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模块及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9570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固定模块及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固定模块及散热装置,尤指一种用以将散热座固定于基板上的固定模块及装设有此固定模块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散热装置与电子装置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电子装置在运作时,电路中的电流会因阻抗的影响而产生不必要的热能,如果这些热能不能有效地排除而累积在电子装置内部的电子元件上,电子元件便有可能因为不断升高的温度而损坏。因此,散热装置的优劣影响电子装置的运作甚巨。目前,电子装置最常用的散热装置是通过将热管的一端接触会产生热的电子元件,另一端连接散热片,并以风扇对散热片进行散热。一般而言,热管藉由散热座固定于电子元件上,而散热座固定于承载电子元件的基板上。因此,如何稳固地将散热座固定于基板上,便成为设计上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以将散热座固定于基板上的固定模块及装设有此固定模块的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根据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模块包含二支架、四固定件、四第一弹性件以及四限位件。支架具有二通孔。固定件具有一头部以及一杆部。杆部穿设于通孔中。杆部具有一第一凹槽。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杆部上。第一弹性件的二端分别抵接于头部与支架。限位件套设于杆部上。限位件具有多个限位部。限位部突伸于第一凹槽中。第一弹性件与限位件位于支架的相对二侧。该杆部另具有一螺纹,该第一凹槽位于该头部与该螺纹之间。

进一步,该头部具有一第二凹槽以及一环形侧墙,该环形侧墙环绕该第二凹槽的周围。

更进一步,另包含四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套设于该杆部上,该第二弹性件的二端分别抵接于该限位件与该支架。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设置于一基板上。基板提供四固定孔。散热装置包含一散热模块以及一固定模块。散热模块包含一散热座。固定模块包含二支架、四固定件、四第一弹性件以及四限位件。支架具有二通孔。固定件具有一头部以及一杆部。杆部穿设于通孔中。杆部具有一第一凹槽。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杆部上。第一弹性件的二端分别抵接于头部与支架。限位件套设于杆部上。限位件具有多个限位部。限位部突伸于第一凹槽中。第一弹性件与限位件位于支架的相对二侧。二支架分别抵接于散热座的相对二侧,且四固定件分别固定于四固定孔中,使得散热座固定于基板上。

进一步,该杆部另具有一螺纹,该第一凹槽位于该头部与该螺纹之间。

更进一步,该头部具有一第二凹槽以及一环形侧墙,该环形侧墙环绕该第二凹槽的周围。

更进一步,该固定模块另包含四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套设于该杆部上,该第二弹性件的二端分别抵接于该限位件与该支架。

更进一步,该基板包含一电子元件,该散热座设置于该电子元件上。

更进一步,该散热模块包含多个散热片、多个热管以及一风扇,该些散热片间隔排列且套设于该些热管上,该散热座具有多个容置槽,该些热管设置于该些容置槽中,该风扇设置于该些散热片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以固定模块的二支架分别抵接于散热座的相对二侧,再以四固定件对应基板上的四固定孔将二支架固定于基板上。藉此,即可稳固地将散热座固定于基板上。在将固定件固定于固定孔中时,第一弹性件可增加固定过程的稳定性。此外,限位件与固定件的第一凹槽配合,可防止固定件脱离支架的通孔。

关于本实用新型之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之散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散热装置移除散热片、热管与风扇后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的固定模块与散热座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的固定模块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为图3中的固定模块的爆炸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之散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7为图6中的散热装置移除散热片、热管与风扇后的立体图。

图8为图7中的固定模块与散热座的爆炸图。

图9为图8中的固定模块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0为图8中的固定模块的爆炸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1' 散热装置

3 基板

10 散热模块

12、12' 固定模块

30 电子元件

32 固定座

100 散热座

102 散热片

104 热管

106 风扇

120 支架

122 固定件

124 第一弹性件

126 限位件

128 第二弹性件

320 固定孔

1000 容置槽

1200 通孔

1220 头部

1222 杆部

1224 螺纹

1226 第一凹槽

1228 第二凹槽

1230 环形侧墙

1260 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的散热装置1移除散热片102、热管104与风扇106后的立体图,图3为图2中的固定模块12与散热座100的爆炸图,图4为图3中的固定模块12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5为图3中的固定模块12的爆炸图。

如图1至图2所示,散热装置1包含一散热模块10以及一固定模块12。散热模块10包含一散热座100、多个散热片102、多个热管104以及一风扇106。散热片102间隔排列且套设于热管104的散热段上。散热座100具有多个容置槽1000。热管104的吸热段设置于容置槽1000中。风扇106设置于散热片102上。

