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13668发布日期:2022-07-29 21:16阅读:80来源:国知局
电气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密封式电气设备的领域,该密封式电气设备包括由两个部件制成的绝缘的电气壳体,用于容置电气设备机构(通常是插座机构或电气开关机构)。
2.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设备,其中,该电气设备设置有:
[0003]-电气壳体(盒体),该电气壳体具有主体,该主体包括后部部分,该后部部分包括底壁和侧壁,该底壁设置有用于固定至接收支承件的固定装置,该侧壁形成所述底壁的边界并且具有前部边缘,该前部部分的侧壁的后部边缘附接至所述前部边缘,以使得所述前部部分的侧壁在所述后部部分的侧壁的延伸部分中延伸,从而与所述后部部分的侧壁一起形成所述主体的侧壁,所述主体的侧壁界定适于接收电气设备机构的接收容腔;
[0004]-电气设备机构,该电气设备机构被容置于所述容腔中,并且具有用于接近(触及,操作)电气连接端子的接近开口。


背景技术:

[0005]
尤其从文献de19540681中已知一种上述类型的电气设备,该电气设备包括由两个部件制成的电气壳体。
[0006]
在这种电气壳体中,电气壳体的主体包括后部部分和前部部分,这两个部分的侧壁具有相同的高度,均等于主体的侧壁的总高度的50%。
[0007]
后部部分通常承载有电气设备机构的安装装置。所述安装装置使得用于接近电线(通常是零线、火线、地线或者甚至接线或控制线)连接端子的开口朝向设置在后部的电缆入口定向。然而,当电气设备机构被附接至所述安装装置并且安装人员为其进行电气连接时,后部部分的侧壁的高度妨碍安装人员接近所述接近开口。


技术实现要素:

[0008]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电气设备,在这种电气设备中,用于接近连接端子的接近开口便于接近。
[0009]
更具体地,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如开始所定义的电气设备,其中,所述后部部分的侧壁的沿着所述前部部分的后部边缘的整个所述前部边缘位于相对于所述底壁确定的高度处,并相对于接近开口后退一段最小距离,所述预定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接近开口的直径。
[0010]
因此,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电气连接端子的接近开口便于接近,因为所确定的后部部分的侧壁的高度使得这些开口定位在相对于所述侧壁在高度上后退的位置。因此,安装人员易于进行设备机构的电气连接。
[0011]
根据本发明的电气设备的其他非限制性并且有利的技术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单独应用或以技术上可能的方式相组合—如下:
[0012]-所述后部部分的侧壁的沿着所述前部部分的后部边缘的所述前部边缘被包括在平行于所述底壁的平面中,所述平面位于距离与底壁平行的另一平面一段预定距离的位
置,该另一平面被最靠近所述底壁的接近开口的中心穿过;
[0013]-所述后部部分的侧壁的最大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主体的侧壁的最大总高度的50%,优选地,小于或等于40%;
[0014]-所述主体的后部部分的底壁承载有用于安装电气设备机构的基座的立柱,所述立柱从所述底壁开始垂直于所述底壁朝向前部延伸;
[0015]-每个立柱在预定距离的位置包括用于电气设备机构的基座的止动装置,以使得所述接近开口定位在所述后部部分的侧壁的前部边缘的上方;
[0016]-所述预定距离使得附接至所述立柱的电气设备机构的所述基座定位在所述底壁的上方;
[0017]-每个立柱包括卡扣装置,所述卡扣装置接收设置在电气设备机构的基座上的互补卡扣装置;
[0018]-设置有至少四个立柱,它们相对于底壁的中心对称地布置;
[0019]-所述立柱与所述后部部分形成由模制的塑料材料制成的单个部件(一体式部件);
[0020]-所述后部部分形成由模制的塑料材料制成的单个部件;
[0021]-所述电气壳体的前部固定有装饰板,以用于封闭所述接收容腔。
附图说明
[0022]
如下所述的说明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给出并且参考附图进行,通过这些说明将明白本发明由什么组成,以及如何实现。
