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消除静电的清洁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8497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可消除静电的清洁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洁刷,特别涉及一种可消除静电的清洁刷。



背景技术:

在屏幕或碟片的表面,使用日久时,会在其表面附着静电及灰尘等脏污。有必要将这些静电及脏污清除,以保持屏幕或碟片的使用品质。

然而公知的清洁刷,仅对灰尘具有清除效果,其对于静电则不具有消除效果。再者,公知的清洁刷,其被清除的灰尘会附着于刷体,而必须以另外的清除器将所附着的灰尘清除,使用上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消除静电的清洁刷,其同时具有清除灰尘及消除静电的使用功效。

根据本实用新型这一目的,提供一种可消除静电的清洁刷,用以清除被清洁物的表面所附着的静电及灰尘等脏污,该可消除静电的清洁刷包括导电壳体,该导电壳体的底面具有嵌容槽,该导电壳体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两个端壁;以及导电刷,嵌容该嵌容槽,并电性接触于该导电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导电刷包含基台;导电片,设于基台的顶面;以及多束导电纤维,呈U形绕固于基台的左、右侧面及导电片的顶面;基台、导电片及部分的导电纤维嵌容于嵌容槽,且部分的导电纤维呈左、右两排突出于导电壳体的底面,导电片及多束导电纤维电性接触于导电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导电壳体包含壳体本体及导电外壳为覆设于该壳体本体的外表面,壳体本体设有穿孔;基台设有固定孔,导电片设有通孔;清洁刷进一步包括有导电棒,该导电棒具有位于相对向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导电棒穿经壳体本体的穿孔及导电片的穿孔后,以第一端部固定于基台的固定孔,以及以第二端部顶触于导电外壳;导电片及多束导电纤维通过导电棒电性接触于导电壳体的导电外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有座体,该座体枢设于导电壳体的两个端壁,并可旋转地覆盖于导电壳体的底面,且座体在相对于导电壳体的底面的内壁设有刮除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导电壳体的各端壁各设有突轴,且各端壁于各突轴的上、下位置各设有定位突点;座体包含相接续的底板与两个端板,各端板在对应于各突轴及各定位突点的位置各分别设有轴孔与定位孔,各轴孔枢设于各突轴,各定位孔可旋转地卡合定位于各定位突点,刮除板设于座体的底板的内壁,并突向导电壳体的底面。

依据本实用新型可消除静电的清洁刷,同时具有消除静电及清除灰尘的作用,而且利用可旋转的座体的刮除板,可以将清洁时所附着于导电刷端部的灰尘予以刮除,其使用均极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导电刷及清洁元件结合为一体,而且利用可旋转的盖体的刮除板,可以将清洁时所附着在导电刷尖端及清洁元件的表面的灰尘予以刮除,其携带及使用均极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可消除静电的清洁刷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绘示图1所示的清洁刷的分解图。

图3是绘示图1所示的清洁刷沿A-A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4是绘示图3所示的清洁器将其中导电壳体及导电刷旋转向上的剖视图。

图5是绘示图4所示的清洁刷的使用示意图。

图6是绘示图3所示的清洁刷以其座体的刮除板刮除导电刷上的灰尘的使用示意图。

图7是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可消除静电的清洁刷的分解图。

图8是绘示图7所示的清洁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当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请参阅图1至图6,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例的可消除静电的清洁刷包括导电壳体100、导电刷200与座体400。

导电壳体100可为整体为以导电材料例如金属制成,或于壳体的外表面以例如电镀方式电镀金属层而成导电壳体。导电壳体100的底面110具有嵌容槽120。导电壳体100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两个端壁130,各端壁130各设有突轴131,且各端壁130于各突轴131的上、下位置各设有一定位突点132。

