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1923发布日期:2018-08-14 18:01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三十年前,电磁炉引进中国,三十年前的电磁炉的加热装置中的磁芯是一体式磁芯,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仍然沿用一体式磁芯的结构,根本没有改变过。但是一体式磁芯结构存在许多的缺点,电磁炉加热装置的磁能向上方传导时因为一体式磁芯和面板之间的间距导致其产生的热量散发的不够均匀,并且能量存在大量流逸的问题。此外,传统的一体式磁芯的电磁加热装置会对人体产生辐射,而且其成本也较为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加热装置,以解决现有火力不均、效率不高、辐射较大、可靠性差以及成本高昂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磁芯、面板、谐振线圈和镬架,所述谐振线圈缠绕在磁芯上,所述磁芯分为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位于面板下方,所述第二磁芯穿过面板,所述第二磁芯位于面板下方部分与第一磁芯相贴合,第二磁芯位于面板上方的部分设有镬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磁芯的单个磁场回路气隙总长不大于20mm,磁芯的单个磁场回路气隙是指磁芯与磁芯间的间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镬架分为第一镬架和第二镬架,所述第一镬架与第二镬架通过构件相连接,其连接方式主要为内外嵌套方式、斜齿方式、螺旋方式和方齿方式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镬架上设置有多个隔热垫,所述隔热垫上设有检锅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本发明中使用霍尔开关做检锅传感器,可以在锅具离开镬架时检测出来自动停止加热,本发明中使用热敏电阻或热电偶做温度传感器,可以进行实时精确控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镬架上还加装有匀火风扇,通过匀火风扇一方面可以实现镬架降温,另一方面将锅底热量向边缘扩散,可以媲美燃气灶的效果,设置的进气孔和排气孔用于空气的流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镬架上设置有换能线圈,谐振线圈工作时,换能线圈将磁能转换为交流电供给控制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镬架的外围设置有导电或导磁的裙边,通过裙边可以吸收气隙的漏磁,做到零辐射,此外,还能将锅底上升的余热滞留在锅具边缘,进一步减少能源的浪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镬架设有控制器,控制器与换能线圈、匀火风扇、检锅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相连,换能线圈产生的交流电供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匀火风扇,并检测检锅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中设计一种全新的电磁加热装置,装置的磁芯一分为二,第二磁芯在面板的上方与锅具衔接,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之间距离有严格的控制,以达到磁力线沿着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流动的目的,距离得到限制之后可以进行整机固封,产品的可靠性与传统结构不可同日而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磁加热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磁加热装置的镬架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磁加热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磁加热装置示意图。

实施例一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装置,主要包括有磁芯1、面板2、谐振线圈3和镬架4,谐振线圈3缠绕在磁芯1上,本实施例中的磁芯1分为第一磁芯101和第二磁芯102,谐振线圈3缠绕在第一磁芯101上,第一磁芯101位于面板2的下方,第二磁芯102穿过面板2,第二磁芯102位于面板2下方的部分与第一磁芯101相互贴合,第二磁芯位于面板2上方的部分固定有镬架4,本实施例中的电磁加热装置为紧耦合方式,紧耦合方式在电磁加热装置中并不常见,尤其在电磁炉这一块,现有的电磁炉均为松耦合电磁炉,使用本实施例的电磁加热装置的电磁炉为紧耦合电磁炉,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能效,磁芯1的单个磁场回路气隙总长不大于20mm,磁芯的工作频率大于1000hz,根据实际情况,气隙可以设置成多段,以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磁芯的单个磁场回路气隙是指第一磁芯101与第二磁芯102间的间隙。过大的间隙不能称之为紧耦合。

