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切换电路及按摩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15284发布日期:2021-06-18 16:3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切换电路及按摩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切换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切换电路和按摩仪。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生活的日益改善,越来越多的女性有强烈的追求美的心理,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有人发明了超声波美容仪,可以塑身,也有人发明了动力光美容仪,可以祛痘,美白,除皱。有人设计了rf射频仪,刺激皮肤底层胶原蛋白再生,达到皮肤紧致的效果。

本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的多种功能的美容设备功能比较单一,用户使用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设备组合使用,成本比较高,而且携带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切换电路及按摩仪,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要多个设备组合使用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切换电路,所述多功能切换电路包括:控制器、开关电路、ems/rf控制电路、测肤电路、第一接触点、第一回路检测电路、第二接触点、第三接触点、第三回路检测电路和第三负载电路;

所述开关电路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电连接,另一端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分别与所述ems/rf控制电路和所述测肤电路电连接;

所述第一接触点一端与所述开关电路连接,另一端用于接触人体,并与所述第一回路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回路检测电路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启动或断开;

所述第二接触点一端与所述开关电路连接,另一端用于接触人体;

所述第三接触点用于接触人体,并与所述第三回路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三回路检测电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触点和所述第三接触点之间的第三检测信号,并将所述第三检测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ems/rf控制电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发出ems信号或rf信号;所述ems/rf控制电路还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流经所述第二接触点的第一检测信号;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将所述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与所述ems/rf控制电路电连接时,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对所述ems/rf控制电路进行调整;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将所述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与所述测肤电路电连接时,所述控制器对所述测肤电路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开关电路断开时,所述控制器启动所述第一回路检测电路,获取第三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三检测信号对所述第三负载电路进行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按摩仪,所述按摩仪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切换电路。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所述多功能切换电路通过设置开关电路,实现了将ems/rf功能、测肤功能和第三方负载功能进行合理切换,实现了各个功能之间的协调和并存,降低了设备的复杂度,避免了多个功能之间的相互独立。同时,所述控制器通过获取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三检测信号,分别对ems/rf控制电路和第三负载电路进行控制,实现了对功能的精确调度,避免了电源浪费以及对人体造成损害。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切换电路功能框架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切换电路电路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功能切换电路功能框架图;

图4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电路图;

图4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稳压电路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ems/rf控制电路图;

图6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肤电路图;

图6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肤电路输出仿真图;

图6c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肤结果的水份值曲线;

图6d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肤结果的的水油曲线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第二回路检测电路;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回路检测电路和第三回路检测电路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子驱动电路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帕尔贴驱动电路图;

图11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驱动电路图;

图11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蜂鸣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多功能切换电路的功能框架图,所述多功能切换电路包括:控制器100、开关电路200、ems/rf控制电路300、测肤电路400、第一接触点tb1、第一回路检测电路500、第二接触点p2、第三接触点p1、第三回路检测电路700和第三负载电路。

所述开关电路200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触点tb1和第二接触点p2电连接,另一端在所述控制器100的控制下,分别与所述ems/rf控制电路300和所述测肤电路400电连接,所述开关电路200为电控开关电路200,在所述控制器100的控制下进行切换,所述开关电路200可以将所述第一接触点tb1和第二接触点p2与所述ems/rf控制电路300连接,也可以将所述第一接触点tb1和第二接触点p2与所述测肤电路400电连接,使所述ems/rf控制电路300和所述测肤电路400分别通过第一接触点tb1和第二接触点p2与皮肤接触。

所述第一接触点tb1一端与所述开关电路200连接,另一端用于接触人体,并与所述第一回路检测电路500连接,所述第一接触点tb1为裸露的电极,也即所述第一回路检测电路500可以通过第一接触点tb1与人体接触;所述第一回路检测电路500在所述控制器100的控制下启动或断开,用于对所述第一接触点tb1是否接触人体进行检测;所述第二接触点p2一端与所述开关电路200连接,另一端用于接触人体,所述第二接触点p2也为裸露的电极;所述第三接触点p1用于接触人体,并与所述第三回路检测电路700连接,所述第三回路检测电路700与所述控制器100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触点tb1和所述第三接触点p1之间的第三检测信号,并将所述第三检测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100。

