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部件、带屏蔽部件的电线、屏蔽部件的中间制造物以及屏蔽部件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21894发布日期:2019-03-15 23:53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屏蔽部件、带屏蔽部件的电线、屏蔽部件的中间制造物以及屏蔽部件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电线屏蔽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的线束被分成低电压系回路的多根电线以及高电压系回路的多根电线,并且以将这些低电压系回路的多根电线和高电压系回路的多根电线的整个外周分别包住的方式用折弯的绝缘片以及屏蔽片实施外装,从而能够防止因从高电压系回路的电线发生的电磁噪声而导致对低电压系回路产生坏影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5583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记载的屏蔽片借助接地线(也称为漏极线)而接地。在此,当制造带有漏极线的屏蔽部件时,存在将细长的带有漏极线的屏蔽部件调整并切断成所需的长度而进行制造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屏蔽部件被切断的阶段,漏极线被保持于屏蔽层而不易接地。因此,有时通过将细长的带有漏极线的屏蔽部件切断成比所需的长度长的长度,并且保留漏极线的同时只切除屏蔽部的端部,从而使漏极线的端部成为容易连接的自由状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与被切除的屏蔽层的量相应地会导致成品率劣化。

在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在制造屏蔽部件时,能够实现成品率的提高,该屏蔽部件由细长的具有漏极线的屏蔽部件切断成所需的长度而成,且端部具有自由的漏极线。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1方式所涉及的屏蔽部件具备:屏蔽部,其能屏蔽电线;以及漏极线,其包含保持部和延出部,所述保持部配设于所述屏蔽部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且被保持于所述屏蔽部,所述延出部与所述保持部相连且从所述屏蔽部向外方延伸出,所述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屏蔽部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一边形成余长一边延伸。

第2方式所涉及的屏蔽部件是在第1方式所涉及的屏蔽部件中,所述屏蔽部通过以具有导电性的无纺布作为材料而形成,所述保持部穿过所述无纺布的内部。

第3方式所涉及的屏蔽部件是在第1方式所涉及的屏蔽部件中,所述屏蔽部通过包含屏蔽材料的多个基材层积而形成,所述保持部被夹持于所述多个基材之间。

第4方式所涉及的屏蔽部件是在第1至第3的任意一个形态所涉及的屏蔽部件中,所述保持部以波纹状延伸而形成余长。

第5方式所涉及的带屏蔽部件的电线具备第1至第4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屏蔽部件以及被所述屏蔽部件包覆的电线。

第6方式所涉及的屏蔽部件的中间制造物具备:屏蔽部,其能屏蔽电线;以及漏极线,其配设于所述屏蔽部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所述漏极线在所述屏蔽部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一边形成余长一边延伸,并且以能将端部从所述屏蔽部引出到外方的形态被保持于所述屏蔽部。

第7方式所涉及的屏蔽部件的制造方法具备:(a)准备工序,在准备工序中准备细长地形成的细长的屏蔽部件,所述屏蔽部件具备屏蔽部和漏极线,所述漏极线配设于所述屏蔽部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所述漏极线在所述屏蔽部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一边形成余长一边延伸;(b)制造工序,在制造工序中将所述细长的屏蔽部件切断成所需的长度而制造中间制造物;以及(c)引出工序,在引出工序中将所述中间制造物的所述漏极线的端部从所述屏蔽部引出到外方。

发明效果

根据第1至第4方式,能够从保持部向屏蔽部的外方将漏极线引出而设置延出部。因此,当制造从细长的屏蔽部件切断成所需的长度且端部带有自由的漏极线的屏蔽部件时,不需要只留下漏极线而将屏蔽部切除,能实现成品率的提高。

特别是,根据第2方式,因为一般在无纺布中存在纤维彼此的间隙,所以通过在该间隙布线漏极线,从而能使漏极线一边沿着屏蔽部一边与屏蔽部连接。

特别是,根据第3方式,因为漏极线被夹持于多个基材之间,所以能使漏极线简单地一边沿着屏蔽部一边与屏蔽部连接。

特别是,根据第4方式,能够容易设置具有余长的结构。另外,容易从保持部将漏极线引出。

特别是,根据第5方式,因为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屏蔽部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一边形成余长一边延伸,所以能够从保持部向屏蔽部的外方将漏极线引出。因此,当制造从细长的带有漏极线的屏蔽部件切断成所需的长度且端部带有自由的漏极线的屏蔽部件时,不需要只留下漏极线而将屏蔽部切除,能实现成品率的提高。

