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配线架及装有该垂直配线架的机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0208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垂直配线架及装有该垂直配线架的机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垂直配线架及装有该垂直配线架的机柜。



背景技术:

机柜内的配线一般包括起通信作用的线缆配线以及起供电作用的电源配线。

参照图1,目前机柜内的线缆配线一般采用水平安装结构,这种安装结构一般是在柜体1内的顶部或底部装设横向的多孔线架5,在多孔线架5上穿设各种线缆,再用跳线6将柜内的各种设备与多孔线架5上的线缆连接。由于柜内的设备一般是采用垂直堆叠的方式放置,各台设备与多孔线架5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这样就造成实际所需的跳线6的长度不同,而市面上的跳线现在都采用统一的标准被指定为一定规格,比如长度为1米、2米、3米等。在利用标准长度的跳线连线时,势必会有大量长度冗余的跳线,如此会导致柜内布线复杂、不简洁,不利于后期检修、维护。而为了方便后期的维护,需要整理长度有冗余的跳线,将其理顺、盘绕、捆扎,这样的操作往往工作量巨大,但是整理过的跳线只是方便了维护人员的快速识别;但是,每一次新插入跳线,还需重新理线、捆扎,造成大量时间上的浪费,还不一定能理出相应的效果。因此,对柜内线缆的整理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另外,机柜内的供电现在通常采用PDU电源插座供电的方式,PDU 电源插座常采用水平安装结构和垂直安装结构,采用水平安装结构的PDU电源插座同样存在上述问题;而采用垂直安装结构的PDU电源插座虽说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问题,但由于机柜内需要配备主用电源和备用电源这两路电源,这就需要在机柜内配备连个PDU电源插座,两个PDU电源插座安装在机柜的两侧或是同侧,这样不仅会过多占用机柜内宝贵的空间,也会造成柜内布线复杂、不简洁,不利于快速完成维护工作。

因此,现有的机柜,其维护管理较为混乱、困难,维护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配线架,该垂直配线架以垂直布线的结构布线,使布线简洁、清楚。便于快速维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垂直配线架,包括长条状的架体,所述架体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架体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装设有与架体活动连接的接线模块,所述接线模块在安装槽内的位置可调。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模组框架,所述模组框架位于安装槽内并与所述架体活动连接,所述模组框架带有一定数量的模块安装位,所述模块安装位用于安装所述接线模块,所述模组框架在安装槽内的位置可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模组框架与架体的连接结构为内推式卡接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模组框架上位于其安装位处设置有标签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位为插槽,所述接线模块插在插槽内并与模组框架卡接。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长条状的集线槽,所述集线槽的一面为开口,所述架体位于集线槽的开口面,所述架体与集线槽平行设置并与集线槽连接,所述架体与集线槽合围形成收集线缆的空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架体的一侧与集线槽铰接形成可翻转结构,所述架体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将其与集线槽锁定的锁具。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线模块包括至少两个线缆接口以及至少一个跳线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柜,该机柜装配有垂直配线架,柜内布线简洁、清晰,方便快速维护,同时能降低建设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柜,包括柜体、柜门、位于柜体内的设备支架,还包括如垂直配线架,所述垂直配线架垂直设置在柜体内并与柜体连接,所述配线架的数量至少为一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降低整体建设成本,采用该垂直配线架的机柜可以取消原来配线架、光纤配线架、理线架等,取消原来两个PDU;另外可以把大量的1-3米跳线(不好选择采用哪一种会更合适)换成标准的0.5米跳线,这样大大的节省跳线的成本,电源线也可以换成0.5米,也将节省成本。

2、使机柜和机房的布线简洁、整齐、清晰,提升机柜和机房的美观度。

3、降低管理及维护成本。对于一个传统的机柜,每增加一个设备及减少一个设备,均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确认线缆是否与服务器一一对应,很可能出错,同时也需要用大量的时间来理线及扎线,同时很难扎出理想的效果,维护特别麻烦。采用本机柜,所有跳线一目了然,可以直接拨插,不需要梯子等辅助工具,不需要理线扎线。安装快捷,不会有误操作,操作简单,节省大量安装、管理、维护的时间。

4、应用灵活。服务器安装到哪,就可以把网络接口移到哪里,方便简洁,可以按要求配置客户所需的一切标准模块。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机柜内常见的配线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垂直配线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体现接线模块与架体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垂直配线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部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三中垂直配线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B部放大图;

