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15955发布日期:2021-11-29 13:15阅读:93来源:国知局
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2.已知一种包括电动机且使车辆的车轴旋转的驱动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这样的驱动装置,记载有驱动后轮的后向变速驱动桥(rear trans axle)。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7

4423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在上述那样的驱动装置中,例如为了使电动机冷却以使驱动装置高能效地驱动等,要求高精度地对电动机的温度中最高的温度进行检测。
5.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具有能够高精度地对电动机温度中最高的温度进行检测的结构。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6.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一个方式是使车辆的车轴旋转的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上述电动机具有能以电动机轴为中心旋转的转子和包围转子的定子,其中,上述电动机轴沿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外壳,上述外壳具有将电动机收容在内部的电动机收容部;温度传感器,上述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电动机的温度;以及油路,上述油路在电动机收容部中将油从铅垂方向上侧供给至定子,定子包括定子芯部和线圈组件,上述线圈组件具有安装于定子芯部的多个线圈,线圈组件具有端子部,上述端子部在与电动机轴的轴向和铅垂方向这两者都正交的规定方向上相对于电动机轴位于一侧,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线圈组件中的相对于电动机轴位于规定方向的一侧的部分,并且位于比端子部靠近铅垂方向下侧且比转子的铅垂方向下侧的端部靠近铅垂方向上侧的位置。发明效果
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在驱动装置中,容易高精度地对电动机的温度中最高的温度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8.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示意结构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是图2中的iii

iii剖视图。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定子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7是从上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一部分的图。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贮存器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是图7中的ix