特别是,根据第6方式,因为漏极线在屏蔽部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一边形成余长一边延伸,并且以能将端部从屏蔽部向外方引出的形态被保持于屏蔽部,所以能将漏极线向屏蔽部的外方引出。因此,当制造从细长的带有漏极线的屏蔽部件切断成所需的长度且端部带有自由的漏极线的屏蔽部件时,不需要只留下漏极线而将屏蔽部切除,能实现成品率的提高。

特别是,根据第7方式,因为具备从被切断成所需的长度的中间制造物将漏极线从屏蔽部向外方引出的工序,所以不需要在中间制造物中只留下漏极线而将屏蔽部切除,能实现成品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屏蔽部件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沿图1的ii-ii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屏蔽部件的电线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屏蔽部件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屏蔽部件的中间制造物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屏蔽部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屏蔽部件、带屏蔽部件的电线、屏蔽部件的中间制造物以及屏蔽部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屏蔽部件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屏蔽部件20的俯视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切断的剖视图。

屏蔽部件20是将电线12的周围包覆并将电线12屏蔽的部件(参照图3)。屏蔽部件20具备屏蔽部22和漏极线30。

屏蔽部22形成为能将电线12屏蔽。即、屏蔽部22以具有导电性的部件能将电线12包覆的方式形成。根据安装对象的电线12对屏蔽部22的长度尺寸以及宽度尺寸进行适宜地设定。在此,对屏蔽部22通过以具有导电性的无纺布24作为材料而形成的情况进行说明。

作为所涉及的无纺布24,能够采用例如包含树脂纤维和金属纤维的公知的导电性无纺布24。在此,上述金属纤维可以是只由金属构成的纤维,也可以是通过对除了树脂纤维等金属纤维以外的纤维进行施加金属镀覆而成的纤维。根据屏蔽性能以及制造的容易度对树脂纤维和金属纤维的构成比率进行适宜地设定。另外,在形成无纺布24时的中间生成物、即网状物的形成方法以及网状物彼此的结合方法并非特别限定于此。网状物的形成方法也可以是干式法,也可以是湿式法,也可以是纺粘法。另外,网状物彼此的结合方法也可以是例如针刺法,也可以是热粘合法,上述树脂纤维为热接合性树脂且具有作为使纤维彼此接合而结合的粘合剂的功能。如在后面所说明那样,因为在此在无纺布24的内部布设漏极线30,所以优选为无纺布24是通过将在内部所布设的漏极线30和金属纤维更确实地连接而成。这样的无纺布通过例如由树脂纤维构成的网状物和由金属纤维构成的网状物利用针刺法结合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树脂纤维没有接合而是使纤维彼此交织而结合,所以漏极线和金属纤维能更确实地进行电气连接。

在此,对屏蔽部22以薄片状形成的情况进行说明。因为一般将无纺布24被制造成薄片状,所以在此,能够原样地采用以薄片状形成的无纺布24作为屏蔽部22。但是屏蔽部22也可以形成为筒状等。例如能够在使以薄片状形成的无纺布24变形成筒状的状态下利用加热冲压等将屏蔽部形成为筒状。

漏极线30是用于将屏蔽部22接地的部件。因此,漏极线30包含导体线,漏极线30的一部分与屏蔽部22连接。在此,漏极线30是没有形成包覆部的线状的导体,即、裸导线。漏极线30一般是通过多个较细的线材绞合而成的绞合线,也可以考虑漏极线30是单线的情况。也可以考虑例如在漏极线30的端部连接有接地端子,从而借由该接地端子进行接地连接。具体地讲,漏极线30包含保持部32和延出部34。

保持部32配设于屏蔽部22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在此,保持部32遍布从屏蔽部22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整体而存在。但是,也可以考虑保持部32存在于从屏蔽部22的一端遍及至中间的区域的情况。

