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模块数据中心及其空调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085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模块数据中心及其空调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微模块数据中心制冷领域,具体是一种微模块数据中心及其空调管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各行业的业务和数据正由分散部署走向集中,数据中心的数据量急剧膨胀,传统数据中心面临的能耗压力、管理压力、高可用性压力、快速投运压力和业务连续性压力日益增加。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微模块数据中心因其具备绿色节能、可快速部署及易扩容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

然随着云计算和虚拟化的迅猛发展,微型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功率密度越来越高,并出现了多个微型模块化数据中心并行设置的情况,微型模块化数据中心的高密部署对制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降低微模块数据中心的能耗,提高数据中心的制冷效率,往往在微模块数据中心采用冷冻水型的列间空调(即水冷列间空调)制冷。

但是在实际制冷过程中,会出现因列间空调供水故障致使微模块数据中心局部热量堆积的现象,安全隐患极大,严重影响微模块数据中心运行的可靠性。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模块数据中心及其空调管路系统,用于提高微模块数据中心冷冻水型列间空调制冷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微模块数据中心的安全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模块数据中心空调管路系统,包括一组分水器和至少一微模块数据中心安有的一组水冷列间空调,所述分水器的数量少于各所述微模块数据中心的水冷列间空调的数量之和,各分水器的出水口的数量之和不少于各所述微模块数据中心的水冷列间空调的数量之和;

各所述的微模块数据中心的每个水冷列间空调的进水口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在相应分水器的相应出水口上,各分水器分别通过相应的管路与各所述微模块数据中心的至少一水冷列间空调的进水口相连。

所述的微模块数据中心均包括通道、以及设置在该通道两旁的两排服务器机柜,该所述的两排服务器机柜所在的机柜排中分别设有一组所述的水冷列间空调;

各微模块数据中心的各排服务器机柜所在机柜排中的水冷列间空调的数量不少于所述分水器的数量,所述的分水器各自连接各微模块数据中心的每排服务器机柜所在机柜排中的至少一水冷列间空调。

对于各所述的微模块数据中心,其各排服务器机柜所在的机柜排中还分别设有配电柜。

各微模块数据中心的每排服务器机柜所在机柜排中的水冷列间空调的数量与所述分水器的数量相等,所述的分水器各自连接各微模块数据中心的每排服务器机柜所在机柜排中的一水冷列间空调,所述的分水器与各微模块数据中心的每排服务器机柜所在机柜排中的水冷列间空调一一对应。

各所述分水器的出水口上分别设有控制阀。

其中,上述的一组水冷列间空调,均为安装在同一微模块数据中心的水冷列间空调。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微模块数据中心,该微模块数据中心安有如上所述的微模块数据中心空调管路系统。在该如上所述的微模块数据中心空调管路系统中,所述的一组水冷列间空调,均为安装在同一微模块数据中心的水冷列间空调。

在该微模块数据中心,所述微模块数据中心空调管路系统的各分水器的出水口上分别设有控制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能够通过分水器为单一的微模块数据中心进行交叉供水、也能够通过分水器为多个微模块数据中心进行交叉供水,使得在其中的某个或某些分水器故障无法提供冷冻水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各相应微模块数据中心都有相应的水冷列间空调能够获取到相应的冷冻水,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各相应微模块数据中心都有水冷列间空调处于制冷状态,以免引起各相应微模块数据中心IT设备因过热而宕机,进而提高微模块数据中心的安全可靠性。

由此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微模块数据中心空调管路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1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微模块数据中心空调管路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2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微模块数据中心,2、服务器机柜,3、水冷列间空调,4、分水器,5、分水器,6、出水口,7、控制阀,8、管路,9、管路,10、配电柜,11、天窗,12、通道门,13、微模块数据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微模块数据中心空调管路系统,包括一组分水器和一组安装在微模块数据中心1的水冷列间空调3。所述分水器的数量为2个,即分水器4和分水器5。所述水冷列间空调的数量为4个。各分水器分别带有6个出水口6。各分水器的出水口6的数量之和为12个,多于所述水冷列间空调3的总数。每个水冷列间空调3的进水口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在相应分水器的相应出水口6上,两个分水器分别通过两个相应的管路与两个相应的水冷列间空调3的进水口相连。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微模块数据中心包括通道、以及设置在该通道两旁的两排服务器机柜2,该所述的两排服务器机柜2所在的机柜排中分别设有两个所述的水冷列间空调3。各排服务器机柜2所在机柜排中的水冷列间空调3的数量与所述分水器的数量相等,两分水器各自连接每排服务器机柜2所在机柜排中的一水冷列间空调3。各排服务器机柜2所在的机柜排中还分别设有配电柜10。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分水器的出水口6上分别设有控制阀7,便于分水调控。

