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90248阅读:来源:国知局
够继续正常使用。
[0027]值得指出的是,控制系统30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移动终端50的智能系统 中。
[0028]请继续参阅图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环形电感线圈11包括环形芯体和缠绕在环形 芯体上的一根导线,导线的外表面包覆有绝缘漆。具体实施时,环形电感线圈11包括一个环 形芯体,环形芯体包括呈环形的本体,外表面包覆有绝缘漆的导线可以呈螺旋状缠绕在本 体上,或者,导线环绕本体的外轮廓缠绕,环形电感线圈11的匝数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定, 例如可以选用1000匝~10000匝,例如1000匝,5000匝,或者,10000匝。在导线的外表面包覆 绝缘漆,使得每匝线圈与其它匝线圈之间绝缘,因而可以防止相邻的两匝线圈上的电流产 生干扰,提高环形电感线圈11往复移动时产生的电动势。
[0029] 上述实施例中,环形电感线圈11包括环形芯体,而在实际应用中,环形电感线圈11 也可以不包括环形芯体,此时,环形电感线圈11可以由导线绕制形成环状的电感线圈。
[0030] 上述实施例中,永磁体60的磁力线可穿过环形电感线圈11形成的环状空间,即环 形电感线圈11的环形芯体的横截面与永磁体60的磁力线不平行,即环形芯体的横截面与永 磁体60的磁力线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例如,环形芯体的横截面与永磁体60的磁力线之间 可以呈30度,或者,60度。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环形芯体的横截面与永磁体60的磁力线垂直, 也就是说,环形芯体的横截面与永磁体60的磁力线之间呈90度,以增加环形电感线圈11往 复移动时环形电感线圈11内磁力线穿过的面积的变化量,进而提高环形电感线圈11往复移 动时产生的电动势。
[0031]环形电感线圈11的环形芯体的横截面可以呈圆形、三角形、矩形或者多边形,即环 形电感线圈11的横截面可以呈圆形、三角形、矩形或者多边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继续 参阅图3,环形芯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横截面,且矩形横截面的长为20mm~40mm,矩形横截面 的宽为15mm~30mm,优选为,矩形横截面的长为25mm,矩形横截面的宽为20mm,即环形导电 线圈11环绕的面积S为500mm2。
[0032]请继续参阅图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电单元10还包括固定设置在移动终端50的 后盖或边框上的外框12,环形电感线圈11位于外框12内,且在环形电感线圈11往复移动的 方向上,环形电感线圈11的两侧分别通过弹性件13与外框12上相对的两侧连接。具体实施 时,如图3所示,环形电感线圈11的横截面呈矩形,外框12的横截面也呈矩形,外框12固定安 装在移动终端50的后盖或边框上,环形电感线圈11位于外框12内,且环形电感线圈11可沿 图3中上下方向在磁场区61内和磁场区61外之间往复移动,并切割磁力线,环形电感线圈11 的上侧边通过弹性件13与外框12的上侧边连接,环形电感线圈11的下侧边通过弹性件13与 外框12的下侧边连接,当移动终端50振动或者放置方式发生变化时,弹性件13则带动环形 电感线圈11沿着图3中上下方向往复移动,切割永磁体60的磁力线,且弹性件13带动环形电 感线圈11往复移动时,环形电感线圈11内磁力线穿过的面积不断变化,进而环形电感线圈 11内的磁通量也不断发生变化,环形电感线圈11上产生电流,即发电单元10开始发电。其 中,弹性件13可以为弹簧或弹片。
[0033]外框12的设置,可以限制环形电感线圈11的移动方向,改善发电单元10利用永磁 体60产生的磁场发电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另外,将环形电感线圈11、弹性件13以及外框12组 装为一个整体,形成发电单元10,当组装移动终端50时,只需将外框12固定安装在移动终端 50的后盖或者边框上,即可实现将发电单元10安装在移动终端50上,从而方便了发电单元 1 〇的安装以及移动终端50的组装。
[0034] 上述实施例中,在环形电感线圈11往复移动的方向上,环形电感线圈11的两侧中 的每侧可以通过一个弹性件13与外框12上对应的一侧连接,也可以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弹性件13与外框12上对应的一侧连接,例如,如图3所示,环形电感线圈11的横截面呈矩形, 外框12的横截面也呈矩形,环形电感线圈11的上侧边可以通过一个弹性件13与外框12的上 侧边连接,也可以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弹性件13与外框12的上侧边连接,环形电感线圈 11的下侧边可以通过一个弹性件13与外框12的下侧边连接,也可以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弹性件13与外框12的下上侧边连接。
[003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在环形电感线圈11往复移动的方向上,环形 电感线圈11的两侧中的每侧分别通过两个弹性件13与外框12上对应的一侧连接。举例来 说,如图3所示,环形电感线圈11的横截面呈矩形,外框12的横截面也呈矩形,环形电感线圈 11的上侧边通过两个弹性件13与外框12的上侧边连接,环形电感线圈11的下侧边通过两个 弹性件13与外框12的下侧边连接。如此设计,可以提高环形电感线圈11往复移动时的稳定 性,进而进一步改善发电单元10利用永磁体60产生的磁场发电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可 以防止因弹性件13的数量较多而导致环形电感线圈11的移动距离较小,因而可以增加环形 电感线圈11往复移动时环形电感线圈11内磁力线穿过的面积的变化量,进而提高环形电感 线圈11往复移动时产生的电动势。
[0036]当设置有上述发电单元10的移动终端受到振动时,发电单元10的环形电感线圈11 开始做切割磁力线的往复移动,且环形电感线圈11往复移动时,环形电感线圈11内磁力线 穿过的面积不断发生变化,此时,环形电感线圈11往复移动时,环形电感线圈11的移动方向 发生变化时,环形电感线圈11内磁力线穿过的面积由之前的逐渐增加变为逐渐减小,或者, 环形电感线圈11内磁力线穿过的面积由之前的逐渐减小变为逐渐增加,例如,环形电感线 圈11朝向图3中上方移动时,环形电感线圈11内磁力线穿过的面积减小,环形电感线圈11朝 向图3中下方移动时,环形电感线圈11内磁力线穿过的面积增加,因而环形电感线圈11上的 电流的流动方向随着环形电感线圈11的移动方向的变化而变化,即上述发电单元10所发的 电为交流电。
[0037]因此,为了适应移动终端50对电的使用要求,方便电的储存,请参阅图4,蓄电单元 20包括桥式整流电路21和蓄电电路22,其中,桥式整流电路21分别与环形电感线圈11和蓄 电电路22连接;蓄电电路22与移动终端电路40连接。桥式整流电路21包括四个二极管D1、 D2、D3、D4,其中,二极管D1的正极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负 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 二极管D1的正极和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与环形电感线圈11的一个接线端连接,二极管D3的 负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环形电感线圈11的另一个接线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和二 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蓄电电路22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和二极管D4的正极分别与蓄 电电路22的另一端连接,桥式整流电路21用于将发电单元10所发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经桥式整流电路21转换后获得的直流电则通入蓄电电路22中,并在蓄电电路22中储存。 [0038]上述桥式整流电路21的工作过程可以为:当发电单元10输出的交流电为正半周 时,对二极管D1和二极管D3加正向电压,即二极管D1和二极管D3导通,对二极管D2和二极管 D4加反向电压,即二极管D2和二极管D4截止,构成环形电感线圈11、二极管D1、蓄电电路22、 二极管D3通电回路,在蓄电电路22上形成上正下负的半波整流电压;当发电单元10输出的 交流电为负半周时,对二极管D2和二极管D4加正向电压,即二极管D2和二极管D4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