ix剖视图。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是图7中的x-x剖视图。图11是示出变形例1的电动机的侧视图。图12是示出变形例2的电动机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9.在以下说明中,以各图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装设在位于水平路面上的车辆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为基准来规定铅垂方向进行说明。此外,在附图中,作为三维直角坐标系,适当地示出xyz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为铅垂方向。+z侧为铅垂方向上侧,-z侧为铅垂方向下侧。在下文的说明中,将铅垂方向上侧简称为“上侧”,将铅垂方向下侧简称为“下侧”。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是装设驱动装置的车辆的前后方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x侧为车辆的前侧,-x侧为车辆的后侧。y轴方向为与x轴方向及z轴方向两者都正交的方向,其为车辆的左右方向即车宽方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y侧为车辆的左侧,-y侧为车辆的右侧。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为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方向相当于规定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后侧相当于规定方向的一侧,前侧相当于规定方向的另一侧。
10.另外,前后方向的位置关系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x侧为车辆的后侧,-x为车辆的前侧。在这种情况下,+y侧为车辆的右侧,-y侧为车辆的左侧。
11.各图适当所示的电动机轴线j1沿y轴方向即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在以下说明中,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将与电动机轴线j1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电动机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电动机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即电动机轴线j1的绕轴方向简称为“周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平行的方向”还包括大致平行的方向,“正交的方向”还包括大致正交的方向。
12.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装设于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和电动汽车(ev)等以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车辆,并用作其动力源。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1包括外壳6、逆变器单元8、电动机2和传递装置3。传递装置3包括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即,驱动装置1包括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
13.外壳6包括电动机收容部81、齿轮收容部82和分隔壁61c。电动机收容部81是将后述的转子20以及定子30收容在内部的部分。齿轮收容部82是将传递装置3收容在内部的部分。齿轮收容部82位于电动机收容部81的左侧(+y侧)。电动机收容部81的底部81a位于比齿轮收容部82的底部82a靠近上侧处。分隔壁61c在轴向上划分出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部和齿轮收容部82的内部。在分隔壁61c上设置有分隔壁开口68。分隔壁开口68将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部与齿轮收容部82的内部相连。
14.在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部以及齿轮收容部82的内部收容有油o。在齿轮收容部82的内部的下部区域设置有供油o积存的油积存部p。油积存部p的油o通过后述的油路90被送至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部。被送至电动机收容部81内部的油o积存于电动机收容部81内部
的下部区域。积存在电动机收容部81内部的油o的至少一部分经由分隔壁开口68移动至齿轮收容部82,并返回至油积存部p。
15.另外,本说明书中,“油收容于某部分的内部”是指,只要是在电动机驱动过程中的至少一部分,油位于某部分的内部即可,而在电动机停止时,油可以不位于某部分的内部。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油o被收容于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部是指,只要在电动机2驱动过程中的至少一部分,油o位于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部即可,而在电动机2停止时,电动机收容部81内部的油o可以全部穿过分隔壁开口68移动至齿轮收容部82。另外,通过后述油路90被送至电动机收容部81内部的油o的一部分也可以在电动机2停止的状态下留存在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部。
16.油o在后述的油路90内循环。油o用于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的润滑。此外,油o用于电动机2的冷却。作为油o,为了实现润滑油和冷却油的功能,优选使用与粘度比较低的自动变速器用润滑油(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同等的油。
17.齿轮收容部82的底部82a位于比电动机收容部81的底部81a靠近下侧的位置。因此,从齿轮收容部82内被送至电动机收容部81内的油o容易经由分隔壁开口68流向齿轮收容部82内。如图2所示,齿轮收容部8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齿轮收容部82的前侧(+x侧)的端部与电动机收容部81的左侧(+y侧)的端部相连。齿轮收容部82的后侧(-x侧)的端部相对于电动机收容部81向后侧突出。
18.逆变器单元8位于电动机收容部81的后侧(-x侧)。逆变器单元8呈在轴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状。逆变器单元8的左侧(+y侧)的端部位于齿轮收容部82中的比电动机收容部81向后侧突出的部分的上侧。如图3所示,逆变器单元8位于电动机2的后侧。逆变器单元8具有逆变器壳体8a和控制部8b。
19.逆变器壳体8a呈在轴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的箱状。逆变器壳体8a例如利用螺钉安装于电动机收容部81的后侧(-x侧)。控制部8b对电动机2和后述的油泵96进行控制。更详细地,控制部8b基于后述的温度传感器70的检测结果来对电动机2和油泵96进行控制。控制部8b收容于逆变器壳体8a的内部。控制部8b具有将电力供给至电动机2的逆变器8c。即,逆变器单元8具有逆变器8c。
20.如图4所示,逆变器单元8具有从逆变器壳体8a的前侧(+x侧)的壁部向前侧突出的第二母线8d。第二母线8d在前后方向上贯穿逆变器壳体8a的前侧的壁部。虽然省略图示,但是第二母线8d中的位于逆变器壳体8a内部的部分与逆变器8c电连接。第二母线8d例如设置有三个。三个第二母线8d在前后方向上空开间隔地排列配置。
21.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机2是内转子型的电动机。如图1所示,电动机2具有转子20、定子30和轴承26、27。转子20能够以沿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延伸的电动机轴j1为中心旋转。转子20的扭矩被传递至传递装置3。转子20包括轴21和转子主体24。尽管省略了图示,但是转子主体24具有转子芯部以及固定于转子芯部的转子磁体。
