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7116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磁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条。



背景技术:

电磁炉具有加热快速、无明火、安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电磁炉主要包括底壳、位于底壳顶部的面板以及位于底壳内的线圈盘。其中,线圈盘包括线圈盘架以及绕设在线圈盘架上的线圈。电磁炉的工作原理为:利用高频的电流通过线圈,从而产生无数封闭的磁场力,磁力线切割面板上的锅具,在锅具的底面形成无数小涡流,从而对锅具进行加热。为了使线圈通电产生的磁力线集中在线圈盘上方,即,指向面板上的锅具,通常在线圈盘架上安装磁条,通过磁条进行导磁,防止磁力线泄露,从而提高对锅具的加热效率。

其中,磁条具体包括:第一主体部和至少一个第二主体部,第二主体部为由第一主体部的端部垂直向上延伸而形成,第二主体部的顶端通常与线圈的上表面平齐或者高出线圈的上表面,以提高磁条对磁力线的引导效果。其中,第二主体部的顶端整体为一平面。现有技术将磁条装配到线圈盘架上通常有两种装配方式:第一种是第二主体部的整个顶面暴露在线圈盘架的顶面,第二种是第二主体部的整个顶面包裹在线圈盘架内。

然而,若将第二主体部的整个顶面全部暴露在线圈盘架的顶面,会导致第二主体部的顶部容易受外物的碰撞而发生破损;若使第二主体部的整个顶面位于线圈盘架内,则会导致装配工人无法目测磁条是否已安装到位,导致装配不方便、装配不良率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条,以减小磁条的第二主体部的顶部与外部碰撞受破损的机率,同时方便工人判断磁条是否安装到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条,包括:第一主体部和至少一个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为由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端部垂直向上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顶面具有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且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形成为台阶,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中的所处位置较高的平面的宽度为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中的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的宽度的2倍以上,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高度差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高度的比值大于1/3,其中,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高度为所处位置较高的平面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顶面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磁条,通过使第二主体部的顶面具有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形成为台阶,也就是说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处高度不同,从而在装配磁条时,可使所处位置较高的平面暴露在线圈盘架的顶面,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位于线圈盘架内(比如,将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抵接在线圈盘架内),即,第二主体部的顶面只有一部分暴露在线圈盘架的顶面,另一部分位于线圈盘架内,从而减小了磁条的第二主体部的顶部与外部碰撞受破损的机率,而且方便工人判断磁条是否安装到位,同时,由于暴露在线圈盘架顶面的平面宽度为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中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的宽度的2倍以上,且使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高度差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高度的比值大于1/3,从而在保证第二主体部顶部的暴露部分具有足够的强度的同时,使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在装配时有足够的宽度用来定位。

可选的,所述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高度差的比值范围为1/4~1/3。

这样在保证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有足够的宽度进行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第二主体部的顶部的结构强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高度差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5~1。

可选的,所述第二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平面的内侧,所述第一平面所处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平面所处的高度。

由于磁条的第二主体部位于线圈的外侧,通过使第二主体部顶面的第二平面位于第一平面的内侧,即,第二平面比第一平面更靠近线圈,由于更靠近线圈的第二平面所处的高度低于第一平面所处的高度,因此,可保证向上的磁力线的切割范围,使切割到锅具底面上的磁力线更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锅具的加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二主体部为一个,以使所述磁条形成为L型磁条。

通过将磁条设置为L型,以对向下的磁力线和向线圈盘外侧泄露的磁力线进行引导,进一步提高了线圈外围区域的加热效率,继而提高了对锅具的加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结合处平滑过渡。

这样设置可减小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结合处的应力,避免应力过大而导致其结合处断裂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了磁条的结构强度。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条,包括:第一主体部和至少一个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为由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端部垂直向上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顶面具有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且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形成台阶,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中所处位置较高的平面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中的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的宽度的比值范围为0.8~1.2,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高度差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高度的比值小于1/4。

本实用新型的磁条,通过使第二主体部的顶面具有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形成为台阶,也就是说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处高度不同,从而在装配磁条时,可使所处位置较高的平面暴露在线圈盘架的顶面,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位于线圈盘架内(比如,将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抵接在线圈盘架内),即,第二主体部的顶面只有一部分暴露在线圈盘架的顶面,另一部分位于线圈盘架内,从而减少了磁条的第二主体部的顶部与外部碰撞受破损的机率,而且方便工人判断磁条是否安装到位,同时,由于暴露在线圈盘架顶面的平面的宽度与位于线圈盘架内的平面宽度的比值为0.8~1.2,且使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高度差与第二主体部的高度的比值小于1/4,从而在保证第二主体部顶部的暴露部分具有足够的强度的同时,使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在装配时有足够的宽度用来定位。