所述ems/rf控制电路300与所述控制器100电连接,并在所述控制器100的控制下发出ems信号或rf信号;所述ems/rf控制电路300还用于向所述控制器100发送流经所述第二接触点p2的第一检测信号。由于第二接触点p2一端与人体接触,另一端与开关电路200连接,当开关电路200将第二接触点p2与所述ems/rf电路接通时,则所述ems/rf电路可以对流经第二接触点p2的电信号进行检测,生成第一检测信号。

所述控制器100控制所述开关电路200将所述第一接触点tb1和第二接触点p2与所述ems/rf控制电路300电连接时,所述控制器100接收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对所述ems/rf控制电路300进行调整,即此时,控制器100控制所述ems/rf电路进行工作。所述第一检测信号会随着脸部阻抗的大小而实时变化,所述变化也能够反映出所述第一接触点tb1和第二接触点p2与皮肤的接触程度,以及皮肤的紧致程度,所述ems/rf控制电路300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调整所述ems功能或rf功能的发射功率,以最优的功率对皮肤进行处理。

所述控制器100控制所述开关电路200将所述第一接触点tb1和第二接触点p2与所述测肤电路400电连接时,所述控制器100对所述测肤电路400进行控制,即可以启动测肤电路400进行测肤。由于所述开关电路200的控制,所述测肤电路400和ems/rf电路只能分开启动,避免了测肤电路400和ems/rf功能的冲突。

所述控制器100控制所述开关电路200断开时,所述控制器100启动所述第一回路检测电路500,获取第三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三检测信号对所述第三负载电路进行控制。当所述第三接触点p1与皮肤接触时,所述第三回路检测电路700获取流经所述第三接触点p1的第三检测信号,通过所述第三检测信号判断是否与皮肤进行了接触,当接触时,所述控制器100启动第三负载电路,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了在没有接触皮肤的情况下,启动其他功能,浪费电源的同时,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所述多功能切换电路通过设置开关电路200,实现了将ems/rf功能、测肤功能和第三方负载功能进行合理切换,实现了各个功能之间的协调和并存,降低了设备的复杂度,避免了多个功能之间的相互独立。同时,所述控制器100通过获取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三检测信号,分别对ems/rf控制电路300和第三负载电路进行控制,实现了对功能的精确调度,避免了电源浪费以及对人体造成损害。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对于ems/rf控制电路300,其包含两种功能,即ems功能和rf功能,其中,所述rf功能,是电磁波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无线电和微波的能量都属于电磁幅射能量范畴,它们通称为射频。射频以频率作为单位,范围可以从数百khz扩展至数百mhz。射频开始工作时,能在1秒钟内将生物组织中电场的电极极性改变百万次,处于电场内充电的组织颗粒则以桢的频率改变其极性,真皮组织的天然阻抗对电子运动的作用便产生热量,电子运动所引起的这一摩擦便使得皮肤深层产生柱状分布的加热效应。这种热效应开始会改变胶原,从而导致胶原收缩,近而重新产生新的胶原,导致真皮重建和增厚。所述ems功能全称electricalmusclestimulation,中文名肌肉电流刺激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外部电流直接刺激运动神经,引发肌肉收缩运动,从而直接有效地达到增肌或塑形的目的。低频的电流频率能够持续有效运动肌肉频率,如果使用频率高于某一频率,肌肉张力便开始下降。肌肉无法满足其神经生理学条件,从而无法获得理想的锻炼效果。此外肌肉在运动时使用能量,消耗氧气。

