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开关控制器和射频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23724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射频开关控制器和射频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射频开关控制器和射频测
I式O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产业的快速成长,对于无线设备的元器件和组件的测试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对组成通信系统的各种RFIC(射频集成电路)和微波单片集成电路进行测试的过程中,会使用普遍在GHz范围内的高频率。为达到上述要求,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射频开关又称RF开关或微波开关完成上述测试。射频开关从开关的构造上可以分为单刀单掷、单刀双掷和单刀N掷等,这些构造类似于普通的低频开关,其与普通的低频开关动作原理也类似,但是两者对于性能参数的要求上具有很大差别。射频开关主要考虑的参数包括VSWR(电压驻波比)、插入损耗、带宽、 通道隔离以及响应时间等等。射频开关被用于测试系统中其主要功能是用来实现对射频信号通道的切换和分配,配合测试软件以便于达到测试计量仪器利用率高的效果,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的目的。在现有技术中,射频开关大多只提供电平控制方式,对于各类射频开关来说,通过对各个管脚电平的控制,达到对其内部的单个或者多个线圈的驱动控制,从而达到开关的功能,实现射频信号在各个通道间的切换过程。但是,采用该种控制方式驱动射频开关,不利于计算机的直接控制,会降低控制的响应速度,即容易影响射频开关的响应速度,不利于提升测量仪器的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射频开关控制器和射频测试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控制射频开关的过程中不利于计算机的直接控制,会容易影响射频开关的响应速度,以及不利于提升测量仪器利用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射频开关控制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置于底层、两端向上垂直延伸,与设置于两侧的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连接的第一壳体,及位于上方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连接的顶盖;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上的电源,与所述电源连接的散热风扇、射频开关和输入输出采用光电隔离的控制板;分别设置于第二壳体或第三壳体上的对应所述电源的电源接口、对应所述射频开关的射频连接头,以及对应所述控制板接收计算机控制信号的控制接口 ;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接口相连的计算机接口 ;接收计算机控制信号进行解析转换,获取控制指令的逻辑控制单元;与所述射频开关连接的共阳、共阴级射频开关驱动单元;与所述电源相连的电源单元。[0012]优选地,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射频连接头,所述射频连接头结构与所述射频开关对应;所述射频开关为单刀单掷、单刀双掷或单刀N掷中的任意组合。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射频连接头设置于同一侧壳体上的至少一个散热孔,所述控制接口与所述电源接口设置于另一侧壳体上。优选地,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两端的至少两个通气孔,以及设置于散热风扇底部的散热孔。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控制板上的指示单元,以及与所述指示单元连接,指示所述射频连接口状态的指示灯。一种射频测试装置,包括测试仪器和被测单元,还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开关控制器;所述射频开关控制器通过射频连接头连接测试仪器与被测单元。优选地,所述射频开关控制器中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的射频连接头,所述射频连接头结构与所述射频开关对应;所述射频开关为单刀单掷、单刀双掷或单刀N掷中的任意组合。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射频开关控制器和射频测试装置。采用电源模块独立于控制板外置的设置,并在控制板上设置线圈共阴级驱动接口和线圈共阳极驱动接口,通过与计算机相接,采用线圈独立驱动按照以上两种中任一种的方式实现对射频开关的驱动控制。通过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射频开关控制器中设置的控制板对射频开关进行驱动控制,有利于计算机的直接控制,可以提高该射频开关控制器的控制响应速度,进一步提升测量仪器或装置的利用率。