可选的,所述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高度差的比值范围为3/4~1。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定位的可靠性,同时保证了第二主体部的顶部的结构强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高度差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5~1。

可选的,所述第二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平面的内侧,所述第一平面所处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平面所处的高度。

通过使第二主体部顶面的第二平面位于第一平面的内侧,即,第二平面比第一平面更靠近线圈,由于更靠近线圈的第二平面所处的高度低于第一平面所处的高度,因此,可保证向上的磁力线的切割范围,使切割到锅具底面上的磁力线更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锅具的加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二主体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主体部分别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两端,以使所述磁条形成为U型磁条。

这样通过将磁条设置为U型,从而对向下的磁力线和向线圈盘两侧泄露的磁力线同时进行引导,进一步提高了该磁条所对应的线圈的外围区域和内围区域的加热效率,继而提高了对锅具的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磁条的侧视结构图;

图2为图1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磁条的俯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磁条安装在线圈盘上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图4中右半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磁条安装在线圈盘上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磁条的侧视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磁条的俯视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磁条装配在线圈盘上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图9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磁条装配在线圈盘上时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磁条;

11—第一主体部;

111—第一阶梯段;

112—第二阶梯段;

113—倾斜段;

12—第二主体部;

121—第一平面;

122—第二平面;

a、b—宽度;

h—高度差;

h1—厚度;

h2—高度;

2—线圈盘架;

21—绕线隔板;

20—定位凸台;

3—线圈;

31—内环线圈绕组;

32—外环线圈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磁条的侧视结构图。图2为图1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磁条的俯视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磁条安装在线圈盘上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图4中右半部分的结构放大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磁条安装在线圈盘上的结构示意图二。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磁条。该磁条1包括:第一主体部11和至少一个第二主体部12,其中,第二主体部12为由第一主体部11的端部垂直向上延伸而形成。参照图1所示,第一主体部11具体指的是磁条1的横向设置的那部分,第二主体部12为磁条1的竖向设置的那部分。

下面通过将该磁条1应用在电磁炉的线圈盘上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电磁炉主要包括:底壳、面板和线圈盘。其中,面板位于底壳的顶部,面板可以是陶瓷面板,也可以是玻璃面板,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线圈盘位于底壳内,线圈盘具体包括:线圈盘架2和绕设在线圈盘架2上的线圈3,电磁炉的加热原理为:利用高频的电流通过线圈3,从而产生无数封闭的磁场力,磁力线切割面板上的锅具,在锅具的底面形成无数小涡流,从而对锅具进行加热。为了使线圈3通电产生的磁力线集中在线圈盘上方,即,指向面板上的锅具,通常在线圈盘架2上安装磁条1,通过磁条1进行导磁,将磁力线导向线圈盘上方,从而防止磁力线泄露,提高对锅具的加热效率。

为了减小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二主体部12的顶部在装配时受外物碰撞而发生破损的机率,同时方便工人观察磁条安装是否到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体部12的顶面具有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且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形成为台阶,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中的所处位置较高的平面的宽度a为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中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的宽度b的2倍以上。也就是说,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所处的高度不同,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中所处位置较高的平面的宽度a较大。同时,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之间的高度差h与第二主体部12的高度h2的比值大于1/3,其中,此处的第二主体部12的高度h2为所处位置较高的平面与第一主体部11的顶面之间的距离。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平面121/第二平面122的宽度具体指的是第一平面121/第二平面122在沿第一主体部11的长度方向(图中1中的横向)上的尺寸。

这样在装配磁条1时,可使所处位置较高的平面暴露在线圈盘架2的顶面,使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位于线圈盘架2内,也就是说,第二主体部12的顶面只有一部分暴露在线圈盘架2的顶面,另一部分位于线圈盘架2内,与现有技术将第二主体部12的整个顶面暴露在线圈盘架2的顶面相比,明显减小了磁条1的第二主体部12的顶部与外部碰撞受破损的机率,而且方便工人判断磁条1是否安装到位。比如,在具体实现时,可将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中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抵接在线圈盘架2内,以实现对磁条1的较好定位。同时,由于暴露在线圈盘架2顶面的平面宽度a为位于线圈盘架2内的平面宽度b的2倍以上,使得暴露部分的宽度较大,且第一平面121和所述第二平面122之间的高度差h与第二主体部12的高度h2的比值大于1/3,从而在使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在装配时有足够的宽度用来定位的同时,大大保证了第二主体部12顶部的暴露部分具有足够的强度。

