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路灯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70163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路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太阳能路灯是以太阳的光为主要能源,白天太阳能板把太阳光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里面,晚上储存有电能的蓄电池提供LED照明,白天充电,晚上照明,无需铺设复杂和昂贵的线路管线等,同时可以任意调整灯具的布局,避免乡村农作时挖沟灌水挖断线路和电线老化带来的安全事故,安全节能高效且无其它污染,充电和使用全靠太阳能控制器自身通过太阳光感应自动控制,无需人工操作,工作稳定可靠,节省电费和电力资源,免维护,太阳能路灯的实用性已充分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现阶段太阳能路灯电源都是使用多串多并,但多并蓄电池在使用中电池的一致性要特别高,如果有一节电池一致性出现问题,会导致整个电池组充不进电,放不出电,电池的寿命决定了太阳能路灯的寿命。且现有的控制系统控制开关少,不能实现灵活地开关切换控制。

另外,太阳能锂电一般是装在灯具里面,或者单独一个电池盒抂在灯杆上,蓄电池的工作温度是-10度到55度,夏天很多地区太阳对电池模块暴晒,里面的电池模块在充电过程中也会发热,温度很容易超过55度,从而大大影响太阳能路灯的稳定性和寿命。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太阳能路灯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太阳能路灯控制系统,该太阳能路灯控制系统采用多个控制开关对路灯系统实施智能控制,有利于保障路灯稳定长期工作。

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太阳能路灯控制系统,包括MCU、光伏板、电压检测电路、电池模块和LED发光模组;

光伏板通过第二控制开关为电池模块充电;电池模块通过第三控制开关为LED发光模组供电;第二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开关的控制端分别接MCU的2个输出端;

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三电阻串联形成的分压支路与光伏板的输出端口并联;第一电阻与第三电阻的连接点通过第二电阻接MCU的输入端口。

所述的输入端口为A/D转换端口。

太阳能路灯控制系统还包括风扇控制电路;风扇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一控制开关、第四电阻和风扇;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光伏板的正极,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经串联的第一控制开关、第四电阻以及风扇接地。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接MCU的1个输出端。

控制开关为三极管或NMOS管、PMOS管,或普通继电器或固态继电器;

光伏板的输出端还并联有电容C1以及第一二极管D1,D1的阴极接光伏板的正极。第一二极管D1用于防止电流反向流动。

电池模块为蓄电池或锂电池。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路灯控制系统,采用3个控制开关分别实现对充电、风扇和照明的控制,控制灵活;另外,具有电压检测电路,能实时检测光伏板的电压输出,当电压低于预设阈值时,停止对锂电池充电(具体控制为现有成熟技术,且不涉及控制方法和程序);具有风扇控制电路,为电池模块(蓄电池或锂电池)散热,有利于延长电池模块的寿命,保障太阳能路灯寿命。总之,这种太阳能路灯控制系统功能丰富,易于推广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路灯控制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一种太阳能路灯控制系统,包括MCU、光伏板、电压检测电路、电池模块和LED发光模组;

光伏板通过第二控制开关Q2为电池模块充电;电池模块通过第三控制开关Q3为LED发光模组供电;第二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开关的控制端(NET2和NET4)分别接MCU的2个输出端;

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第一电阻和第三电阻串联形成的分压支路与光伏板的输出端口并联;第一电阻与第三电阻的连接点通过第二电阻R2接MCU的输入端口(即NET1端)。

所述的输入端口为A/D转换端口。

太阳能路灯控制系统还包括风扇控制电路;风扇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一控制开关Q1、第四电阻R4和风扇;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光伏板的正极,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经串联的第一控制开关、第四电阻以及风扇接地。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NET3接MCU的1个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开关优选PMOS管,控制开关的控制端为PMOS管的G极;PMOS管的S极接高电压端,即Q1,Q2和Q3的S极分别接D2的阴极、光伏板的正极和电池模块的正极。Q1,Q2和Q3的D极分别接R4、电池模块的正极和LED模组的正极。

控制器为单片机(如AT89C51)、ARM处理器或DSP等,优选带有AD转换功能的DSP,如TMS320F24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