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射频开关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控制板上共阳极连接方式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控制板上共阴极连接方式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控制板上独立无连接方式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散热风扇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由背景技术可知,在现有技术中由计算机来控制射频开关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计算机对各类射频开关的驱动控制,以便于提高驱动控制的响应速度的射频开关控制器,具体内容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射频开关控制器,其具体结构请参阅附图1,主要包括第二壳体1、射频连接头2、射频开关3、控制板4、第一壳体5、控制接口 6、第三壳体7、 散热风扇8、电源9、电源接口 10、指示灯和顶盖(图中未标示)。第一壳体5作为基板置于该射频开关控制器的底层,并且该第一壳体的两端向上垂直延伸,与设置于该第一壳体5两侧的第二壳体1和第三壳体7分别连接。通过上述连接后,由第一壳体5、第二壳体1和第三壳体7构成四边被围起的空间,并以第一壳体5为底,顶盖则用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的上方,使该射频开关控制器呈密封状态。电源9、散热风扇8、射频开关3和控制板4设置于第一壳体5上,并且散热风扇8、 射频开关3和控制板4分别于电源9连接。电源接口 10设置于第二壳体1或第三壳体7上,该电源接口 10的位置与电源9 对应,在驱动射频开关3的过程中,根据各种驱动电压的射频开关适用不同电源电压,从而达到驱动电压需求,实现驱动控制器的通用性能。射频连接头2设置于第二壳体1或第三壳体7上,该射频连接头2的位置与射频开关3对应;控制接口 6设置于第二壳体1或第三壳体7上,该控制接口 6的位置对应控制板4,用于将计算机中的控制信号输入至控制板4中。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第二壳体1和第三壳体7的长度,对于射频连接头2、控制接口 6和电源接口 10具体位置设置于第二壳体1,还是第三壳体7上并不固定。如果第二壳体1和第三壳体7的长度足够,则射频连接头2、控制接口 6和电源接口 10可同时设置于一侧的第二壳体1或第三壳体7。如果第二壳体1和第三壳体7的长度适中,一般情况下, 控制接口 6与电源接口 10设置于同一侧的壳体上,射频连接头2设置于另一侧的壳体上。 具体为当控制接口 6与电源接口 10设置于第二壳体1上时,射频连接头2设置于第三壳体7上;当控制接口 6与电源接口 10设置于第三壳体7上时,射频连接头2设置于第二壳体1上。控制板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控制器的核心部件。在控制板4上主要包括与控制接口 6连接的计算机接口 ;用于接收计算机控制信号进行解析转换,获取控制指令的逻辑控制单元;与射频开关3连接的共阴级射频开关驱动单元和共阳极射频开关驱动单元; 与电源9连接的电源单元。在控制板4驱动射频开关3时,采用外置于控制板的电源9实现对具有各种驱动电压的射频开关3的适用,达到射频开关3驱动电压的需求,实现该射频开关控制器的通用性能。设置于控制板4上的共阴级射频开关驱动单元和共阳极射频开关驱动单元,两者的连接方式,能够配合使用各种射频开关线圈实现常见的驱动方式,实现各种常用的驱动方式的连接方式请参阅附图2、附图3和附图4,主要包括共阴级连接方式(图2),共阳极连接方式(图3)以及独立无连接方式(图4)。在进行独立驱动方式时,可以采用共阴级或共阳级连接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实现。控制板4在驱动控制射频开关时,通过其上与控制接口 6连接的计算机接口接收计算机输入的控制信号,由设置于控制板4上的逻辑控制单元进行解析和转换,将控制信号转换为最终的控制指令,并将该控制指令传递给执行机构,即射频开关3,实现对射频开关3的驱动控制。需要说明的是,在控制板4进行输入和输出时,采用光电隔离,可以有效的提高该射频开关控制器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在依据转换后的控制指令驱动控制射频开关3时,对于对应射频开关3设置于第二壳体1或第三壳体7上的射频连接头2,其主要用于连接射频测试测量仪器以及被测单元,通过在对射频开关3的控制过程中,根据其对应的射频连接头与射频测试测量仪器和被测单元之间建立射频通道,从而达到测量仪表复用的效果。由于,选择的射频开关3的结构不同而有所不同,即根据射频开关3的单刀单掷到单刀N掷结构,射频连接头2的数量也会有所不同,该射频开关可以为单刀单掷、单刀双掷或单刀N掷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射频开关控制器中至少设置有两个不同的射频开关,即设置有两个不同的射频连接头。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射频开关控制器中,共设有三个射频连接头,分别为一个输入接头和两个输出接头,如图1中所示。此外,对于射频连接头的个数,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可依据需要设置多个不同的射频连接头。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控制板4上还设置有指示单元,该指示单元与指示灯连接,可由指示灯,指示该射频开关控制器的运行状态,指示目前射频通道的建立状态信息。在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射频开关控制器中,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5向上垂直延伸的两端上的通气孔11 ;在设置的过程中至少每一端设置有一个通气孔11 ;还包括与射频连接头2设置于同一侧壳体上的散热孔13,此时,控制接口 6与电源接口 10设置于另一侧壳体上,该散热孔13的个数也至少为一个。