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的电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19496阅读:来源:国知局
电线路的A相)连接,且连接于交流分励脱扣器COIL的后端,其输出端输出直流电。作为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如图1所示,整流单元2可以采用二极管D4构成的半波整流电路来实现,在保证电路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采用了更少的元器件实现了整流的功能,成本较低且易于维护。
[0039]降压稳压单元3,其输入端和整流单元2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输出经过降压稳压后的直流电。作为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如图1所示,该降压稳压单元3可以采用电阻R5、电阻R6、电阻R7和稳压二极管Zl来实现,成本较低、简单实用且效果好,同时设置三个电阻降低了功耗,避免了电阻过度发热,保护电路。
[0040]信号检测单元4,其输入端接收电表信号,并输出与电表信号对应的可控娃驱动信号。
[0041]作为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信号检测单元4可以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二电阻R4、第三电容C5以及三极管Q2,其中,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作为信号检测单元4的输入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二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4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5的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降压稳压单元3的输出端连接后作为信号检测单元4的输出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三电容C5的另一端与第二相线连接。该种实现方式中信号检测单元4接收电表信号,并根据电表信号控制三级管的导通或者关断,具体为:当电表信号正常(电费充足)时,三极管Q2导通,可控硅Ql和交流分励脱扣器COIL截止,电表正常工作,负载端正常通电;电表信号异常(电费万■欠)时,三极管Q2截止,可控硅Ql和交流分励脱扣器COIL延时预设时间(通过延时电容C2进行延时)导通,负载端不通电。采用三极管开关电路,其不再使用机械式继电器,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无机械磨损、耐震动、无机械触点接触与断开时的异响、抗干扰性强、功耗小、判断准确且迅速。
[0042]可控硅延时驱动单元5,其与交流分励脱扣器COIL串联连接,其受控端与信号检测单元4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可控硅驱动信号并根据该信号延时预设时间(如1.4S)控制可控硅的导通或关断;其中,
[0043]可控硅驱动单元可以包括:可控硅Q1、第一二极管D1、第一滤波电容Cl、第一限流电阻Rl和延时电容C2,其中,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与降压稳压单元3的输出端(图1中为稳压二极管Zl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第一滤波电容Cl的一端与第一限流电阻Rl的一端连接;第一限流电阻Rl的另一端、延时电容C2的一端与可控娃Ql的门极连接;可控硅Ql的阳极与交流分励脱扣器COIL的第二端连接;可控硅Ql的阴极、第一滤波电容Cl的另一端、延时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相线连接。
[0044]优选地,可控硅延时驱动单元5还包括:下拉电阻R2和第一电容C3,其中,下拉电阻R2的一端、第一电容C3的一端与可控娃Ql的门极连接;下拉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一电容C3的另一端与第二相线连接。如此设置,避免了可控硅受到干扰信号被误触发,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
[0045]本实施例提供的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的电路,将交流分励脱扣器与可控硅延时驱动单元5串联,串联支路连接在供电线路的三根相线中的任意两根之间,同时,可控硅延时驱动单元5接收信号检测单元4输出的可控硅驱动信号来控制可控硅的导通或关断,实现了有效驱动交流分励脱扣器。该电路将交流分励脱扣器的两端与供电线路三根相线中的任意两根连接,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更加适用于三相交流系统,且采用交流分励脱扣器则可以直接将其插在塑壳预付费电表的预设位置,节约成本的同时降低了空间尺寸的要求;在交流分励脱扣器的前端设置浪涌吸收单元1,有效的保护了交流分励脱扣器;将经过整流后的直流电进行降压稳压后作为电源,可靠性更高;在可控硅驱动单元中通过延时电容来实现延时预设时间控制可控硅的导通和关断成本较低且可靠,并在可控硅驱动单元中设置了第一二极管、第一滤波电容和第一限流电阻消除信号干扰的同时有效的保护了可控硅不受损坏,其电路简单、稳定性好。
[004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的电路还可以包括阻容吸收单元6,其包括第一电阻R3与第二电容C4,其中第一电阻R3的一端与可控硅Ql的阳极连接,第一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4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4的另一端与可控硅Ql阴极连接。由于在感性回路中,可控硅开通或关断的瞬间,电感易产生反电势,阻容吸收单元提供续流回路,起到保护可控硅的作用;同时降低了可控硅误导通的概率,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
