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防尘、轻质塑料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4479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防尘、轻质塑料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防尘、轻质塑料手机后盖。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智能化、移动终端化越来先进,大有取代电脑的趋势。尤其是智能手机的诞生,完全取代了过去功能性手机紧紧满足通话、传送信息的简单功能。智能手机上网,收发邮件,购物,金融功能,游戏等功能强大的应用不断附加在其上,已完全把很多过去电脑上的功能赋予手机,业界甚至宣传下一个时代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随之而来的是这些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装配上强大的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图形处理器/GPU,CPU由单核向多核发展,内存容量由最早的几十M向几十G扩展,加装高性能GPU等。但是伴之而来的是这些电子元器件发热量越来越大。电子元器件发热,不但影响到元器件当时的使用性能,也会严重影响元器件使用寿命。

由于手机作为一种体积较小的载体,限制了其不能像电脑那样装配进去很多散热性能优异的零件,例如风扇、导热性能优异的散热管等,而且手机作为一种手持设备,质量是一个重要指标,不能允许其有很大的重量。

手机后盖是手机散热的一个重要部位,但为了避免灰尘及液体进入手机内部而损坏元器件,现有的手机后盖一般都设计成封闭式的;另外,手机后盖的材质多为金属、玻璃、塑料等材质。其中,塑料材质作为手机后盖具有一定优势,例如便于加工,结构设计自由度高,质量轻,成本低等特点。但是高分子塑料由于是非导热材料,这样做成的后盖不能很好的把手机内部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散发出来,严重威胁着手机使用寿命。

目前的传统注塑成型方式对一些要求质量轻、外观质量高的塑料件存在不足。最新的微发泡注塑成型方式(MuCell)通过在传统注塑成型方法中通入超临界流体,使在模具内熔体内部发泡,最终形成均匀的单相混合液。其优点有相比传统注塑方式能减重,缩短成型周期,降低注塑机吨位,同时能提升制件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防尘、轻质塑料手机后盖,既避免了灰尘、液体等损坏手机元器件,还很好地解决了手机散热问题,同时比传统注塑加工出来的塑料手机后盖减轻重量5~25%。

一种散热、防尘、轻质塑料手机后盖,包括后盖本体,所述后盖本体由热塑性树脂材料制成,所述后盖本体的内壁通过凸台与镶层连接,所述后盖本体和镶层上均开设有蜂窝状小孔,所述后盖本体和镶层上的蜂窝状小孔的中心轴线交错设置。

进一步方案,所述后盖本体和镶层上的蜂窝状小孔均呈拔模状,其拔模斜度为0.5度~45度。

所述后盖本体和镶层上的蜂窝状小孔的直径为0.001~5毫米。

所述后盖本体上的蜂窝状小孔的中心轴线和镶层上的蜂窝状小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是后盖本体上的蜂窝状小孔半径与镶层上的蜂窝状小孔半径之和的1~10倍。

所述后盖本体和镶层上的蜂窝状小孔的形状为圆形、矩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

所述凸台的高度为0.1~5毫米,凸台的形状为矩形、圆柱形、梯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

所述镶层的材质为热塑性树脂材料、金属或玻璃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凸台与后盖本体一体成型,或者凸台与镶层一体成型,或者凸台卡设或粘贴在后盖本体和镶层之间。

所述后盖本体和镶层均是由微发泡注塑成型加工制成。

本发明通过在热塑性树脂材料制成的手机后盖本体的内壁通过凸台连接一镶层构成,使后盖本体和镶层之间通过凸台隔开一定空间,而不是紧密贴合在一起;并且在后盖本体和镶层上布设有中心轴线交错设置的蜂窝状小孔,从而实现了手机散热的目的,还同时达到了阻止灰尘、液体等进入手机内部而损坏手机元器件。同时,该后盖本体通过微发泡注塑成型加工制成,比传统注塑加工出来的塑料手机后盖减轻重量5~25%。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优点:

1.由于后盖本体和镶层之间通过凸台隔开,并且它们上面均开设的蜂窝状小孔,让手机内部跟外界产生导通,便于空气流通,带走热量,很好解决塑料手机后盖散热不良的缺点。

2.该手机后盖本体,塑料镶层由微发泡注塑成型加工制成,相比传统注塑加工出来的塑料手机后盖减轻重量5~25%。

3.手机后盖本体和镶层上开设的蜂窝状小孔是通过带有锥度的拔模方式开设的、形成外大内小的孔状结构。这种结构便于外界灰尘、液体不会直接通过小孔进到手机里,而是让灰尘、液体尽可能多的落在小孔壁上。

4.手机后盖本体跟后盖镶层装配在一起,两者之间通过凸台设计隔开有一定空间使之不是紧密贴合在一起,这种结构便于外界灰尘、液体不会直接通过小孔进到手机里,而是让通过手机后盖主体上小孔的灰尘、液体落在手机后盖主体跟后盖镶层之间空间里,便于日后清理。

