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及zip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协调优化控制方法_2

文档序号:9274517阅读:来源:国知局
出 力;Pu和Q u分别为节点i的有功和无功负荷;
[0051] 所述不等式约束,包括节点电压幅值约束、分布式电源的有功/无功出力约束、静 止无功补偿器的无功出力约束、可投切电容器组的投切组数约束,其表达式为:
[0053] 式⑶中,巧和Yi分别为节点i电压幅值的上下限;I和Emi分别为节点i处 DG有功出力上下限;^> Qffii分别为节点i处DG无功出力上下限;I和Qgm分别为 节点i处SVC无功出力上下限;KCj为第j个接有可投切电容器组节点的投切组数,KC y :和 ESi分别为组数上下限,n。为接有可投切电容器组的节点数。
[0054] 在节点i接有ZIP负荷的有功和无功负荷1^和Q u的表达式为:
[0056] 式⑷中,PjP Q u分别为在节点i接有ZIP负荷的实际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 Pm和Qm分别为节点i在额定电压下的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V JP Vm分别为节点i的实 际电压幅值和21?负荷的额定电压;&1^、1^、(^、 &(^、1^和(3(^皆为21?负荷的比例系数,且
[0057] 所述获取所述主动配电网优化模型的最优解包括下述步骤:
[0058] a)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收缩因子ds初值、收缩比ns、收敛阈值dmin和迭代次数N = 〇 ;确定优化开始标志位flag ;根据设定目标使主动配电网运行在最优状态,保证系统的经 济运行;
[0059] b)若flag辛0,则继续;若flag = 0,则转至步骤e)进行约束潮流计算;
[0060] C)判断收缩因子ds是否大于收敛阈值dmin,若大于,则保存各变量当前值,迭代次 数N = O;否则,转至步骤(1);
[0061] d)若连续收敛次数达到5次,则先增大收敛因子ds = dsXns,再收缩有功网损; 否则,直接收缩当前收缩因子ds值的有功网损;
[0062] e)将当前电压值代入式(4)中,输出ZIP负荷接入节点的实际负荷值,其余节点负 荷不变;
[0063] f)获取各节点功率不平衡量,判断最大功率不平衡量DPQ是否大于收敛精度ite_ jd,若大于,则继续;否则,返回步骤c);
[0064] g)迭代次数N = N+1,若N > 30,则转至步骤j);否则继续;
[0065] h)生成扩展雅可比矩阵,按下式对节点i接有ZIP负荷的有功和无功负荷Pu* Q u进行修正;
[0067] i)求解得到修正量,对各变量进行修正,返回步骤e);
[0068] j)若flag辛0,则各变量恢复为上一次的收敛结果,并减小收敛因子ds = ds/ns, 返回步骤c);若flag = 0,则继续;
[0069] k)约束潮流不收敛,无法进行优化,优化结束;
[0070] 1)输出最优解,优化结束。
[0071]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保护范围 的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本申请后依然可对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种种变更、修改或 者等同替换,这些变更、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在其申请待批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计及ZIP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协调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输入网络拓扑中的控制变量,确定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构建计及ZIP负荷的主动配 电网协调优化模型;根据基于函数变换与广义逆的优化算法,获取所述主动配电网优化模 型最优解。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变量包括:分布式电源有功、无功 出力,静止无功补偿器无功出力和可投切电容器组投切组数。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函数包括:以主动配电网有功 网损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其表达式为:式(1)中,P1()SS为有功网损,VJPV」为节点i和j的电压幅值,Gu和Bu为节点i和j间互导纳的实部和虚部;9u为节点i和j的电压相角差;n为节点数。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条件包括: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 束;其中, 所述等式约束的表达式为;式(2)中,APi为节点i的有功功率不平衡量;AQ,为节点i的无功功率不平衡量;PM 和^分别为输电网通过根节点i向配电网注入的有功和无功功率,非根节点处值取为〇 ; PDCi和QDCi分别为节点i处DG的有功和无功出力;QSVCi分别为节点i处SVC的无功出力; 和Qu分别为节点i的有功和无功负荷; 所述不等式约束,包括节点电压幅值约束、分布式电源的有功/无功出力约束、静止无 功补偿器的无功出力约束、可投切电容器组的投切组数约束,其表达式为:式⑶中,K和1分别为节点i电压幅值的上下限;I和分别为节点i处DG有 功出力上下限;I:和分别为节点i处DG无功出力上下限;和^1分别为节点 i处SVC无功出力上下限;KCj为第j个接有可投切电容器组节点的投切组数,和% 分别为组数上下限,n。为接有可投切电容器组的节点数。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节点i接有ZIP负荷的有功和无功负荷 PjPQu的表达式为:式(4)中,Q^分别为在节点i接有ZIP负荷的实际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P^和QMi分别为节点i在额定电压下的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VJPVNi分别为节点i的实际电 压幅值和ZIP负荷的额定电压;&1^、1^、(^、&(^、1^和。 (^皆为21?负荷的比例系数,且满足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主动配电网优化模型的最 优解包括下述步骤: a) 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收缩因子ds初值、收缩比ns、收敛阈值dmin和迭代次数N= 0 ; 确定优化开始标志位flag; b) 若flag辛0,则继续;若flag= 0,则转至步骤e)进行约束潮流计算; c) 判断收缩因子ds是否大于收敛阈值dmin,若大于,则保存各变量当前值,迭代次数N =0;否则,转至步骤(1); d) 若连续收敛次数达到5次,则先增大收敛因子ds=dsXns,再收缩有功网损;否则, 直接收缩当前收缩因子ds值的有功网损; e) 将当前电压值代入式(4)中,输出ZIP负荷接入节点的实际负荷值,其余节点负荷不 变; f) 获取各节点功率不平衡量,判断最大功率不平衡量DPQ是否大于收敛精度ite_jd, 若大于,则继续;否则,返回步骤c); g) 迭代次数N=N+1,若N> 30,则转至步骤j);否则继续; h) 生成扩展雅可比矩阵,按下式对节点i接有ZIP负荷的有功和无功负荷Pu*Q^进 行修正;i) 求解得到修正量,对各变量进行修正,返回步骤e); j) 若flag辛0,则各变量恢复为上一次的收敛结果,并减小收敛因子ds=ds/ns,返回 步骤c);若flag= 0,则继续; k) 约束潮流不收敛,无法进行优化,优化结束; l) 输出最优解,优化结束。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计及ZIP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协调优化控制方法,包括:输入网络拓扑中的控制变量,确定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构建计及ZIP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协调优化模型;根据基于函数变换与广义逆的优化算法,获取所述主动配电网优化模型最优解。该方法为优化控制提供理论基础,操作简便,提高了协调优化控制的效率,增加了电网的运行质量和稳定性。
【IPC分类】H02J3/18, H02J3/46
【公开号】CN104993525
【申请号】CN201510460298
【发明人】于汀, 蒲天骄, 赖祥生, 李蕴, 黄仁乐, 杨占勇, 徐绍军, 李时光, 王子安, 韩巍, 王伟, 吴新景, 杜佳桐, 王建宇
【申请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华北电力大学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