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有效散热的智能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76091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有效散热的智能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有效散热的智能箱式变电站。
【背景技术】
[0002]箱式变电站适用于住宅小区、城市公用变、繁华闹市、施工电源等,用户可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负荷等级选择箱式变电站,然而变电站内的环境因素比如温度、湿度、噪声等参数严重影响着变电站内的电器的工作效率,现有的箱式变电站没有能够专门监测变电站内的环境参数,无法控制箱式的环境情况。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能够有效散热的智能箱式变电站。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能够有效散热的智能箱式变电站,所述能够有效散热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出气装置、位于所述出气装置上方的框体、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降温装置、位于所述降温装置上方的盖板装置及位于所述框体内部的监测装置,所述底座上设有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柱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之间的第二支撑柱,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下表面上的第一通孔、位于左右表面上的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上方的第三通孔及位于所述第三通孔上方的第四通孔,所述出气装置包括出气管、设置于所述出气管上的风机、位于所述出气管上方的海绵块、位于所述海绵块上方的固定块及设置于所述固定块上的紧固件,所述降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方的第一水箱、位于所述第一水箱一侧的第一出水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水管上的第一阀门、位于所述框体内部的循环管、设置于所述循环管上的固定杆、位于所述循环管右侧的第二出水管、位于所述第二出水管右侧的第二水箱及位于所述第二水箱下方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盖板装置包括盖板、位于所述盖板下方的弯曲部、支撑杆、位于所述支撑杆之间的横杆、位于所述横杆下方的控制箱、设置于所述控制箱上的天线及位于所述控制箱左右两侧的水平杆,所述监测装置包括第三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板右侧的挡板、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板上方的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噪声传感器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板下方的矩形块。
[0007]所述出气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表面与所述出气管固定连接。
[0008]所述海绵块呈长方体,所述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且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水平放置,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海绵块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固定块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圆孔。
[0009]所述第一支撑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箱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水箱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接触。
[0010]所述第一水箱上设有位于上表面的第一透孔及位于左表面上的第二透孔,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二透孔且与所述第一水箱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0011]所述循环管呈半圆环状,所述循环管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的另一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0012]所述固定杆呈水平状,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循环管固定连接。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14]本发明能够有效散热的智能箱式变电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的对变电站内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且能够根据具体参数信息做出判断,以断定是否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使得变电站内的环境参数更适合变电站内电器的工作。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能够有效散热的智能箱式变电站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能够有效散热的智能箱式变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所示,本发明能够有效散热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包括底座1、位于所述底座I上方的出气装置2、位于所述出气装置2上方的框体3、设置于所述框体3上的降温装置4、位于所述降温装置4上方的盖板装置5及位于所述框体3内部的监测装置6。
[0018]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I呈长方体,所述底座I水平放置,所述底座I上设有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柱11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11之间的第二支撑柱12。所述第一支撑柱1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柱1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11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12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柱12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9]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3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3竖直放置,所述框体3上设有位于下表面上的第一通孔31、位于左右表面上的第二通孔32、位于所述第二通孔32上方的第三通孔33及位于所述第三通孔33上方的第四通孔34。所述第一通孔31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二通孔3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通孔32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三通孔3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3的左右表面上,所述第四通孔3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四通孔34呈圆柱体状。
[0020]如图1所示,所述出气装置2包括出气管21、设置于所述出气管21上的风机22、位于所述出气管21上方的海绵块24、位于所述海绵块24上方的固定块23及设置于所述固定块23上的紧固件25。所述出气管2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31且与所述框体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12的上表面与所述出气管21固定连接。所述风机22设置于所述出气管21上。所述海绵块24呈长方体,所述海绵块24位于所述第一通孔31的上方且与所述框体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23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23水平放置,所述固定块23的下表面与所述海绵块24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固定块23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圆孔231,所述第一圆孔231呈圆柱体状。所述紧固件2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紧固件25呈T字型,所述紧固件25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块23及海绵块24的上下表面与所述框体3固定连接,从而将所述固定块23及海绵块24固定住。
[0021]如图1所示,所述降温装置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降温装置4包括第一支撑板4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41上方的第一水箱42、位于所述第一水箱42 —侧的第一出水管43、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水管43上的第一阀门44、位于所述框体3内部的循环管45、设置于所述循环管45上的固定杆46、位于所述循环管45右侧的第二出水管47、位于所述第二出水管47右侧的第二水箱48及位于所述第二水箱48下方的第二支撑板49。所述第一支撑板4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板41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41的一端与所述框体3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箱42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水箱4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板41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水箱41上设有位于上表面的第一透孔421及位于左表面上的第二透孔422,所述第一透孔421及第二透孔422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一出水管43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二透孔422且与所述第一水箱4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43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33且与所述框体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门44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水管43上。所述循环管45呈半圆环状,所述循环管45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33且与所述框体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45的另一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32且与所述框体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46呈水平状,所述固定杆46的一端与所述框体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