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存储结合通讯传输的智能充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13374发布日期:2022-07-29 21:04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存储结合通讯传输的智能充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智能硬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存储结合通讯传输的智能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用户对于信息的交流越来越趋于智能化,不管是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还是在工作中的上传下达,愈加依赖智能设备,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经常会因为一些不足而影响进度,比如,长时间使用设备电量不足、用户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前必须添加好友或临时保存数据需要寻找载体等问题。在面对上述这些问题时,一般会选择随身携带充电器(或充电宝)进行充电、使用优盘进行信息存储、利用通信软件添加好友等,但是这样的话,需要携带的设备比较多,而且过于麻烦,降低用户使用设备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存储结合通讯传输的智能充电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在一台设备中同时完成充电、数据传输和数据存储的问题。
4.(一)技术方案
5.为解决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结合通讯传输的智能充电设备,包括:供电装置,用于为目标设备提供电能;存储装置,与供电装置连接,用于在为目标设备提供电能的情况下,获取并存储目标设备上的目标数据;通信装置,与存储装置连接,用于读取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发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分析;控制装置,分别与供电装置、存储装置以及通信装置连接,用于控制供电装置、存储装置以及通信装置运行。
6.可选地,供电装置包括:第一检测模块,与供电装置的供电接口连接,用于通过供电接口检测目标设备与供电接口的连接状态;供电模块,与第一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在连接状态为已连接的情况下,通过供电接口向目标设备供电;第二检测模块,与供电接口连接,用于在向目标设备供电的过程中通过供电接口检测目标设备的充电状态。
7.可选地,存储装置包括:第三检测模块,与供电接口连接,用于在向目标设备供电的过程中通过供电接口检测目标设备内数据的转存状态;数据获取模块,与第三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在转存状态为存在待转存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获取目标数据;数据存储模块,与数据获取模块连接,用于保存目标数据。
8.可选地,通信装置包括:第四检测模块,与数据存储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数据存储模块内数据的上传状态;上传模块,分别与第四检测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连接,用于在上传状态为存在待上传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读取目标数据并上传至接收设备。
9.可选地,智能充电设备还包括:电源模块,分别与供电装置、存储装置、通信装置以及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向供电装置、存储装置、通信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提供驱动电源。
10.可选地,智能充电设备还包括:锁存电路,分别与电源模块、第二检测模块、第三检测模块以及第四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在充电状态、目标设备内数据的转存状态以及数据存
储模块内数据的上传状态任一满足锁存条件的情况下,将电源模块锁存为使能状态。
11.可选地,锁存电路的锁存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充电状态为未充满;转存状态为存在待转存的数据;上传状态为存在待上传的数据。
12.可选地,智能充电设备还包括:第五检测模块,与电源模块连接,用于检测电源模块的电量储备状态;自充电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和第五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在电量储备状态为储备电量低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接通外部电源向电源模块充电。
13.可选地,智能充电设备还包括:第一状态提示模块,与第一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发出与连接状态匹配的第一提示信息;第二状态提示模块,与第二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发出与充电状态匹配的第二提示信息;第三状态提示模块,与第三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发出与转存状态匹配的第三提示信息;第四状态提示模块,与第四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发出与转存状态匹配的第四提示信息;第五状态提示模块,与第五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发出与电量储备状态匹配的第五提示信息。
14.可选地,通信装置还包括:上传进度确定模块,与上传模块连接,用于确定上传目标数据的进度;上传进度提示模块,与上传进度确定模块连接,用于发出与进度匹配的第六提示信息。
15.(二)有益效果:
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结合通讯传输的智能充电设备,包括:供电装置,用于为目标设备提供电能;存储装置,与供电装置连接,用于在为目标设备提供电能的情况下,获取并存储目标设备上的目标数据;通信装置,与存储装置连接,用于读取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发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分析;控制装置,分别与供电装置、存储装置以及通信装置连接,用于控制供电装置、存储装置以及通信装置运行。本方案通过将设备充电、数据存储和通讯传输三种功能结合至一台智能设备,不但解决了目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电量不足、无法信息传输等问题,还减少携带数量,从而有效简化操作步骤,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18.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20.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选的数据存储结合通讯传输的智能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技术一种可选的供电装置的电路图;
22.图3是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包含读写芯片的存储装置的电路图;
23.图4是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包含sd卡的存储装置的电路图;
24.图5是本技术一种可选的通信装置的电路图;
25.图6是本技术一种可选的供电装置驱动电源的电路示意图;
26.图7是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包含读写芯片的存储装置驱动电源的电路示意图;
27.图8是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包含sd卡的存储装置驱动电源的电路示意图;
28.图9是本技术一种可选的通信装置驱动电源的电路示意图;
29.图10是本技术一种可选的锁存电路的电路图;
30.图11是本技术一种可选的锁存电路的电路图;
31.图12是本技术一种可选的第五检测模块的电路图;
32.图13是本技术一种可选的自充电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随着智能穿戴的兴起,很多医疗设备变得小型化,普通用户可以很方便在家里就可以随时完成一些生理信号的采集(比如心电)。但是这些数据普通用户无法看懂,需要专业人士才能看懂,所以本方案为这些设备提供了方便用户充电,同时方便专业人士获取数据。
36.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据存储结合通讯传输的智能充电设备,包括:供电装置11,用于为目标设备提供电能;存储装置12,与供电装置11连接,用于在为目标设备提供电能的情况下,获取并存储目标设备上的目标数据;通信装置13,与存储装置12连接,用于读取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发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分析;控制装置14,分别与供电装置11、存储装置12以及通信装置13连接,用于控制供电装置11、存储装置12以及通信装置13运行。
37.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将供电装置、存储装置以及通信装置连接,构成一种数据存储结合通讯传输的智能充电设备。供电装置连接存储装置,可以在目标设备进行充电的同时读取目标设备的目标数据并将未存储的目标数据进行转存,同时与通信装置连接就能够将转存的数据发送至指定的接收设备,如以目标设备为健康检测设备,目标数据为健康状态信息为例进行说明,健康检测设备获取了用户的心电、脉搏、血液流速等健康状态信息,那么用户使用该智能充电设备对健康检测设备进行充电的同时,智能充电设备转存健康检测设备中的健康状态信息作为备份,并且还可以将健康状态信息通过通信装置建立的通信链路发送至接收设备,如医疗机构的服务器,供医生对该用户的健康状态信息进行专业的分析后反馈给用户通俗易懂的健康状态说明,避免了用户由于看不懂健康检测设备直接获取的数据而不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由此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38.本技术技术方案集充电、存储和通信的功能于一台设备,不但解决了目标设备电量不足的问题,还同时实现了数据的转存和传输的功能,给用户的使用带来的巨大便捷,提升用户体验感。
3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供电装置包括:第一检测模块,与供电装置的供电接口连接,用于通过供电接口检测目标设备与供电接口的连接状态;供电模块,与第一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在连接状态为已连接的情况下,通过供电接口向目标设备供电;第二检测模块,与供电接口连接,用于在向目标设备供电的过程中通过供电接口检测目标设备的充电状态。
40.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检测模块的引脚en_device与供电接口连接,用于检测目标设备是否连接,当检测到供电接口由接地状态变为低电平状态,表示检测目标设备已连接。供电模块与第一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在检测到连接状态为已连接的情况下,通过device_charger_5.0v向目标设备供电,其中5.0v是可选的供电电压。充电过程中,第二检测模块与供电接口连接,检测目标设备的充电状态。
41.具体地,检测目标设备的充电状态可以是充电进程,即正在充电、充电完成或者充电异常等,充电状态也可以是目标设备的实时电量。第二检测模块通过spi接口(串行外设接口)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与控制装置通讯,其中,spi接口包括dev_sck,dev_mosi,dev_cs以及dev_miso。
