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2369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智能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开关大多只具有接通或切断单一电路的功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现在的家庭中经常需要安装很多不同的照明灯或效果灯,再加上越来越多的电器,在这种情况下,家里的墙壁上就需要安装大量的开关与电线,以满足每种灯具或电器的需要,即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且开关不同的灯具或电器常常需要走到不同的地点,使用不方便。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开关,在安装过程中,即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使用过程中,使用不方便,无法更好的满足家庭中的各种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在开关的安装过程中,节省时间和资源,以及使用更方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开关。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开关,包括底座和扣在底座端口上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程序电路板,程序电路板包括控制输入模块、中央处理模块、输出模块,控制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程序电路板上方设置有面板,所述面板上方设置有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上设置有至少2 个触摸键,作为输入模块的输入机构,所述面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触摸键配合使用的按键槽, 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触摸屏的外侧,所述面板上设置有触摸屏排线孔,所述程序电路板上设置有触摸屏排线槽。所述触摸屏上设置有15个触摸键。所述程序电路板上的电路结构为主要由集成电路U1-U7,电容C1-C8,电阻 1 1-似9,二极管D1-D21,三极管T1-T5,蜂鸣器SP和晶振XTl组成,其中集成电路U3连接集成电路U7和接地;集成电路U3上连接有集成电路U2,集成电路U2接收并处理触摸屏的信息后发送给U3 ;蜂鸣器SP和二极管D21并联后,与三极管T5集电极和电阻R28串联后接入集成电路U3上,电阻似8与三极管T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T5的发射极接地;晶振XTl并联到集成电路U3上,两端与电容Cl和电容C2串联连接后分别接地;集成电路U4与集成电路U3并联连接,集成电路U4接地和集成电路U7,与集成电路U4并联的电阻似6和电阻R27的两端分别连接集成电路U3和集成电路U7 ;集成电路TO连接三极管T4的集电极和接地,三极管T4的发射极接集成电路U7, 三极管T4的基极连接电阻R25后接入集成电路U3,三极管T4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24 ;[0014]集成电路TO连接集成电路U3和接地,集成电路TO串联连接电容C3和电容C4后分别接地,集成电路U6串联连接电阻似9后连接集成电路U7 ;集成电路U7接电源和接地,同时连接电容C5、C6、C7和C8后分别接地;集成电路Ul和集成电路U3及集成电路U7连接,集成电路Ul与电阻Rl和二极管 D1、电阻R2和二极管D2、电阻R3和二极管D3、电阻R4和二极管D4、电阻R5和二极管D5、 电阻R6和二极管D6、电阻R7和二极管D7以及电阻R8和二极管D8分别串联连接后接入三极管Tl的集电极,三极管Tl的发射极接集成电路U7,三极管Tl的基极串联电阻R21后连接集成电路U3;集成电路Ul与电阻R9和二极管D9、电阻RlO和二极管D10、电阻Rll和二极管 D11、电阻R12和二极管D12、电阻R13和二极管D13、电阻R14和二极管D14、电阻R15和二极管D15以及电阻R16和二极管D16分别串联连接后接入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三极管T2 的发射极接集成电路U7,三极管T2的基极串联电阻R22后连接集成电路U3 ;集成电路Ul与电阻R17和二极管D17、电阻R18和二极管D18、电阻R19和二极管 D19、以及电阻R15和二极管D21分别串联连接后接入三极管T3的集电极,三极管T3的发射极接集成电路U7,三极管Tl的基极串联电阻R23后连接集成电路U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触摸屏及触摸屏上多个触摸按键,能够满足房屋内众多电器的控制,且只需在同一个地方即可控制,并在每一个开关上面通过二极管显示所有的灯光控制的状态,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同时免除了需要安装很多插座的麻烦,节省时间和资源。采用触摸式屏幕,更加安全,便捷,除触摸屏外,还设有红外接收口,能够接收红外遥控器信号,通过红外线遥控,在房屋内任何一个地方均可以进行控制。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列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程序电路板的电路图。[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组件列表如下1、底座;2、面板;3、按键槽;6、外壳;7、触摸键;8、触摸屏;9、程序电路板;10、触