保持部32被屏蔽部22保持。在此,保持部32以与屏蔽部22电气连接的状态被保持。此时,保持部32可以与屏蔽部22接合,也可以不与屏蔽部22接合。另外,在此,保持部32穿过无纺布24的内部。通过例如在纤维彼此交织程度较大的无纺布24的内部使漏极线30穿过,或者在无纺布24的内部使漏极线30穿过的状态下对无纺布24进行加热冲压等而将无纺布24压缩,从而保持部32能够在与屏蔽部22电气连接的同时没有被接合的情况下被保持。

保持部32的至少一部分在屏蔽部22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一边形成余长一边延伸。在此,保持部32通过以波纹状延伸而形成余长。在后面进行说明,通过从漏极线30没有延伸到屏蔽部22外方的中间制造物21(参照图5)将漏极线30引出而制造屏蔽部件20。此时,在中间制造物21中,在漏极线30形成有余长,并利用该余长将漏极线30引出。屏蔽部件20的保持部32的余长是当从中间制造物21将漏极线30引出时没有被使用的部分。也就是说,屏蔽部件20的余长也可以说是将从中间制造物21制造屏蔽部件20的情况示出的痕迹。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延出部34从屏蔽部22的一端侧延伸出。也就是说,漏极线30从屏蔽部22的一端侧被引出。因此,通过在一端侧使波纹形状的高度比另一端侧小而使得余长减小。

延出部34与保持部32相连并从屏蔽部22向外方延伸出。在此,延出部34只从保持部32的一个端部延伸出。但是,延出部34也可以从另一端侧被引出。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另一端侧的延出部是其他的接地连接与必要的部件接合而被电气连接的情况等。延出部的长度尺寸能够根据从屏蔽部件20的配设位置到接地连接的位置为止的距离等适宜地设定。

接着,对带屏蔽部件的电线10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屏蔽部件的电线10的主视图。

带屏蔽部件的电线10具备上述屏蔽部件20和被屏蔽部件20包覆的电线12。在此,因为上述屏蔽部件20的屏蔽部22以薄片状形成,所以通过屏蔽部件20卷绕于电线12,从而屏蔽部件20将电线12包覆。

至少包含一根电线12。在此,对电线12由多根电线12的束构成的情况进行说明。此时,可以考虑电线12是通过多根电线12绞合而成的、所谓的绞合线。并且,在本发明的带屏蔽部件的电线10被组装到车辆的状态下,各电线12借由在电线12的端部设置的连接器等与搭载于车辆的各种电气部件连接。由此,带屏蔽部件的电线10发挥了将搭载于车辆的各种电气部件电气连接的作用。带屏蔽部件的电线10所包含的电线12以与车辆的铺设路径相对应的形态被捆束。

<制造方法>

接着,对上述屏蔽部件20的制造方法以及当时生成的中间制造物21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屏蔽部件20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屏蔽部件20的中间制造物21的俯视图。

首先,准备细长地形成的细长的屏蔽部件20b,屏蔽部件20b具备屏蔽部22b和漏极线30b,漏极线30b配设于屏蔽部22b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且在屏蔽部22b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一边形成余长一边延伸(工序(a))。细长的屏蔽部件20b是在细长地形成的无纺布24b以遍布整体的方式设置有漏极线30b的部件。漏极线30b通过以波纹形状延伸而形成余长。此时,漏极线30b可以是以波纹形状形成的部件,也可以是不以波纹状形成的部件。在作为漏极线30b是不以波纹形状形成的部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漏极线30b在被变形为波纹形状的状态下被屏蔽部22b保持。波纹形状的间距以及高度等是可适宜地设定的值,能通过改变这些值从而能变更余长的长度。另外,屏蔽部22b保持漏极线30b的力是通过在被切断成所需的长度而成为中间制造物21的状态下抓住漏极线30的端部进行拉拽,从而能将漏极线30从屏蔽部22引出的力。上述细长的屏蔽部件20b例如被卷绕收纳到图示省略的滚筒等。

接着,将细长的屏蔽部件20b切断成所需的长度而制造中间制造物21(工序(b))。

具体地讲,以用一对辊50等将被卷绕收纳于滚筒等的细长的屏蔽部件20b夹住的方式送出。此时,在辊50设置回转式编码器等,从而将细长的屏蔽部件20b的尺寸调整成所需的长度。接着,细长的屏蔽部件20b中的被送出到比辊50靠下游侧的部分在传送带52等被移送的同时,细长的屏蔽部件20b的前端被另外的辊54夹持。在该状态下,用切断刀56等将细长的屏蔽部件20b中的辊50、54之间的部分切断。由此,能获得如图5所示的被切断成所需的长度的中间制造物21。

