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高压直流工程极线穿墙套管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66252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2] 4)在不改变阀厅主结构的前提下,从Θ =〇°开始,以Δ Θ = 1°的间隔逐渐增 大斜墙2倾角Θ,每个Θ值均对应一个阀厅斜墙2的长度Iab;依次校核各个斜墙2长度 下阀厅的结构稳定性,最终得到满足阀厅结构稳定性要求的斜墙2最大倾角Θ _。
[0033] 5)根据单位长度极线穿墙套管4的重量G。、极线穿墙套管4位于阀厅外部分长度 I1、极线穿墙套管4位于阀厅内部分长度I2、极线穿墙套管4两端均压罩41的端部直径d和 斜墙2最大倾角Θ _,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极线穿墙套管4的最大弯矩M和斜墙2的最短长 1? ^ABYpJp '
[0036] 从而最终确定特高压直流工程极线穿墙套管的布置结构。
[0034]
[0035]
[0037] 根据上述特高压直流工程极线穿墙套管布置结构的设计方法,即可得到本实用新 型提供的特高压直流工程极线穿墙套管布置结构。下面以应用于± IlOOkV特高压直流工 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为例,来具体说明上述特高压直流工程极线穿墙套管布置结构的设计 方法:
[0038] 已知± IlOOkV特高压直流工程极线的绝缘水平Uw= 2100kV,换流站海拔高度H =530m,户外最高环境温度T = 40°C,户外极端相对湿度h = 5% ;阀厅内最高环境温度T =40°C,阀厅内极端相对湿度h = 5%,极线穿墙套管4两端均压罩41的端部直径d = 3m, 单位长度极线穿墙套管4的重量G。= 2111N/m。则特高压直流工程极线穿墙套管布置结构 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9] 1)采用传统空气净距计算方法,根据极线绝缘水平Uw= 2100kV和阀厅所在海拔 高度H = 530m、阀厅外最高环境温度T = 40°C以及阀厅外极端相对湿度h = 5%,计算得到 极线穿墙套管4位于阀厅外的均压罩41对阀厅侧墙的空气净距I1= 13. 9m ;同时,根据极 线绝缘水平Uw= 2100kV和阀厅所在海拔高度H = 530m、阀厅内最高环境温度T = 40°C以 及阀厅内极端相对湿度h = 5%,计算得到极线穿墙套管4位于阀厅内的均压罩41对阀厅 侧墙的空气净距I2= 11. 6m。
[0040] 2)为避免极线穿墙套管4位于阀厅外部分不均匀淋雨,同时减小极线穿墙套管4 的弯矩,将极线穿墙套管4穿过的阀厅侧墙设计为包括上竖直墙1、斜墙2和下竖直墙3的 结构,斜墙2倾角(即斜墙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极线穿墙套管4垂直穿过斜墙2 ; 则极线穿墙套管4位于阀厅外部分长度I1= 13. 9m,位于阀厅内部分长度12= 11. 6m,即可 满足极线穿墙套管4两端的均压罩41对斜墙2的空气净距要求。
[0041] 3)极线穿墙套管4位于阀厅外的均压罩41对上竖直墙1也应满足空气净距要求, 则极线穿墙套管4位于阀厅外的均压罩41至上竖直墙1的最短距离I 1= 13. 9m ;已知极线 穿墙套管4两端均压罩41的端部直径d = 3m,则根据几何原理,得到极线穿墙套管4中心 线穿墙点〇到斜墙2与上竖直墙1交界点A的距离1ω的计算公式为:
[0042]
[0043] 同理,极线穿墙套管4位于阀厅内的均压罩41对下竖直墙3也应满足空气净距要 求,则极线穿墙套管4位于阀厅内的均压罩41至下竖直墙3的最短距离I 2= 11. 6m ;则根 据几何原理,得到极线穿墙套管4中心线穿墙点0到斜墙2与下竖直墙3交界点B的距离 Itffi的计算公式为:
[0044]
[0045] 从而得到斜墙2长度Iab的计算公式为:
[0046]
a
[0047] 4)在不改变阀厅主结构的前提下,从Θ =〇°开始,以Δ Θ = 1°的间隔逐渐增 大斜墙2倾角Θ,每个Θ值均对应一个阀厅斜墙2的长度Iab;依次校核各个斜墙2长度I AB 下阀厅的结构稳定性,最终得到满足阀厅结构稳定性要求的斜墙2最大倾角θ_= 35°。
[0048] 5)根据单位长度极线穿墙套管4的重量G。= 2111N/m、极线穿墙套管4位于阀厅 外部分长度I1= 13. 9m、极线穿墙套管4位于阀厅内部分长度12= 11. 6m、极线穿墙套管4 两端均压罩的端部直径d = 3m和斜墙2最大倾角θ_= 35°,计算得到极线穿墙套管4 的最大弯矩M = 167. IKN · Μ,斜墙2的最短长度=
[0049]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 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主权项】
1. 一种特高压直流工程极线穿墙套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依次连接以组成 阀厅侧墙的上竖直墙、斜墙和下竖直墙,以及垂直穿过所述斜墙的极线穿墙套管;所述极线 穿墙套管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均压罩,所述极线穿墙套管位于阀厅外的均压罩至所述上竖直 墙的最短距离和所述极线穿墙套管位于阀厅外部分的长度均等于所述极线穿墙套管位于 阀厅外的均压罩对阀厅侧墙的空气净距,所述极线穿墙套管位于阀厅内的均压罩至所述下 竖直墙的最短距离和所述极线穿墙套管位于阀厅内部分的长度均等于所述极线穿墙套管 位于阀厅内的均压罩对阀厅侧墙的空气净距。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高压直流工程极线穿墙套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极线穿墙套管的最大弯矩为:式中,M为所述极线穿墙套管的最大弯矩;为所述极线穿墙套管位于阀厅外的均压罩 对阀厅侧墙的空气净距;G。为所述极线穿墙套管的单位长度重量;0 _为所述斜墙的最大 倾角,即所述斜墙与竖直方向的最大夹角。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特高压直流工程极线穿墙套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墙的最短长度为:式中,&为所还斜墙的最羝长度山为所述极线穿墙套管位于阀厅外的均压罩对 阀厅侧墙的空气净距;12为所述极线穿墙套管位于阀厅内的均压罩对阀厅侧墙的空气净 距;9 _为所述斜墙的最大倾角,即所述斜墙与竖直方向的最大夹角;d为所述极线穿墙套 管两端均压罩的端部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特高压直流工程极线穿墙套管布置结构,其包括依次连接以组成阀厅侧墙的上竖直墙、斜墙和下竖直墙,以及垂直穿过斜墙的极线穿墙套管;极线穿墙套管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均压罩,极线穿墙套管位于阀厅外的均压罩至上竖直墙的最短距离和极线穿墙套管位于阀厅外部分的长度均等于阀厅外的均压罩对阀厅侧墙的空气净距,极线穿墙套管位于阀厅内的均压罩至下竖直墙的最短距离和极线穿墙套管位于阀厅内部分的长度均等于位于阀厅内的均压罩对阀厅侧墙的空气净距。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应用于特高压直流工程中极线穿墙套管的布置,在满足空气净距要求的前提下使极线穿墙套管的长度最短、弯矩最小。
【IPC分类】H02G3/22, H02G1/08
【公开号】CN204835411
【申请号】CN201520614405
【发明人】梅念, 陈东, 乐波, 马为民, 付颖, 吴方劼, 于慧芳, 赵峥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