22.如图3所示,转子主体24的下侧的端部位于比收容在电动机收容部81内部的油o的油面sm靠近上侧的位置。因此,在转子20旋转时,能够抑制收容在电动机收容部81内部的油o成为阻力。转子主体24的下侧的端部是转子20的下侧的端部。
23.如图1所示,轴21以电动机轴j1为中心沿轴向延伸。轴21以电动机轴j1为中心旋转。轴21是内部设置有中空部22的中空轴。轴21设置有连通孔23。连通孔23沿径向延伸并使
中空部22与轴21的外部相连。
24.轴21跨越外壳6的电动机收容部81以及齿轮收容部82而延伸。轴21的左侧(+y侧)的端部突出至齿轮收容部82的内部。在轴21的左侧端部固定有传递装置3的后述第一齿轮41。轴21被轴承26、27支承为能够旋转。
25.定子30与转子2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相对。更详细地,定子30位于转子20的径向外侧。定子30包围转子20。定子30具有定子芯部32和线圈组件33。定子芯部32固定于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周面。如图3至图6所示,定子芯部32具有定子芯部主体32a和固定部32b。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定子芯部主体32a具有在轴向上延伸的圆筒状的芯体背部以及从芯体背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极齿。
26.固定部32b从定子芯部主体32a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固定部32b是固定于电动机收容部81的部分。如图6所示,固定部32b沿周向空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固定部32b中的一个从定子芯部主体32a向上侧突出。固定部32b中的另一个从定子芯部主体32a向后侧(-x侧)突出。固定部32b具有在轴向上贯穿固定部32b的贯穿孔32c。定子30通过将穿过贯穿孔32c的螺钉拧紧至电动机收容部81而固定于外壳6。
27.如图1所示,线圈组件33具有沿周向安装于定子芯部32的多个线圈31。多个线圈31经由未图示的绝缘件分别安装于定子芯部32的各极齿。多个线圈31沿着周向配置。更详细地,多个线圈31沿着周向在整周上等间隔地配置。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线圈31被星形连接而构成多相的交流电路。多个线圈31例如构成三相的交流电路。
28.线圈组件33具有从定子芯部32沿轴向突出的线圈边端33a、33b。线圈边端33a是从定子芯部32向右侧(-y侧)突出的部分。线圈边端33b是从定子芯部32向左侧(+y侧)突出的部分。线圈边端33a通过线圈组件33所包括的各线圈31中的相对于定子芯部32向右侧突出的部分构成。线圈边端33b通过线圈组件33所包括的各线圈31中的相对于定子芯部32向左侧突出的部分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边端33a、33b呈以电动机轴j1为中心的圆环状。
29.如图5所示,线圈组件33包括线圈引出线36u、36v、36w、37u、37v、37w和捆扎构件38。线圈引出线36u、36v、36w、37u、37v、37w从线圈31引出来。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引出线36u、36v、36w、37u、37v、37w是构成线圈31的导线的一部分。线圈引出线36u、36v、36w、37u、37v、37w分别由绝缘管39覆盖,并且在线圈边端33b上缠绕。
30.线圈引出线36u、36v、36w是经由后述的第一母线100和第二母线8d与逆变器8c电连接的线圈引出线。从逆变器8c分别向线圈引出线36u、线圈引出线36v和线圈引出线36w流过相位不同的交流电流。线圈引出线36u的前端部是端子部34u。线圈引出线36v的前端部是端子部34v。线圈引出线36w的前端部是端子部34w。即,线圈组件33具有端子部34u、34v、34w。
31.端子部34u、34v、34w从线圈边端33b向径向外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部34u、34v、34w从线圈边端33b向后侧(-x侧)斜上方突出。如图3所示,端子部34u、34v、34w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比电动机轴j1靠近后侧(-x侧)的位置。端子部34u、34v、34w位于比电动机轴j1靠近上侧的位置。端子部34u、端子部34v和端子部34w沿周向空开间隔地排列配置。端子部34u、端子部34v和端子部34w经由后述的第一母线100和第二母线8d与逆变器8c电连接。在端子部34u、34v、34w的前端部分别设置有压接端子34a。端子部34u、34v、34w经由压接端子34a与第一母线100电连接。
32.如图5所示,线圈引出线37u、37v、37w是前端部经由中性点构件37彼此连接的线圈引出线。中性点构件37将线圈引出线37u的前端部、线圈引出线37v的前端部和线圈引出线37w的前端部作为中性点而电连接。线圈引出线37u、37v、37w在线圈边端33b中的位于比电动机轴j1靠近后侧(-x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左侧(+y侧)沿周向缠绕。线圈引出线37u、37v、37w的前端部和中性点构件37位于比电动机轴j1靠近上侧的位置。另外,线圈引出线37u、37v、37w和中性点构件37也可以设置有多组。
33.捆扎构件38是将由绝缘管39覆盖的线圈引出线36u、36v、36w、37u、37v、37w和线圈边端33b聚集并捆扎的环状构件。捆扎构件38设置有多个。图5示出了将线圈引出线37u、37v、37w和线圈边端33b捆扎的两个捆扎构件38。捆扎构件38例如可以是细绳,也可以是塑料制的条带。
34.如图1所示,轴承26、27将转子20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26、27例如是滚珠轴承。轴承26是将转子20中的比定子芯部32靠近右侧(-y侧)的部分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26对轴21中的比固定转子主体24的部分靠近右侧的部分进行支承。轴承26保持于电动机收容部81中的将转子20和定子30的右侧覆盖的壁部。
35.轴承27是将转子20中的比定子芯部32靠近左侧(+y侧)的部分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27对轴21中的比固定转子主体24的部分靠近左侧的部分进行支承。轴承27被保持于分隔壁61c。
36.如图4所示,电动机2具有第一母线100和端子台110。即,驱动装置1包括第一母线100和端子台110。第一母线100是连接有端子部34u、34v、34w的母线。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设置有三个第一母线100。三个第一母线100的一端部分别与端子部34u、34v、34w连接。三个第一母线100的另一端部分别与三个第二母线8d中的突出到逆变器壳体8a的外部的部分连接。
37.端子台110是保持第一母线100的构件。端子台110沿轴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台110被支承于定子芯部主体32a的外周面中的后侧(-x侧)且上侧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母线100和端子台110设置于电动机收容部81内部中的位于定子30与逆变器单元8的前后方向之间的部分。
38.如图1所示,传递装置3收容于外壳6的齿轮收容部82。传递装置3与电动机2连接。更详细地,传递装置3与轴21的左侧的端部连接。传递装置3具有减速装置4以及差动装置5。从电动机2输出的扭矩经由减速装置4传递至差动装置5。
39.减速装置4与电动机2连接。减速装置4使电动机2的转速减小,并且使从电动机2输出的扭矩根据减速比而增大。减速装置4将从电动机2输出的扭矩传递至差动装置5。减速装置4具有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第三齿轮43以及中间轴45。
40.从电动机2输出的扭矩依次经由轴21、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中间轴45以及第三齿轮43被向差动装置5的齿圈51传递。
41.差动装置5经由减速装置4与电动机2连接。差动装置5是用于将从电动机2输出的扭矩传递至车辆的车轮的装置。差动装置5在车辆转弯时吸收左右车轮的速度差,并向左右两轮的车轴55传递相同扭矩。差动装置5具有齿圈51。齿圈51以与电动机轴j1平行的差动轴j3为中心旋转。从电动机2输出的扭矩经由减速装置4传递至齿圈51。
