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2307发布日期:2019-01-14 19:14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可穿戴设备由于具有视频通话、摄像、浏览、查询、娱乐、显示时间等功能,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可穿戴设备在用户使用时需要穿戴在用户身上。在可穿戴设备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而产生的热量会导致可穿戴设备的壳体与用户接触的位置上,会存在温度过高的问题。目前为了降低接触位置的温度,通常在可穿戴设备中设置大量的铜箔、导热硅胶、石墨片、导热管等内部器件,利用这些内部器件将热量导出。这些内部器件的存在会导致可穿戴设备内部器件的复杂性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穿戴设备,主要目的在于可以降低可穿戴设备内部器件的复杂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

壳体本体以及设置有散热腔的散热结构;

所述壳体本体中设置有通孔;

所述散热结构在所述壳体本体的外表面侧与所述壳体本体相连,且所述散热结构的散热腔与所述壳体本体中的通孔连通。

可选的,

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散热结构的数量为一个;

所述散热结构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接件;

所述壳体本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接件,或,所述壳体本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接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卡接件设置在所述通孔的边缘处;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卡接件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卡接件卡接。

可选的,

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散热结构的数量为多个;

每一个所述散热结构分别在所述后台本体的外表面侧与所述壳体本体相连,且每一个所述散热结构的散热腔分别与所述壳体本体中的至少一个通孔连通。

可选的,

所述散热结构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一通风孔;

每一个所述第一通风孔的中心线与所述壳体本体中的佩带面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30°,或,每一个所述第一通风孔的中心线与所述壳体本体中的佩带面所在的平面平行;其中,所述佩带面为所述壳体本体的外表面中的至少部分外表面。

可选的,

所述壳体本体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二通风孔;

所述第二通风孔不位于所述壳体本体中的佩带面上,其中,所述佩带面为所述壳体本体的外表面中的至少部分外表面。

可选的,

所述散热结构中设置至少一对排风孔;

所述散热结构中位于所述散热腔内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凹槽;

每一个所述散热凹槽的两端分别与一对排风孔连通。

可选的,

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芳香片材;

所述芳香片材放置在所述散热结构的散热腔内。

可选的,

所述散热结构的散热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板;

所述至少一个定位板设置在所述散热腔内,且所述至少一个定位板与所述散热结构的内壁面之间具有设定的距离;

所述芳香片材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定位板与所述散热结构的内壁面之间。

可选的,

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处理芯片以及报警器;

所述处理芯片,用于检测当前时间是否达到预设的提醒时间,如果是,触发所述报警器;其中,所述提醒时间是根据所述当前芳香片材的挥发特性预设的;

所述报警器,用于在所述处理芯片的触发下,发出更换所述芳香片材的提醒。

可选的,

所述散热结构中位于所述散热腔内的内壁面上覆盖有隔热层。

可选的,

所述壳体本体为工程塑料材质的壳体本体。

可选的,

所述散热结构为工程塑料材质的散热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本体以及设置有散热腔的散热结构,其中,壳体本体中设置有通孔。散热结构在壳体本体的外表面侧与壳体本体相连,且散热结构的散热腔与壳体本体中的通孔连通。通过上述可知,散热结构的散热腔与壳体本体中的通孔连通,则散热腔和通孔提供了空气流动的空间。散热腔和通孔中流动的空气可以消耗可穿戴设备在使用时产生的部分热量。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通过壳体本体以及散热结构的配合就可以消耗可穿戴设备在使用时产生的部分热量,而并不用在可穿戴设备中设置导热硅胶、石墨片、导热管等复杂的器件来消耗可穿戴设备在使用时产生的部分热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降低可穿戴设备内部器件的复杂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

壳体本体101以及设置有散热腔1021的散热结构102;

所述壳体本体101中设置有通孔1011;

所述散热结构102在所述壳体本体101的外表面侧与所述壳体本体101相连,且所述散热结构102的散热腔1021与所述壳体本体101中的通孔1011连通。

根据图1所示的实施例,该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本体以及设置有散热腔的散热结构,其中,壳体本体中设置有通孔。散热结构在壳体本体的外表面侧与壳体本体相连,且散热结构的散热腔与壳体本体中的通孔连通。通过上述可知,散热结构的散热腔与壳体本体中的通孔连通,则散热腔和通孔提供了空气流动的空间。散热腔和通孔中流动的空气可以消耗可穿戴设备在使用时产生的部分热量。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通过壳体本体以及散热结构的配合就可以消耗可穿戴设备在使用时产生的部分热量,而并不用在可穿戴设备中设置导热硅胶、石墨片、导热管等复杂的器件来消耗可穿戴设备在使用时产生的部分热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降低可穿戴设备内部器件的复杂性。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壳体本体101为与穿戴者接触的那部分壳体,因此,壳体本体101可以为后壳本体、前壳本体或侧面壳本体。