4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存储装置包括:第三检测模块,与供电接口连接,用于在向目标设备供电的过程中通过供电接口检测目标设备内数据的转存状态;数据获取模块,与第三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在转存状态为存在待转存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获取目标数据;数据存储模块,与数据获取模块连接,用于保存目标数据。
43.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三检测模块与供电接口通过vcc_gl_5.0v连接,用于在向目标设备供电的过程中通过供电接口检测目标设备内数据的转存状态。
44.可选地,转存状态包括存在待转存数据和不存在待转存数据,当检测到目标设备的目标数据中没有新数据,检测结果为不存在待转存数据,当检测到目标设备的目标数据中有新数据,检测结果为存在待转存数据,其中新数据为目标数据中与检测设备的原有数据不同的数据。
45.存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设置清除模块,与目标设备通过供电接口连接,用于在目标设备的目标数据转存至检测设备后将目标设备的全部数据清除,这样可以减少下一次进行转存时第三检测模块的检测量。
46.可选地,数据获取模块通过数据获取引脚与第三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在转存状态为存在待转存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获取目标数据,数据获取引脚包括gl_usbdm(数据负信号)和gl_usbdp(数据正信号)。
47.可选地,控制装置通过vcc_gl_5.0v与第三检测模块和数据获取模块连接,用于为数据获取模块和第三检测模块提供电源,其中电源电压为5.0v,数据获取模块和第三检测模块可共同设置在读写芯片(例如,gl823)上。
48.具体地,如图4所示,数据存储模块,与数据获取模块通过引脚连接,引脚包括sd_clk,sd_dat0,sd_dat1,sd_dat2,sd_dat3,sd_cmd,通过引脚确认获取目标数据完成,将已获取的目标数据存至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可以是sd卡。
4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通信装置包括:第四检测模块,与数据存储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数据存储模块内数据的上传状态;上传模块,分别与第四检测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连接,用于在上传状态为存在待上传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读取目标数据并上传至接收设备。
50.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四检测模块与数据存储模块连接,检测数据存储模块内数据的上传状态,上传状态包括存在待上传的目标数据或不存在待上传的目标数据。
51.可选地,第四检测模块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接收控制装置的执行指令,连接引脚包括wifi_txd,wifi_rxd,该引脚也用来向控制装置实时传输上传进度。
52.可选地,上传模块通过连接引脚与数据存储模块连接,连接引脚包括sd_cmd,sd_clk,sd_dat0,sd_dat1,sd_dat2,sd_dat3,用于读取目标数据并上传至接收设备。
5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智能充电设备还包括:电源模块,分别与供电装置、存储装置、通信装置以及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向供电装置、存储装置、通信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提供驱动电源。
54.具体地,电源模块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为控制装置提供驱动电源的同时,通过控制装置向供电装置、存储装置、通信装置提供驱动电源。
55.具体地,电源模块可以是锂电池。
56.可选地,如图6所示,电源模块与供电装置通过引脚连接,向供电装置提供驱动电源,引脚为charge_pwrctl。
57.可选地,如图7所示,电源模块与存储装置的读写芯片通过引脚连接,向存储装置提供驱动电源,引脚为gp_pwrctl。
58.可选地,如图8所示,电源模块与存储装置的sd卡通过引脚连接,向存储装置的读写芯片提供驱动电源,引脚为ctr_tf。
59.可选地,如图9所示,电源模块与通信装置通过引脚连接,向通信装置提供驱动电源,引脚为wifi_pwrctl。
6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智能充电设备还包括:锁存电路,分别与电源模块、第二检测模块、第三检测模块以及第四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在充电状态、目标设备内数据的转存状态以及数据存储模块内数据的上传状态任一满足锁存条件的情况下,将电源模块锁存为使能状态。
61.可选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锁存电路的vbat与电源模块的正极连接,用于将电源模块锁存为使能状态,连接第一电阻r9(阻值可以是51kω)的一端,第一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en_device接口。
62.可选地,锁存电路的en_io引脚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控制装置的电源运行指令控制锁存电路的电源输出状态,运行指令包括输出电源和不输出电源。
63.可选地,目标设备与锁存电路连接时,供电接口与第一电容c8(电容值可以是1μf)连接,用于改变第一电容的电平状态,第一电容c8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连接,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用于将场效应管q1的栅极的电平状态调整为低电平,场效应管q1与vbb连接,vbb与稳压器u11连接,用于控制稳压器u11运行,稳压器u11的out端与vcc_3.0v连接,用于输出电源。此时,控制装置与锁存电路连接,用于运行复位程序并锁定电源,连接引脚为en_io。
