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水冷板成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56808发布日期:2018-09-15 01:17阅读:38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组水冷板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容易在电池内部积累大量热量,造成电池工作温度上升,电池性能下降及电池燃烧爆炸等问题,有效解决电池散热问题对电动汽车安全行驶非常重要。

现有的电池散热方式主要采用串联水冷散热及并联水冷散热两种方式:

在串联水冷散热中,由于各电池模组采用串联方式水冷,不会出现分流不均的问题,系统流量控制简单,但由于串联冷却水路较长,流经前后端电池模组的冷却水温逐渐增加,容易出现前后端电池模组温差大,后端电池模组温度过高现象,影响电池性能及寿命。

在并联水冷散热中,各电池模组采用并联方式水冷,各电池模组温差小,但由于流阻受水道结构、加工工艺、管路布置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各电池模组分流不均的问题,从而容易造成电池单体间散热不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组水冷板成型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池组水冷板成型方法,包括多块铝合金板,通过搅拌摩擦焊将多块铝合金板焊接成一块铝合金板,在铝合金板上开设凹槽,凹槽分为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从铝合金板一边的端部起至铝合金板另一边的中心处结束;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对称设置并且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在结束处汇合;将第一冷却水管和第二冷却水管的尾端通过电阻焊焊接为一体,并与一段出水管连通;将第一冷却水管、第二冷却水管以及出水管安装到凹槽中构成水冷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呈弯折状走向。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弯折处分别设置有倒角。

优选地,所述倒角的半径为15毫米-20毫米。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直径为30毫米-50毫米。

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水管、第二冷却水管以及出水管分别由铝合金材料制作而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水管、第二冷却水管以及出水管分别由黄铜制作而成。

优选地,通过数控车床在铝合金板上开设凹槽。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第一冷却水管和第二冷却水管能够从铝合金板的两端进水,在铝合金板的中部汇合出水,相对于现有的整体串联和并联方式,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铝合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水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施例的电池组水冷板成型方法包括多块铝合金板,通过搅拌摩擦焊将多块铝合金板焊接成一块铝合金板10,在铝合金板10上开设凹槽,凹槽分为第一凹槽22和第二凹槽24,第一凹槽22从铝合金板10一边的端部起至铝合金板10另一边的中心处结束;第二凹槽24与第一凹槽22对称设置并且第二凹槽24与第一凹槽22在结束处汇合;将第一冷却水管32和第二冷却水管34的尾端通过电阻焊焊接为一体,并与一段出水管40连通;将第一冷却水管32、第二冷却水管34以及出水管40安装到凹槽中构成水冷板。

优选地,第一凹槽22和第二凹槽24分别呈弯折状走向。

优选地,第一凹槽22和第二凹槽24在弯折处分别设置有倒角。倒角的半径为15毫米-20毫米。凹槽的直径为30毫米-50毫米。

优选地,第一冷却水管32、第二冷却水管34以及出水管40分别由铝合金材料制作而成。或者第一冷却水管32、第二冷却水管34以及出水管40分别由黄铜制作而成。

优选地,通过数控车床在铝合金板10上开设凹槽。

本实施例的电池组水冷板成型方法的优点在于:第一冷却水管32和第二冷却水管34能够从铝合金板10的两端进水,在铝合金板10的中部汇合出水,相对于现有的整体串联和并联方式,散热效果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