[0023]
在附图中:
[0024]
图1是包括装饰板和本发明的电气壳体的电气设备的组装透视示意图;
[0025]
图2是图1的电气设备的分解透视示意图;
[0026]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电气壳体的组装透视示意图;
[0027]
图3b是根据本发明的电气壳体的一部分的组装透视示意图;
[0028]
图4是图3的电气壳体的分解透视示意图;
[0029]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电气壳体的后部部分的透视示意图;
[0030]
图6是安装有设备机构的图5的电气壳体的后部部分的前视示意图;
[0031]
图7是图6的沿着方向y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在下面的说明中,术语“前”和“后”相对于人注视所说明元件的视线方向使用。元件的前部指代朝向注视它的人的一侧,元件的后部指代所述元件朝向其所附接的支承件的一侧。
[0033]
术语“内”和“外”相对于电气壳体本身使用,分别指代元件朝向电气壳体中心的一侧和元件朝向所述电气壳体外部的一侧。
[0034]
图1和2中示出电气设备1,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电气壳体10、被电气壳体10所界定的容腔接收的电气设备机构20、和装饰板30,该装饰板封闭电气壳体10的前部开口并且将其功能赋予电气设备1,通过所述前部开口可以接近所述容腔内部。
[0035]
图1至4所示的电气壳体10是凸出于墙壁附接的密封式电气壳体,并且布置用于在内部接收电气设备机构20。在此,电气设备机构20是插座机构(见图2),但也可以是电气开关机构或者甚至检测机构。
[0036]
装饰板30具有与电气设备机构20相关联的形状。在此,装饰板30包括处于框架形式的结构部分31内部的、用于电气插头的插口32。装饰板30还承载有用于保护插口32的折叠罩35(见图2)。
[0037]
在变型(未示出)中,在电气开关机构的情况下,装饰板包括一个或多个控制触板,其适于与设置在壁上的接收装置卡扣接合,该壁封闭所述框架形式的结构部分。该接收装置用于为控制触板提供翻转可动性。
[0038]
如图1和3a所示,电气壳体10包括主体15,该主体在此呈整体上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它可以呈不同的形状,例如柱形。
[0039]
主体15包括高度为h3的侧壁16,该侧壁在后部被底壁11封闭。侧壁16和底壁11界定适于接收电气设备机构20的接收容腔。该接收容腔在前部开放,以允许接近安装在所述容腔中的电气设备机构20。
[0040]
如图1至4所示,实际上,主体15由两个不同的主要部分制成:后部部分12—在下文称为“板式支承件12”,和前部部分17—在下文称为“框架17”。板式支承件12设置用于固定至隔板或墙壁,并且用于支承电气设备机构20。框架17具有保护电气设备机构20的功能,并且具有支承允许用户与电气设备机构20互动的界面装置(特别是装饰板30)的功能。
[0041]
板式支承件12在此形成为由模制的塑料材料制成的单个部件,框架17由两个构件通过夹紧的方式形成,以简化通过模制工艺制成框架17的过程。
[0042]
如图2至5所示,板式支承件12包括底壁11,从底壁11升起的侧壁13形成该底壁的边界,侧壁13几乎垂直于底壁11。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具有总体上矩形且特别是正方形的轮廓,带有平直面板13a、13b,所述平面直板通过斜面部分连接,所述斜面部分形成截去棱角的角部。
[0043]
板式支承件12的底壁11具有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至接收支承件、在此为隔板或墙壁(未示出)。因此,在此,这些用于固定至接收支承件的固定装置由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界定。
[0044]
为了固定至接收支承件,板式支承件12的底壁11具有圆形孔口12a,该圆形孔口在此由可刺穿的密封帽罩封闭(见图4、5和6)。这些圆形孔口12a可以被螺钉(未示出)穿过,以将板式支承件12固定至隔板或墙壁。
[0045]