图8为实施例四中垂直配线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五中机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六中机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柜体;2、支撑柱;3、支撑板;4、服务器;5、多孔线架;6、跳线;7、架体;701、骨架;702、安装槽;703、分隔栏;8、接线模块;801、主体;802、限位块;803、跳线接口; 804、压紧螺栓;805、线缆接口;9、凹槽;10、压块;11、卡块; 12、卡槽;13、模组框架;1301、通孔;1302、固定框;1303、标签槽;14、集线槽;15、铰链;16、手动锁;17、过线孔;18、线缆; 19、柜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2,一种垂直配线架,包括架体7和接线模块8,架体7 包括长条状的骨架701和沿骨架70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在架体7上的多个安装槽702,安装槽702贯穿骨架701,相邻两个安装槽702 以骨架701上的分隔栏703隔开。接线模块8安装在安装槽702内。安装槽702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在此情况下其长度与骨架701的长度大体相当。

参照图3,接线模块8的前后两侧均突出于骨架701,在接线模块8的侧部且位于骨架701外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块802,接线模块8的同一侧的前后两个限位块802之间留有空间,该空间的宽度大于骨架701的厚度。前后两限位块802将骨架701位于安装槽702 的边缘的部位夹在中间,接线模块8可沿安装槽702的长度方向——即架体7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在骨架701前侧的限位块802上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栓804。拧紧压紧螺栓804可将接线模块8锁定,使其无法滑动;而拧松压紧螺栓804后可将接线模块8解锁,随后便能在安装槽702内滑动接线模块8,调整其位置。接线模块8的前面为跳线接口803,而接线模块8的后面为线缆接口805,线缆接口805有两个,一为主用,一为备用,接线模块8的前面为跳线接口。在安装现场,将该垂直配线架垂直安装在具有垂直的多层结构的设备支架旁边,在安装槽702内配备与设备支架上的各个设备对应的接线模块8,根据某一台设备的高度位置调节好与其对应的接线模块8的位置并将该接线模块8锁定,再从骨架701背面引入线缆18,将线缆头插入接线模块8的线缆接口805中并将线缆18预留一定的长度,保证接线模块8在一定的范围内滑动时线缆18不会与其脱离,再在接线模块8的跳线接口803中插入跳线6,用跳线6将接线模块8与设备连接起来,便可完成安装。这样,可以实现各个接线模块8与其对应的设备接口的距离比较一致、统一,如此可以使用同一种长度的跳线 6来完成接线工作。采用这种垂直配线架,不会像传统配线安装方式那样出现跳线6长度不一、柜内布线凌乱复杂、理线繁琐、维护困难的问题。当设备的位置需要调整时,可以随之调整与之对应的接线模块8的位置,而无需拆线再次装线,操作十分便捷。

实施例二:

参照图4,一种垂直配线架,一种垂直配线架,包括架体7和接线模块8,架体7包括长条状的骨架701和沿骨架70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在架体7上的多个安装槽702,安装槽702贯穿骨架701,相邻两个安装槽702以骨架701上的分隔栏703隔开。接线模块8安装在安装槽702内。安装槽702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在此情况下其长度与骨架701的长度大体相当。

参照图5,骨架701位于安装槽702的两个侧边缘的部位为向前伸出的固定栏,在固定栏上开设有卡槽12,接线模块8的主体801 的侧部开设有凹槽9,凹槽9内为压块10,压块10的一端露出固定栏外,压块10的另一端与主体801固定,压块10与主体801之间留有空隙,可向主体801中央按压压块10使其活动,在压块10的外侧部设有卡块11,卡块11与卡槽12相匹配,卡块11伸入卡槽12内将主体801锁定。

参照图4,固定栏上的卡槽12的数量为多个,各个卡槽12沿固定栏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要拆下接线模块8,需要同时向接线模块8中央按压两个压块10,使卡块11与卡槽12脱离,再向外拔出接线模块8即可。安装接线模块8的步骤则与之相反。

采用这个结构,可以快速调节每个接线模块8的位置,并能快速互换两个接线模块8的位置。

实施例三:

参照图6,一种垂直配线架,包括架体7、模组框架13以及接线模块8。架体7包括长条状的骨架701和沿骨架70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在架体7上的多个安装槽702,安装槽702贯穿骨架701,相邻两个安装槽702以骨架701上的分隔栏703隔开。模组框架13位于安装槽702内。安装槽702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在此情况下其长度与骨架701的长度大体相当。骨架701位于安装槽702的两个侧边缘的部位为向前伸出的固定栏,在固定栏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卡槽12,模组框架13的侧部设有与卡槽12相匹配的卡块11,卡块11伸入卡槽12内将模组框架13锁定再骨架701上。模组框架 13的前部开设有供跳线接口803穿过的通孔1301,在通孔1301的旁边设置有标签槽1303。

利用平口改锥,将平口改锥的头部插入模组框架13与固定栏之间的空隙中,再扳动平口改锥撬动固定栏,可时模组框架13上的卡块11与固定栏上的卡槽12脱离,随即能取出模组框架13。安装模组框架13的步骤与之相反。