具体实现时,可以在线圈盘架2上开设可容纳第二主体部12的容纳腔,该容纳腔的顶部具有开口,开口处设有定位凸台20,将磁条1安装好之后,第二主体部12的顶面的所处位置较高的平面暴露在开口中,第二主体部12的顶面的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抵接在定位凸台20的底面,从而在减小第二主体部12的顶部与外部碰撞受破损的机率的同时,使得磁条1更易定位。当然,也可以在容纳腔内设置其他定位件,通过定位件对第二平面122进行定位。

继续参照图1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体部12为1个,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磁条1具体为L型磁条。第二主体部12具体由第一主体部11的靠近线圈盘架2外缘的一端垂直向上延伸而形成。也就是说,在装配好之后,第二主体部12位于线圈3的外侧,通过第二主体部12对向线圈盘外侧泄露的磁力线进行引导,进一步提高了线圈3外围区域的加热效率,继而提高了对锅具的加热效率。参照图4所示,第一主体部11的内端靠近线圈盘架2的中心,第一主体部11的外端位于线圈盘架2的外边沿,第二主体部12垂直设置在第一主体部11的外端,且位于线圈3的外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二主体部12也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二主体部12分别垂直设置在第一主体部11的两端,也就是说,使磁条1形成为U型磁条,U型磁条对向下的磁力线和向线圈盘两侧泄露的磁力线同时进行引导,进一步提高了该磁条1所对应的线圈3的外围区域和内围区域的加热效率。

较为优选的,第一主体部11和第二主体部12的结合处平滑过渡。这样设置可减小第一主体部11和第二主体部12结合处的应力,避免应力过大而导致其结合处断裂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了磁条1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磁条1,通过使第二主体部12的顶面具有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形成为台阶,也就是说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所处高度不同,从而在装配磁条1时,可使所处位置较高的平面暴露在线圈盘架2的顶面,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位于线圈盘架2内(比如,将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抵接在线圈盘架2内),即,第二主体部12的顶面只有一部分暴露在线圈盘架2的顶面,另一部分位于线圈盘架2内,从而减小了磁条1的第二主体部12的顶部与外部碰撞受破损的机率,而且方便工人判断磁条1是否安装到位;由于暴露在线圈盘架顶面的平面宽度为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中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的宽度的2倍以上,且使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之间的高度差h与所述第二主体部12的高度h2的比值大于1/3,从而在保证第二主体部12顶部的暴露部分具有足够的强度的同时,使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在装配时有足够的宽度用来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磁条1不仅可以应用在电磁炉的线圈盘上,也可以应用在其他利用电磁加热原理进行加热的电器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平面121所处的高度高于第二平面122所处的高度,第二平面122位于第一平面121的内侧。也就是说,上述的所处高度较高的平面为第一平面121,所处高度较低的平面为第二平面122。此处的内侧指的是第二平面122比第一平面121更靠近线圈盘中心。由于在装配后,磁条1的第二主体部12位于线圈3的外侧,通过使第二主体部12顶面的第二平面122位于第一平面121的内侧,即,第二平面122比第一平面121更靠近线圈3,由于更靠近线圈3的第二平面122所处的高度低于第一平面121所处的高度,因此,可保证向上的磁力线的切割范围,使切割到锅具底面上的磁力线更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锅具的加热效率。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二平面122所处的高度高于第一平面121所处的高度,在装配时,第二平面122暴露在线圈盘架2的顶面,第一平面121位于线圈盘架2内,即,第二主体部12的顶面只有其中一部分暴露在线圈盘架2的顶面,这样同样可减小磁条1的第二主体部12的顶部与外部碰撞受破损的机率,且方便工人判断磁条1是否安装到位。

其中,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的宽度b与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之间的高度差h的比值范围为1/4~1/3。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指的是,第二平面122的宽度b与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之间的高度差h的比值范围为1/4~1/3。这样在保证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有足够的宽度进行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第二主体部12的顶部的结构强度。