如图2、4、5和6所示,板式支承件12的底壁11还具有长圆形孔口12c(它们的主轴是垂直的)。这些长圆形孔口12c也可以被螺钉(未示出)穿过,以将板式支承件12固定至隔板或墙壁。这些孔口12c的长圆形形状允许针对板式支承件12在隔板或墙壁上的安装方向进行调节。
[0046]
板式支承件12的底壁11还包括中心开口12b,该中心开口在此被可撕裂的密封帽罩封闭,以用于例如电缆(u1000ro2v型或ho7rnf型)、irl型管或icta型电线护套通过。
[0047]
如图4、5和7所示,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在两个相对的平直面板13a上具有确定的并且不变的最大高度h1。在此,最大高度h1例如在20至23毫米(mm)之间。当板式支承件12和框架17组装在一起时(如图1所示),最大高度h1大约为20mm。
[0048]
在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另外两个相对的平直面板13b上,侧壁13的高度从最大高度h1局部减小至最小高度h1(见图7)。最小高度h1例如小于或等于主体15的侧壁16的最大总高度h3(见图3b)的10%。
[0049]
高度从最大高度h1至最小高度h1的局部减小在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每个相应的平直面板13b中形成用于进入电气壳体10的主体15内部的第一入口开口部分14a。因此,在此,两个第一入口开口部分14a在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相应的相对的平直面板13b上形成。
[0050]
同样地,如图2、4和5所示,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前部边缘13c呈特定形状,并界定朝向前部开放的凹槽。该凹槽沿着侧壁13的前部边缘13c延伸,包括沿着在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相对的平直面板13b中形成的第一开口部分14a延伸。
[0051]
在凹槽中,在沿着每个第一入口开口部分14a的部分之外,设置有密封接合部(在此,未示出),该密封接合部定位在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前部边缘13c与框架17的侧壁18的后部边缘18c之间。该密封接合部确保板式支承件12与框架17之间的密封组装。
[0052]
如图2和4所示,凹槽的沿着每个第一入口开口部分14a延伸的部分旨在滑动接收电缆输入箍件50。
[0053]
在此,两个电缆输入箍件50安装至板式支承件12,安装在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相应的相对的平直面板13b上形成的两个第一入口开口部分14a中。
[0054]
如图2所示,每个电缆输入箍件50包括支承薄片52,该支承薄片52设有内周边缘,该内周边缘界定开口50a,以用于电缆、icta型电线护套或irl型管通过。每个电缆输入箍件50还包括至少局部包覆模制在支承薄片52上的可刺穿的柔性密封膜54,该密封膜封堵所述开口50a并且适于被电缆、irl型管或icta型电线护套贯穿。
[0055]
因此,每个电缆输入箍件50的支承薄片52的一部分滑动至在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相应的平直面板13b中形成的第一入口开口部分14a的凹槽中。
[0056]
为了可以将电气设备机构20安装至电气壳体10,板式支承件12的底壁11承载有立柱200(见图2、3a、3b、4和5)。这些立柱200从底壁11开始朝向前部延伸。它们垂直于底壁延伸。
[0057]
立柱200与板式支承件12形成为由模制的塑料材料制成的单个部件。
[0058]
如图2、4和5所示,在此,设置有四个立柱200,它们相对于板式支承件12的底壁11的中心o以对称的方式成对布置。
[0059]
因此,板式支承件12的底壁11的中心o是用于定位立柱200的对称中心。在板式支承件12的立柱200的定位中,这种中心对称的形式可以允许通过围绕着与板式支承件12的底壁11正交并且通过底壁11的中心o的轴线z(见图5)旋转将电气设备机构20在彼此偏移的不同位置安装至电气壳体10。
[0060]
在此,板式支承件12的立柱200以与底壁11的对角线d1、d2正交的方式布置在面对形成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角部的斜面部分的区域中(见图6)。
[0061]
如图4和5所示,在此,每个立柱200具有前部部分200a和后部部分201a。
