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输出直流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2965发布日期:2022-01-15 09:3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输出直流电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源外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输出直流电源。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设备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各种家用电器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类电子装置都要求有一个精度较高、电流较大的稳压直流电源,而电源则需要固定结构进行安装固定放置。
3.但现有的电源在安装固定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有待改进,电源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够快速进行安装,并不能够进行减震防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电源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够快速进行安装,并不能够进行减震防噪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输出直流电源。
6.(二)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双输出直流电源,包括底壳,所述底壳的上表面开设有底安装槽,所述底安装槽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底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顶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软压块。
9.进一步地,所述底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套,所述底安装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源本体,所述底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填充块。
10.进一步地,所述底壳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膜,所述连接膜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顶壳。
11.进一步地,所述顶壳的下表面开设有顶安装槽,所述顶安装槽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吸音棉,所述顶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音套。
12.进一步地,所述顶板的一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把。
13.进一步地,所述底壳和顶壳的侧面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杆。
14.进一步地,所述转杆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和连接杆之间通转轴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底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顶壳的下表面开设有插孔。
16.(三)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该双输出直流电源,通过底安装槽、底板、弹簧、顶板、导向杆和软压块的设置,在将电源安装在底壳的底安装槽时,手放在推把上,然后向底板位置推动顶板,然后压缩弹簧,这时再将电源放入两个顶板之间,然后松开推把,使得弹簧复位,使得顶板上的软压块
压在电源侧面,将电源固定在底安装槽内,导向杆和顶板上的通孔相配合,使得顶板只会在一个方向上移动,通过底板、弹簧和顶板的配合,从而能够快速的对电源进行安装。
19.2、该双输出直流电源,通过橡胶套、橡胶填充块、顶壳、顶安装槽、吸音棉和隔音套的设置,在底安装槽内壁上的橡胶套可以将电源下部包裹起来,而橡胶填充块则可以在电源安装固定后,对周边进行填充,这样不仅可以加强限定电源的位置,还可以提供减震作用,对电源进行保护,同时顶安装槽内的吸音棉和隔音套可以在盖上顶壳后,吸收并隔绝电源会造成的噪音,从而可以对电源增加减震防噪音的功能。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源固定机构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1、底壳;2、底安装槽;3、底板;4、弹簧;5、顶板;6、导向杆;7、软压块;8、通孔;9、推把;10、橡胶套;11、橡胶填充块;12、插孔;13、电源本体;14、连接膜;15、顶壳;16、顶安装槽;17、吸音棉;18、隔音套;19、矩形槽;20、转杆;21、连接杆;22、转轴;23、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1
28.请参阅图1-5,一种双输出直流电源,包括底壳1,底壳1的上表面开设有底安装槽2,底安装槽2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底板3,底板3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弹簧4,弹簧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5,底板3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杆6,顶板5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软压块7。
29.本实施例中,通过底安装槽2、底板3、弹簧4、顶板5、导向杆6和软压块7的设置,在将电源安装在底壳的底安装槽2时,手放在推把9上,然后向底板3位置推动顶板5,然后压缩弹簧4,这时再将电源放入两个顶板5之间,然后松开推把9,使得弹簧4复位,使得顶板5上的软压块7压在电源侧面,将电源固定在底安装槽2内,导向杆6和顶板5上的通孔8相配合,使得顶板5只会在一个方向上移动,通过底板3、弹簧4和顶板5的配合,从而能够快速的对电源进行安装。
30.实施例2
31.请参阅图1-5,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具体是,底安装槽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套10,底安装槽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源本体13,底安装槽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填充块11。
32.具体的,底壳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膜14,连接膜1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顶壳15。
33.具体的,顶壳15的下表面开设有顶安装槽16,顶安装槽16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吸音棉17,顶安装槽1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音套18。
34.本实施例中,通过橡胶套10、橡胶填充块11、顶壳15、顶安装槽16、吸音棉17和隔音套18的设置,在底安装槽2内壁上的橡胶套10可以将电源下部包裹起来,而橡胶填充块11则可以在电源安装固定后,对周边进行填充,这样不仅可以加强限定电源的位置,还可以提供减震作用,对电源进行保护,同时顶安装槽16内的吸音棉17和隔音套18可以在盖上顶壳15后,吸收并隔绝电源会造成的噪音,从而可以对电源增加减震防噪音的功能。
35.实施例3
36.请参阅图1-5,本实施例是在例1或例2的基础上做了如下优化,具体是,顶板5的一侧面开设有通孔8,顶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把9。
37.具体的,底壳1和顶壳15的侧面开设有矩形槽19,矩形槽1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杆20。
38.具体的,转杆20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和连接杆21之间通转轴22连接。
39.具体的,底壳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插杆23,顶壳15的下表面开设有插孔12。
40.本实施例中,通过推把9的设置,可以方便推动顶板5,通过矩形槽19的设置,可以放置连接杆21,通过转轴22的设置,可以方便连接杆21之间相互改变位置,通过插杆23和插孔12的设置,可以方便盖合底壳1和顶壳15。
4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将电源安装在底壳的底安装槽2时,手放在推把9上,然后向底板3位置推动顶板5,然后压缩弹簧4,这时再将电源放入两个顶板5之间,然后松开推把9,使得弹簧4复位,使得顶板5上的软压块7压在电源侧面,将电源固定在底安装槽2内,导向杆6和顶板5上的通孔8相配合,使得顶板5只会在一个方向上移动,通过底板3、弹簧4和顶板5的配合,从而能够快速的对电源进行安装;在底安装槽2内壁上的橡胶套10可以将电源下部包裹起来,而橡胶填充块11则可以在电源安装固定后,对周边进行填充,这样不仅可以加强限定电源的位置,还可以提供减震作用,对电源进行保护,同时顶安装槽16内的吸音棉17和隔音套18可以在盖上顶壳15后,吸收并隔绝电源会造成的噪音,从而可以对电源增加减震防噪音的功能。
4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