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转子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41212发布日期:2022-05-17 11:10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转子电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转子电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外转子电机系统包括电机和控制器,电机包括转轴、定子组件、外转子和套筒座,其中所述的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端部绝缘和线圈绕组,所述的套筒座包括底板和从底板中间往上凸起的套筒,在套筒两端开设有轴承室,轴承室里面安装有轴承,转轴位于套筒里面并且两端分别支承在所述的轴承上,外转子包括机壳套筒和安装在机壳套筒内壁面上的若干永磁体,转轴一端从套筒伸出与机壳套筒安装连接在一起,定子组件嵌套安装在套筒的外面,外转子套设于定子组件外面,机壳套筒的开口处往外伸出有法兰,在法兰底部安装有风轮,控制器包括盒体和控制元件,盒体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的风轮包括位于底部的风轮外圈,风轮外圈往上周向设置有若干风叶,风轮外圈的内侧设置风轮内圈,风轮内圈的直径小于风轮外圈的直径,风轮外圈内侧通过若干连接点与风轮内圈连接,风轮内圈与风轮外圈之间的间隙形成入风口,在风轮下方的位置的底板上设有若干条凸起散热翅片,相邻的两个散热翅片之间形成风道,风轮外圈遮挡住风道的顶部,风轮外圈与法兰、若干风叶组成一离心的风扇,当外转子转动时带动风轮转动,气流径向进入风道,然后流入到间隙,在若干风叶的作用下,径向往外甩出,该结构解决了电机内部散热,该外转子电机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3.现阶段外转子电机采用的控制器散热方案都是采用自然散热的方式,虽然转子部分有散热风叶,但由于散热风叶设置上和控制器部分分离,因此外转子部分的散热无法有效针对控制器部分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转子电机,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由于散热风叶设置上和控制器部分分离,因此外转子部分的散热无法有效针对控制器部分进行散热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转子电机,包括电机部分和电控部分,其中:
7.电机部分包括转轴、定子组件、外转子和套筒座,所述的套筒座包括底板和从底板中间往上凸起的套筒,定子组件套装在套筒外,外转子套装在定子组件外,外转子包括机壳套筒、顶板和若干永磁体,顶板设置在机壳套筒的顶部,在机壳套筒内壁面上的安装有若干永磁体;
8.电控部分包括壳体、下盖和控制线路板,下盖安装在壳体的底部,壳体和下盖之间形成容纳腔,控制线路板安装在容纳腔内,壳体包括上端板和上端板的边缘轴向延伸的侧围板;
9.其特征在于:底板的边缘轴向延伸出套筒部,套筒部的开口由挡板遮盖,挡板、套
筒部和底板围城散热筋空腔,底板上设有若干条凸起且围绕着转轴周向分布的第一散热筋,相邻的两条第一散热筋之间形成第一风道,第一散热筋布置在散热筋空腔里面,挡板中间开设有通风口,底板靠近套筒部的地方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每个通孔分别位于相邻两条的第一散热筋之间,通风口通过第一风道与通孔连通,壳体安装在套筒部上,电控部分的壳体与套筒部之间还设有离心风叶,离心风叶位于挡板的通风口的下方,转轴的一端伸出底板并与离心风叶连接。
10.上述所述的上端板顶面上凸出有若干条第二散热筋,相邻两条的第二散热筋之间形成第二风道,各第二散热筋的内端围成一容置腔,离心风叶位于容置腔里,第二风道通过通风口与第一风道连通。
11.上述所述的侧围板上凸出有若干第三散热筋,第三散热筋与第二散热筋之间是对应的,若干第三散热筋与若干第二散热筋围绕容置腔呈发散状分布。
12.上述所述的电控部分外围套设有导风罩,导风罩将电控部分的壳体外围部分包围。
13.上述所述的导风罩为环形板。
14.上述所述的电控部分外围套设有导风罩,导风罩将电控部分整体包围住,导风罩的底部设有导风孔,导风孔与通风口连通。
15.上述所述的导风罩包括端板和从端板边缘往上凸出的环形侧板,导风孔设置在端板中间,端板和环形侧板将电控部分包围。