42.齿圈51的下侧的端部位于比齿轮收容部82内的油积存部p的油面sg靠近下侧的位
置。因此,齿圈51的下侧的端部浸渍于齿轮收容部82内的油o。在本实施方式中,油积存部p的油面sg位于比差动轴j3和车轴55靠近下侧的位置。
43.驱动装置1设置有供油o在外壳6的内部循环的油路90。油路90是将油o从油积存部p供给至电动机2并再次引导至油积存部p的油o的路径。油路90设置成跨越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部和齿轮收容部82的内部。
44.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油路”是指油的路径。因此,“油路”的概念不仅包括形成始终朝向一个方向的油的流动的“流路”,还包括使油暂时滞留的路径和供油滴落的路径。使油暂时滞留的路径例如包括贮存油的贮存器等。
45.油路90具有第一油路91和第二油路92。第一油路91和第二油路92分别供油o在外壳6的内部循环。第一油路91具有扬起路径91a、轴供给路径91b、轴内路径91c和转子内路径91d。此外,在第一油路91的路径中设置有第一贮存器93。第一贮存器93设置于齿轮收容部82内。
46.扬起路径91a是利用差动装置5的齿圈51的旋转将油o从油积存部p扬起并利用第一贮存器93接收油o的路径。第一贮存器93向上侧开口。第一贮存器93接收齿圈51扬起的油o。此外,在刚驱动电动机2之后等油积存部p的油面sg较高等情况下,第一贮存器93除了接收被齿圈51扬起的油o以外,还接收被第二齿轮42和第三齿轮43扬起的油o。
47.轴供给路径91b将油o从第一贮存器93引导至轴21的中空部22。轴内路径91c是供油o穿过轴21的中空部22内的路径。转子内路径91d是从轴21的连通孔23穿过转子主体24的内部并飞散至定子30的路径。
48.在轴内路径91c中,伴随转子20的旋转而对转子20内部的油o施加离心力。由此,油o从转子20向径向外侧连续地飞散。伴随油o的飞散,转子20内部的路径变为负压,积存于第一贮存器93的油o被吸引至转子20的内部,从而使油o充满转子20内部的路径。
49.到达定子30的油o从定子30夺取热量。将定子30冷却后的油o向下侧滴下,并积存在电动机收容部81内的下部区域。积存在电动机收容部81内的下部区域的油o经由设置于分隔壁61c的分隔壁开口68移动至齿轮收容部82。如以上所述的那样,第一油路91将油o供给至转子20和定子30。
50.在第二油路92中,油o从油积存部p被扬起至定子30的上侧而被供给至定子30。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1包括第二油路92,以作为将油o从上侧供给至定子30的油路。在第二油路92中设置有油泵96、冷却器97和第二贮存器10。第二油路92具有第一流路92a、第二流路92b和第三流路92c。
51.第一流路92a、第二流路92b和第三流路92c设置于外壳6的壁部。第一流路92a使油积存部p与油泵96相连。第二流路92b使油泵96与冷却器97相连。第三流路92c从冷却器97向上侧延伸。第三流路92c设置于电动机收容部81的壁部。即,电动机2包括第三流路92c。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三流路92c具有供给口92ca,该供给口92ca在定子30的上侧向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部开口。供给口92ca将油o供给至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部。
52.油泵96是通过电气驱动的电动泵。如图1所示,油泵96将油o从油积存部p经由第一流路92a上吸,并经由第二流路92b、冷却器97、第三流路92c和第二贮存器10将油o供给至电动机2。
53.冷却器97将穿过第二油路92的油o冷却。在冷却器97处连接有第二流路92b和第三
流路92c。第二流路92b和第三流路92c经由冷却器97的内部流路相连。在冷却器97处连接有冷却水用配管97j,该冷却水用配管97j供被未图示的散热器冷却后的冷却水穿过。穿过冷却器97内部的油o与穿过冷却水用配管97j的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另外,在冷却水用管道97j的路径中设置有逆变器单元8。穿过冷却水用配管97j的冷却水对逆变器单元8进行冷却。
54.第二贮存器10构成第二油路92的一部分。第二贮存器10位于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部。第二贮存器10位于定子30的上侧。如图6所示,第二贮存器10由定子30从下侧支承,并且设置于电动机2。第二贮存器10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
55.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对于某个对象,有时将轴向上的靠近定子30的中心的一侧称为“轴向内侧”,有时将轴向上的远离定子30的中心的一侧称为“轴向外侧”。
5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贮存器10是向上侧开口并沿铅垂方向观察以大致矩形框状延伸的檐沟状。第二贮存器10贮存油o。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贮存器10对经由第三流路92c供给至电动机收容部81内的油o进行贮存。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流路92c相当于将油o供给至第二贮存器10的供给油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贮存器10是向上侧开口的檐沟状,因此,通过在第二贮存器10的上侧从第三流路92c流出油o,能够容易地将油o供给至第二贮存器10。如图6至图8所示,第二贮存器10具有第一油路部11、第二油路部12、一对第三油路部13a、13b、第一固定部18和支承肋16a、16b。
57.第一油路部11和第二油路部12沿轴向延伸。第一油路部11和第二油路部12在前后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如图7所示,第二油路部12沿铅垂方向观察在与第一油路部11之间夹持电动机轴j1。第一油路部11位于比电动机轴j1靠近前侧的位置。第二油路部12位于比电动机轴j1靠近后侧的位置。
58.一对第三油路部13a、13b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一对第三油路部13a、13b在轴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一对第三油路部13a、13b分别将第一油路部11和第二油路部12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三油路部13a、13b中的一个第三油路部13a将第一油路部11的右侧的端部和第二油路部12的右侧的端部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三油路部13a、13b中的另一个第三油路部13b将第一油路部11的左侧的端部和第二油路部12的左侧的端部相连。第一油路部11、第二油路部12以及一对第三油路部13a、13b分别是向上侧开口的横截面呈大致u字形的檐沟状。
59.第一油路部11位于定子芯部32的上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油路部11位于固定部32b中的向上侧突出的固定部32b的前侧。第一油路部11具有第一底壁部11a和一对第一侧壁部11b、11c。
60.第一底壁部11a在轴向上延伸。第一底壁部11a是板面朝向铅垂方向的板状。如图9所示,第一底壁部11a隔着间隙与定子芯部主体32a的外周面相对。第一底壁部11a的上侧的面具有平坦部11aa和倾斜部11ab、11ac。
61.第一油路部11位于供给口92ca的下侧。由此,第一油路部11接受从供给口92ca供给至电动机收容部81内的油o。即,作为供给油路的第三流路92c将油o供给至第二贮存器10中的位于比电动机轴j1靠近前侧(+x侧)的位置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口92ca配置在比第一油路部11的轴向两侧的端部向轴向内侧远离的位置。如图7所示,供给口92ca沿铅垂方向观察与第一底壁部11a的靠近左侧的部分重叠。