[0062]
每个后部部分201a被连接至板式支承件12的底壁11。它整体上具有矩形的轮廓,并且朝向外部略微弯曲凸起。每个后部部分201a的侧向边缘形成肋。
[0063]
如图2、4和5所示,每个立柱200的前部部分200a从后部部分201a开始朝向前部延
伸。
[0064]
前部部分200a呈倒u形,其由两个侧分支200b和平行于板式支承件12的底壁11并且在远离后部部分201a的端部将两个侧分支200b接合在一起的分支200d(分支200d相当于倒u形的底部)限定。侧分支200b同样形成肋。在此,当将电气设备机构20安装至电气壳体10时,侧分支200b允许电气设备机构20的基座的安装装置21滑动。
[0065]
侧分支200b、分支200d和后部部分201a的上部部分整体在每个立柱200中界定窗口200c。
[0066]
同样地,如图4和5所示,前部部分200a的厚度小于后部部分201a的厚度,因而形成错位部202。该错位部202可以形成止动凸缘202,其在每个立柱200的前部部分200a与后部部分201a之间延伸。当将电气设备机构20安装至电气壳体10时,所形成的止动凸缘202可以在电气壳体10中定位电气设备机构20的基座,使之距离板式支承件12的底壁11一段确定的距离,以留出自由空间,从而易于放置电气连接线。
[0067]
侧分支200b的肋和每个立柱200的前部部分200a的窗口200c的布置与在每个立柱200的前部部分200a和后部部分201a的接合处形成的止动凸缘202相结合组成安装装置,其通过卡扣接合设备机构20的基座来进行安装。
[0068]
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设备机构20的基座在其四个角部包括四个相同的卡扣装置21,它们适于与上述安装装置相配合,通过卡扣四个立柱200进行安装。每个卡扣装置21主要包括在侧分支200b的肋上滑动的部分和钩挂在窗口200c中的凸齿。每个卡扣装置21一旦卡扣,便抵靠相应的止动凸缘202。
[0069]
值得注意的是,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最大高度h1小于或等于主体15的侧壁16的最大总高度h3的50%。优选地,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最大高度h1小于或等于主体15的侧壁16的最大总高度h3的40%。更优选地,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最大高度h1严格小于主体15的侧壁16的最大总高度h3的40%。在图1至2b所示的示例中,这一比例大约为37%。因此,因为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高度较小,所以便于例如安装人员在进行电气连接时接近板式支承件12的内部。
[0070]
更一般地,有利地,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最大高度h1确定成使得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前部边缘13c的沿着框架17的侧壁18的后部边缘18c的一部分相对于底壁11位于确定的高度—在此为最大高度h1,相对于所述板式支承件12的立柱200上附接的电气设备机构20的电气连接端子的接近开口25、26后退一段最小距离—在此为预定距离d(见图7)。在此,后退指的是高度上的后退,也就是说,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高度局部小于电气设备机构20的电气连接端子的接近开口25、26所定位的高度。
[0071]
更具体地,在此,从图7可以直观地看出,接近开口25、26位于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前部边缘13c上方,因而便于电气设备机构20的电气连接。
[0072]
如图7所示,在此,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沿着框架17的后部边缘18c的整个前部边缘13c位于相对于接近开口25、26后退的位置。
[0073]
如图7所示,在此,设置有六个整体为圆形的接近开口25、26,它们成对地分组。在每对接近开口25、26中,可以从电气设备机构20的外部通过其中一个接近开口25、26接近隔腔,以用于为该隔腔中容置的电气连接端子供电,另一个接近开口则用于电气连接端子的可能的跨接。