使用时,将水冷列间空调3安装在上述微模块数据中心相应位置,通过上述两个分水器或通过上述两分水器中的任意一个,即可实现为微模块数据中心相应的水冷列间空调3供应冷冻水。其中,当其中的一个分水器故障无法为其对应的水冷列间空调3供应冷冻水时,可通过另一分水器为其他相应的水冷列间空调3供应冷冻水,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微模块数据中心有相应的水冷列间空调3能够获取到相应的冷冻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微模块数据中心在其中的部分分水器故障时,依然有水冷列间空调3处于制冷状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微模块数据中心IT设备因过热而宕机的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微模块数据中心的安全可靠性。

此外,为增加所述微模块数据中心空调管路系统使用的便利性,在具体实施时,还可设置一用于连接自来水供水系统的进水管路,并将所述分水器各自的进水口通过相应的支管与所述的进水管路相连通。使用时,将所述的进水管路与自来水供水系统,如自来水管相连通,即可实现对各分水器的供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微模块数据中心,安有如上所述的微模块数据中心空调管路系统。

鉴于本微模块数据中心安有如上所述的微模块数据中心空调管路系统,其具有上述微模块数据中心空调管路系统的全部优点,为简化说明书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本申请未在附图中画出该所述的微模块数据中心,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的说明书附图图1、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对微模块数据中心空调管路系统的文字描述,很容易能够实现本微模块数据中心,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方式2:

图2为本发明所述微模块数据中心空调管路系统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所述的一组水冷列间空调3为设置在两个微模块数据中心的所有的水冷列间空调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水器的数量少于各所述微模块数据中心的水冷列间空调3的数量之和,各分水器的出水口6的数量之和多于各所述微模块数据中心的水冷列间空调3的数量之和;两个微模块数据中心的每个水冷列间空调3的进水口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在相应分水器的相应出水口6上,两个分水器分别通过相应的管路与各所述微模块数据中心的至少一水冷列间空调3的进水口相连。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微模块数据中心,即微模块数据中心1和微模块数据中心13分别包括通道、以及设置在该通道两旁的两排服务器机柜2。微模块数据中心1和微模块数据中心1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通道两端的通道门12、以及设置在通道顶部的天窗11。每个微模块数据中心的两排服务器机柜2所在的机柜排中分别设有2个水冷列间空调3;

两个分水器各自通过其上相应的两个出水口6,对应连接每个微模块数据中心的各排服务器机柜2各自所在机柜排中的一个水冷列间空调3。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所述的两个微模块数据中心,其各排服务器机柜2所在的机柜排中也分别设有配电柜10。

使用时,将水冷列间空调3安装在上述两个微模块数据中心的相应位置,通过上述两个分水器或通过上述两分水器中的任意一个,即可实现为上述两微模块数据中心相应的水冷列间空调3供应冷冻水。

综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采用了两个分水器,分水器1和分水器2,两个分水器各自带有5个出水口6,实现了对多个微模块数据中心内的水冷列间空调3交叉供水,当其中一台分水器出现故障而无法为相应的水冷列间空调3提供冷冻水时,可通过另外的分水器对另外的一些相应的水冷列间空调3提供冷冻水,进而确保与当前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的分水器相连的空调正常运行,以此确保了每个微模块数据中心都有水冷列间空调3处于制冷状态,以免IT设备因过热而宕机,进而提高了微模块数据中心的安全可靠性。

同样地,为增加所述微模块数据中心空调管路系统使用的便利性,在具体实施时,可设置一用于连接自来水供水系统的进水管路,并将所述分水器各自的进水口通过相应的支管与所述的进水管路相连通。使用时,将所述的进水管路与自来水供水系统,如自来水管相连通,即可实现对各分水器的供水。

综上,本发明不仅提高了微模块数据中心的安全可靠性,还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