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灯具的调光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3435阅读:1007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灯具的调光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灯具的调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ED灯具的调光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0-10V LED调光驱动电源主流方案由前级功率变化线路加次级DC-DC控制芯片组成,信号通过调节次级DC-DC芯片调光脚,改变电源输出电流。DC-DC芯片的调光信号一般为PWM/ADJ模拟电压,当使用ADJ模拟电压做为0-10V调光应用时由于芯片的调光脚电压一般为0-6V,所以必须对0-10V信号通过分压电路转换成符合DC-DC芯片要求的信号电压。

现有技术当中的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外接电阻进行分压,这种方式简单便捷,但会出现一个弊端:由于0-10V调光器的带载能力和信号电压的纹波大小及芯片内部调光电路开启/关断阀值电压的影响,在信号电压接近关闭阀值点时会出现闪烁的情况,即低端调光闪烁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LED灯具的调光电路。

一种LED灯具的调光电路,包括用于调节亮度的直流变压输出模块以及射极跟随电路;所述射极跟随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直流变压模块的亮度控制输入端;所述射极跟随电路输入端接入可变电压信号源。

进一步的,所述射极跟随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电路以及三极管;所述信号输入电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所述信号输入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可变电压信号源。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输入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稳压管;所述第一电阻一端连接驱动电源,另一端串联第二电阻后连接所述三极管基极,所述稳压管的正极接地,负极并接所述三极管集电极以及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的节点。

进一步的,还包括分压电路,所述分压电路设置在所述亮度控制输入端以及所述射极跟随电路输出端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分压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一端连接所述射极跟随电路的输出端,另一端串接所述第四电阻后接地;所述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之间的节点连接所述亮度控制输入端。

进一步的,所述分压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四电阻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可变信号源的电压范围为0-10V。

进一步的,所述三极管为NPN三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LED灯具的调光电路,起到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射极跟随电路中三极管的压差,提前关断调光电路,避免低端调光闪烁现象。

2)电路结构简单,在无外接调光信号时,提供稳定的10V电压信号,使电路正常工作,避免无调光信号时电路没有输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架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的电路原理图。

驱动电源为1;直流变压输出模块为2;射极跟随电路为3;信号输入电路为31;分压电路为32;第一电阻为R1;第二电阻为R2;第三电阻为R3;第四电阻为R4;第一电容为C1;稳压管为ZD1;三极管为Q1;DC-DC芯片为U1;可变电压信号源为SIG;亮度控制输入端为ADJ。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

现有技术中,由于调光器的带载能力和信号电压的纹波大小及芯片内部调光电路开启或关断阀值电压的影响,在电压信号接近关闭阀值点时会出现闪烁的情况,这种现象称为低端调光闪烁现象。低端调光闪烁现非常影响用户体验,甚至会对用户的视力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设计灯具时需要尽量避免这种现象出现。

实施例1:

一种LED灯具的调光电路,用于对LED灯具的亮度进行调节,同时不会产生低端调光闪烁效应,如图1所示,其包括驱动电源1、直流变压输出模块2以及射极跟随电路3。驱动电源1将220V的市政交流电转换成为低压直流电源。直流变压输出模块2用于为LED灯具提供稳定的不同电压伏值的输出电压,射极跟随电路3则为了使输出电压在全范围内更加稳定。

具体的,驱动电源1通过整流桥、PWM控制器以及绕组将交流电进行转换。直流变压输出模块2连接在绕组的副边,包括DC-DC芯片U1以及其外围电路,其具有一个亮度控制输入端ADJ、正输出端以及负输出端。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分别连接LED灯具的正极和负极。亮度控制输入端ADJ接收一定范围伏值的电压信号,并根据电压信号的大小来对LED灯具的亮度进行控制,本实施例中,电压信号的伏值越大,则LED灯具的亮度越高。

亮度控制输入端ADJ接收的电压信号由可变电压信号源SIG获得,可变电压信号源SIG可以是0-10V模拟信号。可变电压信号源SIG需要通过射极跟随电路3间接与直流变压输出模块2连接。射极跟随电路3包括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直流变压模块的亮度控制输入端ADJ,输入端则接入可变电压信号源SIG。通过相关元器件的调节,在调光电压信号低于一定值时,射极跟随电路3则断开,进而将该值提高至大于低端调光闪烁现象出现的电压阈值即可以使直流变压输出模块2提前停止工作,避免了低端调光闪烁现象的出现。

本实施例中,可变信号源的电压范围为在0V到10V之间。

实施例2:

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射极跟随电路3包括信号输入电路31以及三极管Q1本实施例中的三极管Q1为NPN三极管Q1。信号输入电路31的输入端连接可变电压信号源SIG。在与三极管Q1配合方面,信号输入电路31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其为三极管Q1的基极提供稳定的电压,同时防止当没有可变电压信号时误认为引脚悬空的问题。

而信号输入电路31方面,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以及稳压管ZD1;第一电阻R1一端连接驱动电源1,另一端串联第二电阻R2后连接三极管Q1基极,稳压管ZD1的正极接地,负极并接三极管Q1集电极以及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之间的节点。稳压管ZD1将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之间的节点电压限制在一个确定的值上,保证了工作时三极管Q1的集电极的电位稳定。同时给三极管Q1基极提供电压,避免无调光信号时电路没有输出。另外,为了保护DC-DC芯片U1,必须提供芯片亮度控制输入端ADJ所需电压范围,还包括分压电路32,该分压电路32设置在亮度控制输入端ADJ以及射极跟随电路3输出端之间。分压电路32包括串联的第一电容C1、第三电阻R3以及第四电阻R4;第三电阻R3一端连接射极跟随电路3的输出端,另一端串接第四电阻R4后接地;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之间的节点连接亮度控制输入端ADJ。另外第一电容C1与第四电阻R4并联。

本实施例的调光电路在工作过程中,可变电压信号源SIG发出的0-10V电压信号加在三极管Q1的基极,经过射极跟随电路3后转换为调光信号,并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输出,通过分压电路32的分压后,调光信号形成符合DC-DC芯片U1要求的信号电压。

此过程中,假设直流变压输出模块2的DC-DC芯片U1关断阀值为0.2V,通过调整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的阻值大小,避免当调光电压信号接近三极管工作/关断点时,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的阻值分压电压信号在DC-DC芯片U1关断阀值点。由于三极管Q1B-E级的电压为0.5V-0.7V时,射极跟随电路3才开始正常工作,即可变电压信号源SIG的电压小于0.5V时三极管Q1已关断,此时DC-DC芯片U1的亮度控制输入端ADJ已无电压,即提前关断了调光信号,从而有效规避低端调光闪烁现象。

本实施例中,DC-DC芯片U1为调光口需接高电平正常工作的芯片,其型号可以但不仅限于为SD42527。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