在本实施例中,在可穿戴设备为手表时,壳体本体为手表的后壳本体。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中还包括必不可少的可穿戴设备本体。壳体本体101连接在可穿戴设备本体上。

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本体的类型可以根据业务要求确定。可选的,可穿戴设备本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表、智能耳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的类型随着可穿戴设备本体类型的变换而改变。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散热结构102以及壳体本体101的形状均可以根据业务要求确定。图2中所示的散热结构102以及壳体本体101的形状均为一个实例,并不是对散热结构102以及壳体本体101的形状的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结构102的数量可以根据业务要求确定。壳体本体101中的通孔1011的数量也可以根据业务要求确定。散热结构102以及通孔1011的数量变动时,可穿戴设备的结构也发生变动,因此可穿戴设备至少存在如下三种结构:

第一种结构:如图2所示,壳体本体101的通孔1011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散热结构102的数量为一个;

所述散热结构102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接件1022;

所述壳体本体10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接件1012,或,所述壳体本体10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接件1012,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卡接件1012设置在所述通孔1011的边缘处;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卡接件1022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卡接件1012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件1022和第二卡接件1012的具体型式和数量均可以根据业务要求确定。在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卡接时,至少存在如下三种卡接情况:第一种,一个第一卡接件与一个第二卡接件卡接。第二种,一个第一卡接件与多个第二卡接件卡接。第三种,多个第一卡接件与一个第二卡接件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图2中散热结构102中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接件1022。壳体本体10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卡接件1012,且两个第二卡接件1012设置在通孔1011的边缘处。每一个第一卡接件1022分别与一个第二卡接件1012卡接,卡接后的形成的可穿戴设备壳体的结构为图3所示。

根据上述实施例,散热结构中设置有第一卡接件,壳体本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接件。通过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卡接的这种可拆卸连接方式将散热结构与壳体本体连接在一起,因此散热结构与壳体本体之间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灵活的组装和拆卸。

第二种结构:壳体本体101的通孔1011的数量为一个;散热结构102的数量为一个;散热结构102焊接或粘接在通孔1011的边缘处。

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本体101以及散热结构102的材质均为金属材质时,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散热结构102与壳体本体101连接,从而使得壳体本体101以及散热结构102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

在本实施例中,无论壳体本体101以及散热结构102的材质是金属、塑料还是玻璃,均可以通过粘结的方式将散热结构102与壳体本体101连接。

第三种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通孔101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散热结构102的数量为多个;

每一个所述散热结构102分别在所述后台本体101的外表面侧与所述壳体本体101相连,且每一个所述散热结构102的散热腔1021分别与所述壳体本体101中的至少一个通孔1011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散热结构102可以分别与一个通孔1011连通,或一个散热结构102可以与两个或多个通孔1011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通孔1011可以根据业务要求组合成预设的图样。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图4中通孔1011的数量为2个,散热结构102的数量为1个。在散热结构102与壳体本体101相连时,散热结构102的散热腔1021与壳体本体101中的2个通孔1011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散热结构102与壳体本体101之间的连接方式的至少存在如下两种:第一种,每一个散热结构102中设置有多个卡接件,壳体本体10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卡接件。每一个散热结构中的卡接件分别与后台本体101中的多个卡接件中的多个目标卡接件卡接。第二种,每一个散热结构102通过焊接或粘接的方式与壳体本体101相连。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散热结构102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一通风孔1023;

每一个所述第一通风孔1023的中心线与所述壳体本体101中的佩带面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30°,或,每一个所述第一通风孔1023的中心线与所述壳体本体101中的佩带面所在的平面平行;其中,所述佩带面为所述壳体本体101的外表面中的至少部分外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风孔1023的数量、形状、尺寸均可以根据业务要求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在图3中,散热结构102中设置了一个第一通风孔1023。壳体本体101的佩带面为a面。第一通风孔1023的中心线a与佩带面所在的平面平行,以保证在佩带面与用户身体接触时,第一通风孔1023不朝向用户。

根据上述实施例,散热结构中设置通风孔。该通风孔的中心线与壳体本体的佩带面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30°,或,通风孔的中心线与壳体本体中的佩带面所在的平面平行。在可穿戴设备穿戴在用户身体上时,可以降低通风孔向用户排放气体的概率,以及降低通风孔被用户身体遮挡的概率。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本体101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二通风孔1013;