62.如图7至图9所示,第一油路部11具有从上侧将油o供给至定子30的第一油供给口17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油供给口17a是沿轴向贯穿第一底壁部11a的贯穿孔。第一油供给口17a例如是圆形形状。第一油供给口17a位于定子30的上侧。更详细地,第一油供给口17a位于与定子芯部32的上侧分开的位置。如图9所示,供给至第一油路部11的油o的一部分经由第一油供给口17a流出至第一油路部11的下侧,并且从上侧供给至定子芯部32。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油供给口17a从上侧将油o供给至定子芯部32。
6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油供给口17a沿第一油路部11延伸的方向即轴向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油供给口17a例如设置有三个。
64.如图6所示,第二油路部12位于定子芯部32的上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油路部12位于固定部32b中的向上侧突出的固定部32b的后侧。因此,第一油路部11和第二油路部12在前后方向上夹着固定部32b中的向上侧突出的固定部32b配置。第二油路部12的前后方向的尺寸比第一油路部11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小。第二油路部12的下侧的端部位于比第一油路部11的下侧的端部靠近下侧的位置。第二油路部12具有第二底壁部12a和一对第二侧壁部12b、12c。
65.第二底壁部12a具有前侧部分12aa和后侧部分12ab。在第二油路部12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8。第一固定部18设置于第二油路部12中的比轴向的中心靠近左侧的部分。第一固定部18具有在轴向上贯穿第一固定部18的贯穿孔18a。尽管省略图示,但是拧紧至电动机收容部81的螺钉穿过贯穿孔18a。第一固定部18通过穿过贯穿孔18a的螺钉而固定于外壳6。
66.如图10所示,第一固定部18的下侧的端部跨越第二侧壁部12b和第二侧壁部12c而相连。第一固定部18封堵第二油路部12的上侧的开口的一部分。第一固定部18的下侧的端部具有位于第二油路部12内部的部分。在第一固定部18中的位于第二油路部12内部的部分设置有向上侧凹陷的凹部18b。因此,在第二油路部12的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8的部分中,容易确保内部的流路面积。
67.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油路部12具有从上侧将油o供给至定子30的第二油供给口17b、17e。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油供给口17b、17e是沿轴向贯穿第二底壁部12a的贯穿孔。第二油供给口17b、17e设置于前侧部分12aa和后侧部分12ab之间的连接部分。第二油供给口17b例如是圆形形状。第二油供给口17e例如是矩形形状。
68.第二油供给口17b、17e位于定子30的上侧。更详细地,第二油供给口17b、17e位于定子芯部32的上侧。供给至第二油路部12的油o的至少一部分经由第二油供给口17b、17e流出至第二油路部12的下侧,并且从上侧供给至定子芯部32。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油供给口17b、17e从上侧将油o供给至定子芯部32。
6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油供给口17b沿第二油路部12延伸的方向即轴向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油供给口17b例如设置有五个。
70.如图7所示,第三油路部13a位于比定子芯部32靠近右侧的位置。第三油路部13a位于线圈边端33a的上侧。第三油路部13b位于比定子芯部32靠近左侧的位置。第三油路部13b位于线圈边端33b的上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油路部13a和第三油路部13b除了在轴向上大致对称地配置这一点之外,结构大致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第三油路部13a和第三油路部13b作为代表仅对第三油路部13a进行说明。
71.第三油路部13a具有第三底壁部13aa和一对第三侧壁部13ab、13ac。第三底壁部
13aa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三底壁部13aa是板面朝向铅垂方向的板状。第三底壁部13aa的前侧的端部与第一底壁部11a的右侧的端部相连。第三底壁部13aa的后侧的端部与第二底壁部12a的右侧的端部相连。如图6和图8所示,第三底壁部13aa中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弯曲成沿线圈边端33a的上侧的外周面向上侧凸出的圆弧状。第三底壁部13aa的后侧的端部位于比第三底壁部13aa的前侧的端部靠近下侧的位置。
72.如图6所示,第三侧壁部13ab从第三底壁部13aa的轴向内侧(左侧)的边缘部向上侧突出。第三侧壁部13ac从第三底壁部13aa的轴向外侧(右侧)的边缘部向上侧突出。一对第三侧壁部13ab、13ac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一对第三侧壁部13ab、13ac是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第三侧壁部13ab的前侧的端部与第一侧壁部11b的右侧的端部相连。第三侧壁部13ab的后侧的端部与第二侧壁部12b的右侧的端部相连。
73.第三侧壁部13ab在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具有第二固定部13ad。将定子芯部32固定于电动机收容部81的螺钉将第二固定部13ad与定子芯部32一起紧固并固定于电动机收容部81。通过将第一固定部18和第二固定部13ad相对于电动机收容部81螺纹紧固,第二贮存器10固定于外壳6。由此,能够牢固地固定第二贮存器10。
74.第三侧壁部13ac的前侧的端部与第一侧壁部11c的右侧的端部相连。第三侧壁部13ac的后侧的端部与第二侧壁部12c的右侧的端部相连。第三侧壁部13ac的前侧的端部是朝向第一侧壁部11c弯曲而平滑地连接的弯曲部13ai。第三侧壁部13ac的后侧的端部是朝向第二侧壁部12c弯曲而平滑地连接的弯曲部13aj。
75.弯曲部13ai具有向上侧突出的凸部13ae。尽管省略图示,但是凸部13ae的上侧的端部例如与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壁面中的位于上侧的面接触。由此,能够抑制流入第三油路部13a的油o越过弯曲部13ai,从而能够抑制油o从第三油路部13a泄漏。
76.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三油路部13a具有从上侧将油o供给至定子30的第三油供给口17c、17f。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油供给口17c、17f是沿轴向贯穿第三底壁部13aa的贯穿孔。第三油供给口17c例如是圆形形状。第三油供给口17f例如是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形状。第三油供给口17c、17f位于定子30的上侧。更详细地,第三油供给口17c、17f位于线圈边端33a的上侧。供给至第三油路部13a的油o的一部分经由第三油供给口17c、17f流出到第三油路部13a的下侧,并且从上侧供给至线圈边端33a。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油供给口17c、17f从上侧将油o供给至线圈边端33a。
7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油供给口17c沿第三油路部13a延伸的方向即前后方向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油供给口17c例如在第三油路部13a中设置有四个。更详细地,在第三油路部13a中,在前后方向上空开间隔地排列的两个第三油供给口17c在轴向上排列成两列而合计设置有四个。
78.第三油供给口17f设置于在前后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的两组第三油供给口17c彼此之间。第三油供给口17f设置于第三油路部13a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第三油供给口17f沿第三油路部13a延伸的方向即前后方向延伸。第三油供给口17f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三油供给口17c的开口面积。第三油供给口17f的轴向的尺寸是第三油供给口17c的内径的两倍以上。第三油供给口17f的前后方向的尺寸是第三油供给口17c的内径的四倍以上。