5.手机后盖本体与镶层通过凸台装配在一起,两者上蜂窝状小孔位置错开,进一步避免了外界灰尘、液体直接进入到手机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蜂窝状小孔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盖本体,2-镶层,3-凸台,4-蜂窝状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散热、防尘、轻质塑料手机后盖,包括后盖本体1,所述后盖本体1由热塑性树脂材料经过微发泡注塑成型加工方式制成,所述后盖本体1的内壁通过凸台3与镶层2连接,所述后盖本体1和镶层2上均开设有蜂窝状小孔4,所述后盖本体1和镶层2上的蜂窝状小孔的中心轴线交错设置。

进一步方案,所述后盖本体1和镶层2上的蜂窝状小孔4均呈拔模状,如图2所示,其拔模斜度为0.5度~45度,蜂窝状小孔4的直径为0.001~5毫米。

所述后盖本体1上的蜂窝状小孔4的中心轴线和镶层2上的蜂窝状小孔4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是后盖本体1上的蜂窝状小孔半径跟镶层2上的蜂窝状小孔半径之和的1~10倍。

进一步,所述镶层2的材质为热塑性树脂材料、金属或玻璃中的至少一种。

蜂窝状小孔4的形状为圆形、矩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

所述凸台3的高度为0.1~5毫米。

本发明中凸台的位置关系有:凸台3与镶层2一体注塑成型,凸台3分别位于镶层2的中间部位和四周边缘部位,中间部位的凸台为矩形,四周边缘部位的凸台为镶层四周边缘形状,凸台高度1.5毫米。

或者凸台与后盖本体一体注塑成型,该凸台分别位于后盖本体中间部位和四周边缘部位,中间部位凸台为矩形,四周边缘凸台为手机后盖主体内部四周边缘形状,凸台高度5毫米。

还可以是,凸台还可卡设或粘贴在后盖本体和镶层之间。

具体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1)通过模具,由一种聚碳酸酯类组合物通过微发泡注塑加工而成后盖本体,其上形成直径2毫米、拔模角度7度的蜂窝状小孔,且相邻小孔之间圆心距4毫米;

(2)通过模具,由聚碳酸酯通过微发泡注塑加工制成镶层,其上形成直径2毫米、拔模斜度为7度,且相邻小孔之间圆心距4毫米,其小孔圆心相对于后盖本体上蜂窝状小孔的圆心偏移4毫米;同时在镶层的一侧一体注塑成型高1.5毫米的凸台,如图1所示,凸台分别位于后盖镶层中间部位和四周边缘部位,中间部位凸台为矩形,四周边缘凸台为后盖镶层四周边缘形状;

(3)装配,先把镶层上凸台用热焊枪预处理下,温度在240~270度之间,时间为1~5分钟,再给镶层上凸台与后盖本体1需要装配部位均匀涂抹上聚碳酸酯溶剂胶,然后把后盖镶层装进后盖本体,使之凸台与后盖本体紧密粘合在一起,最后将它们一起装于手机上。

实施例2

(1)通过模具,用聚碳酸酯类组合物通过微发泡注塑加工而成后盖本体,其上形成直径5毫米、拔模角度15度的蜂窝状小孔,且相邻小孔之间圆心距4毫米;同时在后盖本体一侧注塑成型一高1毫米的凸台,该凸台分别位于后盖本体中间部位和四周边缘部位,中间部位凸台为矩形,四周边缘凸台为手机后盖主体内部四周边缘形状;

(2)用铝合金材料冲压加工成镶层, 在镶层上开设直径5毫米、拔模斜度为45度的蜂窝状小孔,且相邻小孔之间圆心距4毫米,其小孔圆心相对于后盖本体1上蜂窝状小孔的圆心偏移8毫米。

(3)装配,先把后盖本体上凸台用热焊枪预处理下,温度在240~270之间,时间为1~5分钟,再给后盖本体上凸台均匀涂抹上502胶粘剂,然后把镶层装进后盖本体1,使凸台与后盖本体紧密粘合在一起,最后将它们一起装于手机上。

实施例3

(1)通过模具,由聚乙烯通过微发泡注塑加工而成后盖本体,其上形成直径1毫米、拔模角度0.5度的蜂窝状小孔,且相邻小孔之间圆心距4毫米;

(2)通过模具,用聚氯乙烯通过微发泡注塑加工而成镶层, 在镶层上开设直径1毫米、拔模斜度为5度的蜂窝状小孔,且相邻小孔之间圆心距4毫米,其小孔圆心相对于后盖本体上蜂窝状小孔的圆心偏移10毫米。

(3)由聚乙烯加工成高5毫米的凸台;

(4)装配,先把后盖本体上凸台用热焊枪预处理下,温度在240~270之间,时间为1~5分钟,再给凸台均匀涂抹上502胶粘剂,然后将凸台粘贴在后盖本体内壁上,同时把镶层粘贴在凸台另一面,从而通过凸台将镶层与后盖本体紧密粘合在一起,最后将它们一起装于手机上。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