因此,由上可以知悉,当所述ems/rf控制电路工作在ems模式时,所述输入电路频率比较低,对经过所述第二接触点p2的电信号进行测量时,往往会存在误差,导致测量不准确,无法对ems/rf控制电路300进行精确的控制。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提出了设置第二回路检测电路600;所述第二回路检测电路600与所述第二接触点p2电连接,并对流经所述第二接触点p2的电信号进行检测后向所述控制器100输出第二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器100根据所述第二检测信号对所述ems/rf控制电路300进行控制。所述第二回路检测电路600对流经第二接触点p2的电信号进行更加灵敏的检测,能够更加准确的获取所述第二接触点p2与皮肤的接触情况,所述控制器100根据第二检测信号对ems/rf控制电路300进行更准确的控制。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所述多功能切换电路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如图2所示,所述开关电路200为电控的双刀双掷开关,所述双刀双掷开关的其中一路的中间点与第一接触点tb1连接,另一路的中间点与第二接触点p2连接;同时,所述双刀双掷开关的一掷与ems/rf控制电路300电连接,另一掷与测肤电路400电连接,即所述开关电路200在所述控制器100的控制下,可以将第一接触点tb1和第二接触点p2与ems/rf控制电路300电连接,也可以将第一接触点tb1和第二接触点p2与测肤电路400电连接,由于是双掷开关,所以,所述第一接触点tb1和第二接触点p2只能择一的与所述ems/rf控制电路300和所述测肤电路400电连接,不能同时连接。

所述第一接触点tb1一端与所述双刀双掷开关的其中一路连接,另一端通过可控硅pcr606与第一回路检测电路500连接,所述可控硅pcr606的控制极通过电阻r43与控制器100的kg3端口连接,所述控制器100通过所述控制极控制所述第一可控硅的通断,进而可以控制所述第一回路检测电路500的通断。当所述多功能切换电路需要启动第三负载电路时,所述控制器100控制所述开关电路200断开所述第一接触点tb1和第二接触点p2与ems/rf控制电路300和测肤电路400的连接,并通过kg3端口打开所述可控硅pcr606,则所述第一回路检测电路500与所述第一接触点tb1连接,所述控制器100通过dr-pwm端口启动所述第一回路检测电路500,为所述第一接触点tb1提供电源,从而可以在第一接触点tb1与第三接触点p1之间形成电信号,对第一接触点tb1和第三接触点p1之间的电信号进行检测,生成第三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器100通过checks端口接收所述第三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三检测信号对所述第三负载电路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器100通过端口ckeckp2接收第一检测信号,通过checkp1端口接收第二检测信号,通过checks端口接收第三检测信号,并通过ems-pwm端口对所述ems/rf控制电路300的ems功能进行控制,通过rf-pwm端口对所述ems/rf控制电路300的rf功能进行控制,通过hz端口对测肤电路400进行控制。所述第三负载电路包括多种其他功能的电路,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所述多功能切换电路包括ems/rf控制电路300和测肤电路400外,所述第三负载电路还包括有电机驱动电路800和蜂鸣器900组成的按摩电路,由帕尔贴驱动电路1000构成的制冷和加热电路,以及由光子驱动电路1100组成的光子美白电路等。以上多种功能模块组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按摩仪,上述所有功能模块都是通过多功能切换电路进行组合,巧妙的实现各种功能的切换和组合,简化了按摩仪的结构,将原来多个独立的设备集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的设备。

为了更加详细对上述多功能切换电路进行说明,下面将分别对ems/rf控制电路300、测肤电路400、光子驱动电路1100、帕尔贴电路和按摩电路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4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100电路图,所述控制器100可采用常用的可编程控制器100件plc、数字处理芯片dsp或单片机等,在本实施例中,我们示例性的采用stm32f030r8t6可编程控制芯片作为控制器100,具体管脚如图4a所示,包括信号输入管脚、信号输出管脚以及输入和输出管脚等,例如:dcdcen管脚:控制器100作为使能端为各控制单元使能;rf-pwm管脚:作为rf控制信号输出端,与ems/rf控制电路300连接;ems-pwm管脚:作为ems控制信号输出端,与ems/rf控制电路300连接;dr-pwm管脚:用于向第一回路检测电路500输出控制信号;hz管脚:用于向测肤电路400输出控制信号;kg1和kg2管脚:用于向开关电路200输出控制信号;kg3管脚:用于控制可控硅的通断;checkp1管脚:用于接收第二检测信号;checkp2管脚:用于接收第一检测信号;checks管脚:用于接收第三检测信号;motor管脚:用于向电机驱动电路800输出控制信号;buzzer管脚:用于向蜂鸣器900输出控制信号;pet+、pet-管脚:用于向帕尔贴电路输出温度控制信号;checkwen管脚:用于检测帕尔贴的电流;ntc1、ntc2管脚:用于检测温度信息;等等。更加具体和详细的芯片管脚说明,在这里不再详细赘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管脚进行控制,在下文中,当用到具体管脚时,将直接引用其管脚名称,可以直接理解为和控制器100的管脚连接,将不再说明其和控制器100的对应关系。

