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滤波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5601阅读:15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拟电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源滤波电路。



背景技术:

利用PWM信号转DC信号精确控制模拟电参量的应用场景,现有的降低纹波的处理方式,最简单的是直接加大电源输出部分的滤波电容,还有就是添加各种电感和电容的滤波组合,这样的做法可以有效的降低直流电源的纹波,但是要去到比较低的纹波要求的时候,有两个问题比较难以处理:

1、当电源的体积有要求的时候,输出滤波元器件的摆放空间有限,不可能随意增大电感和电容元件的容量,要效果好,电感的参数和电容的容量要大,但是,参数变大了,体积也要相应的加大,这就会与电源的实际空间有限产生矛盾;

2、同等的纹波水平,传统的滤波方法会造成很大的时延,当需要实时反映信号处理的场合,很难兼顾和满足快速响应输入信号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体积小以及反应时效快的电源滤波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源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1A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A,PWM信号分别从第一运算放大器U1A的反向输入端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A的正向输入端进入电路,第一运算放大器U1A的正向输入端与分压电阻R2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A的反向输入端与分压电阻R3连接,与分压电阻R2并联的偏置电阻R1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A的反向输入端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A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A输出端通过滤波电阻R5与耦合单元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A输出端通过滤波单元R4与耦合单元连接。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耦合单元由并联的电容C1和电容C2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源滤波电路,通过运算放大器把输入的PWM信号做一个处理,变成两个完全相反的PWM信号,相反的PWM信号波滤波形成锯齿波,锯齿波通过耦合单元进行耦合,一正一负锯齿形状的纹波叠加,纹波的幅度就就趋于或等于零了,降低了纹波和噪声。本滤波电路针对传统的滤波电路,滤波效果更好,体积更小,针对信号的反应时间更加敏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一种电源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1A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A,PWM信号分别从第一运算放大器U1A的反向输入端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A的正向输入端进入电路,第一运算放大器U1A的正向输入端与分压电阻R2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A的反向输入端与分压电阻R3连接,与分压电阻R2并联的偏置电阻R1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A的反向输入端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A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A输出端通过滤波电阻R5与耦合单元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A输出端通过滤波单元R4与耦合单元连接。所述耦合单元由并联的电容C1和电容C2组成。本实用新型中运算放大器采用LM324。

PWM信号分别从第一运算放大器U1A的反向输入端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A的正向输入端进入电路,R2,R3是分压电阻,因为第一运算放大器U1A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A是反着接的,所以第一运算放大器U1A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A的输出就是互相相反的方波。然后第一运算放大器U1A的经过电阻R5,第二运算放大器U2A的经过电阻R4后形成相反的锯齿波,两相反的锯齿经过电容C1和电容C2,把两个互相正反的信号耦合在一起,最后得到的就是一个比较完美的低纹波的直流信号。

当PWM信号转换为DC直流信号时,是能够降低其纹波和噪声的,现在的做法是采用传统RC滤波电路和兀型滤波电路。本滤波电路,纹波效果更加好。通过运算放大器LM324把输入的PWM信号做一个处理,变成两个PWM信号,这两个PWM信号相位完全相反,然后对这两个信号分别初步滤波,形成有比较大纹波的直流DC信号,这两个信号的纹波形状为锯齿波,互相反相。然后采用电容的通交流,隔直流的特性,把互为倒相这两路大纹波的DC直流信号通过电容耦合在一起,一正一负锯齿形状的纹波叠加,纹波的幅度就趋于或等于零了,就能降低纹波和噪声了。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