[0074]
针对每对接近开口25、26限定平行于板式支承件12的底壁11的平面,并且该平面从接近开口25、26的中心穿过。接近开口25、26呈柱形。因此,每个接近开口的柱形的轴线(从相应的接近开口25、26的中心穿过)包括在相关联的平面中,所述相关联的平面平行于板式支承件12的底壁11。因此,接近开口25、26朝向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定向。
[0075]
根据图7,在此,两对接近开口26对齐,它们是定位在电气设备机构20最外部的接近开口,并且与板式支承件12的底壁11平行的平面p1从它们的中心穿过。中心的一对接近开口25位于另外两对接近开口26与板式支承件12的底壁11之间,并且与底壁11平行的平面p2从该接近开口25的中心穿过。
[0076]
从图7可以直观地看出,有利地,在此,从接近开口25、26的中心穿过的平面p1和p2位于距离平面p一定距离的位置,所述平面p平行于板式支承件12的底壁11并且包括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沿着框架17的后部边缘18c的前部边缘13c。
[0077]
根据本发明,电气设备机构20的基座定位在电气壳体10中,并附接至板式支承件12的立柱200,使得从最靠近板式支承件12的底壁11的接近开口25穿过的平面p2位于距离包括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沿着框架17的后部边缘18c的前部边缘13c的平面p一段预定距离d的位置。在此,预定距离d例如大于或等于接近开口25、26的直径。
[0078]
为此,在板式支承件12的每个立柱200的前部部分200a与后部部分201a之间延伸的止动凸缘202位于距离板式支承件12的底壁11一段预定距离的位置,使得接近开口25、26(更具体地,最靠近底壁11的接近开口)位于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前部边缘13c上方。板式支承件12的每个立柱200的止动凸缘202同样组成用于电气设备机构20的基座的止动装置,以便将其定位在底壁11上方。
[0079]
这样便于接近板式支承件12的内部,并且因而便于供电线与电气设备机构20的电气端子之间的电气连接。
[0080]
另外,如图2、3b和4所示,框架17包括侧壁18,该侧壁18呈套筒的形式,并具有给定截面s的中心开口。框架17的侧壁18设置用于附接至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以便在侧壁13的延伸部分中延伸,从而形成主体15的侧壁16。更具体地,框架17的侧壁18设置用于附接至设置在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中的安装装置。另外,框架17的侧壁18的大部分处于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延伸部分中。框架17的侧壁18呈大致矩形且特别是正方形的轮廓,并带有平直面板18a、18b,所述平直面板通过形成截去棱角的角部的斜面部分连接,并且与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轮廓相对应。
[0081]
如图3b所示,在前部,框架17的侧壁18错位(回退),从而形成垂直于框架17的侧壁18的大部分延伸的凸边18a。
[0082]
框架17的侧壁18的前部部分18b与框架17的侧壁18的大部分同心延伸。前部部分18b界定中心开口的缩小截面s1(见图3b)。框架17的侧壁18的错位部因而可以在前部缩小中心开口的截面。
[0083]
框架17的侧壁18的错位部适于接收升高部分19(见图1、2、3a和4),该升高部分19呈框架的形式并具有较低的高度h4。在此,高度h4为例如大约10.4mm。升高部分19通过夹紧的方式固定至框架17。为此,升高部分19包括布置在它四个角部的四个夹子,它们容置于框架17的四个角部处所设置的容腔中,该容腔的形状与夹子相对应。另外,如图3b所示,框架17的侧壁18的前部部分18b沿着它的轮廓包括升高部分19的定心肋18c。因此,升高部分19
旨在在框架17的侧壁18的前部部分18b的外部部分上附接至这些肋18c,并且通过夹紧的方式固定至框架17。因此,框架17通过由侧壁18形成的套筒和升高部分19的夹紧相结合而形成。使用两个子部件制成框架17可以简化通过模制所进行的设计。升高部分19具有美观作用,并且被设计用于隐藏框架17的前部部分。
[0084]
