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办公楼照明灯节能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4443发布日期:2018-12-21 20:3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办公楼照明灯节能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管理系统,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办公楼照明灯节能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老式办公楼上的灯光基本上处于常亮状态,是因为光线的设计不合理所导致的,随着建筑结构的设计趋于合理,光线照射进入室内的摄入量大大提升,办公室内光线充足,无需常亮灯光。

楼道则相反,经常无人经过,而灯光却常常保持常亮。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节省电力、智能控制的办公楼照明灯节能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办公楼照明灯节能管理系统,包括处理器、走廊灯、办公室灯、卫生间灯、声控传感器、光感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其中,所述声控传感器安装在走廊中,所述走廊灯包括间隔设置的常亮灯和声控灯,所述常亮灯具有两个亮度级别,所述声控传感器配合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常亮灯的亮度级别;所述卫生间灯关联所述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安装在卫生间的各隔间内和所述小便池的正中位置,根据所述红外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卫生间灯的启闭;所述光感传感器安装在办公室的窗户外部,办公室内安装一短时报警装置,根据所述光感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短时报警装置的报警,所述短时报警装置包括一主动取消报警按钮,根据所述短时报警装置的报警时长,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办公室灯的启闭。

基上所述,每层楼中均安装有一个所述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管理本楼层的所述走廊灯、办公室灯、卫生间灯。

基上所述,它还包括总处理器,所述总处理器连接各处理器以收集各处理器的处理信息,所述总处理器连接各层楼层的电表用于统计电力消耗。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在楼道内安装声控灯和声控传感器,声控传感器控制常亮灯的亮度切换,声控灯则根据声音触发启动,保证楼道内无人时的亮度需求,同时又降低消耗;办公室内则安装光感传感器,当室外光线充足,足以照亮办公室时,控制短时报警装置启动,提示该关闭灯光了,而工作人员则可以通过主动取消报警按钮取消报警,处理器只在完整的报警时长之后才关闭办公室灯;卫生间内安装红外传感器,用于测试是否有人存在,若无人,则可以关闭对应位置的灯光,避免电力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办公楼照明灯节能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办公楼照明灯节能管理系统,包括处理器、走廊灯、办公室灯、卫生间灯、声控传感器、光感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其中,所述声控传感器安装在走廊中,所述走廊灯包括间隔设置的常亮灯和声控灯,所述常亮灯具有两个亮度级别,所述声控传感器配合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常亮灯的亮度级别;正常状态下,常亮灯在较暗的亮度下工作,声控灯不启动,当有人走动造成响声后,常亮灯点亮到更亮的亮度,而声控灯启动点亮。常亮灯的亮度保持和声控灯的点亮保持都通过延时开关等延时技术控制,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

所述卫生间灯关联所述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安装在卫生间的各隔间内和所述小便池的正中位置,根据所述红外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卫生间灯的启闭;当卫生间的隔间和小便池处有人,红外传感器感测到人的存在,则保持卫生间灯的点亮,若感测不到人时,控制卫生间灯熄灭。为了保证卫生间内不会漆黑一片,可以安装一颗常亮灯来保持亮度。

所述光感传感器安装在办公室的窗户外部,办公室内安装一短时报警装置,根据所述光感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短时报警装置的报警,所述短时报警装置包括一主动取消报警按钮,根据所述短时报警装置的报警时长,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办公室灯的启闭。当光感传感器感应到光线强度足够,证明室外光线足以照亮办公室,然后触发短时报警装置的报警,提示工作人员该关闭灯光了,若短时报警装置无人理睬,则在报警时长达标后,处理器控制关闭办公室灯光,若有人主动取消了报警器的报警,证明灯光由于某种原因仍需常亮,不关闭灯光。

每层楼中均安装有一个所述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管理本楼层的所述走廊灯、办公室灯、卫生间灯,避免处理器的工作压力过大。

它还包括总处理器,所述总处理器连接各处理器以收集各处理器的处理信息,所述总处理器连接各层楼层的电表用于统计电力消耗,完成统计和协调工作,也可以协助完成一些系统的纠错。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