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索式光伏支架及反作用力计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217626发布日期:2022-05-31 18:4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边坡索式光伏支架及反作用力计算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光伏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边坡索式光伏支架及反作用力计算的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光伏支架大多采用立柱、斜拉支撑和水平支架,组装成三角形的斜坡结构。立柱和斜拉支撑与基础的金属预埋件固定,将立柱和水平支架架设成长方形斜面,光伏组件固定在长方形斜面上。目前现有光伏支架的结构具有立柱数量多、排布密度大,增加了现场打桩作业的工作量;横梁刚度过强,远远超过光伏组件在风雪载荷下的允许变形量,导致过度设计、浪费钢材、提高造价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边坡索式光伏支架及反作用力计算的方法。
4.本发明提供一种边坡索式光伏支架,所述光伏支架包括若干钢索、若干主立柱和若干檩条,所述若干钢索依次平行布置形成安装面,所述若干檩条沿所述钢索依次平行布置,所述钢索与所述檩条垂直连接;
5.所述若干主立柱沿所述钢索均匀固定且两侧所述钢索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主立柱固定连接;
6.靠近两侧所述钢索两端部的所述主立柱设置有若干辅助立柱,所述辅助立柱底端与所述边坡固定连接,所述辅助立柱与所述两侧钢索两端部的主立柱之间通过加强杆连接;以达到所述钢索所需的预应力;
7.当所述钢索在呈弧形垂状态下,所述主立柱承受垂直向下的压力和水平拉力。
8.优选的,所述主立柱固定有钢索固定件,所述钢索贯穿于钢索固定件固定于所述主立柱。
9.优选的,所述钢索固定件包括固定座和夹具,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主立柱顶端,所述夹具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夹具设置有孔,所述孔贯穿于所述夹具。
10.优选的,所述主立柱与所述钢索固定件之间设置有柱顶支撑架,用于固定支撑所述钢索固定件。
1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伏支架反作用力计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2.简化上述所述边坡索式光伏支架的结构,将弧形下垂的所述钢索确定为对称的两条折线;
13.依据所述两条折线形成的交点,确定荷载组合的受力方向及荷载组合值gc;
14.依据所述荷载组合的受力方向及荷载组合值gc,确定所述主立柱承受的竖直向下的压力和所述两侧钢索两端部分别承受的水平拉力值;
15.依据所述两侧钢索两端部分别承受的水平拉力值,确定所述两侧钢索两端部承受
的水平拉力值的最小值;
16.依据所述两侧钢索两端部承受的水平拉力值的最小值,确定所述两侧钢索两端部的主立柱和辅助立柱承受的水平拉力值。
17.优选的,确定荷载组合值前gc的步骤,包括,
18.依据当地自然条件,确定项目参数;
19.依据所述项目参数,确定光伏支架载荷参数值。
20.依据所述光伏支架载荷参数值,确定载荷组合值gc。
21.优选的,确定所述两侧钢索两端部承受的水平拉力值前的步骤,包括,
22.依据所述载荷组合值gc,确定第一水平拉力值;
23.依据所述第一水平拉力值,确定第二水平拉力值。
24.优选的,依据第一水平拉力值和第二水平拉力值,确定所述两侧钢索两端部承受的水平拉力值。
25.优选的,确定所述两侧钢索两端部的主立柱和辅助立柱承受的水平拉力值的步骤,包括,
26.依据所述两侧钢索两端部分别承受的水平拉力值,确定所述两侧钢索的两端部分别承受水平拉力值的最小值;
27.依据所述两侧钢索的两端部分别承受水平拉力值的最小值及主立柱和辅助立柱的数量,确定所述两侧钢索两端部分的主立柱和辅助立柱承受的水平拉力值。
28.优选的,第二水平拉力值为第一水平拉力值的0.8-1.2倍。
29.本发明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边坡索式光伏支架,若干钢索依次平行布置形成安装面,若干檩条沿钢索依次平行布置,钢索和檩条垂直连接,光伏组件固定于若干钢索形成的安装面。沿钢索均匀固定有若干主立柱,主立柱顶端与钢索固定,主立柱底端与边坡固定,安装面两侧钢索的两端部分别设置一个主立柱,且靠近主立柱设置有若干的辅助立柱,辅助立柱和主立柱之间通过加强杆连接固定,以便钢索达到其所需预应力的强度。本发明实施例中主立柱承受垂直向下的压力,位于安装面两侧钢索两端部主立柱的还承受水平拉力,在设置辅助立柱后,辅助立柱承担了部分主立柱所承受的水平拉力,因此大大减少每根主立柱承受的水平拉力,提高了光伏支架承受水平拉力的能力。