所述第二通风孔1013不位于所述壳体本体101中的佩带面上,其中,所述佩带面为所述壳体本体101的外表面中的至少部分外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风孔1013的数量、形状、尺寸均可以根据业务要求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在图3中,壳体本体101中设置了一个第二通风孔1013。壳体本体101的佩带面为a面。第二通风孔1013不位于壳体本体101中的佩带面上,以保证在佩带面与用户身体接触时,第二通风孔1013不朝向用户。

根据上述实施例,壳体本体中设置通风孔。该通风孔不位于壳体本体中的佩带面上。在可穿戴设备穿戴在用户身体上时,可以降低通风孔向用户排放气体的概率,从而可以保证通过通风孔可以与外界的空气进行流通。另外还可以降低通风孔被用户身体遮挡的概率。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散热结构102中设置至少一对排风孔1024;

所述散热结构102中位于所述散热腔1021内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凹槽1025;

每一个所述散热凹槽1025的两端分别与一对排风孔1024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凹槽102的形状可以根据业务要求确定。可选的,散热凹槽102可以为直线型散热凹槽或s型散热凹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散热结构102中设置一对排风孔1024以及一个s型散热凹槽102。s型散热凹槽102的两端分别与一对排风孔1024连通。在空气在散热凹槽102内流动换热后,通过散热凹槽102两端连接排风孔排出。

根据上述实施例,散热结构中设置有排风孔以及散热凹槽。通过散热凹槽与排风孔的配合,不仅增加了散热结构的散热面积,而且可以将散热腔内的空气通过排风孔排出。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芳香片材103;

所述芳香片材103放置在所述散热结构102的散热腔1021内。

在本实施例中,芳香片材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业务要求确定。比如,芳香片材可以为具有任意一种香味的香氛类芳香片材,芳香片材还可以为具有避蚊胺等试剂的驱蚊类芳香片材。

在本实施例中,芳香片材的尺寸可以根据与业务要求确定。但需要注意的是芳香片材的尺寸应小于散热腔的尺寸,以保证芳香片材可以放置在散热腔内。另外芳香片材的厚度不宜过厚,比如,芳香片材的厚度可以为散热腔的腔深的1/10-1/2,以便在芳香片材放置在散热腔内时,散热腔内扔有足够供空气流动的空间。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穿戴设备的散热结构的散热腔内放置有香氛片材,在可穿戴设备使用过程中,芳香片材会挥发出自身所具有的芳香物质。然后芳香物质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上的空隙散发到可穿戴设备的外侧,从而使可穿戴设备的用户处于香氛氛围内,提高嗅觉体验。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散热结构102的散热腔102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板1026;

所述至少一个定位板1026设置在所述散热腔1021内,且所述至少一个定位板1026与所述散热结构102的内壁面之间具有设定的距离;

所述芳香片材103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定位板1026与所述散热结构102的内壁面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板的型式、数量以及尺寸均可以根据业务要求确定。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何种型式、何种尺寸以及何种数量的定位板,该定位板均能够使芳香片材能够定位在定位板与散热结构的内壁面之间,以便在可穿戴设备使用时芳香片材不在散热腔内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散热结构102的散热腔1021内设置有2个定位板1026。芳香片材105放置在两个定位板1026与散热结构102的内壁面之间。

根据上述实施例,散热结构的散热腔内设置有定位板,芳香片材放置在定位板与散热结构的内壁面之间。在可穿戴设备使用时降低芳香片材在散热腔内移动的概率。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处理芯片以及报警器;

所述处理芯片,用于检测当前时间是否达到预设的提醒时间,如果是,触发所述报警器;其中,所述提醒时间是根据所述当前芳香片材103的挥发特性预设的;

所述报警器,用于在所述处理芯片的触发下,发出更换所述芳香片材103的提醒。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芯片的具体型式可以根据业务要求确定。比如,可选用,处理芯片为本领域中已存在的任意一种具有处理能力的芯片。

在本实施例中,报警器的具体型式可以根据业务要求确定。可选的,报警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报警灯、蜂鸣器以及显示器中的任意一种。其中,报警灯在处理芯片的触发下发出特定的光,以提醒用户芳香片材需要更换了。蜂鸣器在处理芯片的触发下发出特定的声音,以提醒用户芳香片材需要更换了。显示器(该显示器可以为可穿戴设备自身的显示器)在处理芯片的触发下显示出特定的文字,以提醒用户芳香片材需要更换了。