上述通气孔11和散热孔13的设置数目, 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要求自行设置。为保证该射频开关控制器的内部温度处于正常范围内,散热风扇8配合壳体上的通风孔11在该射频开关控制器内部实现持续风冷效果,提高控制器的可靠性;而该射频开关控制器内部的热空气则从散热风扇8底部的散热孔排出,然后再将外部冷空气从机壳侧面以及前面板散热孔12吸入到控制器内部,具体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图中HOT指代热空气,COLD指代冷空气。实施例二在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中详细描述了一种射频开关控制器,对于该射频开关控制器可配合与多种形式的射频测试仪器,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射频测试装置,下面给出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该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射频测试装置,主要包括被测单元和测试仪器, 以及上述实施例一中公开的射频开关控制器。该射频开关控制器通过射频连接头与被测单元和测试仪器连接,在该射频开关控制器的控制板接收到计算机的控制信息,将其转换为控制指令,并输出到执行机构射频开关,并通过对应该射频开关的射频连接头与被测单元建立射频通道,实现射频开关的驱动控制。即通过实现计算机对射频开关的驱动控制,提高射频开关的控制响应速度,并进一步提升测量仪器的利用率,并且该射频开关控制器通过控制接口与计算机相连,通过接收计算机输入的控制信息后,进行解析和转换出控制指令再驱动控制射频开关,因此,该射频开关控制器的响应速度只取决于射频开关本身。因此,不会因为外部因素影响响应速度,能够在实现计算机直接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高了控制的响应速度。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射频开关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置于底层、两端向上垂直延伸,与设置于两侧的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连接的第一壳体,及位于上方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连接的顶盖;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上的电源,与所述电源连接的散热风扇、射频开关和输入输出采用光电隔离的控制板;分别设置于第二壳体或第三壳体上的对应所述电源的电源接口、对应所述射频开关的射频连接头,以及对应所述控制板接收计算机控制信号的控制接口 ;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接口相连的计算机接口 ;接收计算机控制信号进行解析转换,获取控制指令的逻辑控制单元;与所述射频开关连接的共阳、共阴级射频开关驱动单元;与所述电源相连的电源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射频连接头,所述射频连接头结构与所述射频开关对应; 所述射频开关为单刀单掷、单刀双掷或单刀N掷中的任意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射频连接头设置于同一侧壳体上的至少一个散热孔,所述控制接口与所述电源接口设置于另一侧壳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两端的至少两个通气孔,以及设置于散热风扇底部的散热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控制板上的指示单元,以及与所述指示单元连接,指示所述射频连接口状态的指示灯。
6.一种射频测试装置,包括测试仪器和被测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开关控制器;所述射频开关控制器通过射频连接头连接测试仪器和被测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开关控制器中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的射频连接头,所述射频连接头结构与所述射频开关对应;所述射频开关为单刀单掷、单刀双掷或单刀N掷中的任意组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射频开关控制器和具有该射频开关控制器的射频测试装置,该射频开关控制器包括壳体、电源、电源接口、散热风扇、射频开关、射频连接头、控制接口和输入输出采用光电隔离的控制板;该控制板上设置有与控制接口相连的计算机接口;接收计算机控制信号进行解析转换,获取控制指令的逻辑控制单元;与射频开关连接的共阳、共阴级射频开关驱动单元;与电源相连的电源单元。通过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射频开关控制器中设置的控制板对射频开关进行驱动控制,有利于计算机的直接控制,可以提高该射频开关控制器的控制响应速度,进一步提升测量仪器或装置的利用率。
文档编号H03K17/56GK202009371SQ20112010351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1日
发明者张宗敏, 张德好, 诸佳琪, 边玉琨 申请人:杭州厚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