64.具体地,当目标设备插入时,目标设备与供电接口的en_device连接,用于检测供电接口与目标设备的连接状态为已连接,供电接口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8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8一端的电平状态由接地状态转换成低电平状态,由于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第一电容c8的另一端的电平状态由低电平状态转换为高电平状态,在转换的过程中,通过二极管d2将q1的栅极拉低,使能vbb有电,使能稳压器u11运行,输出vcc_3.0v。此时控制装置复位程序运行,通过en_io引脚,将电源输出锁定。目标设备与锁存电路连接一段时间,电容c8充满电,二极管d2的负极将不受供电接口的en_device的影响,即整个锁存电路不受en_device影响,而是由控制装置通过en_io引脚进行控制。
6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锁存电路的锁存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充电状态为未充满;转存状态为存在待转存的数据;上传状态为存在待上传的数据。
66.可选地,充电状态为未充满时,锁存电路与目标设备连接,用于为目标设备提供电源。转存状态为存在待转存的数据时,锁存电路分别与存储装置和目标设备连接,用于读取目标设备中待转存的数据并存储。上传状态为存在待上传的数据时,锁存电路与通信装置连接,用于控制通信装置将待上传的数据执行上传操作。
6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智能充电设备还包括:第五检测模块,与电源模块连接,用于检测电源模块的电量储备状态;自充电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和第五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在电量储备状态为储备电量低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接通外部电源向电源模块充电。
68.可选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五检测模块与电源模块连接,连接引脚为batter_power,用于检测电源模块的电量储备状态。自充电模块与电源模块连接,连接引脚为vbat,用于为电源模块充电。自充电模块与第五检测模块连接,用于接收电量储备状态。自充电模块与外部电源连接,连接引脚为u5v,用于向电源模块充电。
6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智能充电设备还包括:第一状态提示模块,与第一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发出与连接状态匹配的第一提示信息;第二状态提示模块,与第二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发出与充电状态匹配的第二提示信息;第三状态提示模块,与第三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发出与转存状态匹配的第三提示信息;第四状态提示模块,与第四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发出与转存状态匹配的第四提示信息;第五状态提示模块,与第五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发出与电量储备状态匹配的第五提示信息。
70.具体地,第一状态提示模块、第二状态提示模块、第三状态提示模块、第四状态提示模块以及第五状态提示模块,与提示装置连接,用于显示提示信息,显示信息包括第一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第三提示信息、第四提示信息以及第五提示信息。
71.示例地,提示装置可以是灯光提示,例如,通过不少于1个的灯光数量或者颜色或者显示顺序来对应特定的提示信息。
72.示例地,提示模块可以是语音提示,例如,提前录入有可能出现的提示信息对应的提示语音。
73.示例地,提示模块可以是弹窗提示,例如,提前录入有可能出现的提示信息对应的提示弹窗。
7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通信装置还包括:上传进度确定模块,与上传模块连接,用于确定上传目标数据的进度;上传进度提示模块,与上传进度确定模块连接,用于发出与进度匹配的第六提示信息。
75.具体地,如图9所示,上传进度确定模块与控制装置连接,连接引脚为wifi_txd和wifi_rxd,用于实时确定上传目标数据的进度。上传进度提示模块,与上传进度确定模块连接,用于发出与进度匹配的第六提示信息,具体的提示装置与提示方法已在前文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76.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一种数据存储结合通讯传输的智能充电设备,包括:供电装置,用于为目标设备提供电能;存储装置,与供电装置连接,用于在为目标设备提供电能的情况下,获取并存储目标设备上的目标数据;通信装置,与存储装置连接,用于读取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发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分析;控制装置,分别与供电装置、存储装置以
及通信装置连接,用于控制供电装置、存储装置以及通信装置运行。本方案通过将设备充电、数据存储和通讯传输三种功能结合至一台智能设备,不但解决了目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电量不足、无法信息传输等问题,还减少携带数量,从而有效简化操作步骤,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77.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若干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7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重要性;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方向。
7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80.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