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出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43877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出线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线夹,尤其是一种电机出线夹,属于电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出线夹是塑封电机上的一种出线护套,起到固定电源线和出线保护的作用,其卡在电机的机壳上,当电源线受力时,通过出线夹使电源线受力与电路板分开不至于在焊接点脱落。现有技术中的出线夹结构通常采用上、下护套分开的结构,其在生产和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上、下护套分开结构的出线夹在夹持电源线时,需要先将上下护套分开,将电源线放置在夹线槽中,再将上下护套安装在一起,上下护套分体设置,需要找寻配对,且扣合时需要人工对齐上下护套的连接部,才能完成扣合,且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安装效率较低;另一方面,出线夹夹持电源线后,出线夹的前端容易出现张开、闭不严和压不紧电源线的现象,从而造成出线夹失去护线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机出线夹,其操作简单,安装效率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0005]—种电机出线夹,包括上出线护套、下出线护套和连接机构,其中,
[0006]夹线槽部和夹线柱部分别设置于上出线护套、下出线护套之一上,所述夹线槽部包括沿线穿入方向延伸的夹线槽,所述夹线柱部包括沿线穿入方向延伸的夹线柱,所述夹线槽和夹线柱配合用于夹线;所述连接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上出线护套与下出线护套的前端,使得上出线护套和下出线护套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可翻转打开与闭合。
[0007]优选地,所述上出线护套、下出线护套分别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出线护套的连接部与下出线护套的连接部的前端,使得上出线护套的连接部的下表面与下出线护套的连接部的上表面贴合。
[0008]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为连接带、合页或可枢转的卡合机构。
[0009]优选地,所述上出线护套包括设置在中间的夹线槽部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夹线槽部两侧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0010]所述下出线护套包括设置在中间的夹线柱部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夹线柱部两侧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
[0011]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第四连接部。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固定销,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销与所述固定孔配合设置。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前端凸伸出所述夹线槽部,形成上出线护套的中间凹缩槽口。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的前端凸伸出所述夹线柱部,形成下出线护套的中间凹缩槽口。
[0015]优选地,所述槽口为矩形槽口或开口大于出口的梯形槽口。
[0016]优选地,所述夹线槽和夹线柱相对交错设置;当上出线护套、下出线护套闭合时,所述夹线柱伸入夹线槽中,且所述夹线柱的顶端与所述夹线槽的槽底之间留有将所述线压在其中的空间。
[0017]优选地,所述夹线柱的顶端截面呈凹弧状,所述夹线槽之间的隔离板的顶端截面呈凸弧状。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出线夹,将连接机构设置在上出线护套和下出线护套的前端,夹持电源线时,通过连接机构翻开上、下出线护套,将电源线由夹线槽穿过,然后扣合上、下出线护套,操作简单,翻开后上下护套位置固定,扣合时不需要重新对齐,安装效率高,同时,避免电机出线夹的前端闭合不严,电源线固定不紧的现象。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21 ]图1,图2是改进的电机出线夹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出线夹一优选实施例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图3所述的电机出线夹的正视图;
[0024]图5是图3所述的电机出线夹的后视图;
[0025]图6是图3所述的电机出线夹的左视图;
[0026]图7是图3所述的电机出线夹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出线夹的下出线护套结构示意图;
[0028]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出线夹的上出线护套结构示意图。
[0029]其中:1、上出线护套,11、夹线槽部,12、第一连接部,13、第二连接部,2、下出线护套,21、夹线柱部,22、第三连接部,23、第四连接部,3、连接带,31、第一连接带,32、第二连接带,4、槽口,5、固定销,6、固定孔,7、夹线柱,8、夹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0031]如图1所示,为解决上下护套分开式的出线夹结构存在的问题,曾设想通过连接带将上下护套的尾部连接在一起,出线夹主要由上出线护套、下出线护套和连接带组成,出线夹固定电源线的方式是把几根电源线分别放在打开的出线夹的夹线槽里,然后把四个圆柱梢插入下出线护套的孔里,通过下出线护套的夹线柱与上出线护套的夹线槽配合来夹紧电源线,上下出线护套闭合结构如图2所示,上下出线护套是通过后端面的一个比较长的连接带连接在一起的。当电源线受力时,通过出线夹使电源线受力与电路板分开,避免电源线在焊接点处脱落。
[0032]通过一个比较长的连接带将上下护套的尾部连接的出线夹,夹持时需要将上下护套完全掀开,连接部完全分离,同样存在扣合时需要对齐上下护套的连接部,才能完成扣合,效率较低,并且出线夹夹持电源线卡入机壳后会出现前端无法闭严,电源线固定不紧的问题;而且,扣合后,由于下出线护套的夹线柱与上出线护套的夹线槽配合进行夹线,导致上下护套的相对面之间存在较大间距,从而出线夹的前端容易出现张开、闭不严和压不紧电源线的现象,造成出线夹失去护线功能。此外,上下出线护套的尾部由于仅有一处进行连接,使得上下出线护套除了可以上下翻转打开,还可以左右翻转打开,从而也容易出现出线夹的前端张开、闭不严和压不紧电源线的现象,造成出线夹失去护线功能。
[0033]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如图3-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出线夹,包括上出线护套1、下出线护套2和连接机构,其中,夹线槽部和夹线柱部分别设置于上出线护套1、下出线护套2之一上,所述夹线槽部包括沿线穿入方向延伸的夹线槽,所述夹线柱部包括沿线穿入方向延伸的夹线柱,所述夹线槽和夹线柱配合用于夹线;连接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出线护套I与下出线护套2的前端,使得上出线护套I和下出线护套2通过连接机构沿前端的连接处可翻转打开与闭合。其中,“前端”、“后端”分别指代线的穿入、穿出端。
[0034]通过将连接机构设置在上出线护套I和下出线护套2的前端面上,后端可以任意张开,夹持电源线时,以连接机构为轴翻开上、下出线护套2,将电源线从护套前端由夹线槽穿过,保证电机出线夹前端结合处由于连接机构的力的作用,闭合严密,翻开后上下护套位置固定,扣合时不需要重新对齐,扣合上、下出线护套2的操作简单,安装效率高,避免电机出线夹的前端闭合不严,电源线固定不紧的现象。优选地,上出线护套I包括夹线槽部11,所述夹线槽部11包括夹线槽8;下出线护套2包括夹线柱部21,所述夹线柱部21包括夹线柱7;所述夹线槽8与夹线柱7配合用于夹线。
[0035]优选地,上出线护套1、下出线护套2分别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出线护套的连接部与下出线护套的连接部的前端,使得上出线护套I的连接部的下表面与下出线护套2的连接部的上表面贴合。通过这样的设计,上出线护套1、下出线护套2的闭合更加紧密。
[0036]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5所示,上出线护套I包括设置在中间的夹线槽部11以及设置在夹线槽部11两侧的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13,所述夹线槽部11包括至少一个夹线槽8,所述夹线槽8用于安置电源线;下出线护套2包括设置在中间的夹线柱部21以及设置在夹线柱部21两侧的第三连接部22和第四连接部23,所述夹线柱部21包括至少一个夹线柱7,第一连接部12连接第三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13连接第四连接部23,从而实现上出线护套1、下出线护套2的连接。
[003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