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路故障检测装置和电力变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08256发布日期:2022-08-30 22:1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短路故障检测装置,包括在电力变换装置中,所述电力变换装置经由包括第一半导体开关元件的第一臂和包括第二半导体开关元件的第二臂向负载供给电力,所述短路故障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罗哥夫斯基线圈;以及检测电路,其基于从所述罗哥夫斯基线圈得到的检测信号,检测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以及所述负载中的任一者的短路故障,其中,在第一电流路和第二电流路双方插入有所述罗哥夫斯基线圈,所述第一电流路供流过所述第一臂且流过所述负载的第一电流通过,所述第二电流路供流过所述第二臂且流过所述负载的第二电流通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彼此串联连接,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配置于高电位电源线与低电位电源线之间,所述负载连接于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的公共连接点,所述第一电流路是所述第一臂与所述公共连接点之间的电流路,所述第二电流路是所述第二臂与所述公共连接点之间的电流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路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收容在具有与所述公共连接点连接的端子的第一半导体模块中,所述第二臂收容在具有与所述公共连接点连接的端子的第二半导体模块中,所述第一半导体模块的所述端子和所述第二半导体模块的所述端子被所述罗哥夫斯基线圈包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彼此串联连接,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配置于高电位电源线与低电位电源线之间,所述负载连接于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的公共连接点,所述第一电流路是所述第一臂与所述高电位电源线之间的电流路,所述第二电流路是所述第二臂与所述低电位电源线之间的电流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短路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收容在具有与所述高电位电源线连接的端子的第一半导体模块中,所述第二臂收容在具有与所述低电位电源线连接的端子的第二半导体模块中,所述第一半导体模块的所述端子和所述第二半导体模块的所述端子被所述罗哥夫斯基线圈包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短路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收容在半导体模块中,所述高电位电源线和所述低电位电源线配置于所述半导体模块的外部,所述第一臂经由所述第一电流路来与所述高电位电源线连接,所述第二臂经由所述第二电流路来与所述低电位电源线连接,在所述半导体模块的外部,所述高电位电源线与所述低电位电源线相邻,所述第一电流路和所述第二电流路被所述罗哥夫斯基线圈包围。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短路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以及所述第一电流路和所述第二电流路收容在半导体模块中,所述高电位电源线和所述低电位电源线配置于所述半导体模块的外部,所述第一臂经由所述第一电流路来与所述高电位电源线连接,所述第二臂经由所述第二电流路来与所述低电位电源线连接,所述罗哥夫斯基线圈被嵌入到所述半导体模块,所述第一电流路和所述第二电流路被所述罗哥夫斯基线圈包围。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短路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基于所述检测信号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的持续时间来检测所述第一臂或所述第二臂的短路故障。9.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短路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信号的绝对值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检测电路检测出所述负载的短路故障。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短路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在检测出短路故障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臂的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二臂的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元件的驱动停止。11.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向负载供给电力,所述电力变换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臂,其包括第一半导体开关元件;第二臂,其包括第二半导体开关元件;第一电流路,其供流过所述第一臂且流过所述负载的第一电流通过;第二电流路,其供流过所述第二臂且流过所述负载的第二电流通过;以及短路故障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短路故障检测装置具备:罗哥夫斯基线圈,其被插入到所述第一电流路和所述第二电流路双方;以及检测电路,其基于从所述罗哥夫斯基线圈得到的检测信号,检测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以及所述负载中的任一者的短路故障。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短路故障检测装置和电力变换装置,该短路故障检测装置包括在电力变换装置中,该电力变换装置经由包括第一半导体开关元件的第一臂和包括第二半导体开关元件的第二臂向负载供给电力。短路故障检测装置具有罗哥夫斯基线圈和检测电路,该检测电路基于从罗哥夫斯基线圈得到的检测信号,检测第一臂、第二臂以及负载中的任一者的短路故障。在第一电流路和第二电流路双方插入有罗哥夫斯基线圈,第一电流路供流过第一臂且流过负载的第一电流通过,第二电流路供流过第二臂且流过负载的第二电流通过。的第二电流通过。的第二电流通过。


技术研发人员:松原邦夫 木口龙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8/2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