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进出港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1491发布日期:2018-06-12 22:19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船舶进出港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进出港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船舶智能通信系统,CDMAModem和远洋船舶智能通信控制器经由以太网线与以太网集线器连接,海事卫星Mini-C站、海事卫星F站和海事卫星B站与远洋船舶智能通信控制器连接。以太网集线器输入端还连接有船端邮件服务器。这样的船舶通信系统,能够对通信费用、速率、效率进行综合智能分析并进行智能路由 ,实现对通信信道和通信方式的控制,达到性价比最高,效果最佳的同时,实现岸基对本系统船载设备的远程控制,可以方便有效、直观实时、低成本地实现对船舶的调度管理,弥补目前船舶调度管理中通信手段成本高的不足。但该系统还是无法实现对船舶和海上人员的精确定位,进行实施搜救。

由此便推出了一种结合RFID技术与移动通信网络的船舶进出港管理系

统,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中心管理平台、至少一交换机、至少一岸基基站、以及多个船舶电子信标;所述中心管理平台包括一通信服务器、一数据服务器和一应用服务器;通信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均与交换机连接,所述交换机经互联网或者网络专线与岸基基站进行通信,多个船舶电子信标均与岸基基站进行通信;所述船舶电子信标安装于船舶上,所述船舶电子信标包括:标识船舶自身信息的船舶RFID标签、船载移动通信模块、船载RFID

发射模块;所述船舶电子信标能将船舶RFID标签的信息经由船载移动通信模块或船载RFID发射模块发送至岸基基站;所述岸基基站包括岸基RFID读取模块、移动通信模块和数据汇聚传输模块,岸基RFID读取模块读取船载RFID发射模块所发送的信息,移动通信模块读取船载移动通信模块所发送的信息,数据汇聚传输模块将岸基基站接收到的信息处理后与中心管理平台进行通信;

所述数据服务器对船舶自身信息的船舶RFID标签、岸基基站以及多个船舶电子信标的信息数据进行记录和存储管理;

所述通信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交换机以基于GIS的电子地图应用为基础,支持多个RFID模块或船载移动通信模块同时在线,将岸基基站、多个船舶电子信标组建一动态的进出港管理系统;

当船舶电子信标与岸基基站间的距离在RFID传输距离内时,船舶电子信标与岸基基站经由RFID信道进行数据传输,当船舶电子信标与岸基基站距离在RFID传输距离以外时,经由通信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岸基基站获得的船舶RFID标签经所述数据汇聚传输模块发送给中心管理平台,中心管理平台对船舶的进出港进行管理,并进行船舶进出港的相关监管。

所述系统还包括多个的监控单元,所述监控单元经互联网或者网络专线与所述中心管理平台通信;所述监控单元能对岸基基站能否进行正常运作进行监控管理。

所述岸基基站架设于港口码头,岸基基站经由移动通信网络或RFID信道与船舶电子信标进行数据交换与解析,从而判断船舶电子信标距离岸基基站的方向、距离和进出港行为,并进行数据处理,最后经由数据汇聚传输模块将信息传递到中心管理平台。

当船舶电子信标经由船载RFID发射模块将船舶RFID标签发送给岸基基

站时,岸基基站经由岸基RFID读取模块进行接收;当船舶电子信标经由船载移动通信模块将船舶RFID标签发送给岸基基站时,岸基基站经由移动通信模块进行接收。

经由通信服务器和交换机将岸基基站、多个船舶电子信标组建一动态的船舶识别管理平台,经由数据服务器将船舶自身信息的船舶RFID标签的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当船舶电子信标与岸基基站间的距离在RFID传输距离内时,船舶电子信标与岸基基站经由RFID信道进行数据传输,当船舶电子信标与岸基基站距离在RFID传输距离以外时,经由通信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岸基基站获得的船舶RFID标签经所述数据汇聚传输模块发送给中心管理平台,中心管理平台对船舶的进出港进行管理。本发明把传统RFID技术与移动通信网络结合,可以极大提高船舶进出港管理的有效距离,扩展管理功能,从而将管理漏洞最大程度降低。

通信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均设置在服务器机箱里,服务器机箱为经过铝合金材料制造构成,以此来作为防护通信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良好运行的箱体,伴着需求的增加, 服务器机箱里通信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的访问量越来越大,通信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的温度升高也就越来越快,由此让牵引降温机的马达须在大载荷和很长的运行周期下运行,马达在运行之际也会升温,这样在升温条件下运行,不利于马达的使用年限与安全,若马达毁损、运行不畅就会不利于通信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信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就常常会由于温升而毁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舶进出港管理系统,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若马达毁损、运行不畅就会不利于通信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信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就常常会由于温升而毁损的缺陷。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舶进出港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船舶进出港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中心管理平台1、至少一交换机2;所述中心管理平台1包括一通信服务器11、一数据服务器12和一应用服务器13;通信服务器11、数据服务器12、应用服务器13均与交换机2连接;