79.如图7所示,第三油路部13a具有向轴向外侧(右侧)突出的轴承油供给部13af。轴承油供给部13af位于第三油路部13a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轴承油供给部13af位于轴承26
的上侧。轴承油供给部13af具有凹槽部13ah和第五油供给口17d。即,第二贮存器10具有凹槽部13ah和第五油供给口17d。凹槽部13ah设置于第三底壁部13aa的上侧的面中的轴向外侧的边缘部。凹槽部13ah向下侧凹陷,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五油供给口17d设置于凹槽部13ah的槽底面。第五油供给口17d是沿轴向贯穿第三底壁部13aa的贯穿孔。第五油供给口17d位于轴承26的上侧。第五油供给口17d将凹槽部13ah内的油o从上侧供给至轴承26。因此,能够经由第二贮存器10将作为润滑油的油o供给至轴承26。
80.如图6所示,第三油路部13b具有第三底壁部13ba和一对第三侧壁部13bb、13bc。第三侧壁部13bb与第三侧壁部13ab不同,不具有第二固定部13ad。第三侧壁部13bc的前侧的端部是朝向第一侧壁部11c弯曲而平滑地连接的弯曲部13bi。第三侧壁部13bc的后侧的端部是朝向第二侧壁部12c弯曲而平滑地连接的弯曲部13bj。弯曲部13bi具有向上侧突出的凸部13be。凸部13be的上侧的端部位于比凸部13ae的上侧的端部靠近下侧的位置。
81.第三油路部13b具有轴承油供给部13bf。如图7所示,轴承油供给部13bf具有凹槽部13bh和第五油供给口17d。轴承油供给部13bf的第五油供给口17d将油o从上侧供给至轴承27。因此,能够经由第二贮存器10将作为润滑油的油o供给至轴承27。与第三油路部13a相同地,第三油路部13b具有多个第三油供给口17c、17f。设置于第三油路部13b的第三油供给口17c、17f将油o从上侧供给至线圈边端33b。
82.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三油路部13b具有引导壁部13bd。引导壁部13bd从第三底壁部13ba的上侧的面向上侧突出。更详细地,引导壁部13bd从第三底壁部13ba的上侧的面中的凹槽部13bh的轴向内侧(右侧)的边缘部向上侧突出。引导壁部13bd从弯曲部13bi向后侧呈直线状地延伸。如图7所示,引导壁部13bd的后侧的端部位于比轴承油供给部13bf的第五油供给口17d靠近前侧的位置。引导壁部13bd将从第一油路部11流入第三油路部13b的油o导向至后侧。
83.如图6和图9中的虚线箭头所示,从第三流路92c经由供给口92ca供给至第一油路部11的油o向第一油路部11的长度方向两侧、即轴向两侧分支地流动。更详细地,从供给口92ca供给至平坦部11aa的油o沿位于平坦部11aa的轴向两侧的倾斜部11ab、11ac流动。倾斜部11ab、11ac随着沿轴向远离平坦部11aa而位于下侧,因此,供给至平坦部11aa的油o能够沿着倾斜部11ab、11ac理想地流向轴向两侧。
84.供给至第一油路部11的油o的一部分经由第一油供给口17a从上侧供给至定子芯部32。供给至第一油路部11的油o的另一部分流入第三油路部13a、13b。
85.流入第三油路部13a、13b的油o的一部分经由第三油供给口17c、17f从上侧供给至线圈边端33a、33b。流入第三油路部13a、13b的油o的另一部分流入凹槽部13ah、13bh,并且经由第五油供给口17d从上侧供给至轴承26、27。流入第三油路部13a、13b的油o的又一部分从轴向两侧流入第二油路部12。
86.在此,在第二底壁部12a的右侧的端部处设置有随着朝向左侧而位于下侧的倾斜面12d。因此,能够使从第三油路部13a的后侧的端部流入第二油路部12的油o沿倾斜面12d流动。由此,容易使第三油路部13a内的油o向第二油路部12流动。
87.另外,在第三油路部13b中设置有引导壁部13bd,上述引导壁部13bd将从第一油路部11流入第三油路部13b的油o导向至后侧。因此,容易使流入第三油路部13b的油o沿第三油路部13b在前后方向上流动,并且容易使油o从第三油路部13b向第二油路部12流动。
88.向第二油路部12流动的油o分别从第三油路部13a、13b向轴向内侧流动。向第二油路部12流动的油o经由第二油供给口17b、17e从上侧供给至定子芯部32。
89.从第二贮存器10供给至定子30和轴承26、27的油o向下侧滴下,并积存在电动机收容部81内的下部区域。积存在电动机收容部81内的下部区域的油o经由设置于分隔壁61c的分隔壁开口68移动至齿轮收容部82。如上文所述的那样,第二油路92将油o供给至定子30以及轴承26、27。
90.另外,第三油路部13a将第一油路部11的右侧的端部和第二油路部12的右侧的端部相连,第三油路部13b将第一油路部11的左侧的端部和第二油路部12的左侧的端部相连。因此,能够使第二贮存器10的形状呈大致矩形框状。由此,容易理想地使第一油路部11内的油o向第二油路部12流动,并且容易理想地使油o在第二贮存器10内的整体中流动。
91.如图3所示,驱动装置1包括能够对电动机2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70。只要能对电动机2的温度进行检测即可,温度传感器70的种类没有特别地限定。电动机2的温度包括定子30的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70能够检测定子30的温度。温度传感器70例如是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70沿相对于铅垂方向在前后方向上稍微倾斜的方向倾斜地延伸。
92.温度传感器70设置于线圈组件33中的位于比电动机轴j1靠近后侧(-x侧)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70设置于线圈组件33中的位于轴21后侧的部分。温度传感器70位于轴21与逆变器单元8的前后方向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70设置于线圈边端33b。更详细地,温度传感器70的至少一部分被埋入线圈边端33b中。因此,例如,通过将温度传感器70插入线圈边端33b中并埋入至少一部分,能够容易地将温度传感器70相对于线圈边端33b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70被插入线圈边端33b中,并且几乎整体被埋入线圈边端33b中。
93.温度传感器70位于比端子部34u、34v、34w靠近下侧且比转子20的下侧的端部、即转子主体24的下侧的端部靠近上侧的位置。在此,收容在电动机收容部81内部的油o的油面sm位于比转子20的下侧的端部靠近下侧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70位于比油o的油面sm靠近上侧的位置。温度传感器70位于比第一母线100和端子台110靠近下侧的位置。
94.如图5所示,温度传感器70设置于线圈边端33b中的由捆扎构件38捆扎的部分,并且通过由绝缘管39覆盖的线圈引出线37u、37v、37w从轴向进行按压。因此,能够理想地抑制温度传感器70从线圈边端33b偏离。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70被插入并保持在线圈边端33b中。因此,由捆扎构件38捆扎的线圈引出线37u、37v、37w经由线圈边端33b中的位于线圈引出线37u、37v、37w与温度传感器70的轴向之间的部分从左侧(+y侧)按压温度传感器70。在图5中,温度传感器70穿过两个捆扎构件38中的一个捆扎构件38的内侧。另外,温度传感器70也可以穿过两个捆扎构件38的内侧。另外,温度传感器70也可以在左右方向上与线圈边端33b的端部接触而配置,并且通过捆扎构件38固定于线圈边端33b。即,温度传感器70也能够采用未插入线圈边端33b的结构。在该结构中,能够抑制温度传感器70的组装工时的增大。
95.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70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70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7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2这两个。第一温度传感器7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2