导电刷200嵌容导电壳体100的嵌容槽120,并电性接触于该导电壳体100。导电刷200包含有基台210、导电片220与多束导电纤维230。基台210以塑胶制成。导电片220以导电材料例如金属制成,其设于基台210的顶面。多束导电纤维230呈U形绕固于基台210的左、右侧面及导电片220的顶面。基台210、导电片220及部分的导电纤维230乃嵌容于导电壳体100的嵌容槽120,且部分的导电纤维230呈左、右两排突出于导电壳体100的底面110,导电片220及多束导电纤维230电性接触于导电壳体100的内壁。导电片220电性结合多束导电纤维230,具有导电的稳定性。

座体400枢设于导电壳体100的两个端壁130,并可旋转地覆盖于导电壳体100的底面110。且座体400在相对于导电壳体100的底面110的内壁设有刮除板411。具体而言,座体400包含有相接续的底板410与两个端板420;各端板420在对应于导电壳体100的突轴131及定位突点132的位置各分别设有轴孔421与定位孔422;座体400的轴孔421乃枢设于导电壳体100的突轴131,因此座体400可以以突轴131为轴而相对于导电壳体100旋转;定位孔422则随着座体400旋转,而且当定位孔422相对于导电壳体100的定位突点132的位置时,定位孔422与定位突点132乃相互卡合定位。此时,座体400遮护于导电刷200,对于导电刷200具有防尘及保护的作用,而且座体400对于整体清洁刷而言,具有便于稳定摆置的作用。

座体400的刮除板411设于底板410的内壁,并突向导电壳体100的底面110。刮除板411具有整理导电刷200的导电纤维230的作用,以及具有刮除附着在导电纤维230的灰尘的作用。

请一并参阅图5,当欲清除被清洁物如碟片或屏幕500上的静电时,是将导电壳体100连同其导电刷200转向朝向座体400相反的的方向,使得导电刷200的导电纤维230显露于外。此时,使用者手持导电壳体100,并以导电刷200的导电纤维230接触屏幕500的表面来回刷动,则屏幕500上的静电即可通过导电纤维230及导电片220、导电壳体100、以及人体而被导除。在来回刷动导电纤维230时,屏幕500表面上的灰尘也会被扫除或附着于导电纤维230的外端部。

请一并参阅图6,在上述静电导除完成后,可以旋转座体400,使得座体400的刮除板411通过导电刷200的导电纤维230,用以整理导电纤维230,并将附着在导电纤维230外端部上的灰尘予以刮除。

请参阅图7至图8,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例的可消除静电的清洁刷包括有导电壳体100、导电刷200、导电棒300与座体400。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在第一实施例当中,其中导电壳体100为单体结构,在第二实施例当中,其中导电壳体100则为两件式复合结构,并加设导电棒300自导电刷200至导电壳体100。两个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则相同。

再详言之,在第二实施例当中,其中导电壳体100包含壳体本体140及导电外壳150为覆设于该壳体本体140的外表面,且壳体本体140设有穿孔141。导电刷200的基台210设有固定孔211,导电片220设有通孔221。导电棒300具有位于相对向的第一端部310与第二端部320,导电棒300穿经壳体本体140的穿孔141及导电片220的通孔221后,以第一端部310固定于基台210的固定孔211,以及以第二端部320顶触于导电外壳150。因此,导电片220及多束导电纤维230是通过导电棒300电性接触于导电壳体100的导电外壳150。

因而,使用者手持导电外壳150来回刷动导电纤维230时,被清洁物例如屏幕上的静电即可通过导电纤维230及导电片220、导电棒300、导电壳体100的导电外壳150、以及人体而被导除。在来回刷动导电纤维230时,被清洁物表面上的灰尘也会被扫除或附着于导电纤维230的外端部。之后再以座体400的刮除板411将灰尘刮除。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可消除静电的清洁刷,同时具有消除静电及清除灰尘的作用,而且利用可旋转的座体的刮除板,可以将清洁时所附着于导电纤维外端部上的灰尘予以刮除,其使用均极便利。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