所述通信服务器11、数据服务器12、应用服务器13设置在服务器机箱中,所述服务器机箱包括两头贯通的定位腔体A1、用于联结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2、制冷用拱状体A3与用于让气流来回运动的两头贯通的腔体,所述两头贯通的定位腔体A1的下部同所述用于联结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2的上部相接,所述用于联结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2里设有长方体状阻挡片A4。

所述长方体状阻挡片A4处在用于联结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2的上部,所述用于联结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2的下部等距开有贯通口C1,所述贯通口C1等距排列于用于联结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2下部的下壁面上,所述制冷用拱状体A3处在用于联结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2之下,所述制冷用拱状体A3包括4-40个拱状的用来排热的两头贯通的腔体D1,所述用来排热的两头贯通的腔体D1上开有贯通槽D2,所述贯通槽D2等距排列于用来排热的两头贯通的腔体D1的外壁上,各个所述用来排热的两头贯通的腔体D1的上部同对应的贯通口C1相通,一个用来排热的两头贯通的腔体D1同一个贯通口C1相通,所述用来排热的两头贯通的腔体D1的个数同所述贯通口C1的个数一致,且一一对应,用来排热的两头贯通的腔体D1固联于贯通口C1之下,所述制冷用拱状体A3里的全部用来排热的两头贯通的腔体D1的下部聚合在一起。

所述贯通槽D2面向拱状体之外。

所述用于让气流来回运动的两头贯通的腔体包括用于进风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6、鼓风机A7与用于导风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8,所述用于进风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6的一头同制冷用拱状体A3的下部相通,所述用于进风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6的另一头同鼓风机A7相连,所述鼓风机A7的另一头同用于导风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8相连,所述用于导风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8同用于联结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2相通,所述用于导风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8同用于联结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2相通所在之处在长方体状阻挡片A4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这样,长方体状阻挡片A4同用于联结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2的下壁间构成了中空区域,在运行时,启动鼓风机A7,鼓风机A7一则实现传递性能,把气流传递至用于导风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8,接着传递至长方体状阻挡片A4同用于联结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2的下壁间的中空区域里,鼓风机二则实现吸风的性能,增强中空区域里的气流涌过用来排热的两头贯通的腔体D1,而传递至用于进风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6,其气流传递期间,气流经过用来排热的两头贯通的腔体D1上的贯通口C1涌出,减小服务器机箱里热量,用来排热的两头贯通的腔体D1构成了拱状架构,于是气流经各个朝向流出,大大促进了服务器机箱内气体流动,制冷性能佳并使得制冷速度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岸基基站和船舶电子信标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服务器机箱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图3所示,船舶进出港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中心管理平台1、至少一交换机2、至少一岸基基站3、以及多个船舶电子信标4(其中,中心管理平台1,交换机2,岸基基站3,船舶电子信标4的具体数量视部署情况而定,);所述中心管理平台1包括一通信服务器11、一数据服务器12和一应用服务器13;通信服务器11、数据服务器12、应用服务器13均与交换机2连接;

所述通信服务器11、数据服务器12、应用服务器13设置在服务器机箱中,所述服务器机箱包括两头贯通的定位腔体A1、用于联结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2、制冷用拱状体A3与用于让气流来回运动的两头贯通的腔体,所述两头贯通的定位腔体A1的下部同所述用于联结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2的上部相接,所述用于联结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2里设有长方体状阻挡片A4。

所述长方体状阻挡片A4处在用于联结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2的上部,所述用于联结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2的下部等距开有贯通口C1,所述贯通口C1等距排列于用于联结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2下部的下壁面上,所述制冷用拱状体A3处在用于联结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2之下,所述制冷用拱状体A3包括4-40个拱状的用来排热的两头贯通的腔体D1,所述用来排热的两头贯通的腔体D1上开有贯通槽D2,所述贯通槽D2等距排列于用来排热的两头贯通的腔体D1的外壁上,各个所述用来排热的两头贯通的腔体D1的上部同对应的贯通口C1相通,一个用来排热的两头贯通的腔体D1同一个贯通口C1相通,所述用来排热的两头贯通的腔体D1的个数同所述贯通口C1的个数一致,且一一对应,用来排热的两头贯通的腔体D1固联于贯通口C1之下,所述制冷用拱状体A3里的全部用来排热的两头贯通的腔体D1的下部聚合在一起,由此, 全部用来排热的两头贯通的腔体D1构成拱状架构。