摸屏排线孔;11、触摸屏排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为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图,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底座 1和扣在底座1端口上的外壳6,其中,底座1上设置有程序电路板9,程序电路板9上方设置有面板2,面板2上方设置有触摸屏8,触摸屏8上设置有15个触摸键7,面板2上设置有与触摸键7配合使用的按键槽3,外壳6设置在触摸屏8的外侧,面板2上设置有触摸屏排线孔10,程序电路板9上设置有触摸屏排线槽11 ;触摸屏8、面板2和程序电路板9从上往下依次固定连接到底座1上。还可以在触摸键7上印刷有所要控制的电器或灯具的文字或图案,识别更容易。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程序电路板的电路图,其电路结构为主要由集成电路U1-U7,电容C1-C8,电阻R1-R29,二极管D1-D21,三极管T1-T5,蜂鸣器SP和晶振XTl组成,其中集成电路U3连接集成电路U7和接地;集成电路U3上连接有集成电路U2,集成电路U2接收并处理触摸屏的信息后发送给U3 ;蜂鸣器SP和二极管D21并联后,与三极管T5集电极和电阻R28串联后接入集成电路U3上,电阻似8与三极管T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T5的发射极接地;晶振XTl并联到集成电路U3上,两端与电容Cl和电容C2串联连接后分别接地;集成电路U4与集成电路U3并联连接,集成电路U4接地和集成电路U7,与集成电路U4并联的电阻似6和电阻R27的两端分别连接集成电路U3和集成电路U7 ;集成电路TO连接三极管T4的集电极和接地,三极管T4的发射极接集成电路U7, 三极管T4的基极连接电阻R25后接入集成电路U3,三极管T4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24 ;集成电路U6连接集成电路U3和接地,集成电路U6串联连接电容C3和电容C4后分别接地,集成电路U6串联连接电阻似9后连接集成电路U7 ;集成电路U7接电源和接地,同时连接电容C5、C6、C7和C8后分别接地;集成电路Ul和集成电路U3及集成电路U7连接,集成电路Ul与电阻Rl和二极管 D1、电阻R2和二极管D2、电阻R3和二极管D3、电阻R4和二极管D4、电阻R5和二极管D5、 电阻R6和二极管D6、电阻R7和二极管D7以及电阻R8和二极管D8分别串联连接后接入三极管Tl的集电极,三极管Tl的发射极接集成电路U7,三极管Tl的基极串联电阻R21后连接集成电路U3;集成电路Ul与电阻R9和二极管D9、电阻RlO和二极管D10、电阻Rll和二极管 D11、电阻R12和二极管D12、电阻R13和二极管D13、电阻R14和二极管D14、电阻R15和二极管D15以及电阻R16和二极管D16分别串联连接后接入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三极管T2 的发射极接集成电路U7,三极管T2的基极串联电阻R22后连接集成电路U3 ;集成电路Ul与电阻R17和二极管D17、电阻R18和二极管D18、电阻R19和二极管 D19、以及电阻R15和二极管D21分别串联连接后接入三极管T3的集电极,三极管T3的发射极接集成电路U7,三极管Tl的基极串联电阻R23后连接集成电路U3。集成电路U3由于综合处理集成电路U1、U2、U4、TO和TO传入和传出的信息。集成电路U7与电容C5-C8连接,构成稳压电源。集成电路TO能够接收红外光,产生感应,即能够接收红外遥控器的信号,通过红外遥控器控制,使用更加方便。蜂鸣器SP收到信号后,能够发出声音。晶振XTl用于产生集成电路U3内的单片机所必须的时钟频率,单片机的一切指令的执行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晶振的提供的时钟频率越高,那单片机的运行速度也就越快。电路的工作原理为按动触摸屏Touch-I时,信号传送给集成电路U2,集成电路U2 接收并处理触摸屏Touch-I的信息后发送给集成电路U3,集成电路U3将信息传送到后方 (即由集成电路U4、集成电路TO、集成电路U6、晶振XT1、三极管T4、三极管T5、电容Cl、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阻R24-R29、二极管D21、蜂鸣器SP等组合成的电路),后方将处理好的信息,传回到集成电路U3,集成电路U3再将信息传到集成电路Ul及三极管Tl、三极管T2或三极管T3,集成电路Ul及三极管Tl、三极管T2或三极管T3将信号处理后,将信息发给相应的二极管,使其发亮。