在变型中,框架可以由例如模制的塑料材料所制成的单个部件形成。
[0085]
如图1、2、3a和4所示,框架17设计用于在由框架17的侧壁18的前部部分18b形成的错位部上接收装饰板30。为此,框架17在该框架17的侧壁18的前部部分18b上包括用于装饰板30的固定孔口30a。这些孔口30a适于接收可以将装饰板30安装至框架17的元件。这些安装元件(不可见)是例如四分之一转元件,且可以从装饰板30的前部表面操作。
[0086]
与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类似,如图2和4所示,框架17的侧壁18在两个相对的平直面板18a上具有确定并且不变的最大高度h2(见图3b),这两个相对的平直面板18a在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相对的平直面板13a的延伸部分中延伸。
[0087]
在另外两个相对的平直面板18b上,侧壁18的高度从最大高度h2局部减小至最小高度h2(见图3b),这两个相对的平直面板18b在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相对的平直面板13b的延伸部分中延伸。最小高度h2例如小于或等于主体15的侧壁16的最大总高度h3的20%。高度的局部减小在侧壁18中形成第二入口开口部分14b。在此,两个第二入口开口部分14b在框架17的侧壁18的相对的平直面板18b上形成。每个第二入口开口部分14b旨在与在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另外相对的平直面板13b中的一个之上形成的第一入口开口部分14a中的一个相对应。
[0088]
因此,当如下文所述组装板式支承件12和框架17时,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第一入口开口部分14a与框架17的侧壁18的第二入口开口部分14b之间的结合形成完整的入口开口。在此,如图1至6所示,两个完整的入口开口在主体15的侧壁16的两个相对的面板上形成。在变型中,入口开口可以在主体的侧壁的两个相邻的面板上形成。
[0089]
与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类似,沿着每个在相应的平直面板18b中形成的每个第二入口开口部分14b,框架17的侧壁18的后部边缘18c具有特定形状,并界定朝向后部开口的凹槽。该凹槽也旨在滑动接收电缆输入箍件50,更具体地接收电缆输入箍件50的支承薄片52的一部分。
[0090]
除了沿着每个第二入口开口部分14b的部分之外,框架17的侧壁18的后部边缘18c具有肋,其适于当组装板式支承件12和框架17时插入或嵌接至沿着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前部边缘13c形成的凹槽中。
[0091]
因此,可以在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前部边缘13c与框架17的侧壁18的后部边缘18c之间建立密封接合的上述周向接合部定位在所述凹槽的表面与所述肋之间。
[0092]
框架17的肋在板式支承件12的凹槽中的嵌接确保了框架17相对于板式支承件12在与隔板或墙壁的平面平行的平面(x,y)中的相对封锁。相反地,这种嵌接不能确保沿着与所述隔板或墙壁的平面正交的轴线z相对于板式支承件12封锁框架17。
[0093]
为了确保这种封锁,板式支承件12和框架17包括互补锁扣装置,其旨在锁定框架17在板式支承件12上的组装。在此,这些互补锁扣装置是可解锁的卡扣装置。
[0094]
在此,设置有四组互补的锁扣装置,它们分别位于电气壳体10的四个角部。这样可以确保框架17牢固地固定至板式支承件12,并且同时释放电气壳体10内部的空间,从而可
以优化电缆的布置。
[0095]
如图2、4和5所示,设置在板式支承件12上的每个锁扣装置呈卡口100a的形式,其与板式支承件12一起由单个部件形成,在此通过模制塑料材料制成。
[0096]
每个卡口100a凸出于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每个斜面部分的内部表面延伸,并且朝向内部具有尖锐的轮廓。
[0097]
如图2和4所示,框架17上设置的每个旨在与板式支承件12的各卡口100a相配合的锁扣装置由杠杆110承载。每个杠杆110与框架17的侧壁18由单个部件形成,并凸出于侧壁18的各斜面部分的内部表面延伸。
[0098]
如图2和4所示,每个杠杆110呈矩形薄片111的形式,该矩形薄片由两个加固侧面112界定。