16.上述所述的机壳套筒的开口处设有法兰盘,在法兰盘底部安装有防水挡板,防水挡板包括固定板和从固定板往下凸出的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之间形成第一凹槽,底板往上凸起有内挡水圈和外挡水圈,内挡水圈和外挡水圈位于套筒和通孔之间,内挡水圈和外挡水圈之间形成储水槽,内挡水圈的顶部嵌入到第一凹槽里面,第二挡圈插入到储水槽里面,使防水挡板与底板之间形成一迷宫式防水结构。
17.上述所述的顶板的顶面上设有若干绕着转轴周向分布的散热风叶。
18.上述所述的下盖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第四散热筋。
1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效果:
20.1)一种外转子电机,包括电机部分和电控部分,底板的边缘轴向延伸出套筒部,套筒部的开口由挡板遮盖,挡板、套筒部和底板围城散热筋空腔,底板上设有若干条凸起且围绕着转轴周向分布的第一散热筋,相邻的两条第一散热筋之间形成第一风道,第一散热筋布置在散热筋空腔里面,挡板中间开设有通风口,底板靠近套筒部的地方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每个通孔分别位于相邻两条的第一散热筋之间,通风口通过第一风道与通孔连通,壳体安装在套筒部上,电控部分的壳体与套筒部之间还设有离心风叶,离心风叶位于挡板的通风口的下方,转轴的一端伸出底板并与离心风叶连接,该结构通过带动离心风叶转动,冷风从通孔进入到第一风道流经至通风口,再从通风口流到电机部分和电控部分之间,通过离心风叶将电机部分和电控部分之间的热风甩出至外,可以快速将电机部分和电控部分内部热量带出到电机部分和电控部分外,使到零件降温效果好,提高散热效果,使整机散热更快。
21.2)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在实施例部分展开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立体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正视图;
24.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
25.图4是图3中b的局部放大图;
26.图5是图3中c的局部放大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机部分和电控部分的分解图;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机部分和电控部分的另一角度分解图;
29.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机部分结构局部分解图;
30.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机部分结构分解图;
31.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套筒座立体图;
32.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套筒座另一角度立体图;
33.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立体图;
34.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正视图;
35.图14是图13中d-d的剖视图;
36.图15是图14中e的局部放大图;
37.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机部分和电控部分的分解图;
38.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机部分和电控部分的另一角度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40.实施例一:
41.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外转子电机,包括电机部分10 和电控部分20,其中:
42.电机部分10包括转轴1、定子组件2、外转子3和套筒座4,所述的套筒座 4包括底板41和从底板41中间往上凸起的套筒42,定子组件2套装在套筒42 外,外转子3套装在定子组件2外,外转子3包括机壳套筒31、顶板32和若干永磁体34,顶板32设置在机壳套筒31的顶部,在机壳套筒31内壁面上的安装有若干永磁体34;
43.电控部分20包括壳体201、下盖202和控制线路板203,下盖202安装在壳体201的底部,壳体201和下盖202之间形成容纳腔204,控制线路板203安装在容纳腔204内,壳体201包括上端板2012和上端板2012的边缘轴向延伸的侧围板2013;
