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电池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03456发布日期:2021-09-18 03:10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电动工具电池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动工具电池充电器。


背景技术:

2.当前,手持式电动工具越来越多,而电动工具中配置的锂电池是不可缺少的构件,由于电动工具的功能越来越多,加之使用较频繁,常常很快就将锂电池的电量用尽,所以充电器越来越成为必需品。充电器指的是一种将交流电转换为低压直流电的设备,在各个领域用途广泛。但,现有的充电器不具备自动断电功能,只要人们不手动切断充电器电源,充电器就会继续给电池充电,这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还会对电子设备的电池造成损坏,若充电时间过长造成电池温度过高,还会有发生爆炸的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因此,提供一种辅助的能够提高充电安全性的充电器装置,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3.经现有技术检索发现,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为cn106208273a,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电动工具充电器,包括外壳体、充电座、充电电路板、扩展插槽、电源转换电路板、应急电池组和指示灯,所述充电座设置于外壳体上表面并与充电电路板连接,所述充电电路板设置于外壳体内,所述扩展插槽设置于充电电路板表面,所述电源转换电路板插接在扩展插槽内,所述应急电池组固定于外壳体内表面并与电源转换电路板连接,所述指示灯与电源转换电路板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电动工具充电器,在意外停电等突发情况下,通过内置电源对电动工具进行应急充电,有效地避免恶劣条件下无法为电动工具充电的问题,同时运用模块化连接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该发明仍然存在上述充电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工具电池充电器。
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动工具电池充电器,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警示灯;
6.所述警示灯与所述电路板安装于壳体内,所述警示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壳体外表面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安装有插接片,所述插接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7.所述壳体上设有透光孔,所述警示灯的灯光通过所述透光孔射出所述壳体外。
8.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警示仪,所述警示仪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警示仪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警示仪通过声音提示方式报警电池充电满载状态。
9.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警示仪为蜂鸣器或语音播报器。
10.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对接成腔体结构的所述壳体。
11.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多个第一立柱,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多个第二立柱,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对接时,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适配卡接。
12.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一壳体内壁之间通过第一支撑板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低于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部,所述电路板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立柱的端部穿过所述通孔后,所述电路板被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
13.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设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对接后,所述电路板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接触并被夹持。
14.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端部设有导线槽,所述导线槽为并排且前后间隔一定距离的双凹槽结构。
15.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自外表面朝内表面方向内凹形成内肋条和外肋条,位于所述壳体同一侧面的所述内肋条和所述外肋条依次间隔排列。
16.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肋条和所述外肋条连接处开设有散热缝。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警示的警示灯、警示仪等构件,提高了充电器的安全警示作用,提升充电过程的安全系数。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壳体的结构,方便电路板及其他组件的安装,提高组装效率。
