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补调光调色智能LED驱动电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8095阅读:8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互补调光调色智能LED驱动电源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驱动电源,特别涉及一种互补调光调色智能LED驱动电源结构。



背景技术:

LED是一种能够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的半导体器件,它不同于白炽灯钨丝发光与节能灯三基色粉发光的原理,而是采用电场发光。在现代社会中,因为LED体积小、寿命长、光效高、无辐射与低功耗等优点使得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LED作为光源的LED灯具。

不同色温的光源能带给用户不同的感受,色温的喜好也是因人而定,灯具需具备色温调节功能。而且,用户在不同的时段惯用于不同亮度的灯,所以,根据客户使用要求的不同,灯具需具备亮度调节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互补调光调色智能LED驱动电源结构,使调光调色更精确,配色更精准,且能大大节约调色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互补调光调色智能LED驱动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RS485控制模块、两路调光模块和驱动电源模块;

所述RS485控制模块用于生成占空比相加为1的PWM1信号和PWM2信号;

所述驱动电源模块用于将市电转成LED灯所需的直流电,具有两个LED接入端;

所述两路调光模块结构相同,分别根据PWM1信号和PWM2信号调节驱动电源模块中两个LED接入端的输出电流。

其中,所述RS485控制模块包括RS485芯片、电阻R17、电阻R19、电阻R22、电阻R24、光耦一的发光件PC1B和光耦二的发光件PC2B;RS485芯片的BT脚和CT脚分别经电阻R22和电阻R24后接地,RS485芯片的PWM1脚经电阻R17后接光耦一的发光件PC1B的阳极,RS485芯片的PWM2脚经电阻R19后接光耦二的发光件PC2B的阳极,光耦一的发光件PC1B的阴极和光耦二的发光件PC2B的阴极均接地,RS485芯片的GND脚接入驱动电源模块中。

其中,所述调光模块包括控制芯片U2、电感T1E1、二极管D4、二极管D12、光耦一的受光件PC1A、MOS管Q2、电阻4、电阻7、电阻8、电阻9、电阻11、电阻12、电阻13、电阻14、电阻15、电阻R28、电容C5、电容C6和电容C15;控制芯片U2的1脚分别接电阻R8的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9的另一端经电阻R7后分别接电感T1E1的一端和二极管D4的阳极,电感T1E1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4的阴极经电阻R28后分别接控制芯片U2的4脚和电容C15的正极,电容C15的正极还用于接驱动电源模块,电容C15的负极接地,控制芯片U2的8脚接光耦一的受光件PC1A的集电极,受光件PC1A的发射极接地,控制芯片U2的6脚接地,控制芯片U2的5脚接电阻R11和二极管D12的阴极并联的一端,电阻R11和二极管D12的阳极并联的一端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接MOS管Q2的栅极和经电阻R14后接地,MOS管Q2的源极分别接电阻R13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和经并联的电阻15与电阻R4后接地,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结控制芯片U2的3脚和经电容C6后接地,电容C5的另一端接MOS管Q2的漏极,MOS管Q2的漏极还用于接驱动电源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RS485芯片生成占空比相加为1的PWM1信号和PWM2信号,控制驱动电源模块中两个LED接入端的电流,以实现对双色LED灯具的互补调光调色,使得调光调色更精确,配色更精准,大大节约了调色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为RS485控制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图3为调光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互补调光调色智能LED驱动电源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RS485控制模块、两路调光模块和驱动电源模块。

RS485控制模块用于生成占空比相加为1的PWM1信号和PWM2信号。如图2所示,RS485控制模块包括RS485芯片、电阻R17、电阻R19、电阻R22、电阻R24、光耦一的发光件PC1B和光耦二的发光件PC2B;RS485芯片的BT脚和CT脚分别经电阻R22和电阻R24后接地,RS485芯片的PWM1脚经电阻R17后接光耦一的发光件PC1B的阳极,RS485芯片的PWM2脚经电阻R19后接光耦二的发光件PC2B的阳极,光耦一的发光件PC1B的阴极和光耦二的发光件PC2B的阴极均接地,RS485芯片的GND脚接入驱动电源模块中。

驱动电源模块用于将市电转成LED灯所需的直流电,具有两个LED接入端,分别为LED1接入端和LED2接入端,两个LED接入端分别接双色LED灯具中的两个LED灯。

两路调光模块结构相同,分别根据PWM1信号和PWM2信号调节驱动电源模块中两个LED接入端的输出电流。如图3所示,调光模块包括控制芯片U2、电感T1E1、二极管D4、二极管D12、光耦一的受光件PC1A、MOS管Q2、电阻4、电阻7、电阻8、电阻9、电阻11、电阻12、电阻13、电阻14、电阻15、电阻R28、电容C5、电容C6和电容C15;控制芯片U2的1脚分别接电阻R8的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9的另一端经电阻R7后分别接电感T1E1的一端和二极管D4的阳极,电感T1E1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4的阴极经电阻R28后分别接控制芯片U2的4脚和电容C15的正极,电容C15的正极还用于接驱动电源模块,电容C15的负极接地,控制芯片U2的8脚接光耦一的受光件PC1A的集电极,受光件PC1A的发射极接地,控制芯片U2的6脚接地,控制芯片U2的5脚接电阻R11和二极管D12的阴极并联的一端,电阻R11和二极管D12的阳极并联的一端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接MOS管Q2的栅极和经电阻R14后接地,MOS管Q2的源极分别接电阻R13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和经并联的电阻15与电阻R4后接地,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结控制芯片U2的3脚和经电容C6后接地,电容C5的另一端接MOS管Q2的漏极,MOS管Q2的漏极还用于接驱动电源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程序控制,RS485芯片的PWM1脚和PWM2脚会生成占空比相加为1的PWM1信号和PWM2信号,PWM1信号会通过光耦一进入到与之光耦一的受光件连接的控制芯片U2内,使得控制芯片U2根据PWM1信号的幅度变化给MOS管Q2输出相应大小幅度的门极电压,控制MOS管Q2开关的大小幅度,以达到驱动电源模块中LED1接入端输出电流变化的效果,最终实现接在LED1接入端的LED灯调光的效果。由于PWM1信号和PWM2信号的占空比相加为1,若在驱动电源模块的两个LED接入端分别接白灯和黄灯,在调色温时,白灯为45%,那黄灯就为55%,可使受两路调光模块调色的灯实现互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