所述贯通槽D2面向拱状体之外。

所述用于让气流来回运动的两头贯通的腔体包括用于进风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6、鼓风机A7与用于导风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8,所述用于进风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6的一头同制冷用拱状体A3的下部相通,所述用于进风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6的另一头同鼓风机A7相连,所述鼓风机A7的另一头同用于导风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8相连,所述用于导风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8同用于联结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2相通,所述用于导风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8同用于联结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2相通所在之处在长方体状阻挡片A4的下部,这样,长方体状阻挡片A4同用于联结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2的下壁间构成了中空区域,在运行时,启动鼓风机A7,鼓风机A7一则实现传递性能,把气流传递至用于导风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8,接着传递至长方体状阻挡片A4同用于联结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2的下壁间的中空区域里,鼓风机二则实现吸风的性能,增强中空区域里的气流涌过用来排热的两头贯通的腔体D1,而传递至用于进风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6,其气流传递期间,气流经过用来排热的两头贯通的腔体D1上的贯通口C1涌出,减小服务器机箱里热量,用来排热的两头贯通的腔体D1构成了拱状架构,于是气流经各个朝向流出,大大促进了服务器机箱内气体流动,制冷性能佳并使得制冷速度块。

所述交换机2经互联网或者网络专线与岸基基站3进行通信,多个船舶电子信标4均与岸基基站3进行通信;所述船舶电子信标4安装于船舶上,所述船舶电子信标4包括:标识船舶自身信息的船舶RFID标签41、船载移动通信模块42、船载RFID发射模块43;所述船舶电子信标4能将船舶RFID标签41的信息经由船载移动通信模块42或船载RFID发射模块43发送至岸基基站3;所述岸基基站3包括岸基RFID读取模块31、移动通信模块32和数据汇聚传输模块33,岸基RFID读取模块31读取船载RFID发射模块43所发送的信息,移动通信模块32读取船载移动通信模块42所发送的信息,数据汇聚传输模块33将岸基基站3接收到的信息处理后与中心管理平台1进行通信;

所述数据服务器12对船舶自身信息的船舶RFID标签41、岸基基站3以及多个船舶电子信标4的信息数据进行记录和存储管理;

所述通信服务器11、应用服务器13和交换机2以基于GIS的电子地图应用为基础,支持多个RFID模块或船载移动通信模块同时在线,将岸基基站3、多个船舶电子信标4组建一动态的进出港管理系统;同时借助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中心管理平台1对船舶的管理不局限于进出港管理,还可根据实际监管要求进行拓展。

当船舶电子信标4与岸基基站3间的距离在RFID传输距离内时,船舶电子信标4与岸基基站3经由RFID信道进行数据传输;当船舶电子信标4与岸基基站3距离在RFID传输距离以外时,经由通信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岸基基站3获得的船舶RFID标签41经所述数据汇聚传输模块33发送给中心管理平台1,中心管理平台1对船舶的进出港进行管理。

该系统还包括多个的监控单元5,所述监控单元5经互联网或者网络专线与所述中心管理平台1通信;所述监控单元5能对岸基基站3能否进行正常运作进行监控管理,并进行船舶进出港的相关监管。

所述岸基基站3架设于港口码头,岸基基站3经由移动通信网络或RFID信道与船舶电子信标进行数据交换与解析,从而判断船舶电子信标距离岸基基站的方向、距离和进出港行为,并进行数据处理,最后经由数据汇聚传输模块33将信息传递到中心管理平台。

当船舶电子信标4经由船载RFID发射模块43将船舶RFID标签41发送给岸基基站3时,岸基基站3经由岸基RFID读取模块31进行接收;当船舶电子信标4经由船载移动通信模块42将船舶RFID标签41发送给岸基基站3时,岸基基站3经由移动通信模块32进行接收。船舶RFID标签41的传输方式:经由船舶电子信标4与岸基基站3间的距离在RFID传输距离内,或者距离以外来决定。

总之, RFID技术与移动通信网络结合,可以极大提高船舶进出港管理的有效距离,扩展管理功能,系统经由RFID技术与移动通信网络对船舶施行 “一船一标签”式的管理,并配合固定式岸基远程基站、中心管理平台及通信网络等,可使管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重点打击违规出海船舶,规范渔业用工制度,进行船舶进出港的管控。

以上以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改变和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