[004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的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二二极管D2,其阴极与交流分励脱扣器COIL第一端连接,阳极与交流分励脱扣器COIL的第二端连接。当分励脱扣器COIL的线圈产生反向电动势时,第二二极管D2提供了续流回路。
[0048]本实施例提供的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的电路,抗雷击浪涌性能好,可以达到差模4KV,共模5KV,大大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0049]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一种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交流分励脱扣器(COIL),其第一端连接供电线路的第一相线,第二端连接所述供电线路的第二相线;所述第一相线和所述第二相线为所述供电线路三根相线中的任意两根; 浪涌吸收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相线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相线连接,且所述浪涌吸收单元连接于所述交流分励脱扣器(COIL)的前端; 整流单元,其输入端和所述交流分励脱扣器(COIL)的第一端连接,且连接于所述交流分励脱扣器(COIL)的后端,其输出端输出直流电; 降压稳压单元,其输入端和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输出经过降压稳压后的直流电; 信号检测单元,其输入端接收电表信号,并输出与所述电表信号对应的可控硅驱动信号; 可控硅延时驱动单元,其与所述交流分励脱扣器(COIL)串联连接,其受控端与所述信号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可控硅驱动信号并根据该信号延时预设时间控制可控硅的导通或关断;其中, 所述可控硅驱动单元包括:可控硅(Q1)、第一二极管(D1)、第一滤波电容(C1)、第一限流电阻(R1)和延时电容(C2),其中,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降压稳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延时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可控硅(Q1)的门极连接;所述可控硅(Q1)的阳极与所述交流分励脱扣器(COIL)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可控硅(Q1)的阴极、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延时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相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延时驱动单元还包括:下拉电阻(R2)和第一电容(C3),其中,所述下拉电阻(R2)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3)的一端与所述可控硅(Q1)的门极连接;所述下拉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相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还包括阻容吸收单元,其包括第一电阻(R3)与第二电容(C4),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可控娃(Q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4)的另一端与所述可控硅(Q1)的阴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二极管(D2),其阴极与所述交流分励脱扣器(COIL)的第一端连接,阳极与所述交流分励脱扣器(COIL)的第二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浪涌吸收单元包括压敏电阻(RV1),其一端作为所述浪涌吸收单元的第一端,另一端则作为所述浪涌吸收单元的第二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单元采用半波整流电路。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检测单元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二电阻(R4)、第三电容(C5)以及三极管(Q2),其中,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作为所述信号检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4)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电容(C5)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降压稳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后作为所述信号检测单元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第三电容(C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相线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的电路,包括:交流分励脱扣器,其第一端连接供电线路的第一相线,第二端连接供电线路的第二相线;浪涌吸收单元,其第一端与第一相线连接,第二端与第二相线连接,且浪涌吸收单元连接于交流分励脱扣器的前端;整流单元,其输入端和交流分励脱扣器的第一端连接,且连接于交流分励脱扣器的后端,输出直流电;降压稳压单元,输入端和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经过降压稳压后的直流电;信号检测单元,输入端接收电表信号并输出与对应的可控硅驱动信号;可控硅延时驱动单元,与交流分励脱扣器串联连接,接收可控硅驱动信号并根据该信号延时预设时间控制可控硅的导通或关断。
【IPC分类】H02H5/00, H02H9/04
【公开号】CN205029320
【申请号】CN201520847933
【发明人】李建桦, 吕花
【申请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