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拖行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0821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拖行电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拖行电箱。



背景技术:

在压铸行业中,压铸机电箱通过安装吊装孔环再用行车运输。电箱高度2m,安装工在电箱顶端安装吊环,存在安全隐患,操作行车要有一定技术水平。现有的电箱主体1的结构如图1~3所示,电箱支架2的结构如图4~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电箱支架为整体封闭式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吊装方式安全性差的缺陷,而考虑采用更方便操作的叉车运输,又针对现有的电箱结构无法使叉车的端部伸入的缺陷,而提供了一种可拖行电箱。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拖行电箱,所述可拖行电箱包括一电箱主体和连接于所述电箱主体底部的一电箱支架,其特点在于,所述电箱支架为前端、后端和底端完全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电箱支架的前端、后端分别可拆卸式地设有一前封板、一后封板,所述前封板的外形尺寸与所述电箱支架的前端的开口结构相同,所述后封板的外形尺寸与所述电箱支架的后端的开口结构相同,且所述后封板的底部还开设有一电箱出线口。

较佳地,所述电箱主体与所述电箱支架之间为螺钉连接。

较佳地,所述前封板与所述电箱支架的前端之间为螺钉连接。

较佳地,所述后封板与所述电箱支架的后端之间为螺钉连接。

较佳地,所述电箱支架的左侧内部和右侧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垂直设有一肋板。

较佳地,所述电箱出线口为一矩形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箱结构克服了电箱运输方式上的缺陷,操作简单,易于上手;而且节约时间,省去操作工装吊环,吊带时间;电箱运输高度降低,增强安全性;运输定位更精准,解决了行车定位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箱主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电箱主体结构的左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电箱主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电箱支架结构的主视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电箱支架结构的左视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电箱支架结构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可拖行电箱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箱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箱支架的主视图。

图10为图9沿B-B剖面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前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后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图1~6中,电箱主体1,电箱支架2;

图7~12中,电箱主体1,电箱支架3,肋板301,前封板4,后封板5,电箱出线口5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拖行电箱,如图7~12所示。所述可拖行电箱包括一电箱主体1和连接于所述电箱主体1底部的一电箱支架3,所述电箱支架3为前端、后端和底端完全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电箱支架3的前端、后端分别可拆卸式地设有一前封板4、一后封板5,所述前封板4的外形尺寸与所述电箱支架3的前端的开口结构相同,所述后封板5的外形尺寸与所述电箱支架3的后端的开口结构相同,且所述后封板5的底部还开设有一电箱出线口501。叉车运输时,叉车的端部直接从电箱支架3的前端伸入至后端,将电箱水平托起。

所述电箱主体1与所述电箱支架3之间为螺钉连接。

所述前封板4与所述电箱支架3的前端之间为螺钉连接。

所述后封板5与所述电箱支架3的后端之间为螺钉连接。

所述电箱支架3的左侧内部和右侧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垂直设有一肋板301。所述电箱出线口501为一矩形开口。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