本实施例中还对镬架4做了改进,本实施例中的镬架4可以拆分为第一镬架401和第二镬架402,第一镬架401和第二镬架402通过构件403相互连接,其连接方式主要为内外嵌套方式、斜齿方式、螺旋方式和方齿方式等,本发明中的第一镬架401和第二镬架402上连着构件403上下移动的方向开设有小孔,通过对齐小孔插入构件403来锁定位置。传统的电磁加热装置只适用于平底锅,而本实施例则可以使用铸铁圆底锅,铸铁圆底锅在电磁加热装置上能够像煤气炉爆炒、煮米饭,既符合中国人的烹调习惯、健康无涂层、价廉物美,还利于节能减排。传统的电磁炉支架多为不可调节的,这就导致电磁炉的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本实施例中的镬架4由于可以上下调节,可以较好的适应平底锅、圆底锅等。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镬架401上有多个隔热垫404,在隔热垫404的上设有检锅传感器405,本实施例中选用霍尔开关作为检锅传感器405,通过检锅传感器405可以检测到锅具离开镬架4,从而自动停止加热,在隔热垫404上还有温度传感器406,本实施例中选用热敏电阻或热电偶做温度传感器406,可以进行实时精确控温。由于使用了隔热垫404,面板2的温度明显下降,因此不必使用微晶面板,可以选择木板、塑料、大理石等普通材料,更有甚者,可以做成无面板电磁加热装置。此外,在镬架4上还加装有匀火风扇407,通过匀火风扇407一方面可以实现镬架4的降温,另一部分将锅具的热量向边缘扩散,以达到接近燃气灶的效果,在匀火风扇407的外围的第二镬架402上设置有进气孔409以及在第一镬架401上开设有排气孔410,便于空气流通,匀火风扇407的位置并未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能效在很多方面做了改进创新,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是在镬架4上设置有用于收集能量的换能线圈408,换能线圈408的主要原理是将收集到的电磁能转换为电能,本实施例中的谐振线圈3主要作用是通过电磁能来提供电磁加热装置工作的能量,换能线圈408布置在磁芯1上,谐振线圈3产生的电磁能必然通过磁芯传导,换言之,其电磁能必然也通过换能线圈408,换能线圈408将产生的电能输送出去,输送至布置在镬架4的控制器5上,为控制器5的工作提供电能,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5一方面连接换能线圈408获取能量,另一方面,控制器5还与镬架4上的匀火风扇407、检锅传感器405和温度传感器406相连,进而通过控制器5来实现各部分的精准操控。传统的电磁炉等电磁加热装置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由于是电磁加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辐射,虽然辐射量不大,但是人们在购买时常常会陷入思维误区,担心自身的健康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本实施例针对该问题做了改进,在第一镬架401的上边沿外侧,设置有一圈导电或导磁的裙边6,通过裙边6可以吸收气隙间的漏磁,基本能够达到零辐射的目的,此外,选用的材质具有一定的讲究,导电或导磁的材料,不但能吸收气隙的漏磁,还能将锅底上升的余热滞留在锅具边缘,进一步减少能源的浪费,在电子线路这一块,本发明中采用绝缘、防水材料进行密封,优选的,选用环氧树脂进行固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见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谐振线圈3的位置在磁芯的一端而不是在中间,这样,腾出更多的空间便于多组线圈组合出不同火力分布。

实施例三

相对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而言,本实施例中的谐振线圈3以及磁芯1排布方式做了较大改变,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是谐振线圈缠绕在磁芯上面,而实施例三中的磁芯1是由多条小磁芯组成,辐射状排列,大体呈圆饼状的线盘磁芯,其中心位置是空心的,边缘和中心向上凸起,使得圆饼状的磁芯1形成一个圆环状的凹槽,线盘磁芯靠近面板的底面。因此,实施例三中的谐振线圈沿着圆饼状的磁芯1的圆环状凹槽由内向外一圈一圈排列,且铺设的谐振线圈3的层数或密度自内向外逐渐增加,最终形成外厚内薄,与前两个实施例中对比可以看出,三个实施例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对谐振线圈3的位置及排布做了相对应的调整,这是在传统的电磁加热装置中未涉及到的领域,采用的新技术突破了传统电磁加热装置的瓶颈。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