具体实现时,可将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之间的高度差h与第一主体部11的厚度h1的比值设置在1/5~1之间。示例性的,根据磁条1强度及成本等因素,磁条1厚度可设置在3mm~8mm,此处磁条1的厚度指的是第一主体部11的厚度h1,比如,磁条1的厚度h1为8mm,此时可将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的高度差h设置为8mm。再例如,磁条1的厚度h1为6mm,此时可将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的高度差h设置为1.2mm或2mm。

进一步地,参照图4所示,磁条1可以安装在线圈盘架2的底部,比如,磁条1通过螺钉、耐高温胶体等固定在线圈盘架2的底部。或者,参照图6所示,磁条1也可以通过注塑与线圈盘架2一体成型,具体地,磁条1放置进模具内时,第二主体部12的第二平面122顶到模具上起到限位作用,第一平面121与模具之间具有2~5毫米的间隙,模具内注射塑料胶时,胶料可在此间隙内流。具体装配时,可以是,多个磁条1以线圈盘架2的中心为圆心呈辐射状排布在线圈盘架2上。

具体实现时,为了使穿透锅底的磁力线更趋均匀,本实施例中,线圈3具体包括:内环线圈绕组31和位于内环线圈绕组31外侧的外环线圈绕组32,内环线圈绕组31和外环线圈绕组32之间具有间隔,且内环线圈绕组31的绕线层数小于外环线圈绕组32的绕线层数,从而提高加热的均匀性。具体地,可在线圈盘架2的顶面设置绕线隔板21,相邻的绕线隔板21形成为绕线槽,漆包线沿着绕线槽绕设,从而在线圈盘架2上形成线圈3。由于在装配时,整个线圈3的上表面需在同一平面上,而由于内环线圈绕组31和外环线圈绕组32的绕线层数不同,会使内环线圈绕组31的下表面和外环线圈绕组32的下表面因层数不同而形成台阶面,层数越多越在最底层,层数越少的绕圈线组的下表面距离线圈3下方的磁条的距离越远,距离越远则磁条对线圈绕组的聚磁效果越差,导致加热效率降低。基于此,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主体部11位于线圈3的下方,因此,通过对第一主体部11的结构进行改进,参照图1所示,第一主体部11包括:对应内环线圈绕组31的第一阶梯段111和对应外环线圈绕组32的第二阶梯段112,第一阶梯段111的所处的高度高于第二阶梯段112所处的高度,这样保证层数较少的内环线圈绕组31与磁条1之间的距离,保证了聚磁效果。

其中,第一阶梯段111和第二阶梯段112通过倾斜段113过渡,较为优选的,第一阶梯段111和倾斜段113的结合处、倾斜段113和第二阶梯段112的结合处均平滑过渡,这样可减小结合处的应力,进一步提高磁条1的结构强度。其中,第一阶梯段111、第二阶梯段112和倾斜段113一体成型。当然,第一阶梯段111和第二阶梯段112也可以通过竖直段过渡。

实施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磁条的侧视结构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磁条的俯视结构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磁条装配在线圈盘上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0为图9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磁条装配在线圈盘上时的结构示意图二。参照图7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结构的磁条。

该磁条1包括:第一主体部11和至少一个第二主体部12,第二主体部12为由第一主体部11的端部垂直向上延伸而形成。参照图7所示,其中,第一主体部11具体指的是磁条1的横向设置的那部分,第二主体部12为磁条1的竖向设置的那部分。

为了减小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二主体部12的顶部在装配时受外物碰撞而发生破损的机率,同时方便工人观察磁条安装是否到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体部12的顶面具有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且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形成台阶,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中所处位置较高的平面的宽度a与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中的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的宽度b的比值范围为0.8~1.2,第一平面121和所述第二平面122之间的高度差h与第二主体部12的高度h2的比值小于1/4。

这样在装配磁条1时,可使所处位置较高的平面暴露在线圈盘架2的顶面,使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位于线圈盘架2内,也就是说,第二主体部12的顶面只有一部分暴露在线圈盘架2的顶面,另一部分位于线圈盘架2内,与现有技术将第二主体部12的整个顶面暴露在线圈盘架2的顶面相比,明显减小了磁条1的第二主体部12的顶部与外部碰撞受破损的机率,而且方便工人判断磁条1是否安装到位。比如,在具体实现时,可将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中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抵接在线圈盘架2内,以实现对磁条1的较好定位。同时,由于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中所处位置较高的平面的宽度a与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中的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的宽度b的比值范围为0.8~1.2,且第一平面121和所述第二平面122之间的高度差与所述第二主体部12的高度的比值小于1/4,从而在使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在装配时有足够的宽度用来定位的同时,大大保证了第二主体部12顶部的暴露部分具有足够的强度。