30.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伏支架反作用力计算的方法,将上述边坡索式光伏支架的结构进行简化,将呈弧形下垂的钢索简化具有相同垂弧的两条折线,所述两条折线的交点位于沿钢索布置的相邻两主立柱之间距离的中点,即钢索上的荷载组合值gc作用在两条折线的交点处且方向竖直向下不变。由于外部荷载通过光伏组件施加在钢索的荷载为径向,所以主立柱承受竖直向下的压力和向上的压力。本发明的光伏支架结构位于边坡上,所以只考虑顺风条件下的受力,因此主立柱主要承受竖直向下的压力,而位于所述安装面两侧钢索两端部的主立柱及承受竖直向下的压力同时又承受水平拉力。主立柱承受的竖直向下的压力和所述两侧钢索两端部固定的主立柱承受的水平拉力即为光伏支架支座所承受的反作用力。依据所述两侧钢索两端部分别承受的水平拉力值,确定所述两侧钢索两端部承受的水平拉力值的最小值。依据所述两侧钢索两端部承受的水平拉力值的最小值,确定所述两侧钢索两端部的主立柱和辅助立柱承受的水平拉力值。根据两侧钢索两端部的主立柱和辅助立柱所布置的位置,两侧钢索两端部的主立柱和辅助立柱所承受的水平拉力相等,因
此辅助立柱承担了两侧钢索两端部承受的部分水平拉力,使每根主立柱承受的水平拉力大大减少。
31.将边坡索式光伏支架的结构进行简化后,可有效地计算出主立柱所承受的反作用力,以便确定钢索所需的预应力。进而确定所述主立柱和辅助立柱的数量及位置,减少了每根主立柱承受的水平拉力,提高了光伏支架总体承受水平拉力的能力。
32.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33.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34.在附图中:
35.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坡索式光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是图1中的a处的结构放大图;
37.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坡索式光伏支架固定于边坡的结构示意图;
38.图4是图3的左视图;
39.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坡索式光伏支架的矢量受力图;
40.图6是图5的简化模型的矢量受力图;
41.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坡索式光伏支架反作用力计算的方法流程图;
42.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载荷组合值的步骤流程图;
43.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两侧钢索两端部分别承受的水平拉力值的步骤流程图;
44.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两侧钢索两端部主立柱和辅助立柱承受的水平拉力值的步骤流程图。
45.附图说明:
46.1、钢索;2、主立柱;3、檩条;4、加强杆;5、辅助立柱;6、钢索固定件;61、固定座;62、夹具;621、孔;7、柱顶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48.参照图1-图4,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边坡索式光伏支架,所述光伏支架包括若干钢索1、若干主立柱2和若干檩条3,所述若干钢索1依次平行布置形成安装面,所述若干檩条3沿所述钢索1依次平行布置,所述钢索1与所述檩条3垂直连接;
49.所述若干主立柱2沿所述钢索1均匀固定且两侧所述钢索1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主
立柱2固定连接;
50.靠近两侧所述钢索1两端部的所述主立柱2设置有若干辅助立柱5,所述辅助立柱5底端与所述边坡固定连接,所述辅助立柱5与所述两侧钢索1两端部的主立柱2之间通过加强杆4连接;
51.所述两侧钢索1两端部的主立柱2通过所述加强杆4的牵拉与所述辅助立柱5固定,以达到所述钢索1所需的预应力。