因此,屏蔽部件20的中间制造物21具备屏蔽部22和漏极线30c,屏蔽部22能将电线12屏蔽,漏极线30c配设于屏蔽部22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漏极线30c在屏蔽部22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一边形成余长一边延伸。在漏极线30c中没有形成上述延出部34。另外,漏极线30c的余长比上述保持部32长。

此时,中间制造物21中的漏极线30c以能将端部从屏蔽部22引出到外方的形态被保持于屏蔽部22。也就是说,中间制造物21中的漏极线30c以能够通过作业者或者机械手等将漏极线30c的端部抓住而拉拽从而从屏蔽部22引出到外方的程度的力被保持于屏蔽部22。该构成能通过例如漏极线30c以与屏蔽部22不接合的方式被保持或者以较弱的力被接合等而实现。

接着,将中间制造物21的漏极线30c的端部从屏蔽部22引出到外方,从而形成延出部(工序(c))。通过例如作业者或者机械手等抓住漏极线30c的端部而拉拽,从而将漏极线30c从屏蔽部22引出到外方。此时,漏极线30c中的余长减少,漏极线30c中的被引出的部分成为延出部34,在屏蔽部22中残留的部分成为保持部32。如上述所示,在此,只从屏蔽部22的一端侧将漏极线30c引出,但是漏极线30c也可以从另一端侧被引出。另外,若所需的长度的漏极线30c被引出而形成所需的长度的延出部34,则也可以考虑将保持部32与延出部34之间的连结部分周边与屏蔽部22接合等,从而使得漏极线30不能进一步被引出。另外,可以考虑根据延出部34的长度将漏极线30c的余长的量全部从屏蔽部22引出。

由此,通过将漏极线30c从中间制造物21引出,从而得到上述屏蔽部件20。

根据由以上方式构成的屏蔽部件20、带屏蔽部件的电线10、屏蔽部件20的中间制造物21以及屏蔽部件20的制造方法,能够将漏极线30从保持部32向屏蔽部22的外方引出而设置延出部34。因此,当制造从细长的屏蔽部件20b切断成所需的长度且端部带有自由的漏极线30的屏蔽部件20时,不需要只留下漏极线30而将屏蔽部22切除,能实现成品率的提高。

另外,因为一般在无纺布24存在纤维彼此的间隙,所以通过在该间隙布设漏极线30,从而能使漏极线30一边沿着屏蔽部22一边与屏蔽部22连接。

另外,因为以波纹形状延伸而形成余长,所以能够容易地设置具有余长的结构。另外,容易从保持部32将漏极线30引出。

{变形例}

在实施方式中,对屏蔽部22通过以具有导电性的无纺布24作为材料而形成,保持部32穿过无纺布24的内部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并非限定于此。作为屏蔽部22的变形例,可以考虑例如图6所示的屏蔽部件20。

屏蔽部件120的屏蔽部122通过包含屏蔽材料27的多个(图6为两个)基材26层积而形成。屏蔽材料27是具有导电性的基材26。接着,漏极线30的保持部32被夹持于具有该导电性的屏蔽材料27与其他的基材26之间。此时,漏极线30与具有导电性的屏蔽材料27电气连接。作为具有这样的导电性的屏蔽材料27,可以考虑在例如金属箔或者表面施加有金属镀覆的薄片材料等。另外,作为其他的基材26,能够采用除了上述屏蔽材料27以外的不具有导电性的部件。作为这样的基材26,可以考虑例如树脂制的薄片等。

根据这样的屏蔽部件120,因为漏极线30被夹持于多个基材26之间,所以能使漏极线30简单地一边沿着屏蔽部22一边与屏蔽部22连接。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对保持部32以波纹形状延伸而形成有余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并非必需的。也可以是例如保持部以螺旋状延伸而形成余长。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构成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宜地组合。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上述说明在全部的局面中仅是例示,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理解为没有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是可以想象到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带屏蔽部件的电线

12电线

20、120屏蔽部件

20b细长的屏蔽部件

21中间制造物

22、22b、122屏蔽部

24无纺布

26基材

27屏蔽材料

30、30b、30c漏极线

32保持部

34延出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