44.其特征在于:底板41的边缘轴向延伸出套筒部410,套筒部410的开口由挡板6遮盖,挡板6、套筒部410和底板41围城散热筋空腔4101,底板41上设有若干条凸起且围绕着转轴1周向分布的第一散热筋411,相邻的两条第一散热筋411之间形成第一风道412,第一散热筋411布置在散热筋空腔4101里面,挡板6中间开设有通风口61,底板41靠近套筒部410的地方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413,每个通孔413分别位于相邻两条的第一散热筋411之间,通风口61通过第一风道412与通孔413连通,壳体201安装在套筒部410上,电控部分20的壳体201与套筒部410之间还设有离心风叶5,离心风叶5位于挡板6的通风口 61的下方,转轴1的一端伸出底板41并与离心风叶5连接,该结构通过带动离心风叶5转动,冷风从通孔413进入到
第一风道412流经至通风口61,再从通风口61流到电机部分10和电控部分20之间,通过离心风叶5将电机部分10 和电控部分20之间的热风甩出至外,可以快速将电机部分10和电控部分20内部热量带出到电机部分10和电控部分20外,使到零件降温效果好,提高散热效果,使整机散热更快。
45.上述的上端板2012顶面上凸出有若干条第二散热筋2011,相邻两条的第二散热筋2011之间形成第二风道2022,各第二散热筋2011的内端围成一容置腔 2010,离心风叶5位于容置腔2010里,第二风道2022通过通风口61与第一风道412连通,冷风从通孔413进入到第一风道412流经至通风口61,再从通风口61流到电机部分10和电控部分20之间,通过离心风叶5的离心力使冷风流经第二风道2022,将附在第二散热筋2011的热量带走,使到零件降温效果好,提高散热效果,使整机散热更快。
46.上述的侧围板2013上凸出有若干第三散热筋2014,第三散热筋2014与第二散热筋2011之间是对应的,若干第三散热筋2014与若干第二散热筋2011围绕容置腔2010呈发散状分布,结构布置合理,可以提高电控部分的散热效果。
47.上述的电控部分20外围套设有导风罩8,导风罩8将电控部分20的壳体 201外围部分包围,通过导风罩8将流经至第二风道2022的冷风导流至电控部分20的侧围板2013和下盖202,使到电控部分20降温效果更好,提高散热效果。
48.上述的导风罩8为环形板,结构布置合理。
49.上述的机壳套筒31的开口处设有法兰盘33,在法兰盘33底部安装有防水挡板7,防水挡板7包括固定板71和从固定板71往下凸出的第一挡圈72和第二挡圈73,第一挡圈72和第二挡圈73之间形成第一凹槽74,底板41往上凸起有内挡水圈414和外挡水圈415,内挡水圈414和外挡水圈415位于套筒42 和通孔413之间,内挡水圈414和外挡水圈415之间形成储水槽416,内挡水圈 414的顶部嵌入到第一凹槽74里面,第二挡圈73插入到储水槽416里面,使防水挡板7与底板41之间形成一迷宫式防水结构,防水效果好,结构布置合理。
50.上述的顶板32的顶面上设有若干绕着转轴1周向分布的散热风叶321,提高电机部分10散热效果。
51.上述的下盖202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第四散热筋2021,提高电控部分的散热效果。
52.工作原理:当外转子3转动时,带动离心风叶5转动,冷风从通孔413进入到第一风道412流经至通风口61,再从通风口61流到电机部分10和电控部分20之间,通过离心风叶5的离心力使冷风流经第二风道2022,将附在第二散热筋2011的热量带走,再通过导风罩8将流经至第二风道2022的冷风导流至电控部分20的侧围板2013和下盖202,使电控部分20与电机部分10之间形成一散热风道,散热效果好。
53.实施例二:
54.如图12至图17所示,本实施例是根据实施例一的基础进一步改进,上述的电控部分20外围套设有导风罩8,导风罩8将电控部分20整体包围住,导风罩的底部设有导风孔80,导风孔80与通风口61连通,通过导风罩8将流经至第二风道2022的冷风导流至电控部分20的侧围板2013和下盖202的底部,使到电控部分20降温效果更好,提高散热效果,使整机散热更快。
55.工作原理:当外转子3转动时,带动离心风叶5转动,冷风从通孔413进入到第一风道412流经至通风口61,再从通风口61流到电机部分10和电控部分20之间,通过离心风叶5
的离心力使冷风流经第二风道2022,将附在第二散热筋2011的热量带走,再通过导风罩8将流经至第二风道2022的冷风导流至电控部分20的侧围板2013和下盖202的底部,再从导风孔80排出,使电控部分20与电机部分10之间形成一散热风道,散热效果好。
56.上述的导风罩8包括端板81和从端板81边缘往上凸出的环形侧板82,导风孔80设置在端板81中间,端板81和环形侧板82将电控部分20包围,结构简单。
57.以上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