5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若干钢索1依次平行布置形成安装面,若干檩条3沿钢索1依次平行布置,钢索1和檩条3垂直连接,光伏组件固定于若干钢索1形成的安装面。沿钢索1均匀固定有若干主立柱2,主立柱2顶端与钢索1固定,主立柱2底端与边坡固定,安装面两侧钢索1的两端部分别设置一个主立柱2,且靠近主立柱2设置有若干的辅助立柱5,辅助立柱5和主立柱2之间通过加强杆4连接固定,以便钢索1达到其所需预应力的强度。本发明实施例中主立柱2承受垂直向下的压力,位于安装面两侧钢索1两端部主立柱2的还承受水平拉力,在设置辅助立柱5后,辅助立柱5承担了部分主立柱2所承受的水平拉力,因此大大减少每根主立柱2承受的水平拉力,提高了光伏支架承受水平拉力的能力。
53.辅助立柱5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辅助立柱5的数量为2根或1根。主立柱2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主立柱2的数量为11根、13根或14根。本发明实施例中,主立柱2的数量和辅助立柱的数量仅为一种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主立柱2和辅助立柱5的限定。
54.进一步的,所述主立柱2固定有钢索固定件6,所述钢索1贯穿于钢索固定件6固定于所述主立柱2。
5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2,示出了主立柱2固定有用于固定钢索1的钢索固定件6,便于钢索1的固定,当钢索1出现损毁需要更换时,便于钢索1的更换,同时使钢索1固定的更加牢固,且增加钢索1预应力的强度。
56.进一步的,所述钢索固定件6包括固定座61和夹具62,所述固定座61固定于所述主立柱2顶端,所述夹具62与所述固定座61固定连接,所述夹具62设置有孔621,所述孔621贯穿于所述夹具62。
5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2,示出了钢索固定件6包括固定座61和夹具62,固定座61与主立柱2顶端固定,夹具62通过固定座61固定于主立柱2顶端,夹具62设置有贯穿其自身的孔621,钢索1穿过孔621与主立柱2固定连接。
58.进一步的,所述主立柱2与所述钢索固定件6之间设置有柱顶支撑架7,用于固定支撑所述钢索固定件6。
5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2,示出了主立柱2与钢索固定件6之间设置柱顶支撑架7,使钢索固定件6与主立柱2之间固定的更加牢固。
60.参照图7,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伏支架反作用力计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61.步骤101,简化上述所述边坡索式光伏支架的结构,将弧形下垂的所述钢索1确定为对称的两条折线。
62.步骤102,依据所述两条折线形成的交点,确定荷载组合的受力方向及荷载组合值gc。
63.步骤103,依据所述荷载组合的受力方向及荷载组合值gc,确定所述主立柱2承受的竖直向下的压力和所述两侧钢索两端部分别承受的水平拉力值。
64.步骤104,依据所述两侧钢索1两端部分别承受的水平拉力值,确定所述两侧钢索1两端部承受的水平拉力值的最小值。
65.步骤105,依据所述两侧钢索1两端部承受的水平拉力值的最小值,确定所述两侧钢索1两端部分的主立柱2和辅助立柱5承受的水平拉力值。
66.本发明实施例中,荷载组合是荷载效应组合的简称,指各类构件设计时不同极限状态所应取用的各种荷载及其相应的代表值的组合。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进行统计组合,取其最不利情况进行设计,荷载组合的值为荷载组合值。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荷载组合是重力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和地震荷载的组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荷载组合仅为一直送示例不应理解为对荷载组合的限定。
67.本发明的边坡索式光伏支架承受的重力载荷、风载荷、雪载荷和地震载荷的受力方向分别为竖直方向、垂直于光伏组件表面、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其组合方式采用空间矢量和。为了计算方便,并且预留一定安全系数,采用算数和的方式进行简化处理。