具体实现时,可以在线圈盘架2上开设可容纳第二主体部12的容纳腔,该容纳腔的顶部具有开口,开口处设有定位凸台20,将磁条1安装好之后,第二主体部12的顶面的所处位置较高的平面暴露在开口中,第二主体部12的顶面的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抵接在定位凸台20的底面,从而在减小第二主体部12的顶部与外部碰撞受破损的机率的同时,使得磁条1更易定位。当然,也可以在容纳腔内设置其他定位件,通过定位件对第二平面122进行定位。

继续参照图7至图1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体部12为2个,两个第二主体部12分别垂直设置在第一主体部11的两端,也就是说,使磁条1形成为U型磁条,U型磁条对向下的磁力线和向线圈盘两侧泄露的磁力线同时进行引导,进一步提高了该磁条1所对应的线圈3的外围区域和内围区域的加热效率。具体实现时,可以使第一主体部11沿线圈盘的径向延伸,位于第一主体部11内端(靠近线圈盘架中心的一端)的第二主体部12位于线圈内环的内侧,位于第一主体部11外端(靠近线圈盘架边缘的一端)的第二主体部12位于线圈外环的外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二主体部12也可以为1个,第二主体部12具体位于第一主体部11的外端(靠近线圈盘架2外缘的一端)。或者,参照图9或图11所示,当线圈3包括内环线圈绕组31和外环线圈绕组32时,可以将磁条1一部分设置为L型磁条,一部分设置为U型磁条,使L型磁条对应内环线圈绕组31和外环线圈绕组32,使U型磁条对应外环线圈绕组32,示例性的,L型磁条和U型磁条以线圈盘架的中心为圆心呈辐射状排布在线圈盘架2的底部,L型磁条和U型磁条间隔设置。通过L型磁条同时对内环线圈绕组31和外环线圈绕组32的磁力线进行引导,通过U型磁条对外环线圈绕组32的磁力线进行引导,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锅具的加热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磁条1,通过使第二主体部12的顶面具有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形成为台阶,也就是说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所处高度不同,从而在装配磁条1时,可使所处位置较高的平面暴露在线圈盘架2的顶面,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位于线圈盘架2内(比如,将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抵接在线圈盘架2内),即,第二主体部12的顶面只有一部分暴露在线圈盘架2的顶面,另一部分位于线圈盘架2内,从而减小了磁条1的第二主体部12的顶部与外部碰撞受破损的机率,而且方便工人判断磁条1是否安装到位,同时,由于暴露在线圈盘架2顶面的平面的宽度a与位于线圈盘架2内的平面宽度b的比值为0.8~1.2,且使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高度差与第二主体部的高度的比值小于1/4,从而在保证第二主体部12顶部的暴露部分具有足够的强度的同时,使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在装配时有足够的宽度用来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磁条1不仅可以应用在电磁炉的线圈盘上,也可以应用在其他利用电磁加热原理加热的电器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平面122位于第一平面121的内侧,第一平面121所处的高度高于第二平面122所处的高度。也就是说,上述的所处高度较高的平面为第一平面121,所处高度较低的平面为第二平面122。此处的内侧指的是第二平面122比第一平面121更靠近线圈盘中心。通过使第二主体部12顶面的第二平面122位于第一平面121的内侧,即,第二平面122比第一平面121更靠近线圈3,由于更靠近线圈3的第二平面122所处的高度低于第一平面121所处的高度,因此,可保证向上的磁力线的切割范围,使切割到锅具底面上的磁力线更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锅具的加热效率。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二平面122所处的高度高于第一平面121所处的高度,在装配时,第二平面122暴露在线圈盘架2的顶面,第一平面121位于线圈盘架2内,即,第二主体部12只有其中一部分暴露在线圈盘架2的顶面,这样同样可减小磁条1的第二主体部12的顶部与外部碰撞受破损的机率,且可方便工人观察磁条1是否安装到位。

其中,可将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的宽度b与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之间的高度差h的比值设置在3/4~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指的是,第二平面122的宽度b与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之间的高度差h的比值范围为3/4~1。这样在保证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有足够的宽度进行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第二主体部12的顶部的结构强度。此外,可将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之间的高度差h与第一主体部11的厚度h1的比值设置在1/5~1之间,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第一主体部11的聚磁效果,同时保证了第二主体部12顶部的强度。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达到相同或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