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终端塔引线硬化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28546阅读:来源:国知局
/64管母对接时,采用MG-50/60管母连接金具。
[0036] 4.管母受力计算
[0037] 管母材料为LDRE型铝镁合金管,比重g= 2. 712g/cm3,管母截面系数W= 4. 22cm3;短路电流峰值取40KA。工程位于地震烈度小于6度地区,不考虑地震引起的弯矩 和应力超限。
[0038] 下相管母长度4. 5米,嵌固点间距4. 1米;
[0039] 中相管母长度13. 5米,嵌固点间距6. 5米;
[0040] 上相管母长度21.0米,嵌固点间距14.0米。
[0041] 4. 1最大风时管母最大弯矩及应力分析
[0042] 最大风时考虑上相管母嵌固间距最大,取1 = 14. 0米
[0043] 风压:/' 1.1 2.0.05 =5.134 (% /m)
[0044]弯矩:Msf=0?125 ?fv ?l2js ? 9. 8 =0?125 ? 5. 134 ? 142 ? 9. 8 = 1232. 7(N?m)
[0045] 应力:
[0046] 根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表8-1数据,铝镁合金最大允许应力为17000N/cm2, 故最大风速时管母承受的最大应力满足要求。
[0047] 4. 2短路状态时管母所受最大弯矩
[0048] 短路点取在下相引线与两侧引线之间,此时L=6. 5米。
[0049] 内过电压风速时水平弯矩及风压:
[0050] Msd= 0? 125 ?fd ?l2js ? 9. 8 = 0? 125 ? 10. 2 ? 6. 52 ? 9. 8 = 527. 9(N?m)
[0051] 短路时母线所受最大弯矩及应力:
[0052]M'sf =0?125 ?f'v ?l2js ? 9. 8 =0?125 ? 1. 35 ? 6. 52 ? 9. 8 = 69. 87(N?m)
[0053]

[0056] 故短路时最大应力满足要求。
[0057] 4. 3管母防振
[0058] 因工程较为简单,管母采用管内增加阻尼线的方式防振,阻尼线型号采用 JLB20A-50。
[0059] 4. 4管母挠度计算
[0060]
[0061] 可见14米跨距挠度最大风速时满足工频过电压时电气距离要求(支撑绝缘子高 度 1. 3m,1. 3-0. 341 = 0? 959>0. 25m)。
[0062] 虽然最大风速与短路时管母应力均满足要求,但为控制大跨距管母长期运行产生 的应力疲劳,电气设计规程要求挠度变化Y〈0. 故增加1支支撑绝缘子,跨距7米左右,此 时挠度为:
[0063]
[0064] 2. 13〈5*5,挠度满足要求。
[0065] 4. 5管母发热位移计算
[0066] 管母总长度为21. 0米时发热变形为:
[0067]A1 =axAt? 1 = 23. 8 ? 1(T6 ?90? 21.0=4. 49cm
[0068] 下嵌固点6. 5米时发热变形为:
[0069]Al=axAt*l=23.8*1CT6 ?90? 6. 5 = 1.39cm
[0070] 由上可见,单单管母在0-90度温度变化过程中,将产生4. 49cm变形,故考虑管母 顶部设上下调节范围为5cm的滑动固定金具。由最下方起2个嵌固点按6. 5m-个配置承 载管母的重量(21. 0m为20. 985kg),此时发热变形1. 39m,考虑利用支撑绝缘子端部位移吸 收。
[0071] 5.管母连接方式
[0072] 本工程设想的管母的使用成标准化配置,下端连接的管母采用A1 = 4. 5m、A2 = 6.Om共两个型号,上端套接管母采用B= 3. 0米一个型号,形成下列组合(见下表管母连接 组合表)。
[0073]
[0075] (注:本工程塔头上中下相层间高差各为6. 9米,电缆支架对地高度6. 5米。)
[0076] 由上表可见,由3种不同长度的管材可以有效形成不同对接长度的硬连接管母, 使之形成1. 5米级差增加的连接长度适应塔型呼高。
【主权项】
1. 一种电缆终端塔引线硬化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和导线载流量匹配的管形母线 (1)沿塔身走线,管形母线⑴与铁塔⑶间采用支撑绝缘子⑷支撑管形母线;在塔身转 接至电缆终端(2)及导线端时,用软导线(3)转接至电缆终端(2)及导线耐张线夹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终端塔引线硬化结构,其特征在于,电缆终端(2)与管形 母线⑴采用软导线⑶连接时,管形母线侧采用T型线夹(6)与软导线⑶连接,电缆终 端侧采用铜铝过渡线夹(7)与软导线(3)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缆终端塔引线硬化结构,其特征在于,管形母线与管形 母线对接时,采用氩弧焊接或管形母线连接金具(5)。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终端塔引线硬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形母线连 接金具(5)包括本体(51),所述的本体(51)中空形成可放置上管母(52)的第一内腔(53) 和可放置下管母(54)的第二内腔(55),下管母(54)与上管母(52)套接,第二内腔(55)与 第一内腔(53)相通,所述第一内腔(53)与第二内腔(55)的连接处形成一圈台阶(56)。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终端塔引线硬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2)由对 称的两部分对接而成,采用螺丝(57)连接固定。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终端塔引线硬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形母线的管 内设有阻尼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终端塔引线硬化结构。常规引上线采用与架空线同型号的软导线引下,引下线多,给登塔作业带来不便;而且采用软导线引至横担的连接方式,现场施工时多次遇到导线对横担、耐张绝缘子串电气距离不足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采用和导线载流量匹配的管形母线沿塔身走线,管形母线与铁塔间采用支撑绝缘子支撑管形母线;在塔身转接至电缆终端及导线端时,用软导线转接至电缆终端及导线耐张线夹上。本实用新型采用管母硬化电缆终端塔引线的结构,更能有效避免由于软导线连接布置不到位引起的电气距离不足的现象。
【IPC分类】H02G7/20
【公开号】CN204681037
【申请号】CN201520239736
【发明人】徐世泽, 卞荣, 刘燕平, 丁小蔚, 何英静, 丁祥, 麻潇波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浙江浙电经济技术研究院,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