两者仅设置于两个线圈边端33a、33b中的一个线圈边端33b。由此,与温度传感器70分别设置于两个线圈边端33a、33b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温度传感器70的组装工时的增大。如图3所示,第一温度传感器7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2例如在前后方向上排列且彼此平行地配置。
96.第一温度传感器71的检测结果经由从第一温度传感器71延伸的电缆71a传送到控制部8b。第二温度传感器72的检测结果经由从第二温度传感器72延伸的线缆72a传送到控制部8b。电缆71a、72a例如从第一温度传感器7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2分别向上侧延伸,并沿着线圈边端33b的外周面被拉绕。
97.例如,在基于电动机2的温度来控制驱动装置1的驱动的情况下,要求能够高精度地检测电动机2的温度。基于电动机2的温度的驱动装置1的控制是指例如包括通过油泵96输送至电动机2的油o的流量控制。例如,在电动机2的温度高于规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部8b通过增加从油泵96输送至电动机2的油o的流量来降低电动机2的温度。由此,能够抑制电动机2的温度变得过高,从而能够抑制驱动装置1发生不良情况。
98.在此,由于电动机2的温度根据电动机2的部分而产生偏差,因此,检测到的温度根据在电动机2的哪个部分中检测温度而不同。当基于电动机2的温度进行驱动装置1的控制时,优选地检测电动机2中最高的温度。如上所述,这是因为例如在控制油泵96的流量来调节电动机2的冷却程度的情况下,能够理想地冷却电动机2。
99.作为油o的流量控制,例如控制部8b对第一温度传感器7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2的检测结果的值进行比较。接着,控制部8b基于作为比较结果的较高值的检测结果来对用于驱动油泵96的驱动信号进行计算,并且向油泵96输出。另外,在对温度传感器70的检测信号进行比较时,控制部8b在一个温度传感器70故障或断线等情况下,判断为另一个温度传感器70的检测结果为高于该温度传感器70的检测信号的值。用于对驱动信号进行计算的温度传感器70的检测结果的值越大,控制部8b就将驱动信号设为越大的值。即,电动机2的温度越高,控制部8b就使油泵96所输送的油o的量越多,并且使向定子30供给的油o的供给量越多。例如,控制部8b以一定的周期进行上述的油o的流量控制。
100.电动机2中温度最高的是成为发热源的线圈31。然而,由于线圈31的温度也根据线圈31的部分不同而产生偏差,因此,有时仅通过对线圈31的温度进行检测不能检测出电动机2中最高的温度。因此,为了检测电动机2中最高的温度,需要在线圈31中温度变得最高的部分设置温度传感器70。
10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油路92从上侧将油o供给至定子30。因此,在供给有油o的部分中,线圈31的温度容易变得相对较低。但是,在线圈31中的位于在前后方向上设置有端子部34u、34v、34w的一侧的部分中,油o被聚集于端子部34u、34v、34w和端子部34u、34v、34w的周围的线圈引出线遮挡,从而使油o难以流向端子部34u、34v、34w下侧。因此,线圈31中的位于设置有端子部34u、34v、34w的后侧(-x侧)且位于比端子部34u、34v、34w靠近下侧的位置的部分的温度容易变得比较高。
102.另一方面,在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部收容有油o。因此,线圈31中的浸渍在油o中的下侧的部分由油o冷却,从而温度容易变得相对较低。因此,在线圈31中的设置有端子部34u、34v、34w的后侧(-x侧),位于端子部34u、34v、34w的下侧且比浸渍在油o中的下侧的部分靠近上侧的位置的部分的温度容易变得最高。
103.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对电动机2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70设置
于线圈组件33中的位于比电动机轴j1靠近后侧(-x侧)的部分,并且位于比端子部34u、34v、34w靠近下侧且比转子20的下侧的端部靠近上侧的位置。因此,容易将温度传感器70设置于上述线圈31中温度最容易变高的部分。因此,温度传感器70容易对线圈31的温度中最高的温度进行检测。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驱动装置1中,容易高精度地检测出电动机2的温度中最高的温度。由此,在如上所述基于电动机2的温度对从油泵96送至电动机2的油o的流量进行控制等情况下,能够理想地对电动机2进行冷却。因此,能够适当地冷却电动机2,从而高能效地驱动驱动装置1。
104.在不能正确地检测出电动机2的最高温度的结构中,实际上即使在电动机2的最高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为了抑制定子30成为高温,也难以减少向定子30供给的油o的供给量。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8b基于高精度地检测出的电动机2的最高温度来控制向定子30供给的油o的供给量。因此,在电动机2的最高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控制部8b能够减少向电动机收容部81流动的油o的量。因此,能够抑制收容在电动机收容部81内部的油o的油面sm变高,进而能够抑制油o成为转子20的阻力。
105.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温度传感器70位于比收容在电动机收容部81内部的油o的油面sm靠近上侧的位置。因此,容易更理想地将温度传感器70设置于上述线圈31中温度最容易变高的部分。由此,通过温度传感器70更容易高精度地对电动机2的温度中最高的温度进行检测。
106.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温度传感器70设置于线圈边端33b。因此,能够使温度传感器70直接地接触线圈31。由此,通过温度传感器70能够更理想地检测线圈31的温度。因而,通过温度传感器70更容易高精度地对电动机2的温度中最高的温度进行检测。
107.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温度传感器70的至少一部分被埋入线圈边端33b中。因此,能够使温度传感器70相对于线圈31紧贴,并且通过温度传感器70能够更理想地检测线圈31的温度。因而,通过温度传感器70更容易高精度地对电动机2的温度中最高的温度进行检测。另外,容易将温度传感器70保持在线圈组件33中。
108.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逆变器单元8位于电动机收容部81的后侧(-x侧)。因此,电动机收容部81的后侧的部分被逆变器单元8覆盖,并且从电动机收容部81的后侧的部分难以释放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部的温度。由此,热量容易聚集于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部中的后侧的部分。因此,收容在电动机收容部81中的线圈组件33中的后侧的部分的温度更容易变高。因此,线圈31的后侧的部分中的位于比端子部34u、34v、34w靠近下侧且比浸渍在油o中的下侧的部分靠近上侧的位置的部分更容易成为线圈31中温度最高的部分。由此,通过温度传感器70更容易高精度地对电动机2的温度中最高的温度进行检测。
109.另外,电动机收容部81内部中的轴21与逆变器单元8的前后方向之间的部分是电动机收容部81中的铅垂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因此,电动机收容部81内部中的轴21与逆变器单元8的前后方向之间的部分特别容易聚集热量。因此,线圈31中的位于轴21与逆变器单元8的前后方向之间的部分更容易成为线圈31中温度最高的部分。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温度传感器70位于轴21与逆变器单元8的前后方向之间。因此,能够通过温度传感器70更容易地对线圈31中温度最高的部分的温度进行检测。因而,通过温度传感器70更容易高精度地对电动机2的温度中最高的温度进行检测。
110.另外,在温度传感器70位于轴21与逆变器单元8的前后方向之间的情况下,温度传
感器70与端子部34u、34v、34w的距离容易变近。线圈引出线容易集中在端子部34u、34v、34w周围,从而容易使发热变大。因此,能够将温度传感器70配置在接近端子部34u、34v、34w的位置,从而通过温度传感器70更容易高精度地对电动机2的温度中最高的温度进行检测。
