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层网络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2325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叠层网络滤波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络滤波器,特别涉及一种叠层网络滤波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沿小型化趋势发展,如网络交换机、服务器、电脑等,势必需求其电路主板在有限的表面积下布置更多的电子元件。

现有专利号为ZL200620173407.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滤波器元件,其包括一具有第一信号输入端及第一信号输出端的第一壳体,以及一具有第二信号输入端及第二信号输出端的第二壳体,且第二壳体是以堆叠方式连接于第一壳体上。该滤波器元件通过堆叠的方式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堆叠在一起,从而充分利用电路主板表面上方的垂直空间,以节省电路主板表面组装空间,使电路主板表面可布置更多电子元件,但是,由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是分离的,滤波器元件组装于电路主板时,需先将第二壳体组装于电路主板,再将第一壳体组装于第二壳体上方,需多个工序才能完成组装,因此,组装麻烦,并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通常组装有磁性线圈,磁性线圈需分别组装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生产效率低下。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式、便于组装,且生产效率高的叠层网络滤波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叠层网络滤波器,其包括绝缘基座,所述绝缘基座设置有容置槽,所述绝缘基座于容置槽上方扣合有盖体,所述绝缘基座与盖体间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朝向绝缘基座的底面和朝向盖体的顶面,所述底面设置有若干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一磁性线圈,所述第一磁性线圈容置于容置槽,所述顶面设置有若干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磁性线圈,所述绝缘基座固定设置有若干第一输入端子、若干第一输出端子、若干第二输入端子和若干第二输出端子,所述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一输出端子透过电路板与第一磁性线圈形成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透过电路板与第二磁性线圈形成电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若干第一输入端子、若干第一输出端子、若干第二输入端子和若干第二输出端子分别呈直线排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输入端子与第二输入端子相邻布置,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出端子相邻布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输入端子、第一输出端子、第二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一端延伸至电路板,并与电路板形成电连接,另一端伸出绝缘基座。

进一步,所述第一输入端子、第一输出端子、第二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呈“L”形,所述第一输入端子与第二输入端子呈镜像布置,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出端子呈镜像布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输入端子、第一输出端子、第二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呈直线形。

进一步,所述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一输出端子呈“L”形,所述第二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呈直线形。

进一步,所述第一磁性线圈和第二磁性线圈包括磁环和缠绕于磁环的漆包线,所述漆包线包括若干延伸出磁环的引线,所述第一磁性线圈和第二磁性线圈透过引线与电路板形成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路板于其底面和顶面分别设置有若干相互分隔开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呈两排分别布置于底面和顶面相对两侧,所述引线与导电片一一机械并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路板设置有若干用于与第一输入端子、第一输出端子、第二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电连接的导电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于绝缘基座与盖体间设置电路板,并于电路板底面设置若干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一磁性线圈,以及于顶面设置若干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磁性线圈,第一磁性线圈和第二磁性线圈再通过绝缘基座上设置的第一输入端子、第一输出端子、第二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与外部电路形成电连接,从而实现网络滤波器的垂直叠层设置,节省了网络滤波器布置于外部电路主板时所需的表面组装空间,提升了电路板的表面利用率,由于为一体化设计,因此,组装容易,可快速组装于外部电路主板上,第一磁性线圈和第二磁性线圈均组装于电路板,且第一磁性线圈和第二磁性线圈可通过自动化绕线,生产效率高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绝缘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电路板的侧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电路板的俯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所示,一种叠层网络滤波器,其包括绝缘基座1,所述绝缘基座1设置有容置槽11,所述绝缘基座1于容置槽11上方扣合有盖体2,盖体2上可设置卡勾21,而于绝缘基座1上设置卡块16,卡勾21与卡块16配合,从而将盖体2与绝缘基座1固定连接,所述绝缘基座1与盖体2间设置有电路板3,所述电路板3包括朝向绝缘基座1的底面31和朝向盖体2的顶面32,所述底面31设置有若干与电路板3电连接的第一磁性线圈4,所述第一磁性线圈4容置于容置槽11,所述顶面32设置有若干与电路板3电连接的第二磁性线圈5,为避位第二磁场线圈5,盖体2上可设置凹腔22。

所述绝缘基座1固定设置有若干第一输入端子12、若干第一输出端子13、若干第二输入端子14和若干第二输出端子15,所述若干第一输入端子12、若干第一输出端子13、若干第二输入端子14和若干第二输出端子15分别呈直线排布。所述第一输入端子12与第二输入端子14相邻布置,所述第一输出端子13与第二输出端子15相邻布置。

所述第一输入端子12和第一输出端子13透过电路板3与第一磁性线圈4形成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子14和第二输出端子15透过电路板3与第二磁性线圈5形成电连接。

第一输入端子12、第一输出端子13、第二输入端子14和第二输出端子15一端延伸至电路板3,并与电路板3形成电连接,另一端伸出绝缘基座1,用于与外部电路形成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磁性线圈4和第二磁性线圈5包括磁环41、51和缠绕于磁环的漆包线42、52,所述漆包线42、52包括若干延伸出磁环41、51的引线421、521,所述第一磁性线圈4和第二磁性线圈5透过引线421、521与电路板3形成电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电路板3于其底面31和顶面32分别设置有若干相互分隔开的导电片33,所述导电片33呈两排分别布置于底面31和顶面32相对两侧,所述引线421、521与导电片33一一机械并电性连接。

另外,所述电路板3设置有若干用于与第一输入端子12、第一输出端子13、第二输入端子14和第二输出端子15电连接的导电孔34,各第一输入端子12、第一输出端子13、第二输入端子14和第二输出端子15组装于导电孔34内后,进一步进行焊接,从而使之形成固定的电连接。

实施例一,参照图3所示,所述第一输入端子12、第一输出端子13、第二输入端子14和第二输出端子15呈“L”形,所述第一输入端子12与第二输入端子14呈镜像布置,所述第一输出端子13与第二输出端子15呈镜像布置。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入端子12、第一输出端子13、第二输入端子14和第二输出端子15与外部电路形成电连接部分呈平贴状,以利于实现表面贴装(SMT)制程。

实施例二,参照图8所示,所述第一输入端子12、第一输出端子13、第二输入端子14和第二输出端子15呈直线形。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入端子12、第一输出端子13、第二输入端子14和第二输出端子15延伸出绝缘基座1部分呈垂直状。

实施例三,参照图9所示,所述第一输入端子12和第一输出端子13呈“L”形,所述第二输入端子14和第二输出端子15呈直线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端子12和第一输出端子13延伸出绝缘基座1部分呈平贴状,第二输入端子14和第二输出端子15延伸出绝缘基座1部分呈垂直状。

本实用新型通过于绝缘基座1与盖体2间设置电路板3,并于电路板3底面31设置若干与电路板3电连接的第一磁性线圈4,以及于顶面32设置若干与电路板3电连接的第二磁性线圈5,第一磁性线圈4和第二磁性线圈5再通过绝缘基座1上设置的第一输入端子12、第一输出端子13、第二输入端子14和第二输出端子15与外部电路形成电连接,从而实现网络滤波器的垂直叠层设置,节省了网络滤波器布置于外部电路主板时所需的表面组装空间,提升了电路板3的表面利用率,由于为一体化设计,因此,组装容易,可快速组装于外部电路主板上,第一磁性线圈4和第二磁性线圈5均组装于电路板3,且第一磁性线圈4和第二磁性线圈5可通过自动化绕线,生产效率高效。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