在本实施例中,提醒时间可以根据芳香片材的挥发特性以及芳香片材开始放置到散热结构内的时间来共同确定。比如,芳香片材1在时间a放置到散热结构内,芳香片材的有效挥发时间为30天,也就是30天后芳香片材几乎挥发不出芳香物质,则将时间b设定为提醒时间,其中,时间b确定为时间a30天之后的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芯片在检测当前时间达到预设的提醒时间时,说明芳香片材可能已经挥发不出芳香物质,则触发报警器发出更换芳香片材的提醒。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穿戴设备中还包括处理芯片以及报警器。处理芯片在检测当前时间达到预设的提醒时间时,触发报警器发出更换芳香片材的提醒。以使用户根据提醒可以及时对芳香片材进行更换。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结构102中位于所述散热腔1021内的内壁面上覆盖有隔热层。

在本实施例中,隔热层的类型可以根据业务要求。可选的,隔热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玻璃纤维隔热层、石棉隔热层、岩棉隔热层、硅酸盐隔热层、气凝胶毡隔热层或真空板隔热层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隔热层在散热腔内避面上的覆盖面积可以根据业务要求确定。

根据上述实施例,散热腔内的内壁面上覆盖有隔热层,在可穿戴设备穿戴在用户身体上时,隔热层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可穿戴设备内部的热量通过散热结构传递给用户。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壳体本体以及散热结构的材质均可以根据业务要求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壳体本体为工程塑料材质的壳体本体。所述散热结构为工程塑料材质的散热结构。工程塑料材质的散热结构的热绝缘性能较好。工程塑料材质的壳体本体的热绝缘性能较好。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本体以及散热结构可以采用注塑成型工艺一体成型制成。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中还包括必不可少的可穿戴设备本体。壳体本体101连接在可穿戴设备本体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可穿戴设备本体中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三卡接件。后台本体101中还设置至少一个第四卡接件1014。至少一个第三卡接件与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卡接件1014卡接,以将壳体本体101连接在可穿戴设备本体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卡接件和第四卡接件的具体型式可以根据业务要求确定。图6中所示的第四卡接件1014仅为一个实例。

本发明各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本体以及设置有散热腔的散热结构,其中,壳体本体中设置有通孔。散热结构在壳体本体的外表面侧与壳体本体相连,且散热结构的散热腔与壳体本体中的通孔连通。通过上述可知,散热结构的散热腔与壳体本体中的通孔连通,则散热腔和通孔提供了空气流动的空间。散热腔和通孔中流动的空气可以消耗可穿戴设备在使用时产生的部分热量。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通过壳体本体以及散热结构的配合就可以消耗可穿戴设备在使用时产生的部分热量,而并不用在可穿戴设备中设置导热硅胶、石墨片、导热管等复杂的器件来消耗可穿戴设备在使用时产生的部分热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降低可穿戴设备内部器件的复杂性。

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散热结构中设置有第一卡接件,壳体本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接件。通过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卡接的这种可拆卸连接方式将散热结构与壳体本体连接在一起,因此散热结构与壳体本体之间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灵活的组装和拆卸。

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散热结构中设置通风孔。该通风孔的中心线与壳体本体的佩带面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30°,或,通风孔的中心线与壳体本体中的佩带面所在的平面平行。在可穿戴设备穿戴在用户身体上时,可以降低通风孔向用户排放气体的概率,以及降低通风孔被用户身体遮挡的概率。

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壳体本体中设置通风孔。该通风孔不位于壳体本体中的佩带面上。在可穿戴设备穿戴在用户身体上时,可以降低通风孔向用户排放气体的概率,从而可以保证通过通风孔可以与外界的空气进行流通。另外还可以降低通风孔被用户身体遮挡的概率。

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散热结构中设置有排风孔以及散热凹槽。通过散热凹槽与排风孔的配合,不仅增加了散热结构的散热面积,而且可以将散热腔内的空气通过排风孔排出。

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散热结构的散热腔内放置有香氛片材,在可穿戴设备使用过程中,芳香片材会挥发出自身所具有的芳香物质。然后芳香物质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上的空隙散发到可穿戴设备的外侧,从而使可穿戴设备的用户处于香氛氛围内,提高嗅觉体验。

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散热结构的散热腔内设置有定位板,芳香片材放置在定位板与散热结构的内壁面之间。在可穿戴设备使用时降低芳香片材在散热腔内移动的概率。

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中还包括处理芯片以及报警器。处理芯片在检测当前时间达到预设的提醒时间时,触发报警器发出更换芳香片材的提醒。以使用户根据提醒可以及时对芳香片材进行更换。

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散热腔内的内壁面上覆盖有隔热层,在可穿戴设备穿戴在用户身体上时,隔热层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可穿戴设备内部的热量通过散热结构传递给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