于此实施例中,散热装置1设置于一基板3上。于实际应用中,基板3可为一电路板。基板3包含一电子元件30,例如处理器、显示适配器或其它集成电路芯片等。散热座100即是设置于电子元件30上,使得热管104的吸热段贴附于电子元件30上。热管104的吸热段吸收电子元件30产生的热量后,将热量经由热管104的散热段传导至散热片102,再由风扇106对散热片102进行散热。此外,基板3提供四固定孔320。于此实施例中,可于基板3上设置一固定座32,且于固定座32的四角落形成四固定孔320。

如图4与图5所示,固定模块12包含二支架120、四固定件122、四第一弹性件124以及四限位件126。支架120具有二通孔1200。固定件122具有一头部1220、一杆部1222以及一螺纹1224,其中杆部1222具有一第一凹槽1226,且第一凹槽1226位于头部1220与螺纹1224之间。于此实施例中,固定件122可为螺丝,且第一弹性件124可为弹簧。

组装时,可先将第一弹性件124套设于杆部1222上,再将固定件122的杆部1222穿设于支架120的通孔1200中,使得第一弹性件124的二端分别抵接于固定件122的头部1220与支架120。接着,再将限位件126自固定件122的螺纹1224的端部套设于固定件122的杆部1222上。于此实施例中,限位件126呈环形且具有多个向内突出的限位部1260。因此,可使限位件126的限位部1260突伸于杆部1222的第一凹槽1226中,以防止固定件122脱离支架120的通孔1200。组装完成后,第一弹性件124与限位件126即分别位于支架120的相对二侧,如图4所示。

当用户欲以固定模块12将散热座100固定于基板3上时,可先将散热座100设置于电子元件30上。接着,将固定模块12的二支架120分别抵接于散热座100的相对二侧。接着,将四固定件122分别固定于四固定孔320中,使得散热座100固定于基板3上。于此实施例中,固定孔320可为螺孔,使得固定件122的螺纹1224可螺固于固定孔320中。在将固定件122固定于固定孔320中时,第一弹性件124被压缩而产生弹力顶住固定件122的头部1220,可增加固定过程的稳定性。

此外,固定件122的头部1220可具有一第二凹槽1228以及一环形侧墙1230,其中环形侧墙1230环绕第二凹槽1228的周围。于此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228为十字形。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228亦可为一字形。因此,使用者可藉由配合第二凹槽1228的拆装工具(例如,十字形或一字形的螺丝起子)来转动固定件122,以拆装固定模块12。由于环形侧墙1230环绕第二凹槽1228的周围,因此,当使用者用力过大而使拆装工具脱离第二凹槽1228时,环形侧墙1230可止挡拆装工具,以防止拆装工具损坏基板3上的电子元件。

请参阅图6至图10,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的立体图,图7为图6中的散热装置1'移除散热片102、热管104与风扇106后的立体图,图8为图7中的固定模块12'与散热座100的爆炸图,图9为图8中的固定模块12'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10为图8中的固定模块12'的爆炸图。

散热装置1'与上述的散热装置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散热装置1'的固定模块12'另包含四第二弹性件128,如图6至图10所示。第二弹性件128套设于固定件122的杆部1222上,其中第二弹性件128的二端分别抵接于限位件126与支架120。组装完成后,第一弹性件124与第二弹性件128即分别位于支架120的相对二侧,如图9所示。于此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128可为弹簧。由于第一弹性件124与第二弹性件128分别位于支架120的相对二侧,第一弹性件124与第二弹性件128可维持固定件122的垂直度,使得使用者可轻易地将固定件122的螺纹1224与固定孔320对位,进而增进组装效率。需说明的是,图6-图10中与图1-图5中所示相同标号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以固定模块的二支架分别抵接于散热座的相对二侧,再以四固定件对应基板上的四固定孔将二支架固定于基板上。藉此,即可稳固地将散热座固定于基板上。在将固定件固定于固定孔中时,第一弹性件及/或第二弹性件可增加固定过程的稳定性。此外,当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分别位于支架的相对二侧时,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可维持固定件的垂直度,使得使用者可轻易地将固定件的螺纹与固定孔对位,进而增进组装效率。再者限位件与固定件的第一凹槽配合,可防止固定件脱离支架的通孔。更甚者,固定件的头部的环形侧墙可止挡拆装工具,以防止拆装工具损坏基板上的电子元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