如图3所示,控制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控制输入模块将产生的信号输出至中央处理模块中进行处理,然后输出至输出模块,以便通过表面的触摸按钮来控制实际的电路切换。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开关,包括底座和扣在底座端口上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程序电路板,程序电路板包括控制输入模块、中央处理模块、输出模块,控制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程序电路板上方设置有面板,所述面板上方设置有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上设置有至少2 个触摸键,作为输入模块的输入机构,所述面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触摸键配合使用的按键槽, 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触摸屏的外侧,所述面板上设置有触摸屏排线孔,所述程序电路板上设置有触摸屏排线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上设置有15个触摸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电路板上的电路结构为主要由集成电路U1-U7,电容C1-C8,电阻R1-R29,二极管D1-D21,三极管T1-T5,蜂鸣器 SP和晶振XTl组成,其中集成电路U3连接集成电路U7和接地;集成电路U3上连接有集成电路U2,集成电路U2接收并处理触摸屏的信息后发送给U3 ;蜂鸣器SP和二极管D21并联后,与三极管T5集电极和电阻R28串联后接入集成电路 U3上,电阻似8与三极管T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T5的发射极接地;晶振XTl并联到集成电路U3上,两端与电容Cl和电容C2串联连接后分别接地;集成电路U4与集成电路U3并联连接,集成电路U4接地和集成电路U7,与集成电路U4 并联的电阻似6和电阻R27的两端分别连接集成电路U3和集成电路U7 ;集成电路U5连接三极管T4的集电极和接地,三极管T4的发射极接集成电路U7,三极管T4的基极连接电阻R25后接入集成电路U3,三极管T4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 R24 ;集成电路U6连接集成电路U3和接地,集成电路U6串联连接电容C3和电容C4后分别接地,集成电路U6串联连接电阻似9后连接集成电路U7 ;集成电路U7接电源和接地,同时连接电容C5、C6、C7和C8后分别接地;集成电路Ul和集成电路U3及集成电路U7连接,集成电路Ul与电阻Rl和二极管Dl、 电阻R2和二极管D2、电阻R3和二极管D3、电阻R4和二极管D4、电阻R5和二极管D5、电阻 R6和二极管D6、电阻R7和二极管D7以及电阻R8和二极管D8分别串联连接后接入三极管 Tl的集电极,三极管Tl的发射极接集成电路U7,三极管Tl的基极串联电阻R21后连接集成电路U3 ;集成电路Ul与电阻R9和二极管D9、电阻RlO和二极管D10、电阻Rll和二极管Dl 1、 电阻R12和二极管D12、电阻R13和二极管D13、电阻R14和二极管D14、电阻R15和二极管 D15以及电阻R16和二极管D16分别串联连接后接入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集成电路U7,三极管T2的基极串联电阻R22后连接集成电路U3 ;集成电路Ul与电阻R17和二极管D17、电阻R18和二极管D18、电阻R19和二极管D19、 以及电阻R15和二极管D21分别串联连接后接入三极管T3的集电极,三极管T3的发射极接集成电路U7,三极管Tl的基极串联电阻R23后连接集成电路U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开关,属于开关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开关,底座上设置有程序电路板,程序电路板包括控制输入模块、中央处理模块、输出模块,控制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程序电路板上方设置有面板,所述面板上方设置有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上设置有至少2个触摸键,作为输入模块的输入机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触摸屏及触摸屏上多个触摸按键,在任何一个地方即可控制房屋内众多灯光与电器,且在每一个开关上面显示所有的灯光控制的状态,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同时免除了需要安装很多开关与插座的麻烦,节省时间和资源。
文档编号H03K17/96GK201985838SQ201120091490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1日
发明者朱千淼 申请人:朱千淼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