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冷热电发电装置及使用气冷热电发电装置的太阳热能发电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324108阅读:来源:国知局
因此设置于流动管120的外壁面的热电发电元件121的靠流动管120侧的面被加热。
[0119]另一方面,气冷热电发电装置I像以下这样发挥作用。图11是示意性表示从设置于气冷热电发电装置I的壳体11的下部的空气入口 13流入的空气被螺旋状的整流片14整流的状态的图,图12是示意性表示气冷热电发电单元12中的空气的流动的图。
[0120]如图11和图12所示,外部气体从设置于气冷热电发电装置I的壳体11的下部的空气入口 13流入,朝向壳体11的上方成为上升气流。该上升气流被沿着壳体11的内壁面设置的螺旋状的整流片14整流,以在壳体11的内侧慢慢地旋转、同时顺畅地上升。由此,上升的空气不会引起紊流,而迅速地自壳体11的上部排出。
[0121]另外,在热电发电元件121的与流动管120侧的面相反侧的面(靠壳体11的内壁面侧的面)处,热电发电元件121的热量自散热板126散热,并且被流入到壳体11的内侧的上升气流冷却。由此,热电发电元件121的与流动管120侧的面相反侧的面被冷却,温度下降。其结果,在热电发电元件121的流动管120侧的面和与其相反侧的面上产生温度差,产生电力。
[0122]像以上那样,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气冷热电发电装置I构成太阳热能发电装置2,能够使太阳热能发电装置2小型化。另外,通过对热介质进行加热,并使其在热介质输送用管4内循环,从而其温度不会立即下降,因此即使是没有太阳光照射的状态,也能够进行发电。
[0123]实施例2
[0124]说明太阳热能发电装置2的另一实施例。在实施例1中是流动管120的形状为四棱柱的情况,但是在本实施例中,说明流动管120’的形状为六棱柱的情况。将该情况下的气冷热电发电装置I’的上部附近的纵剖视图表示在图13中。另外,将图13的β — β线的横截面图表示在图14中。另外,将图14的γ — γ线的纵剖视图表示在图15中。
[0125]本实施例中的气冷热电发电单元12’包括流动管120’、热电发电元件121、隔热材料122、123以及散热板126’。另外,也有时对与实施例1的气冷热电发电单元12相同结构的部分省略说明。
[0126]流动管120’例如由中空状的金属制的六棱柱形成,在上表面和底面的中心附近设有供热介质输送用管4贯穿的孔。在气冷热电发电单元12’中的热介质输送用管4d上设有多个孔40,热介质能够在热介质输送用管4d与流动管120’之间出入。借助于该孔40,热介质从热介质输送用管4d流入流动管120’,从流动管120’流入热介质输送用管4d,流动管120’内侧的热介质与在热介质输送用管4d内流动的热介质的温度变均匀。
[0127]另外,流动管120’的上表面和底面被形成为凹面状的隔热材料123覆盖。另外,在隔热材料123与流动管120’之间存在有较薄的隔热材料122的层,并覆盖流动管120’的外侧面。
[0128]在流动管120’的外壁面上,在纵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有热电发电元件121。艮P,在流动管120’的外壁面上,优选安装有热电发电元件121、隔热材料122、123。另外,为了提高隔热效果,流动管120’的除安装有热电发电元件121的部位以外的外壁面被隔热材料122、123覆盖较好。
[0129]在热电发电元件121和隔热材料123的外侧安装散热板126’。散热板126’中的、靠热电发电元件121和隔热材料123侧的部分以沿着这些构件的形状的方式形成为凹凸状。另外,热电发电元件121与散热板126’形成为相嵌合的大小,隔热材料123与散热板126’形成为能够在它们之间设置间隙而形成空气层124的大小。
[0130]对于散热板126’的靠壳体11的内壁面侧的部分,从与流动管120’的各个顶点对应的位置向6个方向呈放射状形成有散热板126’,在其各个区域中,在与流动管120’的外壁面垂直的方向呈片状进一步形成有放射板126’。由此,利用在壳体11的内侧流动的空气对热电发电元件121的靠散热板126’侧的面进行冷却。
[0131]安装于流动管120’的外壁侧面的散热板126’、隔热材料123利用未图示的散热板紧固螺钉125进行固定。像以上那样形成的气冷热电发电单元12’被安装于壳体11的内壁面的单元支承部127支承。
[0132]沿着热介质输送用管4d在纵向上设置一个或多个这种气冷热电发电单元12’。
[0133]这样,气冷热电发电单元12’也能够像本实施例这样使用六角流动管来形成。另夕卜,流动管120’的形状除此以外也可以是任意的棱柱、圆柱形状,并不限定于该形状。另夕卜,也并不限定材料,但能够高效地传递热量的材料较好。