111.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母线100和端子台110设置于位于电动机收容部81内部中的定子30与逆变器单元8的前后方向之间的部分。因此,从上侧供给至定子30的油o容易被端子台110和第一母线100遮挡,从而使油o难以流向第一母线100和端子台110的下侧。由此,线圈31中的位于比第一母线100和端子台110靠近下侧的部分的温度容易成为线圈31中最高的温度。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70位于比端子台110和第一母线100靠近下侧的位置。因而,通过温度传感器70能够更容易地对线圈31中温度最高的部分的温度进行检测。因而,通过温度传感器70更容易高精度地对电动机2的温度中最高的温度进行检测。
112.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供给油路的第三流路92c将油o供给至第二贮存器10中的位于比电动机轴j1靠近前侧(+x侧)的位置的部分。即,第三流路92c将油o供给至第二贮存器10中的位于相对于电动机轴j1与设置有端子部34u、34v、34w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因此,在线圈31中的位于比电动机轴j1靠近后侧(-x侧)的部分中,更难以供给油o。由此,线圈31的后侧的部分中的位于比端子部34u、34v、34w靠近下侧的部分更容易成为线圈31中温度最高的部分。因而,通过温度传感器70更容易高精度地对电动机2的温度中最高的温度进行检测。
113.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温度传感器70设置于线圈组件33中的位于比电动机轴j1靠近后侧的部分,并且位于比端子部34u、34v、34w靠近下侧且比转子20的下侧的端部靠近上侧的位置。因此,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70更容易理想且高精度地对电动机2的温度中最高的温度进行检测。由此,能够更理想地进行控制部8b对驱动装置1的控制。
114.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8b例如采用第一温度传感器7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2中的对较高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70的检测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8b在对油o的流量进行控制时,使用第一温度传感器7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2的检测结果中的较高值。由此,能够更高精度地得到电动机2的最高温度,并且能够基于更高精度地得到的电动机2的温度来理想地控制驱动装置1。另外,例如,即使在第一温度传感器7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2中的一个中发生不良情况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用第一温度传感器7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2中的另一个来理想地继续驱动装置1的控制。
115.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能采用其他结构。在图11所示的变形例1中,驱动装置1包括管10a以代替第二贮存器。管10a呈向一个方向延伸的管状,与第二贮存器不同之处在于上侧没有开口。在管10a中形成有朝向定子30开口的喷射孔10d。管10a被收容并固定于电动机收容部81。
116.作为管10a,在驱动装置1中设置有配置在定子30的上侧的第一管10b以及配置在定子30的前侧的第二管10c。各管10a在左右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右侧端部开口,左侧端部封闭。另外,各管10a在上游侧即右侧端部处与第三流路92c连接。第三流路92c在上游侧处连接到冷却器97的路径在下游侧处分支,并且分支出的路径分别连接到第一管10b和第二管10c。油o在从第三流路92c向各管10a供给之后,在管10a内向左侧流动,并且从各喷射孔10d向定子30喷射。
117.第一管10b配置在比端子部34u、34v、34w靠近上侧的位置。更详细地,第一管10b的喷射孔10d的开口位于比端子部34u、34v、34w的至少一部分靠近上侧的位置。在周向上,第一管10b配置在相对于端子部34u、34v、34w与传感器相反的一侧。
118.在各管10a中形成有多个喷射孔10d。第一管10b的喷射孔10d朝向定子芯部32和线圈边端33a、33b开口。第一管10b的朝向线圈边端33b开口的喷射孔10d中的至少一个也向端子部34u、34v、34w开口。第二管10c的喷射孔10d仅朝向定子33开口而未向线圈边端33a、33b开口。
119.在变形例1中,不管驱动装置1的倾斜角度如何,油o都向喷射孔10d的开口方向喷射。因此,即使在驱动装置1倾斜的情况下,也容易在定子32中的期望部位喷射油o。由此,能够抑制在驱动装置1倾斜时的不期望部位喷射油o,从而能够提高定子30的冷却效率。
120.在图12所示的变形例2中,除了温度传感器71、72之外,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3、74。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地,温度传感器71、72设置在线圈组件33中的比电动机轴j1靠近与轴向和铅垂方向这两者都正交的规定方向的一侧的位置。与此相对,温度传感器73、74设置在线圈组件33中的比电动机轴j1靠近规定方向的另一侧、即与温度传感器71、72相反的一侧。在该示例中,在线圈边端33b中,温度传感器71、72相对于电动机轴j1设置在后侧,温度传感器73、74相对于电动机轴j1设置在前侧。另外,第一管10a相对于电动机轴j1配置在后侧。在变形例2中,与变形例1同样地,第二管10c的喷射孔未向线圈边端33b开口。四个温度传感器70连接到控制部8b,并且将检测结果传送至控制部8b。控制部8b基于四个温度传感器70的检测结果中的最高值来控制油泵96所输送的流量。
121.根据驱动装置1的倾斜角度、从贮存器或管向定子30供给油o的供给位置、供给方向,有时难以将油o供给至定子30的前后方向的两侧。在第一管10b相对于电动机轴j1配置在后侧的变形例2的结构中,难以将油o供给至线圈边端33b的前侧的部分。与此相对,在变形例2中,温度传感器73、74也配置在前侧,因此,能够对线圈边端33b的前后方向的两侧的温度进行测量。因此,即使在比线圈边端33b的后侧靠近前侧的位置变为高温的情况下,也能够更高精度地得到电动机2的最高温度,并且能够基于更高精度地得到的电动机2的温度来理想地控制驱动装置1。
122.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一个线圈边端处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的示例,但是不限定于此。也能够采用在两个线圈边端处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的结构。温度传感器只要设置于线圈组件中的位于比电动机轴靠近后侧的部分,并且位于比端子部靠近下侧且比转子的下侧的端部靠近上侧的位置即可,也可以设置于任意部位。温度传感器也可以设置于线圈组件中的线圈引出线。多个温度传感器也可以分别在铅垂方向上设置于不同的位置。多个温度传感器也可以分别是不同种类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123.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结构在不相互矛盾的范围内能进行适当组合。符号说明
[0124]1…
驱动装置、2

电动机、4

减速装置、5

差动装置、6

外壳、8

逆变器单元、8c

逆变器、10

第二贮存器(贮存器)、20

转子、21

轴、30

定子、31

线圈、32

定子芯部、33

线圈组件、33a、33b

线圈边端、34u、34v、34w

端子部、36u、36v、36w、37u、37v、37w

线圈引出线、38

捆束构件、39

绝缘管、55

车轴、70

温度传感器、71

第一温度
传感器(温度传感器)、72

第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81

电动机收容部、82

齿轮收容部、92

第二油路(油路)、92c

第三流路(供给油路)、100

第一母线(母线)、110

端子台、j1

电动机轴、o

油、sm

油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