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0012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等)已拥有非常强大的功能,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
[0003]移动终端大都具有体积小的特点,以方便用户随时携带,然而,由于移动终端体积小的限制,使得移动终端的电池的体积也相应受到了限制,而通常电池的体积越小,电池的蓄电能力也越弱,故目前小体积的移动终端普遍存在续航能力低的缺陷。
[0004]目前并没有相关技术方案能够解决小体积的移动终端续航能力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用于提高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
[0006]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包括:
[0007]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0008]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0009]利用转换得到的电能为所述移动终端的蓄电池充电。
[0010]基于本发明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包括:
[0011]吸收所述移动终端的处理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0012]基于本发明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0013]所述通过导热材料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包括:
[0014]吸收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0015]或者本发明第一方面,或者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具体为:
[0016]基于赛贝克效应,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0017]或者本发明第一方面,或者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具体为:在移动终端未接入外部电源进行充电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0018]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0019]热能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0020]热电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热能获取模块获取到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0021]充电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热电转换模块转换得到的电能为所述移动终端的蓄电池充电。
[0022]基于本发明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能获取模块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处理器连接;
[0023]所述热能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吸收所述移动终端的处理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0024]基于本发明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能获取模块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连接;
[0025]所述热能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吸收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0026]基于本发明第二方面,或者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电转换模块具体用于:基于赛贝克效应,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0027]基于本发明第二方面,或者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能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在移动终端未接入外部电源进行充电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0028]由上可见,本发明通过对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进行回收,并将回收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后对该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既降低了能量浪费,又提高了移动终端电池的续航能力,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通过对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的回收,能够避免因移动终端机体温度过高而带来的隐患。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003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3]研究发现,目前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等)在工作时(特别是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播放视频、玩游戏时),移动终端内部核心功耗很高,而高功耗产生的热量也使得移动终端机体的温度偏高。因此,若能对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进行回收并转换为能够为移动终端的蓄电池进行充电的电能,则既能避免移动终端机体温度过高,又能提高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一举两得。基于上述思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和移动终端。
[0034]下面以一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包括:
[0035]101、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0036]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在移动终端设置集热储热部件,通过该集热储热部件吸收和储存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0037]由于处理器为移动终端的核心器件,也是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最容易发热的部件,因此,在一种应用场景中,可以通过吸收移动终端的处理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上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具体地,可将上述集热储热部件与移动终端的处理器连接,通过上述集热储热部件吸收移动终端的处理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0038]另外,移动终端主板也是移动终端的一大发热源,因此,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中,可以通过吸收移动终端的主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上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具体地,可将上述集热储热部件与移动终端的主板连接,通过上述集热储热部件吸收移动终端的处理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0039]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同时吸收移动终端的处理器和主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上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或者,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例如通过吸收移动终端的其它易发热部件)来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此处不作限定。
[0040]102、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0041]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内部设置热电转换部件,该热电转换部件用于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0042]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赛贝克效应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上述赛贝克效应又称作第一热电效应,它是指由于两种不同电导体或半导体的温度差异而引起两种物质间的电压差的热电现象。具体地,热电转换部件存在两输入端,将其中一输入端(由导热材料制成)通过导热材料与上述集热储热部件连接,从而使得热电转换部件的两输入端出现温度差异进而形成电压差。其中,上述导热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铜箔、铝箔、导热硅胶、石墨片、纳米碳、导热凝胶、液态金属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结合。
[0043]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也可以基于其他热电转换原理,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