如图4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稳压电路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无线充电方式为所述多功能切换电路提供电源,无线充电电路采用ds_jds9002设计,是一款集成无线接收,锂电池保护芯片,充电管理的三合一芯片,最大充电电流450ma,带专用的通讯协议;稳压芯片采用xc6206p33芯片设计,输出稳定的3.3v,最小漏电流7ua。

在所述多功能切换电路中,所述ems/rf控制电路300和测肤电路400的控制非常重要,两者不能同时开启,其详细的切换控制电路图图如5所示,下面将进行详细说明。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ems/rf控制电路图,所述ems/rf控制电路图由变压器、mos管驱动电路和升压电路等组成,控制器100通过ems-pwm管脚输出不同频率的波形,驱动mos管进行工作。当控制器100通过ems-pwm管脚发出1mhz的载波时,驱动mos管工作,变压器输出高电压的正弦波信号,产生高频信号,高频信号作用于皮肤会产生温热的效果,从而促进皮肤底层胶原蛋白再生。当控制器100通过ems-pwm管脚发出33hz的载波时,驱动mos管工作,变压器输出低频的交流信号,作用于皮肤时,则会产生电刺激感,达到皮肤紧致的效果。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ems/rf控制电路300包括ems/rf电源电路、变压器l4、n-mos管q15和三极管q17。由图5可知,所述ems/rf电源电路包括三极管q5、pmos管u7和升压模块u6等。上述稳压电路通过vbat管脚为所述ems/rf电源电路提供电压,连接pmos管u7,所述pmos管u7的栅极g通过三极管q5与所述控制器100的使能端dcdc-en连接,所述使能端dcdc-en通过限流电阻r38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所述pmos管u7的栅极g与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控制器100通过控制三极管q5控制pmos管u7的导通和断开,所述pmos管u7用于起到保护作用,能够保护所述升压模块u6不会损坏。所述pmos管u7的漏极d通过限流电阻r47与升压模块u6连接,限制电流为i=0.3/r47=0.3/0.2=1.5a,ec1,c29为滤波电容,经过升压模块u6后,输出电压vout=1.25(1+r35/r44)=13.75v,所述vout与变压器l4的抽头8连接,用于向所述变压器提供输入电压。

所述变压器l4的初级线圈包括抽头6、8和10,所述升压模块u6的输出端vout与所述抽头8连接,所述变压器l4的抽头10接地。所述变压器l4的抽头6与n-mos管q15连接;所述变压器l4的次级线圈包括抽头3和6,所述抽头3与第一接触点tb1连接,抽头6与第二接触点p2连接,用于接触人体。

所述控制器100通过ems-pwm管脚与n-mos管q15的栅极连接,用于通过n-mos管q15向所述变压器l4输出不同频率的载波信号。所述n-mos管q15的漏极与所述变压器l4的抽头6连接,所述n-mos管q15的源极通过限流电阻r31接地。其中所述n-mos管为n沟道型mos管。

当所述控制器100通过ems-pwm管脚发射33hz的低频信号时,所述变压器l4输出低频的交流信号,作用于皮肤时,则会产生电刺激感,达到皮肤紧致的效果。当控制器100通过ems-pwm管脚发出1mhz的载波时,驱动mos管工作,变压器输出高电压的正弦波信号,产生高频信号,高频信号作用于皮肤会产生温热的效果,从而促进皮肤底层胶原蛋白再生。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控制器100发射载波信号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ems/rf控制电路300上进一步增加了三极管q17,所述控制器100通过管脚rf-pwm与所述三极管q17的基极连接,通过变压器l4的抽头10与所述三极管q17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7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控制器100可以通过ems-pwm和rf-pwm两个管脚交替向所述变压器发送交流载波信号,使所述变压器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同时,进一步的,由于变压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反向电压,非常容易击穿mos管,为了进一步的保护mos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所述变压器l4的抽头10处设置二极管d8,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接所述变压器l4的抽头10,正极接地。当所述变压器产生负压时,所述二极管d8导通,将所述变压器的抽头10接地,避免了产生负压导致n-mos管q15被击穿,从而保护了n-mos管q15。