68.参照图5-图6,示出了将上述边坡索式光伏支架的结构进行简化,将呈弧形下垂的钢索1简化具有相同垂弧的两条折线,所述两条折线的交点位于沿钢索布置的相邻两主立柱2之间距离的中点,即钢索1上的荷载组合值gc作用在两条折线的交点处且方向竖直向下不变。由于外部荷载通过光伏组件施加在钢索1的荷载为径向,所以主立柱2承受竖直向下的压力和向上的压力。本发明的光伏支架结构位于边坡上,所以只考虑顺风条件下的受力,因此主立柱2主要承受竖直向下的压力,而位于所述安装面两侧钢索两端部的主立柱2及承受竖直向下的压力同时又承受水平拉力。主立柱2承受的竖直向下的压力和所述两侧钢索2两端部固定的主立柱2承受的水平拉力即为光伏支架支座所承受的反作用力。依据所述两侧钢索两端部分别承受的水平拉力值,确定所述两侧钢索1两端部承受的水平拉力值的最小值。依据所述两侧钢索1两端部承受的水平拉力值的最小值,确定所述两侧钢索1两端部的主立柱2和辅助立柱5承受的水平拉力值。根据两侧钢索1两端部的主立柱2和辅助立柱5所布置的位置,两侧钢索1两端部的主立柱2和辅助立柱5所承受的水平拉力相等,因此辅助立柱5承担了两侧钢索1两端部承受的部分水平拉力,使每根主立柱2承受的水平拉力大大减少。
69.将边坡索式光伏支架的结构进行简化后,可有效地计算出主立柱2所承受的反作用力,以便确定钢索所需的预应力。进而确定所述主立柱2和辅助立柱5的数量及位置,减少了每根主立柱2承受的水平拉力,提高了光伏支架总体承受水平拉力的能力。
70.一种可选的发明实施例中,参照图8,示出了确定荷载组合值gc的步骤,包括,
71.步骤201,依据当地自然条件,确定项目参数值。
72.步骤202,依据所述项目参数值,确定光伏支架载荷参数值。
73.步骤203,依据所述光伏支架载荷参数值,确定荷载组合值gc。
74.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确定项目参数值,项目参数包括基本风压、基本雪压、地震载荷、地面粗糙度等级、光伏组件有效面积和自重及钢索自重。项目参数值即为基本风压值、基本雪压值、地震载荷值、地面粗糙度等级值、光伏组件有效面积值和自重值及钢索自重值。项目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应理解为对项目参数的限制,项
目参数值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不应理解为对项目参数值的限定。根据项目参数值,确定光伏支架荷载参数值,光伏支架荷载参数包括风载荷、雪载荷、地震载荷和重力载荷。光伏支架载荷参数值即为风载荷值、雪载荷值、地震载荷值和重力载荷值。依据当地的基本风压,风荷载通过公式1计算得出,
75.w=βzμzμswoꢀꢀꢀꢀꢀꢀ
公式1
76.其中,wk为风荷载标准值kn/m2,βz为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μz为高度变化系数,μs为体型系数,w0为基本风压kn/m2。一种示例中,βz取1.7、μz取1、μs取1.3。
77.依据当地的基本雪压,雪荷载通过公式2计算得出,
78.sk=μrsoꢀꢀꢀꢀꢀꢀꢀꢀꢀꢀꢀꢀꢀ
公式2
79.其中,sk为雪荷载标准值kn/m2,μr为屋面积雪分布系数,s0为基本雪压kn/m2。
80.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地震荷载通过公式3计算得出,
81.f
ehk
=β
eamaxgeq
ꢀꢀꢀꢀꢀꢀꢀꢀꢀꢀꢀ
公式3
82.其中,f
ehk
为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βe为动力放大系数,α
max
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按相应设防烈度取值,g
eq
为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一种示例中,动力放大系数βe为2.5。
83.依据所述光伏支架载荷参数值,荷载组合值gc通过公式4计算得出,
84.gc=[a1g
eq
+(a2wk+a3sk)mn+a4f
ehk
]/b
ꢀꢀꢀ
公式4
[0085]
其中,a1、a2、a3、a4和b为常数,m为发光伏组件的面积,n为光伏组件的数量,g
eq
为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sk为雪荷载标准值kn/m2,wk为风荷载标准值kn/m2,f
ehk
为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一种示例中,a1、a2、a3、a4和b分别为1.2、1.4、1.4、1.3和2。
[0086]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9,示出了确定所述两侧钢索两端部固定的主立柱2承受的水平拉力值的步骤,
[0087]
步骤301,依据所述组合值gc,确定第一水平拉力值;
[0088]
步骤302,依据所述第一水平拉力值,确定第二水平拉力值。