[0134]另外,安装于流动管120’的热电发电元件121、散热板126’也可以不安装于流动管120’的所有的外侧面,而是仅安装于一部分的外侧面。而且,散热板126、126’的散热片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本说明书的形状。
[0135]实施例3
[0136]在上述气冷热电发电装置I中设为了自然气冷,但是例如也可以在气冷热电发电单元12的下方设置冷却用电风扇128,使空气从下方向上方流动。将该情况下的壳体11的纵剖视图表示在图16中。另外,由于在设置冷却用电风扇128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空气从上方向下方流动,因此也可以将冷却用电风扇128设置在热电发电单元12的上方。
[0137]另外,也可以不在各个气冷热电发电单元12中设置冷却用电风扇,而是在壳体11的下方或上方设置冷却用电风扇128,在壳体11的内侧产生空气的流动。
[0138]通过设为这种结构,能够提高散热片126、126’的冷却效果,因此热电发电元件121的温度差变大,能够带来发电效率的提高。
[0139]实施例4
[0140]而且,通过在壳体11的上方设置喷雾装置129,也可以提高散热片126、126’的冷却效果。将该情况下的壳体11的纵剖视图表示在图17中。
[0141]在图17的喷雾装置129中,在壳体11的侧面设置孔112c,在此穿过供水等喷出的管1291。在管1291的顶端附近穿设有多个较小的孔。在喷雾装置129中设有马达(未图示),利用马达使水等在管1291内流动,从管1291的顶端附近的孔喷雾。由此,散热片126、126’被冷却。
[0142]在采用了这种结构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散热片126、126’等劣化,对其表面进行涂层较好,以便不产生锈、劣化等。
[0143]通过设为这种结构,能够提高散热片126、126’的冷却效果,因此热电发电元件121的温度差变大,能够带来发电效率的提高。
[0144]实施例5
[0145]说明太阳热能发电装置2的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是在上述各个太阳热能发电装置2中通过在架台9上设置气冷热电发电装置I而能够节省设置空间的结构。将本实施例的太阳热能发电装置2的概略立体图表示在图18中。另外,将该情况下的太阳热能发电装置2的结构图表示在图19中。
[014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8和图19所示,使架台9的骨架组合为立方体或长方体状。然后,在成为上表面的边的骨架上安装支承架8,从而在架台9上设置太阳热能聚热装置3。另外,在利用架台9形成的立方体或长方体的内侧设置气冷热电发电装置I。
[0147]通过像以上那样构成太阳热能发电装置2,即使节省空间也能够进行设置。
[0148]实施例6
[0149]说明太阳热能发电装置2的另一实施例。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在热介质输送用管4中对热介质进行加热,利用热电发电元件121进行了发电,但是由于在太阳光未照射太阳热能聚热装置3的情况下进行聚热是不容易的,因此有时热电发电元件121的发电效率稍微降低。
[0150]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在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太阳热能发电装置2中还具有蓄热装置10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例的以下说明中说明在实施例1中附加了蓄热装置10的情况,但是即使在除此以外的实施例的情况下也同样地能够实现。
[0151]将该情况下的太阳热能发电装置2的结构图表示在图20中。在本实施例的太阳热能发电装置2中还具有蓄热装置10。蓄热装置10由隔热构造的壳体构成,以便在其内侧积存热介质,并防止蓄积的热量跑掉。
[0152]蓄热装置10连接有热介质输送用管4,以使得热介质能够在太阳热能聚热装置3、气冷热电发电装置I之间循环,借助于循环泵5,热介质能够在太阳热能聚热装置3、气冷热电发电装置1、蓄热装置10之间循环。由此,利用太阳热能聚热装置3聚热的结果是,被加热后的热介质输送用管4内的热介质被循环泵5输送至蓄热装置10。因而,蓄热装置10内的热介质也被加热。然后,蓄热装置10内的热介质被循环泵5输送到气冷热电发电装置I。
[0153]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在蓄热装置10中蓄存热量,因此即使在太阳热能聚热装置3上没有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气冷热电发电装置I内的热电发电元件121的与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