进一步的,为了更准确的控制所述ems/rf控制电路300的发射功率,使其能够根据所述第一接触点tb1和第二接触点p2与皮肤的接触情况,动态调整发射功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在所述n-mos管q15的源极设置监测点s1,作为第一检测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100的checkp2管脚连接。所述控制器100通过checkp2能够检测流经第二接触点p2的电信号,从而获取第一检测信号。当所述控制器100获取第一检测信号为空时,则说明所述第二接触点p2没有与皮肤进行接触;当所述第一检测信号过大时,则说明所述第二接触点p2与皮肤接触较少,则需要增大发射功率;当所述第一检测信号过小时,则说明所述第二接触点p2与皮肤接触较多,则需要减小发射功率。当然上述控制过程,也可以采用相反的方式进行设置,具体不做限定。

因此,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ems/rf控制电路300通过控制器100发射不同的频率信号实现了ems功能和rf功能的共享,简化了电路;同时,通过设置检测点s1,使控制器100能够实时获取第二接触点p2与皮肤的接触程度,进而可以精确的调整发射功率;进一步的,还通过在所述变压器的抽头10处设置二极管,保护了n-mos不被击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图6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测肤电路400的电路图,测肤电路400主要用于对人体皮肤进行水分测量,能够获取皮肤的状况,进而根据皮肤状况对所述ems/rf功能或其他第三方负载功能进行调整。所述测肤电路400包括电压跟随电路、皮肤接触点和ad检测电路。

所述皮肤接触点为第一接触点tb1和第二接触点p2;所述测肤电路400通过接触点4和第二接触点p2连接,通过接触点5与第一接触点tb1连接,通过第一接触点tb1和第二接触点p2接触皮肤。接触点4为ad检测电路的输入端,接触点5为电压跟随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电压跟随电路的电路结构如图6a所示,所述电压跟随电路包括限流电阻r62和单运放u9a。所述方波信号通过限流电阻r62输入单运放u9a,所述单运放u9a的输出端与第一接触点tb1,当控制器100通过hz管脚输出载波信号时,通过电压跟随电路后,在第一接触点tb1输出同样波形的信号到达皮肤。

所述ad检测电路包括隔离电容c24、滤波电容c26和二极管d11,所述第二接触点p2与隔离电容c24一端连接,所述隔离电容c24另一端与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与由电阻r63和c26组成的滤波电路连接,并与所述控制器100的fz_ad管脚相连,向所述控制器100输出皮肤检测结果。

具体的测肤过程为,所述控制器100通过hz管脚输出4khz的方波至电压跟随电路,所述电压跟随电路在第一接触点tb1生成与输入信号相同波形的信号,将所述输出信号加在在接触的皮肤上,由于皮肤的容抗特性,在第二节触点处会形成一个尖锐的波形,该波形通过ad检测电路后,输出一个稳定的fz_ad信号,仿真效果如图6b所示,该仿真波形显示,4khz的方波信号通过检测电路和人体皮肤后最后输出直流信号,不同的人体阻抗得到的输出电压不同。

在实际的测肤过程中,由于人体组织的电阻抗特性比一般物体要复杂得多,最明显的特点是电阻抗的值会随着测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因为人体细胞内液体组织不是简单的表现为电阻的特性,细胞内水分与细胞膜的作用更多是以电容的特性存在。为了分析更多的皮肤特性得到多频点信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方波脉冲信号作为激励源,这样易于同数字电路结合实现,且具有较宽的频谱。如6c所示,为采集的ad值对应的水分的曲线,示出了电压值和水份含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6d所示,为通过ad检测获取的水油对比曲线。根据曲线做相应的算法就可以测量人体皮肤的水油特性,从而反应人体皮肤的油性,干性,混合性等皮肤特性,针对不同的皮肤特性开启不同档位的功能,从而更好的达到改善皮肤的效果。

因此,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测肤电路400,通过设置电压跟随电路、ad检测电路,所述控制器100通过发射方波信号到所述电压跟随电路,加在到人体皮肤,所述ad检测电路对人体皮肤产生的信号进行检测,准确的反映了人体皮肤的状况,使所述控制器100能够根据检测结果,对所述ems/rf控制电路300或其他第三方负载电路进行调整,能够更加精准的实施皮肤护理。