[0089]
步骤303,依据第一水平拉力值和第二水平拉力值,确定所述两侧钢索1两端部分别承受的水平拉力值。
[0090]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拉力值为部荷载组合值所产生的水平拉力,第二水平拉力值为钢索所施加的拉力值取值范围。
[0091]
依据所述载荷组合值gc,第一水平拉力值fh通过计算公式5计算得出,
[0092]fk
=gcarc(hc2/d)/c1ꢀꢀꢀꢀꢀꢀꢀꢀꢀ
公式5
[0093]
其中,c1和c2为常数,h为两条折线的最下交点距离主立柱2顶端的高度m,d为沿钢索1轴向布置的相邻两主立柱2之间的距离m。一种示例中,c1和c2均为2。
[0094]
第二水平拉力值f
ph
为第一水平拉力值的0.8-1.2倍。通过第一水平拉力值fh和第二水平拉力值f
ph
叠加的和,确定所述两侧钢索1两端部分别承受的总水平拉力值。
[0095]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0,示出了确定所述两侧钢索1两端部的主立柱2和辅助立柱5承受的水平拉力值的步骤如下,
[0096]
步骤401,依据所述两侧钢索1两端部分别承受的水平拉力值,确定所述两侧钢索1的两端部分别承受水平拉力值的最小值;
[0097]
步骤402,依据所述两侧钢索1的两端部分别承受水平拉力值的最小值及主立柱2
和辅助立柱5的数量,确定所述两侧钢索1两端部的主立柱2和辅助立柱5承受的水平拉力值。
[0098]
本发明实施例中,依据两侧钢索1两端部分别承受的水平拉力值,两侧钢索1的两端部分别承受水平拉力值最小值f
h.min
通过公式6计算得出,
[0099]fk min
=e(fk+f
pk
)
ꢀꢀꢀꢀꢀꢀꢀꢀꢀ
公式6
[0100]
其中,fh为第一水平拉力值,f
ph
为第二水平拉力值,e为安全系数。一种示例中,e为1.5。
[0101]
将主立柱2和辅助立柱5视为承受相等的水平拉力值fk,所以两侧钢索1两端部的主立柱2和辅助立柱5承受的水平拉力值fk相等,两侧钢索1两端部的主立柱2和辅助立柱5承受的水平拉力值fk通过公式7和公式8计算得出,
[0102]fk
=f
k min
/n
ꢀꢀꢀꢀꢀꢀꢀꢀꢀꢀꢀꢀꢀ
公式7
[0103]
其中,f
k min
为两侧钢索1的两端部分别承受水平拉力值最小值,n为两侧钢索1两端部的主立柱2和辅助立柱5数量的总和。
[0104]fk
=b(fk+f
pk
)
ꢀꢀꢀꢀꢀꢀꢀꢀꢀ
公式8
[0105]
其中,fh为第一水平拉力值,f
ph
为第二水平拉力值,b为常数。一种示例中,b为0.5。
[0106]
确定所述两侧钢索1两端部的主立柱2和辅助立柱5承受的水平拉力值,可根据确定所述两侧钢索1两端部的主立柱2和辅助立柱5承受的水平拉力值承受水平拉力值对,主立柱2和辅助立柱5预埋深度和位置进行确定,同时对钢索1的牵拉方向和施加的预应力进行确定,辅助立柱5的设立,使每根主立柱2承受的水平拉力大大减少,提高了光伏支架承受水平拉力的能力。
[0107]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108]
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想到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任意组合应用都是可行的,故上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任意组合都是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但是由于篇幅限制,本说明书在此就不一一详述了。
[0109]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0110]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发明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0111]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
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0112]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113]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114]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柔性光伏系统和柔性拉力监测的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