶槽腔不仅可以辅助光伏组件玻璃粘接固定并且吸收溢胶;同时,参照图3、4,粘接胶涂置于底面支撑部132左侧的方槽中,从左至右方槽槽壁的高依次递减,这样供粘接胶溢胶至右侧方槽中,右侧方槽不仅可以辅助光伏组件粘接固定并且吸收溢胶。在一块光伏组件中,光伏组件边框包括长边框和短边框,长边框和短边框的光伏组件边框结构件均采用图3、4所示的截面件,在光伏组件边框的中部连接框架12内设置的角码件121供长边框和短边框之间的连接,保证整个光伏组件边框的结构稳固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