进一步的,由于在实际应用中,ems/rf功能和测肤功能需要分开,不能同时开启,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使用时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有效的防止用户由于误操作而造成对皮肤的损害。如图5和图6a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了协调ems/rf功能和测肤功能,设置了开关电路200。所述开关电路200为电控的双刀双掷开关,其中一路开关的中间点3与第一接触点tb1连接,另一路的中间点6与第二接触点p2连接;所述开关电路200的一掷包括接触点2和接触点7;另一掷包括接触点5和接触点4;所述控制器100通过kg1和kg2管脚与开关控制器100yx-jdq连接,当kg1=0,kg2=1时,双刀双掷开关的2脚与3脚相连,7脚与6脚相连,第一接触点tb1和第二接触点p2接触人体皮肤两侧,导通ems/rf控制电路300,同时,断开测肤电路400。当kg1=1,kg2=0时,双刀双掷开关的5脚与3脚相连,4脚与6脚相连,第一接触点tb1和第二接触点p2接触人体皮肤两侧,导通测肤电路400,同时,断开ems/rf控制电路300,开启测肤功能。当然,所述双刀双掷开关可以以继电器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其他电开关的方式进行操作,在这里不做限制。

由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开关电路200,方便的实现了对ems/rf控制电路300和测肤电路400的调度,防止了由于用户误操作造成同时开启,从而对皮肤造成伤害。

进一步的,在上述ems/rf控制电路300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提出了另一种电路结构,如图5和图7所示,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控制器100通过设置第一检测信号输出端,获取第一检测信号,从而获取第二接触点p2与皮肤的接触情况,进而调整ems/rf控制电路300的发射功率。本申请人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由于在使用ems功能时,所述控制器100发送频率为33hz的载波信号,功率比较小,流经第二接触点p2的电信号往往比较弱,通过第一检测信号输出端往往不能有效的获取准确的第一检测信号。基于此,本申请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第二回路检测电路600,如图7所示。

在图7中,所述第二回路检测电路600包括pnp型三极管q18和npn型三极管q19构成检测电路,对流经第二节触点的电信号进行检测,输出第二检测信号,提高第第二接触点p2的检测灵敏度。在图7中,所述第二接触点p2与所述pnp型三极管q18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pnp型三极管q18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0输出第二检测信号给控制器100,所述pnp型三极管q18的基极与npn型三极管q19的集电极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q19的基极与控制器100的使能端dcdcen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q19的发射极接地;所述pnp型三极管q18的集电极通过限流电阻r50通过上拉电阻r53与控制器100的checkp1端口连接。同时,为了防止电流回流击穿所述pnp型三极管q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在所述pnp型三极管q18的集电极设置二极管d9,所述第二管d9负极接pnp型三极管q18的集电极,正极接地。通过第二回路检测电路600,当控制器100通过dcdcen端口发出使能信号,所述npn型三极管q19导通。当没有电信号经过第二接触点p2时,所述pnp型三极管q18处于截止状态;当有电流经过第二接触点p2时,即使是很弱的信号,只要满足pnp型三极管q18的发射极的触发条件,所述pnp型三极管q18将导通,所述第二检测信号输出端将向所述控制器100的checkp1端口输出第二检测信号。

通过上述第二回路检测电路600,在ems/rf控制电路300处于ems模式下时,由于流经第二接触点p2的电流比较弱,此时,在第二接触点p2产生电流信号,通过第二检测信号对流经第二接触点p2电流进行灵敏度调整,提高检测灵敏度,输出第二检测信号,使控制器100能够更加准确的知道第一接触点tb1和第二接触点p2与皮肤的接触情况。

由上可知,通过设置第二回路检测电路600,解决了在ems功能下电流过小,导致检测不准确的问题,使所述控制器100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第一接触点tb1和第二接触点p2与皮肤的接触情况,能更准确的对所述ems/rf控制电路300和其他第三负载电路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当ems/rf控制电路300功能关闭时,控制器100需要启动第三方负载功能时,比如:光子检测功能,也需要检测第一接触点tb1或第二接触点p2是否与人的皮肤接触,如果在没有与皮肤接触时,启动其他第三方负载功能,则有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又提出了一种皮肤接触判断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如图8所示,示出了第一回路检测电路500和第三回路检测电路700图,用于检测接触点是否与皮肤接触。