[0099]
每个杠杆110仅通过其前端连接至框架17的侧壁18。它在与框架17的侧壁18的接合处形成铰链结构,并且可以弹性变形。
[0100]
如图2和4所示,每个杠杆110具有开口115,其适于接合至板式支承件12的相应的卡口100a。特别地,开口115具有边缘115a(见图4),其适于钩挂卡口100a的后部表面,以将框架17锁定至板式支承件12。
[0101]
每个杠杆110的后端朝向框架17的内部弯曲,从而形成凸缘116。该凸缘116包括狭缝117,螺丝刀等工具的端部可以插入该狭缝117中以例如解除接合杠杆110的卡口100a,从而释放杠杆110(并且因而从板式支承件12的锁扣装置上将框架17的锁扣装置拆下)。
[0102]
应当注意,当配备有升高部分19的框架17嵌接至板式支承件12时,电气壳体10具有总高度为h的侧壁(见图1和2)。总高度h例如在54至57mm之间。优选地,在此,当板式支承件12、框架17和升高部分19如图1所示组装在一起时,总高度h大约为54mm。
[0103]
当电气设备1凸出于墙壁安装时,首先,安装人员通过将螺钉插入长圆形孔口12c中并且在将螺钉插入圆形孔口12a之前进行旋转调节以将板式支承件12固定在墙壁上(见图2、4、5和6)。
[0104]
然后,安装人员穿过电缆输入箍件50的密封膜54插入电缆、管或供电线的电气护套。
[0105]
根据第一安装选择,安装人员将电缆输入箍件50的支承薄片52沿着第一入口开口部分14a插入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中所形成的凹槽内。
[0106]
然后,安装人员将电气设备机构20定位在板式支承件12的立柱200上。如图4所示,当电缆输入箍件50插入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时,其高度大于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高度,并且可能干扰电气设备机构的电气连接(也就是说,每个电气连接线经由电气设备机构20的相应的每个接近开口25、26在每个电气端子中的插入)。然而,有利地,在此,一方面,安装人员利用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较低高度(不包括电缆输入箍件)接近板式支承件12内部,另一方面,附接至板式支承件12的立柱200的电气设备机构20的基座的电气端子的接近开口25、26定位在相对于侧壁13在高度上后退(因而定位在侧壁13上方)的位置,利用这一点,安装人员易于实现电气连接。
[0107]
立柱200上的止动装置可以在距离板式支承件12的底壁11一定距离的位置定位设备机构20的基座,从而使安装人员可以在电气壳体10中的电气连接线不受挤压并且限制电气壳体10杂乱程度的情况下布置电气连接线。
[0108]
根据第二安装选择,一旦电缆、管或供电线的电气护套插入电缆输入箍件50,安装人员便针对电气设备20进行电气连接。然后,将电缆输入箍件50的支承薄片52插入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中所形成的凹槽内,沿着第一入口开口部分14a,并且同时将电气设备机构20定位在板式支承件12的立柱200上。在此,安装人员也利用板式支承件12的侧壁13的较低高度和电气设备机构20的基座与板式支承件12的底壁11之间的距离布置电气连接线。
[0109]
一旦电气设备机构20安装并且电气连接,安装人员便借助于互补安装装置通过嵌接的方式并且借助于互补锁扣装置通过卡扣的方式将配备有升高部分19的框架17组装至板式支承件12。框架17为电气设备机构20和容置于电气壳体10内部的电气连接线提供机械保护和电气保护。最后,安装人员将装饰板30安装至框架17的侧壁18的前部部分18b的孔口30a中,以密封地封闭电气壳体10的前部开口,并且将其功能赋予电气设备1(见图1和2)。
[0110]
在不同的附图中,电气壳体具有呈正方形的截面,并且限定可以容纳一个或两个电气设备机构的唯一位:我们将之称为单位式盒。
[0111]
在变型中,它可以是多位式盒、具有呈矩形的截面、并且限定两个或三个位。在这一变型中,优选地,电气壳体包括限定多个开口的框架,每个开口旨在接收一个位。
[0112]
本发明不限于在不同附图中说明和示出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懂得如何根据本发明的精神进行任意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