20.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壳体结构的优化改进,强化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2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8.实施例1
2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电池充电器,包括壳体1、电路板2以及警示灯3。壳体1为腔体结构,电路板2和警示灯3安装于壳体1内,且警示灯3和电路板2两者电连接,其警示灯3的端部可直接安装于电路板2上,同时两者亦可为分体结构通过连接线实现电连接。其中,壳体1表面设置有插接槽101,插接槽101的底部安装有插接片102,插接片102为金属片,金属的插接片102与电路板2电连接。同时,壳体1上还开设透光孔103,安装于壳体1内的警示灯3的灯头部分可伸入透光孔103内,进而警示灯3的警示闪光可通过透光孔103透出
壳体1外。警示灯3用于充电器对电动工具充电完成后通过闪光的形式进行警示,防止超时充电而造成的过载。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安装于电动工具上的锂电池与本实用新型充电器的插接槽101连接,充电器通过外接插头连接电源后,电能通过电路板2传递至插接片102,进而由插接片102将电能传递至锂电池中给锂电池充电,当锂电池充电完成后,电路板2控制警示灯3进行闪光警示,告知充电已完成。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警示灯的设置,提高了充电器的安全警示作用,提升充电过程的安全系数。
31.进一步,壳体1内还安装有警示仪4,警示仪4为声音报警仪,通过声音提示的方式报警电动工具电池充电满载状态。警示仪4优选为蜂鸣器或语音播报器。通过声、光两种警示器的双重作用,进一步提高充电器的安全性能。警示仪4可直接安装于电路板2上,同时两者亦可为分体结构通过连接线实现电连接。
32.实施例2
33.本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形成,通过优化壳体结构,方便电路板及其他组件的安装,提高组装效率。具体地:
34.壳体1设计为分体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通过对接的方式形成腔体结构的壳体1,其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两者的对接方式优选为卡接,例如,沿第一壳体11的对接面上沿周向连续或间断的凹槽,在第二壳体12的对接面上相匹配的沿周向设置连续的或间隔的卡凸,卡凸卡接于凹槽内,另外可通过螺丝螺母进行紧固。分体结构的壳体1方便拆装维护。
35.优选的,在第一壳体11内设置有第一立柱112,第一立柱112为多个,较佳的,多个第一立柱112分布于第一壳体11内的四角位置。同时第二壳体12的壳体内设置有第二立柱121,第一立柱121同样为多个并分布于第二壳体12内,且第二立柱121与第一立柱112的数量相同,结构形式相匹配。当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对接时,第一立柱112和第二立柱121相匹配卡接,其卡接方式优选为卡槽形式,如沿第二立柱121的轴向方向自端面向下延伸一定距离形成凹槽,第一立柱112的端部伸入第二立柱121的卡槽内即可,提高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两者对接形成壳体1后的牢固度。
36.进一步的,第一立柱112与第一壳体11的内壁之间还通过第一支撑板113连接,第一支撑板113为自第一立柱112的根部向上延伸一定距离并向外延伸与第一壳体11内壁连,其第一支撑板113的顶部距离第一立柱112的顶部相差一定距离,此种设计下,电路板2沿周向开设有多个通孔21。电路板2通过其上设置的多个通孔21套设于第一立柱112上后,被多个第一支撑板113所支撑。当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对接时,第一立柱112和第二立柱121卡接后,第二立柱121的端面可与电路板2的表面相接触,使得电路板2固定于第一立柱112和第二立柱121之间。通过第一支撑板113的设计,即强化了壳体的整体结构强度,亦可解决电路板2的安装问题,减少了安装工艺环节,提升安装效率。
37.为进一步提高电路板2安装于第一立柱112和第二立柱121之间后的稳定性,于第一壳体11的内壁设有第二支撑板114,同时在第二壳体12的内壁设有第三支撑板122。第二支撑板114为沿第一壳体11的内壁向外延伸一定距离,同样的,第三支撑板122为沿第二壳体12的内壁向外延伸一定距离,当电路板2通过通孔21坐落于第一支撑板113的端面上时,第二支撑板114的端面同样与电路板2的表面相接触,此时,当第二壳体12扣合与第一壳体
11上后,第三支撑板122的端面与和第二支撑板114相对的另一表面相接触,并且电路板2被第二支撑板114和第三支撑板122两者所夹持,为电路板2提供更为稳定的夹持结构,减少震动对电路板2的不良影响。
38.进一步地,在第一壳体11的端部设置有导线槽115,导线槽115用作和电路板2进行电连接的电源线的定位导向,限制电源线的移动,防止因使用过程中电源线的晃动而造成和电路板2的电连接发生断离。
39.实施例3
40.本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形成,通过对壳体结构的优化改进,强化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提高散热效果。具体地:
41.壳体1的一个面或多个面上通过内凹的形式形成间隔排列的内肋条116和外肋条117,例如,在第一壳体11的一个侧面上,自该侧面的外表面向内表面方向内凹形成内肋条116,且内肋条116为并排间隔设置的多个,多个内肋条116的间隔设置使得该侧面同时形成了外肋条117,且此时外肋条117也为并排设置的多个。当内肋条116以相同宽度和高度的方式等间距设置时,同排的多个外肋条117也为相同形状且等间距排列。在第二壳体12的壳体上同样可形成内肋条116和外肋条117,即在壳体1上的多个面上均可有此种内外肋条结构设计,内肋条116和外肋条117的结构设计可提高壳体1的整体结构强度。
42.进一步的,在壳体1上开设有可以散热的散热缝118,散热缝118的位置为内肋条116和外肋条117的过渡处,即在内肋条116和外肋条117过渡连接处开设有散热缝118。散热缝118的结构设计巧妙地利用了内外肋条的结构特点,不仅满足了充电器的散热需求,而且通过缝隙式的散热结构设置,对粉尘的进入能够起到良好的阻止效果,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用。
4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