如图8所示,所述皮肤接触判断电路包括第一回路检测电路500和第三回路检测电路700。所述第一回路检测电路500包括pnp型三极管q13、npn型三极管q16以及可控硅pcr606;所述npn型三极管q16的基极通过限流电阻r39与控制器100的dr-pwm管脚连接,用于接收控制器100的控制信号,所述npn型三极管q16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电阻r36与所述pnp型三极管q13的基极连接;所述pnp型三极管q13的发射极接3.3v的电压,集电极通过电阻r17与可控硅pcr606的一端连接;所述可控硅pcr606另一端与第一接触点tb1连接,一端与所述pnp型三极管q1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可控硅的控制极与所述控制器100的kg3端口电连接。当所述控制器100通过dr-pwm端口发送高电平信号时,同时,通过kg3端口控制所述可控硅pcr606导通时,所述第一回路检测电路500中的pnp三极管q13和npn三极管q16导通,为第一接触点tb1提供电压信号。

所述第三回路检测电路700包括第三接触点p1、上拉电阻r60和电容c7,所述控制器100的checks端口直接与所述第三接触点p1连接,用于接收第三检测信号。

当控制器100需要启动光子功能时,控制器100通过dr-pwm端口输出控制信号,如上图,第一接触点tb1接触人脸部,第三接触点p1为手部电极片为手握端,dr-pwm控制npn三极管q16的导通和截止,q13为pnp三极管,当dr-pwm为高电平时,q16三极管导通,同时q13三极管导通,r1为限流电阻以及分压电阻,pcr606为单向可控硅,kg3为高电平时可控硅导通,电压到达脸部,当手接触p1电极片时,check-s为1.65v左右电压,系统则判定手部和脸部同时接触皮肤,此时打开相应的负载。从而启动光子驱动电路1100工作,防止光子开启时眼睛直射损伤眼睛;或启动震动按摩功能,给人以智能感;也可以启动帕尔贴动能。通过第一回路检测电路500和第三回路检测电路700来实现其他功能的开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防止误触发功能。

在图9中,为光子驱动电路1100,所述光子驱动电路1100包括npn型三极管q8、q9、红色led灯led-r和黄色led灯led-y,所述jp1为驱动板。所述驱动板接3.3v电压,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通过电阻r19与led-r连接,用于驱动led灯,集电极与驱动板jp1连接,发射极通过电阻r23接地;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通过电阻r20与led-y连接,用于驱动led灯,集电极与驱动板jp1连接,发射极通过电阻r20接地。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所述第一回路检测电路500、第三回路检测电路700和光子驱动电路1100相结合,在启动光子驱动电路1100前,首先通过第一回路检测电路500和第三回路检测电路700判断所述第一接触点tb1和第三接触点p1是否与人体皮肤接触,只有在于人体皮肤接触时,才启动所述光子驱动电路1100,避免了对人体造成伤害。

进一步的,所述多功能切换电路还包括帕尔贴驱动电路1000,如图9和图10所示,图10为帕尔贴驱动电路1000,图9中包括了ntc检测电路。所述帕尔贴驱动电路1000用于对人体皮肤进行加温或制冷,有助于皮肤的毛孔放大和收缩,能起到很好的紧致皮肤的作用。

如图10所示,所述帕尔贴电路为桥式驱动电路,包括npn型三极管q3和q4,p-mos管q1和q2、n-mos管q10和q11,所述q1、q2、q10和q11组成桥式驱动电路。所述控制器100通过pet+和pet-端口对所述帕尔贴驱动电路1000进行控制。其中j12pin为制冷片,所述制冷片为热电偶,当电流通过热电偶时,其中一个结点散发热而另一个结点吸收热,因此,可以起到加热和制冷的效果。

pet+和pet-分别施加于所述制冷片的两侧,产生制冷和加热的效果,通过pwm波形控制pet+和pet-以及帕尔贴两端的温度传感器达到精准控温的效果。所述npn型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p沟道型mos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p沟道型mos管q2的漏极与制冷片连接;所述n沟道型mos管q10的漏极与制冷片连接,所述n沟道型mos管q10的栅极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p沟道型mos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p沟道型mos管q1的漏极与制冷片连接;所述n沟道型mos管q11的漏极与制冷片连接,所述n沟道型mos管q11的栅极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n沟道型mos管q11的源极与所述n沟道型mos管q10的源极连接,并通过电流检测电阻r13接地。

