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调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8355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永磁调速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原动机与负载之间的调速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充分利用了永磁体的磁力线,可节约调节时的能源和永磁调速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公知的永磁调速器有园盘形和单筒形的,永磁体的磁力线的利用率不高,原动机或负载必须移位才能装下永磁调速器。普通永磁调速器发热时散热不好,轴承座存在动静摩擦的间隙配合,造成轴承润滑不良,使用寿命不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解决现有的永磁调速器磁力线利用不高、永磁调速器安装不便,发热和轴承寿命不长等问题的永磁调速器。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永磁调速器,包括导体转子、永磁转子,所述导体转子、永磁转子分别连接输入轴、输出轴,导体转子设置有筒形导体转子,永磁转子设置有筒形永磁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转子设置的筒形导体转子为双层筒形,所述筒形永磁转子位于双层筒形的筒形导体转子之间。
[0006]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导体转子上设置的筒形导体转子双层筒形的轴向长度相等或者不相等。
[0007]进一步的:导体转子有双层散热鳍片并制造有风扇叶片,当电机转动时强迫风流过永磁调速器的铜环与永磁体的啮合区域。
[0008]进一步的:所述永磁转子与输出轴用直齿轮连接传递扭矩,所述输出轴处的直齿轮长度大于永磁转子的厚度,形成永磁转子用直齿轮传递扭矩又可沿输出轴轴向移动的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永磁转子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固定于轴承座,通过轴承连接直行推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直行推板连接有直行推杆,所述直行推杆与固定于支架的直行执行器连接,由直行执行器控制直行推杆的移动位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轴承采用稀油润滑以满足轴承极限转速要求。
[00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13](1)、采用双层筒形导体转子结构,有效提高了筒形导体转子与筒形永磁转子之间的啮合面积,实现了体积小,传递扭矩大的目的;
[0014](2)、通过直行执行器调节永磁体在双层筒形导体转子之间轴向移动以改变筒形导体转子与筒形永磁转子之间的啮合面积,实现调速。
[0015](3)、导体转子前安装有风扇叶片,当电机转动时强迫风流过永磁调速器的铜环与永磁体的啮合区域,这样永磁调速器可得到充分冷却。
[0016](4)、直行执行器是直行程方向与轴向平行,用丝杆传递直行程到轴承座,轴承座带动筒形永磁转子轴向移动,直行程省力。
[0017](5)、轴承座的轴承是总是浸泡在油中的,轴封是靠油环与端盖凸台的配合,是没有动静摩擦的间隙配合。
[0018](6)、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双层筒形导体转子结构,永磁体的上下层磁力线得到充分的利用;由于磁力线得到充分利用,永磁调速器的体积可以做小些,并可根据功率要求更改磁力所在半径,可以做到只更换联轴器而不用移电动机就能安装本实用新型永磁调速器直接使用,使用方便,用途更广。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2的俯视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图3所示结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2、3、4所示,导体转子、永磁转子分别连接输入轴7、输出轴10,输入轴连接电动机8,输出轴10连接水栗,导体转子设置有筒形导体转子9,永磁转子设置有筒形永磁转子5,所述导体转子设置有筒形导体转子9为第一层筒形9-1、第二层筒形9-2组成的不同半径同轴设置的双层筒形,筒形导体转子9双层筒形的轴向长度相等,所述筒形永磁转子5位于双层筒形的筒形导体转子之间,其间由空气隙分开。导体转子有双层散热鳍片并制造有风扇叶片3,当电机转动时强迫风流过永磁调速器的铜环与永磁体的啮合区域。
