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流器模块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0813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流器模块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变流设备,特指一种变流器模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电力变换的应用中,电力变换的基本任务是实现AC-DC、DC-AC、DC-DC、AC-AC等电压转换,这种电力转换一般以变流器模块的形式实现。通用型变流器模块是变频器中逆变或整流功能的核心单元,通用型变流器模块的性能往往决定了变频器的性能。目前变流器模块的功能比较单一,一般只能实现一种电压转换功能,即AC-DC或DC-AC等功能,不同功能的变流器模块放置在变流器中会产生占用空间大,重量大、成本高等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轨道交通变流装置正朝着空间紧凑、模块集成度高,轻量化的方向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度高、可靠性高以及电磁兼容性好的变流器模块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0005]—种变流器模块装置,包括整流单元、逆变单元、门极驱动组件、控制电气盒、控制单元以及散热器,所述整流单元与所述逆变单元相连,所述整流单元以及逆变单元安装在所述散热器的台面上,所述门极驱动组件、控制电气盒以及控制单元从下至上依次安装在所述散热器上方。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所述整流单元包括多个整流二极管,所述逆变单元包括多个IGBT元件,多个整流二极管以及多个IGBT元件均平铺在所述散热器台面上。
[0008]所述控制电气盒包括盒体以及位于盒体内的脉冲分配板和电源单元,所述盒体通过一支撑组件安装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脉冲分配板以及电源单元均水平安装在所述盒体内。
[0009]所述门极驱动组件包括安装架、安装盒以及门极驱动板,所述安装盒通过安装架安装在所述控制电气盒的下方,所述门极驱动板安装在所述安装盒内。
[0010]所述整流单元通过低感母排与所述逆变单元相连,所述逆变单元通过交流母排与用电设备相连。
[0011]还包括用于检测逆变单元输出电流的电流检测件,所述交流母排的一端设有检测孔,所述电流检测件穿过所述检测孔后紧固在所述支撑组件上。
[0012]所述整流单元和逆变单元与所述散热器的台面之间均安装有绝缘支撑块。
[0013]所述散热器的台面上安装有一个以上的用于检测散热器台面温度的温度检测件,所述温度检测件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5]本实用新型的变流器模块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整流单元以及逆变单元,能够实现AC-DC-AC的转换;将整流单元、逆变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等整合在一起,大大的缩小了设备安装所需的空间,集成度高,同时也方便了设备的维修工作;另外通过将各部件集成在一起,缩短了各部件之间的连接长度,从而减少了线路的电磁干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本发明将整流单元以及逆变单元通过低感母排连接,相比两者分开设置,减少了两者之间的连接电缆,从而减少了主电路中的杂散电感,更加有利于系统中的电压谐波控制,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控制单元与脉冲分配板,两者集成在一起,缩短了两者之间的连线距离,从而减少了线路的电磁干扰。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器台面上各元器件布置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电气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门极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变流器系统的方框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整流单元以及逆变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0022]图中标号表示:1、散热器;11、绝缘支撑块;2、整流单元;21、低感母排;3、逆变单元;31、交流母排;32、电流检测件;4、门极驱动组件;41、安装架;42、安装盒;43、门极驱动板;5、控制电气盒;51、脉冲分配板;52、电源单元;521、电源板;522、15V电源模块;53、支撑组件;54、盒体;6、控制单元;7、温度检测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4]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变流器模块装置,包括整流单元2、逆变单元3、门极驱动组件4、控制电气盒5、控制单元6以及散热器1,整流单元2与逆变单元3相连,其中门极驱动组件4用于驱动逆变单元3中的各个IGBT元件的开通及关断,控制电气盒5则为各电气元件提供电源以及给门极驱动组件4提供脉冲信号,控制单元6则用于实现信号采集、脉冲发送、电路保护等功能,其中整流单元2以及逆变单元3安装在散热器I的台面上,门极驱动组件4、控制电气盒5以及控制单元6从下至上依次安装在散热器I上方。本实用新型的变流器模块装置通过相互连接的整流单元2以及逆变单元3,实现AC-DC-AC的转换;将整流单元2、逆变单元3以及控制单元6等整合在一起,大大的缩小了设备安装所需的空间,集成度高,同时也方便了设备的维修工作;另外通过将各部件集成在一起,缩短了各部件之间的连接长度,从而减少了线路的电磁干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002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整流单元2包括两个整流二极管Dl和D2,逆变单元3包括六个IGBT元件Vl?V6,整流二极管以及IGBT元件均平铺在散热器I台面上;其中D1、D2组成单相不可控全波整流器,实现将交流输入电转换为中间直流电,Vl?V6六个IGBT元件组成三相逆变器,实现将整流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三相交流电输出。整流单元2与逆变单元3之间通过低感母排21连接,低感母排21为平板型,水平安装在IGBT元件上面,并与整流二极管和IGBT元件导电连接,其中低感母排21的右侧开有安装孔,通过低感母排21与变流器柜内的高压支撑电容器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