当所述控制器100通过输出端pet-通过电阻r7向所述npn型三极管q3输出控制信号,并且通过输出端pet-向n-mos管q10输出控制信号时,所述q3、q2、q10导通,所述pet-作用于所述制冷片的一侧,从而将j12pin的一侧制冷,起到制冷的效果。当所述控制器100通过输出端pet+通过电阻r9向所述npn型三极管q4输出控制信号时,并且通过输出端pet+向n-mos管q11输出控制信号时,所述q4、q1、q11导通,所述pet+作用于所述制冷片的另一侧,从而将j12pin进行加热,起到加热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加pet+施加于制冷一侧,pet-施加于加热一侧,都可以使所述制冷片产生制冷或加热的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更加准确的对温度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所述q11和q10的源极之间设置电流检测电阻r13,在r13和源极之间设置温度检测点与所述控制器100的checkwen管脚相连,所述控制器100通过检测checkwen的电压可以检测帕尔贴驱动的电流,当控制温度时,结合检测电流通过调整pet+/pet-的pwm波形的占空比可以达到精准的测温。

同时为了进一步的对所述帕尔贴电路进行保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加入ntc保护功能,当温度过高时,停止加热。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有热敏电阻r17和r18,对所述帕尔贴电路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温度过高时,所述控制器100对所述帕尔贴电路进行调整。

如图9所示,所述热敏电阻r17和r18通常和帕尔贴电路设置在一起,用于测量所述帕尔贴电路的温度。所述热敏电阻r17一端与驱动板jp1连接,另一端通过电容c6接地,在所述r17和c6之间设置温度输出点与控制器100的ntc1管脚连接。所述热敏电阻r18一端与驱动板jp1连接,另一端通过电容c5接地,在所述r18和c7之间设置温度输出点与控制器100的ntc2管脚连接。所述ntc1和ntc2分别设置在制冷片的两面,对制冷片的温度进行采集。

因此,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帕尔贴驱动电路1000通过和第一回路检测电路500和第三回路检测电路700相结合,只有在所述控制器100检测到所述第一接触点tb1和第三接触点p1和人体接触时,才启动所述帕尔贴电路对皮肤进行加热或制冷,避免了无用工作,节省了电源。同时,同时设置温度检测点,实现了对所述帕尔贴驱动电路1000温度的精确控制。进一步的,还通过设置ntc检测电路,避免了帕尔贴电路过热的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11a和11b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按摩功能,所述按摩模块包括电机驱动电路800和蜂鸣器电路,所述电机驱动电路800和蜂鸣器电路与所述第一回路检测电路500和第三回路检测电路700相互配合,当控制器100确定所述第一接触点tb1和第三接触点p1接触人体时,则可以启动所述电机驱动电路800和蜂鸣器电路。

具体的,所述电机驱动电路800如图11a所示,包括npn型三极管q6和电机dj1,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限流电阻r12与所述控制器100的motor管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机dj1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电机进行震动和停止。所述蜂鸣器900电路如图11b所示,包括npn型三极管q7和蜂鸣器buz1,所述npn型三极管q7基极通过限流电阻r14与控制器100的buzzer管脚连接,集电极与蜂鸣器buz1连接,所述控制器100输出4khz的波形驱动所述蜂鸣器900进行运行。

因此,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电机驱动电路800和蜂鸣器电路通过与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三回路检测电路700相结合,只有在所述控制器100检测到所述第一接触点tb1和第三接触点p1和人体接触时,才启动所述驱动电路和蜂鸣器900对皮肤按摩,避免了无用工作,节省了电源。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按摩仪,所述按摩仪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一种或多种多功能切换电路,具体的多功能切换电路跟上述描述一致,在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实施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施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