[0024]所述永磁转子与输出轴10用直齿轮连接传递扭矩,所述输出轴10处的直齿轮长度大于永磁转子的厚度,以保证永磁转子的轴向移动距离能满足永磁转子与导体转子的啮合条件,形成永磁转子用直齿轮传递扭矩又可沿输出轴轴向移动的结构。所述永磁转子设置有轴承座,轴承6固定于轴承座,通过轴承6连接直行推板4。轴承座的轴承6总是浸泡在油中的,轴封是靠油环与端盖凸台的配合,是没有动静摩擦的间隙配合。所述直行推板4连接有直行推杆2-1,所述直行推杆2-1与固定于支架1的直行执行器2连接,由直行执行器2控制直行推杆2-1的移动位置。
[0025]第一层筒形9-1、第二层筒形9-2采用铜环导体或者整体铝转子制成,永磁体在两层铜环导体之间轴向移动以改变筒形导体转子与筒形永磁转子之间的啮合面积。
[0026]所述轴承6采用稀油润滑以满足轴承极限转速要求。
[0027]直行执行器2采用直行程电动执行器是直行程方向与轴向平行,用丝杆传递直行程到轴承座,轴承座带动筒形永磁转子轴向移动,直行程省力多了。
[00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永磁转子在双筒导体转子内,其间由空气隙分开,并随各自安装的旋转轴独立转动;直行程调节器调节永磁转子与双筒导体转子在轴线方向的相对位置,以改变双筒导体转子与永磁转子之间的啮合面积,实现改变双筒导体转子与永磁转子之间传递转矩的大小。双筒导体转子安装在输入轴上,永磁转子安装在输出轴上,当双筒导体转子转动时,双筒导体转子与永磁转子产生相对运动,永磁场在双筒导体转子上产生涡流,同时涡流又产生感应磁场与永磁场相互作用,从而带动永磁转子沿与双筒导体转子相同的方向转动,结果是将输入轴的转矩传递到输出轴上;输出转矩的大小与啮合面积相关,啮合面积越大,扭矩越大,反之亦然。
[0029]永磁转子在直行程调节器作用下,沿轴向往返移动时,永磁转子与双筒导体转子之间的啮合面积发生变化。啮合面积大,传递的扭矩大,转速高;啮合面积小传递的扭矩小,转速小;嗤合面积为零,传递扭矩为零,永磁转子与双筒导体转子完全脱开,永磁转子转速为零,即负载转速为零。
【主权项】
1.一种永磁调速器,包括导体转子、永磁转子,所述导体转子、永磁转子分别连接输入轴(7)、输出轴(10),导体转子设置有筒形导体转子(9),永磁转子设置有筒形永磁转子(5),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转子设置的筒形导体转子(9)为双层筒形,所述筒形永磁转子(5)位于双层筒形的筒形导体转子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调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转子上设置的筒形导体转子(9)双层筒形的轴向长度相等或者不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永磁调速器,其特征在于:导体转子有双层散热鳍片并制造有风扇叶片(3),当电机转动时强迫风流过永磁调速器的铜环与永磁体的啮合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调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转子与输出轴(10)用直齿轮连接传递扭矩,所述输出轴(10)处的直齿轮长度大于永磁转子的厚度,形成永磁转子用直齿轮传递扭矩又可沿输出轴轴向移动的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永磁调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转子设置有轴承座,轴承(6)固定于轴承座,通过轴承(6)连接直行推板(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永磁调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行推板(4)连接有直行推杆(2-1),所述直行推杆(2-1)与固定于支架的直行执行器(2)连接,由直行执行器(2)控制直行推杆(2-1)的移动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永磁调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6)采用稀油润滑以满足轴承极限转速要求。
【专利摘要】一种永磁调速器,包括导体转子、永磁转子,导体转子、永磁转子分别连接输入轴、输出轴,导体转子设置有筒形导体转子,永磁转子设置有筒形永磁转子,导体转子设置的筒形导体转子为双层筒形,筒形永磁转子位于双层筒形的筒形导体转子之间。其优点是有效提高了筒形导体转子与筒形永磁转子之间的啮合面积,实现了体积小,传递扭矩大的目的;调节永磁体在双层筒形导体转子之间轴向移动以改变啮合面积,实现调速;并利用风扇叶片进行散热,永磁调速器的体积可以做小些,并可根据功率要求更改磁力所在半径,可以做到只更换联轴器而不用移电动机就能安装,直接使用,使用方便,用途更广。
【IPC分类】H02K51/00
【公开号】CN204993018
【申请号】CN201520344879
【发明人】李传建
【申请人】广西传建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