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击led驱动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5626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防雷击led驱动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雷击LED驱动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0002]现有LED驱动电源电路的防雷击性能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雷击LED驱动电源电路,在电源输入端对地的雷击脉冲到来时,可将浪涌尖峰钳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打火及后级失效。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防雷击LED驱动电源电路,包括火线和零线;
[0005]所述火线和零线间依次并联有第一并联支路、第二并联支路;
[0006]所述第一并联支路位于电源输入端;
[0007]所述第一并联支路和第二并联支路间还连接有第三支路;
[0008]所述第一并联支路包括由火线至零线依次串联的第一压敏电阻和第二压敏电阻;
[0009]所述第二并联支路包括由火线至零线依次串联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
[0010]所述第三支路上由第一并联支路至第二并联支路依次设有气体放电管和接地线;
[0011]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第一电容位于火线与第三支路之间;
[0012]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二电容位于第三支路与零线之间。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为云母电容。
[00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防雷击LED驱动电源电路,在电源输入端对地的雷击脉冲到来时,可将浪涌尖峰钳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打火及后级失效。
[0015]本实用新型防雷击LED驱动电源电路,其输入火线和零线通过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接到安全地,可吸收来自于电源线的雷击浪涌脉冲能量,可达输入6KV等级(一般民用为 2KV)0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8]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0019]如图1所示,一种防雷击LED驱动电源电路,包括火线L和零线N ;
[0020]所述火线L和零线N间依次并联有第一并联支路、第二并联支路;
[0021 ] 所述第一并联支路位于电源输入端;
[0022]所述第一并联支路和第二并联支路间还连接有第三支路;
[0023]所述第一并联支路包括由火线L至零线N依次串联的第一压敏电阻VRl和第二压敏电阻VR2 ;
[0024]所述第二并联支路包括由火线L至零线N依次串联的第一电容CYl和第二电容CY2 ;
[0025]所述第三支路上由第一并联支路至第二并联支路依次设有气体放电管Zl和接地线 GND ;
[0026]所述第一压敏电阻VRl和第一电容CYl位于火线L与第三支路之间;
[0027]所述第二压敏电阻VR2和第二电容CY2位于第三支路与零线N之间。
[0028]所述第一电容CYl和第二电容CY2为云母电容。
[0029]本实用新型防雷击LED驱动电源电路,在电源输入端对地的雷击脉冲到来时,可将浪涌尖峰钳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打火及后级失效。
[00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防雷击LED驱动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火线和零线; 所述火线和零线间依次并联有第一并联支路、第二并联支路; 所述第一并联支路和第二并联支路间还连接有第三支路; 所述第一并联支路包括由火线至零线依次串联的第一压敏电阻和第二压敏电阻; 所述第二并联支路包括由火线至零线依次串联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 所述第三支路上由第一并联支路至第二并联支路依次设有气体放电管和接地线;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第一电容位于火线与第三支路之间; 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二电容位于第三支路与零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击LED驱动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为云母电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雷击LED驱动电源电路,包括火线和零线;所述火线和零线间依次并联有第一并联支路、第二并联支路;所述第一并联支路和第二并联支路间还连接有第三支路;所述第一并联支路包括由火线至零线依次串联的第一压敏电阻和第二压敏电阻;所述第二并联支路包括由火线至零线依次串联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三支路上由第一并联支路至第二并联支路依次设有气体放电管和接地线;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第一电容位于火线与第三支路之间;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二电容位于第三支路与零线之间。本实用新型防雷击LED驱动电源电路,在电源输入端对地的雷击脉冲到来时,可将浪涌尖峰钳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打火及后级失效。
【IPC分类】H02H9-06
【公开号】CN204464990
【申请号】CN201520156760
【发明人】朱志勇, 崔炎, 王小六
【申请人】苏州松田微电子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