模组框架13的后部设有多个固定框1302,固定框1302的内部插槽即为接线模块8的安装位。

参照图7,接线模块8的前端插入固定框1302中,接线模块8 上的跳线6接口刚好正对模组框架13上的通孔1301。在固定框1302 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楔形的卡槽12,接线模块8的主体801的侧部开设有凹槽9,凹槽9内为压块10,压块10的一端露出固定栏外,压块10的另一端与主体801固定,压块10与主体801之间留有空隙,可向主体801中央按压压块10使其活动,在压块10的外侧部设有系楔形的卡块11,卡块11与卡槽12相匹配,卡块11伸入卡槽12内将接线模块8与模组框架13锁定。

通过按压压块10,使卡块11与卡槽12脱离,便可取出接线模块8。通过模组框架13,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模组框架13上插入不同类型的数量的接线模块8,使之成为接线模组,每个接线模组队应一台具有多条跳线6的设备,需要调整该台设备时,只需调整该接线模组在垂直配线架上的位置,而无需依次各个接线模块8的位置,实现一步到位的调整,十分简便快捷。另外,标签槽1303有利于快速识别线缆18,极大地方便了维护。

实施例四:

参照图8,一种垂直配线架,包括架体7、模组框架13以及集线槽14。架体7包括长条状的骨架701和沿骨架70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在架体7上的多个安装槽702,安装槽702贯穿骨架701,相邻两个安装槽702以骨架701上的分隔栏703隔开。接线框架装在安装槽702内。模组框架13的前部开设有供跳线接口803穿过的通孔1301。安装槽702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在此情况下其长度与骨架701的长度大体相当。骨架701的一侧与集线槽14通过铰链15连接,骨架701 可翻转,骨架701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将其锁定的手动锁16。该种垂直配线架,将其垂直安装在设备支架的旁边后,可以将线缆18隐藏在集线槽14内,使得线缆18的布线更加美观,也有利于节省安装现场的空间。打开手动锁16后翻开骨架701,可以快速便捷地完成更换接线模组的位置以及拆换接线模块8等操作。

实施例五:

参照图9,一种机柜,包括柜体1、柜门19,柜体1内设置有四根竖直的支撑柱2,在四根支撑柱2之间由上至下装有多个支撑板3,在支撑板3上放置有服务器4(也可以是其他设备),在服务器4的接口侧设有垂直配线架,垂直配线架包括集线槽14、与集线槽14以铰链15连接的并带有安装槽702的骨架701、以及卡接固定在安装槽702内的模组框架13,模组框架13背面插接有多个接线模块8。柜体1顶部开设有过线孔17,线缆18从过线孔17处引入集线槽14 内,接线模块8的线缆接口805连接集线槽14内的线缆18,接线模块8的跳线接口803通过跳线6连接服务器4的接口。骨架701上设置手动锁16将其与集线槽14锁定。

这种机柜,可以取消原来配线架、光纤配线架、理线架等,另外可以把大量的1-3米跳线6(不好选择采用哪一种会更合适)换成标准的0.5米跳线6,这样大大的节省建设成本;另外,由于可以采用统一长度的跳线6,柜内的布线非常简洁、清晰、一目了然,极大地减少了配线的工作量以及方便后期的维护。

实施例六:

参照图10,一种机柜,包括柜体1、柜门19,柜体1内设置有四根竖直的支撑柱2,在四根支撑柱2之间由上至下装有多个支撑板 3,在支撑板3上放置有服务器4(也可以是其他设备),在服务器4 的两侧均设有垂直配线架,垂直配线架包括集线槽14、与集线槽14 以铰链15连接的并带有安装槽702的骨架701、以及卡接固定在安装槽702内的模组框架13,模组框架13背面插接有多个接线模块8。柜体1顶部开设有过线孔17,线缆18从过线孔17处引入集线槽14 内,接线模块8的线缆接口805连接集线槽14内的线缆18,接线模块8的跳线接口803通过跳线6连接服务器4的接口。骨架701上设置手动锁16将其与集线槽14锁定。

其中一侧的垂直配线架用于装配弱电——主要为通信配线,而另一侧的垂直配线架用于装配强电——即电源配线。这样实现了强电和弱电分离,符合电气规范。用于电源配线的垂直配线架的接线模组集成主用电源接线模块8和备用电源接线模块8,主用电接线模块8和备用电接线模块8采用交叉排布的方式分布在垂直配线架上,采用不同颜色标定不同的输入电路。这样,就实现了将两路电源集成在一个垂直配线架上形成具有两路电源的专用PDU插座,而无需向传统的机柜那样必须配备两个PDU电源插座。如此,可以采用统一的电源线将服务器4与接线模组连接,实现分组输出,使柜内的电源布线简洁明了。便于后期快速维护;另外由于柜内结构得到简化,建设成本也降低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